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转正述职报告 > 内容

财务工作总结报告【市财务局工作报告四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1 08:24:23     阅读:

市财务局工作报告四篇 【篇一】 20XX年,在省财政厅的精心指导下,全市财政(国资)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找准财政(国资)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扎实推进“全面绩效管理年”活动,把各项工作往深处做、往细处做、往实处做,有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年初以来,民生工作和民生工程建设获得省政协视察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财政资金制度建设、预决算公开在全省考核获得第一名,建立运用涉企资金黑名单制度受到省财政厅通报表扬,财政绩效管理、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在全省作交流发言;
目标管理考核连续四年获得优秀,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作风效能考评、履职绩效考核位居全市前列且连年进位;
财政支持绿色转型发展、涉企资金改革、国资国企党建等工作获得《中国财经报》、《决策》杂志、《国企管理》杂志等媒体专题报道。

一、20XX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强基固本,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将加强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活动日学习等制度,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争当“四个合格”党员。加强党对国企工作的领导,下发《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全面落实“两个1%”的要求,组织召开国企党建述职评议会议和国企党建座谈会,提升国企党(工)委书记抓党建责任意识。积极推进“党建+扶贫”、“党建+文明创建”等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党组成员带头参与所在支部组织生活并上党课,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升温。二是狠抓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要求,规范权力运行,逐级传导压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地落实落细,确保财政事业、资金和干部“三个安全”。制定印发20XX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见,并细化量化为54项具体工作,落实到相关领导、科室单位和责任人。常态化多形式开展廉政教育,深入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落实廉政谈话制度,在干部选任、岗位调整、人员录用等关键节点开展廉政约谈80余人次。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严肃作风纪律。积极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职,加强分工协作,形成整体联动机制。三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培养选拔,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青年干部成长的意见,建立青年干部培养“传帮带”机制,全方位激发青年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围绕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宏观形势、三大攻坚战等内容,举办了财政(国资)干部教育春季培训班、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债务管理、PPP、会计制度、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培训班,增强干部履职能力。严格干部日常管理,坚持落实工作会商、行风巡查、财政帮联等制度,持续抓好“满意科长群众评”活动和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提升干部服务水平,努力锻造一支政治、业务、作风、形象过硬的财政(国资)干部队伍。

(二)坚持稳中求进,财政收支质量有了新提升。一是突出目标抓增收。把组织收入作为核心职能,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作为,强化收入征管,深化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实现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80.5亿元,增长7.6%,增幅高于年初目标任务2个百分点,税收占比达到87%,较上年提高5个点以上。二是拓宽渠道增财力。把对上争取作为实现借力发展、提高保障能力的有效手段,全年到位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超过63亿元。推进涉税平台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构建税收共治格局,共查补入库税款1.5亿元以上。统筹管理各类政府性资金,市本级实现保值增值收益超过2亿元。三是优化支出保民生。把保障民生支出摆在首位,严控一般性支出,民生支出占比超82%,“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4%。高标准推进民生工作,累计投入25亿元支持38项民生工程建设,提前2个月基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坚持精准发力,财政支持攻坚发挥新作用。一是全力打好债务风险防控战。开展全口径债务清理排查,摸清债务底数。累计置换政府债务161.6亿元,提前置换42.8亿元,争取新增债券93亿元,优化债务结构,年节约利息近10亿元。制定隐性债务化解方案,落实偿债责任,确保按时化解,有效防范区域性债务风险。同时积极运用PPP模式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新增入库PPP项目12个。二是鼎力支持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领域,全力支持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三大革命等工作。按照高于省要求5个百分点的标准增列专项扶贫资金,本级财政累计投入1.3亿元,确保扶贫投入同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三是大力保障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投入绿色发展基金3亿元,争取省级资金9600万元,投入市级资金8100万元,全力支持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和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等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水清岸绿产业优。

(四)坚持聚力增效,支持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一是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积极投身“双招双引”首位工程,出台多项产业扶持政策,落实“四送一服”和重点企业走访联系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二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格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税费优惠政策,兑现税收优惠25亿元,落实清费减负及规费减免政策超亿元,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三是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财政扶持政策整合力度,坚持资金早投入、企业早受益、项目早评价、政策早完善,投入“3+5+X”资金3.8亿元,增长6%,推动“铜陵制造”向“铜陵智造”升级。

