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转正述职报告 > 内容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8 06:25:02     阅读:


  摘 要:在深入理解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品质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重塑及其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必要性,重点研究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它需要高职院校多层次、全方位培育,具体可从精神层面上引领,行为层面上规范,制度层面上约束,环境层面上熏陶,促进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出色工匠打下坚实的职业素养基础。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赵慧(1972-),男,江苏淮安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互联网+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编号:2016SJD710151),主持人:赵慧。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7-0036-05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毫无疑问也应该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使命。
  从目前人才培养的总体状况来看,高职院校还谈不上对学生有系统性的工匠精神培育,具体表现在学生毕业后就业现状上。据有关报告数据显示,江苏省2012届、2013届、2014届专科(高职)学生在毕业后的一年内离职率分别为44%、46%、43%[2]。从以往更早数据看,如果算上学生毕业两三年以后,总体离职率则更高。学生离职率高的原因有多种,虽然有企业待遇低、环境差、权益保障不到位等客观方面的因素,但很多是因为学生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忠于职守的精神。毕业生两三年甚至一年、半年不到就离职,基本的苦都不愿吃,还谈何具备工匠精神?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面镜子,至少部分反映了高职院校过去在工匠精神方面的培育力度不够。读高职期间,许多学生花大量时间复习备考,想通过“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等途径实现“本科梦”。这些学生无论考上本科与否,其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育都已被大大淡化。真正立志扎实学习三年,努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匠的学生不多。另外,整个社会歧视职教的大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拟就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谈谈几点看法。
  一、对新时期工匠精神的理解
  工匠原本是农耕和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工匠精神是民间手工匠人表现出来的可贵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如今,人类虽然早已从农耕、手工业社会发展到大工业时代。除了一些少数特殊行业靠手工完成产品外,大多数领域已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但传统工匠所表现出的那种令人敬佩的精神,仍然需要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当然,当今时代重提“工匠精神”应该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但迄今没有统一的标准表述。笔者理解新时期工匠精神应具备如下品质: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这是工匠精神的基础,是一种职业态度,是任何时候对任何行业的任何从业者,在任何岗位上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因为一个人只有干一行,爱一行,他才会忠于职守,才有可能为此而不断钻研进取;只有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做,而不是仅仅为了谋生,他才可能乐于奉献,追求优秀工匠的精神境界。
  (二)脚踏实地,执著坚守
  这与“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品质是一脉相承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工匠精神需要企业员工摈弃浮躁,淡定沉着,专注持久,长年累月甚至一辈子乐此不疲地追求和拼搏;需要企业员工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的心理,也来不得半点“吹糠见米”式急功近利的思想。唯有脚踏实地、执着坚守,才有可能使工作进入新的境界。
  (三)技能精湛,精益求精
  技能精湛、精益求精是一種专业精神,是工匠精神的至高境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现代产品虽然大多已不是靠传统手工完成,但产品质量至上永远是不变的法则,专注产品每个细节是不二的选择。每道工序无不需要精心设计,每个部件无不需要精雕细琢。能做到99.9%的精确度,绝不做99%,追求完美主义的职业信仰。它不是单单用合格与否来衡量产品质量,更不可能有粗制滥造、假冒伪劣。
  (四)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工匠精神强调执著坚守,但不代表墨守陈规、固步自封,不是对一项工作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要勇于不断开拓新思路。如今,重拾工匠精神不仅仅在于提倡传承,更要提倡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会不断进步。不少世界名牌历经百年风雨而不衰,除了企业坚守以外,一定还有其与时俱进的理念,一定做了许多其它同行做不到的创新之处。
  (五)精诚团结,分工协作
  这是对企业员工具备现代工匠精神的必要补充,也是一种更高的人文素养。传统的手工作坊决定了过去工匠大多凭借个人的高超技艺,单打独斗即可胜任;而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要求工匠团队必须具有集体观念、大局意识,团队成员只有妥善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密切配合、众志成城,才能实现“1+1>2”的效果。
  二、工匠精神重塑及其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必要性
  (一)从宏观人才需求角度看,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
  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已经享有“世界工厂”之美誉,然而,纵观国内目前的世界名牌数量,虽然较之过去有所增加,但与这一美誉相比还很不相衬。我国目前仅是“制造大国”,还不能称为“制造强国”。当今世界的制造业强国,如德国、日本等,无一不是靠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员工在强力支撑。长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虽然为企业输送了不少技能人才,但没能改变企业稀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的状况。《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3)》中指出:“我国企业高级技能人才一直十分短缺。”[3]这正反映了我国在高技能工匠人才培养方面还远远不够。所以,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在“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计划实现过程中,在向“中国智造”和“制造强国”迈进过程中,我国需要数千万高技术、高技能现代产业工人的支撑,而这些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有待职业院校去培育。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