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领导讲话 > 内容

中西方的家庭教育差异比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7:39     阅读:


   [摘要] 针对家庭教育中,中西方对孩子基本态度、对孩子成长过程的认识、对孩子心理素质培养和对孩子创造精神培养等几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实际的操作价值。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家庭教育 差异 比较
  
  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最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其竞争的要素更重要的是体现意志、人格和做人的比拼上。随着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快,人才的竞争不仅仅是面对国内,在很大程度上也面临着国际的竞争。这种竞争从儿童期就开始了,每一位家长必须要有这个认识。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包含在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专门阐述,这几个方面有些是相互交叉的,但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问题的本质。
  一、对孩子基本态度的差异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对孩子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理。而中国家长受封建社会意识的长期影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懂事”、“无责任感”的,家长对孩子负有全面的责任,所以自然就以孩子的“主人”自居,而且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极大地束缚了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
  其对策当然不能照搬西方的态度和观念,但历史的发展潮流是“以人为本”,这个基本思想也应该贯穿到养育孩子的观念中来。从小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即使孩子不懂事,但应该凡事都与孩子商量,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了解孩子的想法,在这个前提下对孩子进行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有百益而无一害。
  二、对孩子成长过程的认识差异
  西方国家的家长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所谓放手,即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所谓不放任,一般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宁苦而不娇。西方国家的家长特别重视锻炼孩子的吃苦精神。第二,家富而不奢。西方国家的家庭,经济条件多数优于中国国民的家庭,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如孩子想预支某些零用钱,家长会断然拒绝,其良苦用心是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第三,严教而不袒。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西方国家家长这种放手而不放任的家教方法,其优长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法有不少欠妥之处,大致可归纳如下几点。第一,社交上“过度保护”。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而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对方的态度,对孩子产生的却是负面作用。第二,生活上的“包办代替”。这种“包办代替”从横向涉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纵向一直延伸到孩子成人。第三,经济上的放任。为数不少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经济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连经济拮据的家庭,家长也要勒紧腰带,甚至东挪西借来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和欲望,以适应互相攀比的消费风气。对孩子的零用钱普遍表现“大方”,随要随给。
  西方国家的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和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事。由于从小的艰苦磨炼,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不怕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这些素质和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谋职、就业奠定了基础。与此相反,中国的儿童、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上不亚于西方,但普遍表现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缺乏适应环境和应变能力,不懂得恰当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知关心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对孩子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差异
  西方的素质教育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等几个方面,尤其重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心理素质的几要素:情感、意志、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就仿佛是这棵树的根系。假若一棵树的根系不顽强、不健全,不能和谐地在“社会”沃土中滋生旺长,这棵树就很难顶天立地,成为栋梁。
  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被西方家庭视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他们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从培养其自尊和自信心开始的,不是靠说教,抽象地教孩子要自信、自爱、自强,而是把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既作为营养大餐,又作为独具特色的小零食,随时随地、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们。他们重视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认为自己是优秀儿童,值得别人尊重,他就会朝着目标中的“更优秀”发展。而这时,成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自我评价。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普遍认为,对待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时不断受挫折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大多数父母都认同这个观点并予以实施。他们认为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的意识和超越自我的精神,锻炼孩子在困境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是最重要的。锻炼孩子的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宽和容众的协作精神也被列入重中之重。因为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需要众人通过协作来完成,儿童从小就习惯了与他人态度平和地相处、协调地配合,长大才不会产生心理障碍。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此类事件近几年各媒体屡有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而造成的悲剧。
  中国传统的家庭抚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孩子采取严厉与宠爱相交织的态度。父母一般对孩子都寄予极高的期望,因而,很容易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未来发展。当孩子的作用符合父母的期望,自然得到极大的情感满足;当孩子的行为偏离父母预设的轨道,就要对孩子严加管教了。当前,家庭的抚养方式存在一些引人关注的问题,如对孩子宠爱过度,只宠不教;望子成龙、期望过重;利他主义倾向削弱等。
  四、对孩子创造精神培养方面的差异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
  为什么中国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比美国孩子好得多,中学生也连连获得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金牌,而华裔人获诺贝尔奖金的人数这样少呢?这不是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在于文化传统。和中国有相似文化传统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没有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是一个证明。中国的教育体制注重所谓的“博闻强记”,注重脑的操作和训练,强调繁琐、复杂、脱离实际的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国人12年的中小学学习生活,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死记硬背,勤学苦练”,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人的内在兴趣、动机和自发行为,受到严重的压抑,而这些却是获得诺贝尔奖(即高水平的发明创造)所必需的。在整个中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一直“紧密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的创造力被压制得没有“生产”和“翻身”的机会。对这点我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西方家长在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家庭教育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品德教育、创造性激发等方面都值得我国家长认真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美]戴蒙、勒纳著.林崇德等主译.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四卷)——应用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8-156.
  [2]许建辉.从素质教育看想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及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3-126.
  [4]王雪华.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创新能力[J].中国西部科技,2005,(20).

《中西方的家庭教育差异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西方的家庭教育差异比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