(五)坚持做优做强,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深化重点企业改革。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导则,实行挂图作战,铜化集团混改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有序推进,建投公司等投融资法人主体加快转型,普济圩农场集团化改造全面完成。二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综合运用股权、基金等方式,推动国有资本在蚂蚁金服、万华生态板业等新经济、新材料产业布局,着力提升国有资本回报。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提高到3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达到30%。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建立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出台加强国资监管意见,完善业绩考核和薪酬审核办法,在全省率先上线国有企业企务公开监督平台。

(六)坚持绩效导向,财政管理水平实现新提高。一是全面推行财政评审。力推预算公开评审,对37个部门支出、739个项目支出预算进行公开评审,核减率21%;
强化政府投资评审,完成39个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核减率近9.6%;
深化资金绩效评审,累计开展绩效评价项目43个,涉及资金超过20亿元。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及时纠正违规操作,保障财政资金高效运行。压实预算单位支出主体责任,综合运用考核、通报等有效措施,加快财政支出执行进度。全面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推动“互联网+”政府采购,提高采购效率。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实现“应购尽购”。三是严格预算监督检查。将监督职能嵌入预算编制、执行及管理全过程,强化制度建设和预算执行监管,修订培训费管理办法和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规范应税非税收入管理,出台职工借款管理办法,建立“小金库”防治等多项长效监管机制,为提升财政资金绩效保驾护航。

【篇二】 20XX年,市财政局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财”始终服从于“政”,较好地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视矛盾和问题,积极应对挑战,狠下功夫抓管理、促改革。统筹做好风险防范、脱贫攻坚、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财政支出始终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重点,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

20XX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1.7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09%,总量排全省第三,位次与去年持平;
增长2.24%,增收3.11亿元,增幅排全省第六,位次较去年上升一位。分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108.36亿元,增长3.92%;
非税收入完成33.37亿元,下降2.86%。分级次看:市级31.72亿元,增长20.57%;
钟山经济开发区2.87亿元,下降10.61%;
六枝10.01亿元,下降23.05%;
盘州51.81亿元,增长2.54%;
水城23.07亿元,增长7.17%;
钟山22.24亿元,下降7.44%。非税收入占比23.54%,从低到高排全省第三,位次与去年持平,较上年同期下降1.2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7%)3.16个百分点,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8.47亿元,增长8.96%。其中,支撑GDP的八项支出235.21亿元,增长14.89%,增幅排全省第三,位次较去年前移四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7)2.19个百分点。重点民生类支出231.98亿元,增长2.7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2.84%。

(二)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一是优化支出,压缩开支。进一步加快财政支出,着力保障脱贫攻坚、社会公共事业、民生支出等重点领域。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厉行勤俭节约,科学合理编制20XX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

二是探索开展预算一体化信息化管理。运用大数据思维,打通财政部门预算数据与支付系统数据连接通道,实现对财政资金从预算到到支出全过程、全方面、全口径监管,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三是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出台了《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费审批的规定》,规范经费追加审核审批。加强预算单位结转结余资金和存量资金盘活管理,市本级收回存量资金39,808万元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切实落实“约法三章”,“三公”经费严格做到只减不增。

(三)加强政府投融资管理,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一是严格政府债务限额和债务预算管理。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将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分类纳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合理控制政府项目建设投资,严控政府性债务增量。严格依法依规举借政府债务,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将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及举借使用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加快存量债务风险化解,分梯度降低政府综合债务率。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降低政府综合债务率。有序推进政府债券置换工作,延长存量债务期限,降低利率,有效缓解偿债压力。积极开展政府债券置换工作。截至20XX年底,系统内存量政府债务567.2亿元,累计债券置换567.01亿元,置换率99.97%(未置换金额0.19亿元主要为外债国债转贷)。加快推进展期降息,开展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32.64亿元,通过政府债券置换,拉长了存量政府债务期限,降低政府债务利息。充分发挥社保资金对金融机构投资的撬动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我市金融支持,推进49.2亿元政府性债务展期或调整还款计划,降低融资成本,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积极推进PPP化债工作,规范PPP项目库管理,积极推进PPP国家(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截至11月底,我市PPP项目进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48个,总投资685.65亿元。

