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转正述职报告 > 内容

例谈初中化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性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6 06:07:00     阅读: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中,真正的解题能力形成是学生自主思考并反思概括的结果.直奔解题思路的教学不是好的解题教学,好的解题教学应当能够让学生充分展开对习题的原始思考,教师采用质疑、引导等方式,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正确的方向.这样的过程中形成的解题能力具有概括性与迁移性,是真正的解题能力.
  關键词:初中化学;解题教学;解题能力
  作为当下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解题教学的地位不言而喻.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一个学年的时间既需要帮学生建构知识,又需要帮学生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反思常规的解题方式,会发现其最大不足在于让学生停留于某一定势水平,即讲过的才会(有时还需要重复),不讲的就不会.这是解题能力无法迁移的缘故.针对这一不足,笔者对当前的解题教学进行了分析,对有效的解题教学进行了探究.
  一、呈现解题思路的教学
  常规的解题教学可以说是一种直接呈现解题思路的教学,就是在给出学生一道习题之后,教师的教学重心往往放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上.这从理论上来看似乎没有问题,因为学生所需要的,或者说当下的教学质量所关注的,就是学生的解题思路.问题在于,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会发现这种直奔主题的解题教学,恰恰难以让学生形成有效的解题能力.
  例 在学完“质量守恒定律”之后,经常会有这样的基本题:已知某一化合物完全燃烧过程中,需要192g氧气,燃烧结束后生成了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此化合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这是一道基本题,常规的解题思路是:在不知道具体的化合物组成的情况下,要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则应当通过质量守恒的关系,看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与生成物中的氧气的质量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说明化合物中没有氧元素,如果后者中的氧气质量大于前者,则说明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随后展开计算,并进行比较判断.
  这样的解题教学忽视了一个关键,即如何让学生显著地认识到:只有选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知识,才能突破本题的关键.上述教学过程中无法让学生形成这一认识,学生的思路基本上是由教师主导的,除非其后的习题形式与此类似,如果题目的情境发生改变,那学生极有可能寻找不到解题方向.
  二、有效解题的三个步骤
  针对上述分析,并着力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笔者以为在化学解题教学中,需要增加教学环节,以从学生的思维完整性与能力的迁移角度来实施教学.这里同样结合上述例子来阐述笔者所思考的教学环节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有效地呈现问题.当一个习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总是有问题的,但学生之所以感觉解题困难,恰恰是因为学生读不懂这个问题,因此解题教学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习题中的问题转换成学生看得懂的问题.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起初很多学生弄不懂题目的意思,他们无法理解题目所给的数据与化合物是否含氧元素有什么关系.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进行思考,即将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转换成一个完整的化学反应.尽管化合物的化学式未知,但完全可以建立起CxHyOz+(x+y4-z)O2xCO2+y2H2O的化学方程式,于是问题就转换为判断z的值(实际上可顺带判断x和y的值).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思路不宜直接呈现,而应当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自主生成.于是第二个步骤就显得非常重要.
  第二步,分析归纳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而确定解题方向.解题教学中一定要清晰地把握学生是怎么想的,最简单的提问就是“你们准备如何解题?”在本习题中,学生的思路常常有:假设思路,即假设存在或不存在氧元素,然后根据数据去判断;分析思路,即由题目所给出的数据出发,逆推化合物的组成,但这个时候学生的思路基本上是模糊的,他们想不到设出化合物的化学式……针对学生的这些思路,教师可以采用质疑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思路中的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是繁杂的地方,还需要采用引导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拢,如向学生提出问题“无论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其总是有规律的,我们现在知道哪些规律?”这样的问题,往往容易让学生的思维指向质量守恒定律,而当这一目的达到以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已知化合物的化学式,则我们(学生)是容易解决问题的,现在不知道化学式,那怎么办?
  第三步,形成解题方案.在不断地追问之下,学生的思路自然会转向一般方法的获得,他们会认识到:凡是在未知化学式的化合物参与反应,并知晓前后质量关系的前提下,都可以设出未知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一般形式,并建立起反应方程式,然后就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工具完成求解.而学生的这一认识一旦形成,就意味着这一类问题学生已经形成了解题能力.
  三、解题是一种什么能力
  解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解题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反思之后,笔者认识到解题能力不是简单地将一道习题解答出来的能力,而是学生在面对化学问题的时候,能够迅速地确定解题方向,能够准确地选择解题工具(即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能够认识到解题过程中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有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等,只有这一系列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才可以说学生真正形成了解题能力.
  从这个角度讲,解题教学中教师所需要关注的就不只是直奔主题的解题思路,而应当是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现出自己对解题的认识,并以此为解题教学的出发点,通过质疑、引导等方式,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与可迁移的能力.笔者以为,这才是真正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阎芬, 于少华, 王磊. 中学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问题设置有效性研究——以“基于代表物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例[J]. 化学教育, 2015, 36(13):32-35.
  [2]蔡双兵. 优化教学环节 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和反思[J]. 化学教育, 2015, 36(3):37-39.

《例谈初中化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例谈初中化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性.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