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其他述职报告 > 内容

素质教育下教师德育工作的再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1 06:10:23     阅读:


  祖国的兴旺、民族的振兴要靠提高国民的素质。国民素质的提高,首先要靠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更要靠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来实施。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对德育工作进行再思考。
  一、只有体会素质教育的极端重要,才能认识到德育的不可或缺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同国外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外来观光旅游日益频繁,必然会带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不良影响。加上我们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桎梏,致使某些人思想政治素质低下,鱼目混珠,对外来的东西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乃致一些地方“黄毒”泛滥,人心扭曲,党风民风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社会治安一度受到破坏;不正之风犹如泼出的煤油,无孔不入。作为教育阵地这块净土——学校也就在劫难逃。
  目前,城乡中小学独生子女占主流。家长的望子成龙和他们自身发育的落差开始引发出前所未有的教育问题,给学校教育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面对以上现实,我们必须坐下来冷静深思:之所以产生种种不良影响,不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建立所造成的,而恰是因为我们以前搞“应试教育”的弊端所来的。它面向部分“尖子”生,偏重知识教育,忽略了全面素质教育,排挤了德育,所以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低下,就不辨真、善、美,假、丑、恶。痛定思痛,灵魂塑造者中的有识之士,高瞻远瞩,及时地提出了:只有靠素质教育,才能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才能培养出跨世纪人才。落实素质教育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就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素质教育是应我国国情发展之需要而实施的,它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战线上一次深刻的改革,具有伟大使命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认识清楚,在行动上认真执行。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意义重大。它在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占主导地位,起导向、支配、保证作用。德育是人才全面发展之冠,时时处处不可偏废。
  二、只有对素质教育和德育的内容了如指掌,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素质教育体现了德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德育的内容主要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德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
  首先,素质教育为德育到位提供广阔前景。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我们虽然也搞了德育,但没有到位。由于偏重智育,德育工作被冲淡了,甚至挤掉了,使智育成了硬指标,德育成了软指标。看来,只有抓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端正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为德育工作到位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其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体育体能素质、个性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审美素质。其中思想品德互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重要地位。德育正是担负着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任务的。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导向、支配和保证作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将德、智、体等方面统一到同一培养目标上,其中的德育占主导地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第三,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素质教育主要内容的德育,同样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三、只有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才能着重开展德育
  因为事业的成功,需要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达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不是靠少数人有多高的学问,而是靠多种不同层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基础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合格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素质。英国有几十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一位也没有。二战以后,日本能在很短时间内赶上并超过英国,起作用的是日本国民素质。我们面临的任务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不能只限于培养少数人,搞“英才”教育,我们的教育必须提高国民素质,搞素质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它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占主导地位,对人的其它素质起导向、支配和保证作用。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说知识贫乏是“次品”,身体、心理素质差是“残废品”的话,那思想无德就是“危险品”。德育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服务的问题。所以我们说,要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着重开展德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四、适应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结构要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责任感,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转化为对学生、对班级工作的热爱与投入。(2)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有一定深度的文化专业知识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还要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常识性知识以满足学生兴趣广泛的求知欲望的要求,要有生理、教育学、管理学知识,能使各项教育活动按教育规律前进。(3)合理的能力结构:有善于了解学生思想、心理活动,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能力;有管理能力;有创造班级活动的能力。(4)有良好的个性修养:热爱生活、兴趣广泛;与人交往热情,富有同情心;情绪稳定,将一切活动制于理智控制之下;作风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五、注重师德修养,发挥榜样作用
  我国有句古话“学深为师,德高为本”,强调了德才的重要。根据中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在这一阶段模仿能力强,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们起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名师出高徒”。一方面“名师”要有高深的学问,另一方面,“名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说的是做人要以德为上,其次是立业,再次是著书立说。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和人民对我们寄以莫大的希望。为使我们下一代健康成长,迅速成才,我们必须把师德放在首位,把师德修养看成是合格教师的头等大事,把师德水平看作是晋职晋级的重要条件。《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履行的第一条义务就是: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把遵守老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与遵守宪法、法律相提并论,说明教师的品德修养、榜样作用是何等重要啊!
  六、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实施德育的新举措
  1. 创造环境,渗透德育。例如,为对学生进行一次主题式爱国教育。这种教育不是靠政治口号式的演讲,而是靠创造的德育情景渗透。它能使人潜移默化地受到多方位的教育,收到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2. 德育实施目标管理,走出课堂。教师德育要在与学校德育计划管理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自己设计集体建设的目标,订好学期、学年或更长时间的德育目标,写进德育教案,装进课时计划,保证雷打不动,要按计划要求切实实现应达到的德育目标。必要时,德育可以走出课堂。比如,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带领学生去瞻仰英雄纪念碑、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回校后座谈观感,写观后感。同样也可以把学生带去少管所,听取管教人员讲真人、真事或听取少年犯自述、这些都是落地有声的现声教育,都可收到百倍于闭门教育的效果,是开展素质教育下的德育的最好方法。
  总之,我们教师要把德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素质教育下教师德育工作的再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素质教育下教师德育工作的再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