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借、用、还”工作机制。成立了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化债工作专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1+N”系列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六盘水市运用PPP模式化解政府债务工作方案》《六盘水市市级政府性债务管控化解工作指导意见》《六盘水市关于降低政府综合债务率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市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举债行为及问责管理办法(试行)》《六盘水市市级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管理办法(试行)》《六盘水市政府性债务统计监测通报暨动态监控制度》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各市(县、区)出台相应相关制度、预案和办法,切实落地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主体责任。

四是加快推进投融资工作。加强与深圳城市金砖基金的合作,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基金工作进程。加快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构建“4321”风险分担机制,推进“政银担”合作。协调贵州银行出具高铁站扩建4.75亿元保函,推进安六铁路资本金出资工作,充分发挥政银企协调作用。加快推进平台公司转型工作进程,为推进市属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提升“再融资”能力。申报农村金融机构定项费用补贴及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落实“普惠金融”。

五是做好隐性债务清理核查工作。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中发〔20XX〕27号)及省部署,及时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六盘水市隐性债务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隐性债务清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及时完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工作。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分类摸清隐性债务底数,做到心中有数,争取主动。定期不定期调度债务偿还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台账管理,确保不发生债务逾期风险,密切关注处置风险的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

(四)谋划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

切实提高“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两翼先行、中路突破、全面决胜,确保如期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针对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我市反馈脱贫攻坚方面问题,对标对表认领涉及财政方面的整改任务,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把绝对的心思和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统筹财力资源,助推打赢“四场硬仗”、产业革命和“五个专项治理”,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安排预算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等举措筹集资金投入脱贫攻坚。制定了《六盘水市20XX年脱贫攻坚资金筹集方案》,压实脱贫攻坚资金筹集责任。

二是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使用。20XX年全市涉农资金规模26.68亿元,计划整合26.2亿元,已整合26.2亿元,有效避免资金“碎片化”,提高资金投放效益。截至12月初,已支出资金10.96亿元(其中,农业生产发展2.96亿元,农村基础实施8亿元) 三是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保险工作。20XX年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在猕猴桃和刺梨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品水果、茶叶、中药材、牛、羊、高粱等品种,增大了特色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截至11月底,全市特色农业保险保费投入2488.66万元(预计年底将在3000万元以上),有效化解特色农业产业经营发展风险,为产业脱贫保驾护航,给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吃上定心丸”。

四是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修改完善了《六盘水市关于推行村(居)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分账管理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市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六盘水市村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六盘水市村(居)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六盘水市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等系列制度办法,给村级财务管理指导、村级财务核算规范提供制度支撑,为“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20XX年争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5300万元,覆盖8个试点村。2016年以来全市共发展试点144个村,试点资金共计15080万元,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加快实施小康寨工程。20XX年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完成33,842万元。截至11月底全市已完成52,771万元,完成计划进度的155.93%。累计完成农村人行步道3363公里,太阳能路灯4578盏,121个行政村文体活动场所建设,300个行政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71个行政村便民设施建设,85个行政村垃圾收集处理,“三治”及庭院硬化36780户,极大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助推脱贫攻坚。

六是抓好扶贫联系点党建帮扶。督促驻村人员抓好帮扶,切实落实领导干部驻村轮战及主要领导督战工作制度。主要领导干部多次深入金盆乡营盘村和天生天桥村开展调研和督战,做好贫困村、贫困户回访。积极帮助协调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联系帮扶以来累计为金盆乡争取到2100多万元资金支持,通过节约压缩经费等方式筹集资金160余万元支持发展产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五)调整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民生支出。

一是加快公共财政资金支出,及时配套拨付重点资金,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会同市级主管部门及时下达市级配套基本建设、环境保护、易地扶贫搬迁、循环经济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等重点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科教文卫、农林水、公共基础设施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发展,支出更多倾向民生。20XX年1至11月,全市用于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类支出达196.61亿元,同比增长16.98%,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68.46%。

