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转正述职报告 > 内容

破解农村“入园难”问题需凸显政府责任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1 07:23:18     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农村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其反映的是学前教育资源的匮乏。本文将以政府主体角色出发,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从法律、经费、师资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农村“入园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入园难;教育均衡;政府责任
  
  一、解决农村“入园难”问题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社会教育的起点,良好的学前教育是保障孩子良好人生开端和后继学习以及终身发展的关键环节。“入园难”是家事更是国事,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主体,推进农村学前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积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机遇,认真贯彻政策精神,推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造成农村“入园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学前教育资源紧张的现状下,“入园难”主要是指进入优质的公办幼儿园难。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缺口大,包括优质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等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稀缺,无法满足家长对入园的需求。造成农村“入园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前教育经费不足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教育经费投资结构中,学前教育与其他阶段差距较大,远低于其他阶段。经查阅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几个主要教育阶段中最低的,2009年之前高中初等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投入一直是学前教育的10倍以上。另一方面,学前教育投入严重失衡。受经济市场的影响,我国政府很长时间都有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向城市的倾向,学前教育财政经费主要投入了城市,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捉襟见肘。
  (二)农村合格的幼儿园匮乏
  在城镇化背景下各地区撤点并校,幼儿园也随着城镇化的步伐被迁移到城镇、城市中间地段或一起被撤销。质量有保障的优质公办幼儿园凤毛菱角。通过对江西省万年县齐埠乡各村幼儿园数量调查发现,齐埠乡总共有70个村庄,一共只有5个幼儿园,三个公办幼儿园,两个民办幼儿园。
  (三)农村学前教师稀缺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面临巨大挑战。数量缺口较大,因农村学前教师编制、待遇得不到保障,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城市化背景之下,教师队伍一般呈现“单向上位流动”,使得农村教师资源“失血”严重。另一方面农村教师质量不合格,民办幼儿园教师一般是下岗中小学教师或者是临聘的教师。
  (四)农村学前教育缺乏监管
  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缺位。因学前教育不是国家强制保障性教育,无论是在立法保障和实际监管上,政府发挥作用的力度都不大。例如,在民办幼儿园价格管理中,民办幼儿园收费每月200到1000不等,很多民办幼儿园在收费过程中,报送到教育局备案的是一个价而实际执行的却是另一个价。
  三、破解“入园难”问题的对策
  学前教育具有公益性特点,是民生工程中的准公共产品。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主体,解决当前愈演愈烈的“入园难”问题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法,为破解“入园难”提供法律保障
  法律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教育立法是保障幼儿园规范运营的有力武器。(刘焱,2013)在《世界学前教育排名比较研究及启示》中指出北欧国家在学前教育表现最好,欧洲国家占据学前教育排名前列,其学前一年教育已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已经较高,其原因是这些国家已经建立了保障学前教育的法律及促进早期儿童发展的相配的政策措施。同样在美国,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上台伊始,就将“所有美国儿童都要有良好的学前教育准备”列入全国教育八项目标之列,并获国会通过而成为正式法律。学前教育法的缺失,致使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依据,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要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各主体部门的责任,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管理方法等以保障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为破解“入园难”提供物质基础
  经济是保障质量的物质基础。“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最根本是教育经费的相对不足。我国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长期以来欠账多,发展水平低,许多农村幼儿没有上幼儿园机会。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政府必须发挥其主管作用。美国早在1965年开始就一直推行“开端计划”,主要对家境贫困的3至4岁的孩子,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和保健服务。在教育经费的投入,应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适当的向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完善相配套的相关学前教育资源,制定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保证幼儿公用经费的合理水平。针对现行的政府和家庭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方式,应充分考虑农村家庭收入情况,加大政府的分担比例,建立具有地域差异性与补偿性的成本分担模式。加强政府学前教育财政经费的监管,发挥新闻媒体等第三方监督机构的作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改善幼儿园环境,为破解“入园难”提供服务保障
  优良舒适的幼儿园环境,是提高办园效率可靠保证,也是幼儿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优质公办幼儿园稀缺,校舍简陋设备不齐全的无证黑园是普遍现象。《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当地政府应从满足广大学前儿童接受基本的学前教育需要出发,建设以乡中心幼儿园为核心,争取“一村一园”的幼儿园规模。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撤点的富余校舍教育资源优先考虑改建成幼儿园。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政府应借力于社会资本办园,弥补政府财政紧缺的短板。运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多种财政手段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来源渠道。为了促进民办园的健康发展,要建立相配套的民办园监管体系,限制高价收费等不良行为。在特殊地区公办幼儿园供给不足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向民办幼儿园购买服务政府给予补助,多种方式满足幼儿入园需求。
  (四)改善农村师资,为农村学前教育输血造血
  教师是教育质量保证的生命线,优质的教师资源是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亘古不变的运行规律。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政府、学校如何进行制度安排、政策设计使得优秀教师能够安心在农村教书,是当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稳定教师队伍中必须解决的头等任务。首先,政府应加快解决农村学前教师的编制问题,“编制”是铁饭碗,是教师的“定心丸”,编制是教师产生职业责任感和精神归属感的力量源泉。其次,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没有城市教师可能存在的补课等的隐性收入,基本工资和课时费是农村教师的全部收入来源。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人的行为动机根源是经济诱惑,没有经济保障,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在农村教学。最后,提高教师质量。制定教师招聘标准,对新聘任的老师进行个人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的上岗培训。实行地区间优质园对薄弱园帮扶政策。比如城乡学前教师定期轮岗交流。以提高农村师资质量,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宪冰.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与政府责任[N].东北师大学报.2012(05).
  [2]虞永平.如何切实化解“入园难”问题[J].管理纵横.2010(23).
  [3]汪丞,周洪宇.关于学前教育立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02).
  

《破解农村“入园难”问题需凸显政府责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破解农村“入园难”问题需凸显政府责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