二是积极争取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和省绿色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产业发展。全市20XX年争取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78.63亿元,其中扶贫产业子基金获批项目61个,获批金额64.76亿元,已投放项目31个,投放金额27.9亿元,已使用项目31个,使用金额16.14亿元;
极贫乡镇子基金获批额度13.87亿元,已拨付资金11.61亿元,已使用资金8.14亿元。有力支持了猕猴桃、刺梨等扶贫产业的发展。省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各项工作正在统筹推进争取。

三是确保民生保障兜底,惠民政策落地落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两线合一、减量提标”的要求,20XX年将城市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636元/月,增长6%,农村低保统一提高到3936元/年,增9%,惠及全市城乡低保对象98257户、193719人。将“两无”贫困人口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配合做好20XX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发放、清算汇总上报工作,及时办理拨付落实各项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资金。

四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资金优先落实。将教育政策性配套支出纳入财政预算保障,20XX年安排9200万元用于教育精准扶贫、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农村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助学金和免学费等方面。继续压缩6%行政经费预算340万元用于全市教育精准扶贫。安排教育资金7574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学校目标管理工作机制,激发教师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在现有绩效工资总量基础上提高25%安排1400万元,统筹用于执行校长津贴、班主任津贴、超课时津贴、农村教师补贴等项目。大力支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

(六)用好用活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在收支矛盾愈加突出的情况下,积极拓宽渠道,持续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工作力度,及时了解上级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指导协调各县区和市直单位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紧盯国家重大政策走向、重大项目取向、重大资金投向,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全力争取支持。多次组织人员到省财政厅汇报对接了解相关项目资金信息,合理确定了20XX年各部门向上争取资金目标任务,报市人民政府下达各部门执行。

(六)完善财政管理体系,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一是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认真执行中央和省级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取消、停征、减免缓、降标政策,清理规范我市收费基金项目,确保国家各项“减费降负”政策落实到位。预计20XX年降费数额达8320余万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完善对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公务卡结算、代理银行、重点项目资金、财政专户资金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民生项目资金的监控,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使用。修改完善了差旅费、福利费、公务接待就餐、会议费等制度办法。出台了《六盘水市市级政府采购操作规程》《六盘水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办法。

三是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财政。组织开展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开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除涉密单位外,市本级146个预算单位公开了20XX年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并首次采取“三网同步公开”的方式进行公开,切实增强预算的透明化。

四是探索全面推开中期财政规划试点,逐步建立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结合财政信息化改革,初步建立了市级财政预算指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政资金从预算到支出全过程、全方面、全口径监管,进一步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组织学习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组织召开了全市财政系统20XX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XX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落实约谈工作常态化要求,全面开展预防提醒约谈,开展案例警示教育,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市委十项规定的落实。深入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工作。

二是抓好巡视督查整改落实。在国务院大督查和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中,对标对表认领问题,立即抓好整改落实。及时召开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查找问题立行立改,建章立制。

三是扎实推进干部管理“四位一体”试点工作,切实强化干部日常考核。制定完善了《六盘水市财政局关于推行工作目标、岗位责任、正向激励保障、负向惩戒约束“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工作方案》,完善《六盘水市财政局干部职工考核办法(试行)》。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

四是创新学习教育方式。以“百名干部职工上讲台”为载体,开展干部职工上讲台活动28期,62名干部职工参加主讲活动,参学人员近3600余人次。组织2批次财政系统干部职工到西南财大进行财政业务知识脱产培训,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二、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收入结构不够优化,可用财力增加十分困难。

受经济持续下行影响,支柱产业持续减收,主体税源支撑作用大幅削弱。传统工业、农业产业仍处于转型期,旅游文化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培育期,尚未形成有效替代支撑税源。全面实施“营改增”以来,地方财政收入缺口日趋扩大,从各县区和全省排名情况来看,非税收入占比持续偏高,压降空间有限。另一方面,上级转移支付增长有限。在中央转移支付增长主要向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三区三州”倾斜背景下,省、市获得转移支付增长与支出需要增长相比明显不足。

(二)财政支出压力增加,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一方面脱贫攻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日益增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然较大。随着国家关于地方政府融资举债限制政策不断出台,常规的融资渠道受阻,政府性债务风险压力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随着还贷高峰期的到来,还贷压力剧增,地方可用财力增量有限,财政收支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三)财政管理仍需加强。

通过与中央巡视组巡视反馈问题、国务院大督查、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对照,民主生活会查找问题,在财政监督管理、干部职工培训教育上仍存在不小差距。

三、20XX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持续做好财政收支管理,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

20XX年省以下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后,市县两级财政支出压力将大大增加。财政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进一步培植税源、加强征管,开源节流。要加大支出结构优化调整,严格经费审批规定,确保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保民生、保重点。财政政策要结合发展实际,实事求是,不盲目攀比。统筹抓好财政收支调度,充分考虑脱贫攻坚等增支因素,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原则,做到重点突出、有保有压。多渠道筹集资金应对日益凸显的财政收支矛盾,集中财力解决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急事、难事。

(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创新资金投入使用方式。按照中央和省安排,全面实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预算资金与绩效目标同研究同下达,推进绩效管理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融合,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低效无效的资金一律缩减,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坚决制止资金在账上“爬窝睡觉”。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增强预算单位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将绩效责任传导至基层单位和资金终端,对绩效较差、问题严重的要依纪依法问责。逐步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创新预算管理方式,突出绩效导向,落实主体责任,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财政管理要“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事”,支出观念从“花得多”向“花得好”转变,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三)加强债务风险防范。一方面加强偿债资金筹集和对市属投融资公司调度协调,有效防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督促债务单位切实履行政府性债务“借用还”主体责任,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采取措施妥善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积极筹措资金,做好政府性债务偿还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台账管理、动态管理机制,做好偿债资金落实,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另一方面积极化解存量债务,降低综合债务率。着力加强税收收入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形成可持续的财政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可偿债财力。通过预算安排、工程决算核减、PPP模式转化等方式化解存量政府债务,降低政府债务风险。

(四)继续加大向上争取支持力度。继续积极向上汇报对接,第一时间了解信息,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加强横向沟通,了解掌握的资金政策信息及时共享,做好财政与项目主管部门之间、各部门之间、市级与县区之间的沟通协调、信息通报。抓住国家将更多项目和资金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的机遇,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密切关注,及时跟进,想“要”的办法,下“跑”的功夫。

(五)强化财政管理,进一步提升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完善财政内控机制建设,进一步深化财政监督工作。系统梳理财政管理实践中存在问题,落实预算部门资金监督管理主体责任,针对预决算公开、内控体系建设、民生项目资金、存量资金使用等关键节点,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发挥财政监督的规范矫正作用。探索监督机制实现财政监督从以合规性检查为主向以绩效性监督为主转变,从以事后检查为主向全过程监督转变。推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落实好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制度,逐步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全覆盖,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实施支付电子化管理,打破预算执行时间和空间限制,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构建资金安全“防护网”。

二是强化财政预算评审职能。建立健全预算评审机制,将评审融入部门预算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加强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覆盖主要支出领域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供支撑。

三是做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把对中央巡视组反馈、国务院大督查、省委巡视组等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整改促发展。注重通过巡视整改解难题、增动力、添活力,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整改解决巡视反馈明确指出的问题,又主动查找解决巡视反馈没有点到的地方和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形成“长久立”的机制,确保问题得到解决、根源得到根治。

【篇三】 一、主要任务目标进展情况 1-6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6.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9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和5%,占年度预算的和64.8%和65%,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财政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 积极态势。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完成31亿元,税收比重64.8%,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

1-6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1亿元,占预算的64.6%,比上年增长3.7%。其中民生支出43.1亿元,比上年增长3.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7.8%,八项支出38.8亿元,比上年增长3.8%, 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保障了民本民生。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收入组织,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建立涉税信息共享机制。牵头搭建了全市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由政府各组成部门共同参与,全力推动综合治税高效运行。目前该平台已完成项目招标、模板确认和培训工作,预计7月上旬,在第一阶段确定的38个市直单位和16处镇街(园区)正式投入使用。

二是强化税收征管质效。对镇街园区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进行调整,将全市纳税企业纳入全域性征收范围,对市区土地等级进行科学划分,提高收入能力。不断完善涉税信息,继续协调土地房产测绘评估工作,截至6月底,已完成8个镇街(园区)的评估测绘工作,测绘评估纳税人 573 户,测绘土地面积 644.97万㎡,评估房产价值45572万元。

三是建立土地储备管控机制。成立财政部门土地出让会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价联合会审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

(二)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落实清费减税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完成增值税出口退税5.2亿元,退税4.3亿元;
取消、停征、免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12项。

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以信卓投资控股公司为投资主体,梳理筛选多个已投或拟投资项目和合作单位,积极对接山东省和潍坊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主要涉及医疗教育产业、乡村振兴产业、企业上市战略投资基金、上市公司二级市场投资项目等。其中,医疗教育产业基金总规模30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基金不低于5亿元。拨付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传统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战略重组、上市挂牌和技术改造提升等方式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支持总部经济、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争取上级专项资金6000万元,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大力引进总部经济。突出精准招商,大力招引金融保险、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总部进驻诸城。协助北京恒通公司注册成立分公司,在我市设立总部,拟投资15亿元在 我市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项目,是近年来我市引进的第一家投资实体经济项目的上市公司;
引进注册成立山东百利能源公司、广韵新能源公司,在我市市设立全国结算中心;
引进中恒银河(天津)有 限公司、启迪未来投资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德瀛盛世资产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设计研究院等企业和院所在我市设立山东省区域总部。

四是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出台我市乡村振兴基金办法,完成农业支持保护补贴12121万元发放准备工作,争取上级涉农资金15550万元,整合资金966万元,用于培育壮大新型农业主体、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业扶贫等。

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半年,为22家企业提供过桥资金14.5亿元,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为38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担保余额2.86亿元;
利用信华资产管理公司平台处置企业不良贷款4900万元,促进银企的良性互动,维护了全市金融秩序。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编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规模,确保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总规模只减不增,将腾出的资金重点保障民生支出和重点项目建设。

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支持“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上半年在建项目30个,建筑面积89.3万平方米,总投资25.08亿元,已完成投资10.78亿元。其中有6个列入潍坊市教育提升工程项目。

三是推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5.3亿元,落实就业、养老、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保障政策;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落实专项资金及专项经费、补助2020万元,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四是全力保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平日路绕城段、卧龙湖水库、相石路拓宽、看守所建设、开发区横二路东延段、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预计投资12亿元,已拨付项目资金2.25亿元。

(四)健全完善投融资体制,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全力推进PPP项目建设。完成智慧公安、城乡环卫一体化和4个道路类项目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入库工作,总投资额9.97亿元,提高了全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中西医结合医院、城 建道路正按流程持续推进。

二是多举措拓宽融资渠道。在全国政府性债务紧缩调控的环境下,创新多种融资方式到位资金20.38亿元,争取金融机构授信额度36.6亿元,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争取银行棚改贷款授信12亿元,支持湖西片区一期棚改项目,已发放贷款1.4亿元。目前,陈家花园片区、栗元片区二期项目政策性贷款批复工作加快推进,预计批复贷款6亿元。

三是积极开展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完成一类债务置换2亿元,地方政府置换债券9.12亿元,为保障重大民生、市政基础设施等公益性新项目腾出更多资金,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

(五)深化改革创新,健全财政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对融资平台进行梳理和规范,按要求录入全省债务管理系统,建立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同时,严格控制新增政府性债务,妥善化解存量债务,对新的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约束,把存量债务化解列入镇街(园区)科学发展考核范围。

二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牵头拟定了诸城市深化投融资平台公司改革实施方案,完成市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经济开发投资公司改制工作,成立了国有资产运营中心和土地综合利用中心。牵头组建了文旅和金控两家集团公司,国有资产运营框架初步搭建。

三是强化财政监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治理违反财经法规财务管理规定、防范化解廉政风险工作,有效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强化财经纪律意识,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内控约束,规范权力运行,严格依纪依规办事。对强镇街(园区)村级专项资金管理支取流程进行细化,明确资金使用范围,严格使用程序,保障专款专用。

四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制定了《诸城市政府采购项目操作规程》等文件,强化明晰主体责任,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率。上半年,共完成财政投资项目评审200项,评审总额20.36亿元,审减、节约财政资金1.05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收入质量亟待提高。从潍坊各县市区收入分级及结构上来看,虽然我市税收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总量在潍坊县市区位居第2位,但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也不断凸显,比去年同期呈现下降态势,低于潍坊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市非税收入增幅达到了35.2%,在潍坊县市区位居第1位,但税收收入完成31.05亿元,比重呈下降态势,比上年低1.5个百分点,在潍坊各县市区中处于末位。

二是对单一税源依赖过重。今年以来,山东中坛公司共上缴地方税收5.67亿元,拉动全市财政收入增幅12.4个百分点。可以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能实现平稳增长,主要是中坛公司拉动上来的,这也反映了我市税源结构尚不够合理,亟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三是部分主导产业拉动作用下降。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实现税收4.6亿元,比上年下降16.4%;
装备制造业实现税收1.2亿元,比上年下降28.1%;
金融业实现税收2.1亿元,比上年下降47%。

四是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加剧。主要表现基本民生支出继续提标扩面,职务职级并行改革,行政事业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调整等刚性支出持续大幅增加,加上“项目建设突破年”今年投资的项目所需资金较大,导致财政收入增量远不能满足财政支出需求,对财政正常运转造成较大压力。

五是债务风险防控难度陡增。受政策性影响,当前我市融资渠道收窄,借新还旧已无可能;
加之可用财力增长缓慢,资金筹措困难,债务风险防控任务艰巨。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收入征管工作。加快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加强与国税、地税部门的配合,对每月税收收入进行调度,特别对以中坛公司为代表的重点企业收入情况加强研判分析,及时掌握税源动态,同时做好资源税、房地产税等税制改革的前期调研工作。继续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着力壮大主体财源、提升收入质量。

二是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强化民生支出保障,坚持民生优先,继续支持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统筹资金,保障重点民生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三是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全面服务招商引资,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兑现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新动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夯实全市财源基础。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放大产业基金和各种调度资金的乘数效应,支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突出扶持重大税源项目,对中坛公司等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进服务,确保尽快建成运营,不断稳固、做大新兴财源。

四是加快财税改革步伐。扎实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合理确定镇街(园区)的支出责任,有效增加镇街(园区)可支配财力。继续深化全口径预算管理,进一步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全口径预算体系,全面推进支出经济分类决算的试编工作,开展决算网络化应用,进一步促进预算管理。全面推进绩效评价管理,对市级财政资金行全方位进行绩效评价,并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五是持续加大风险防控力度。按照中央级省市委要求,加强债务规模限额管理,非经市政府统一审批一律不得新上政府投资项目,坚决遏制新增政府性债务。对存量政府债务实行精准管理,并将偿债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积极筹措调度,保障如期或提前偿还债务本息。根据市存量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方案要求,压实责任、逐笔化解,切实防范和降低财政风险。

20XX年7月6日 【篇四】 20XX年,全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法加强征管,完善预算管理,努力提升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科学调度,着力抓好财政收支。围绕科学预测、依法征管、精准调度、有效分析,建立健全国税、地税、海关、人行、财政部门间横向以及市级与县区上下级间纵向联动机制,切实做好财政收入预期管理工作。1-10月份,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50.2亿元,为年预算的87.5%,超序时进度4.2个百分点,增长5.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2.2亿元,增长6.9%,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81.4%。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00.6亿元,增加10.5亿元,增长5.5%。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73.6亿元,增长7%。预计全年财政支出完成242.6亿元,增长4 %。(1-9月份,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35.1亿元,为年预算的78.7%,超序时进度3.7个百分点,增长4.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0.5亿元,增长8.3%,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81.7%。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90.1亿元,增加10.4亿元,增长5.8%。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73.6亿元,增长7%。预计全年财政支出完成242.6亿元,增长4 %.) 二、凝心聚力,着力强化民生保障。1-10月份,全市教育、卫生、社保等13大类民生支出158.8亿元,增长5%,占财政支出的79.2%;
一般公共服务等8项重点支出147.8亿元,增长10.5%,占全市财政支出的73.7%,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1-9月份,全市教育、卫生、社保等13大类民生支出159.9亿元,增长7.1%,占财政支出的84.1%;
一般公共服务等8项重点支出150.5亿元,增长13%,占全市财政支出的79.2%,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注:10月份比9月份支出少是由于调整)认真实施省级33项民生工程,召开全市民生工程动员会,印发《关于20XX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修订出台《淮南市20XX年民生工程工作考核办法》,足额筹措资金,1-10月份33项民生工程拨付资金43.3亿元,占全年计划43.5亿元的95.6%。(1-9月份33项民生工程拨付资金38.6亿元,占全年计划43.5亿元的88.7%。) 三、发挥职能,着力支持三大攻坚。一是大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出台了《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20XX年置换存量政府债务44.34亿元,全面完成我市存量政府债务置换工作。结合地方全口径债务填报工作,建立健全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为进一步健全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协力推进脱贫攻坚,20XX年全市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37133.2万元,预计支出进度达98%以上。积极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民生工程项目,截止9月底累计用于资产收益扶贫的财政资金3451万元,安排资产收益扶贫项目122个,项目完成率92%。积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寿县作为试点县20XX年已整合各级财政涉农资金62063.43万元,整合资金安排脱贫攻坚项目1911个,预计年底支出进度达92%以上。(暂无10月数据)三是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出台《市财政局牵头包保环保整改督导计划》,认真履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两方面牵头包保责任,对各县区的养殖场及工业园区情况进行实地考核累计达15次。1-10月份,全市节能环保支出达54066万元,增长12.9%。(1-9月份,全市节能环保支出达69718万元,增长52.9%。注:10月份比9月份支出少是由于调整) 四、做好服务,着力助推经济发展。在保运转、保民生的基础上,全年投入9.9亿元支持我市五大发展47项重点工程,较去年增长51%。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截至9月底淮矿集团去产能共管账户累计收入26亿元;
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落实去产能企业职工分流安置,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9亿元。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下达城市维护建设专项资金约3.7亿元,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8500万元,市级以上财政共投入涉农资金14.6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推广政府多元资本合作(PPP)模式,我市进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系统的项目共计18个,总投资148.6亿元。规范创业担保贴息资金管理,全年预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财政拨付创业担保贴息资金2400万元。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全市小微企业续贷周转资金预计达50亿元,开展续贷周转金企业630户。

五、依法理财,着力细化财政管理。加强预算管理,认真执行《预算法》,严格审批、管理财政资金。推进预算公开,公开了90家市级预算单位20XX年政府、部门和“三公”经费预算。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财政专户管理,积极推进市直预算单位财务集中管理平台建设。严控“三公”经费,预计20XX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11500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会计代理记账管理。对全市15家单位开展了“小金库”及滥发津贴补贴专项整治“回头看”重点检查工作。实施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完成20个重点项目的现场绩效评价工作,覆盖财政资金4.3亿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并认真执行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制度。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代拟出台了《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以及落实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六、改进作风,着力推进机关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着力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深化基层党建,打造“两共建三关爱”活动品牌,开展干部教育和财政业务培训。加强机关创建,开展部门会商,广泛听取意见。严格工作纪律,不折不扣完成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落实“两个责任”,强化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反腐倡廉建设联络员机制和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加强日常监督,完善内控机制,大力开展财政系统行风巡查,促进财政部门、财政工作、财政队伍、财政事业安全。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正视财政工作中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政策性减收效应进一步显现等影响,新的增长点仍需探索;
财政财务管理能力与巡视巡察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尚有差距;
民生工程、脱贫攻坚、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加大,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显现,等等这些,应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市财政局 20XX年11月2日

《财务工作总结报告【市财务局工作报告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财务工作总结报告【市财务局工作报告四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