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领导讲话 > 内容

201高效课堂讲座实录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10-22 15:10:44     阅读:

目 录 从“认识学生”开始 2 如何进行这样一场革命 6 解码高效课堂 15 人本跨界大课堂 23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47 让“幸福梦”激励我们共同前行 64 心教育 72 从“认识学生”开始 一、教育的最基本要素 教育是目的:教育是把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教学是手段: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叫教学。

课堂是工具:课堂是实现教学的工具。

教师是“任务人”:有了以上三个还不够,我们需要明确责任,这个责任人就是教师。

在以上四个要素当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和教师。

6所实验学校必须成立教师生活中心和情感中心,使教师生活变得全面、丰富,让教师有了生活,就等于尊重教师。校长要相信教师、解放教师、利用教师、发展教师,把教师的一切权力必须归还教师,在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每个人都是天才,校长要学会换一种眼光看自己的教师,教师也要换一种眼光看自己的学生。放手才是爱,溺爱就是害,我们都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生命。

学校的管理不是管制,而是点燃,把各种规定统统去掉,变成一种建议,首先改管理思想,其次改管理手段,第三建新型的文化组织和文化制度,改革先从构建开始。

二、教育的问题出在哪 不尊重教师作为“教育常识”。

把教师当二传手作为“教育规律”。作为二传手,考验教师有两条:教师不知疲倦地去传,不传学生不会。把教师比为春蚕,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是不对的,教师一定要尊重自己的生命;
教师知识水平决定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生学得最好就等于教师的知识水平,这种教育是没有希望的。

变二传为一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要发动学生学习。

三、发动学生学习 发动学生学习需要有三个考验:
第一个考验是你是否认识学生。任何一个儿童有两大天性,第一个叫好奇心,第二个是展示欲,通过展示欲,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三个去处受到小学生的欢迎:水池、沙池、种植和养殖园。只有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教育,认识学生包括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儿童和成人是两个世界,儿童生活在自己的精神城堡当中,严禁我们成人闯入。

第二个考验:认识学习。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找到同伴,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心情。学习重在经历,把经历还给学生,因为成人无法替代儿童去经历和感受。

小组是没有围墙的小班化,如果一个班分成6个小组就等于一个人上6个班的课。

第三个考验:认识学习规律:第一步是带入,第二步是放手让他体验,第三步是形成兴趣,简称为带入——体验——兴趣。

四、什么是好教师 必须以学论教。

会表演的老师一定不是好老师。体育教师投篮,每个学生都会投篮才是好老师。

知识水平高未必是好老师。曲老师文化水平不高,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学效果很好。

参与式学习,降低精力流失率,提高参与率。

教师全部的教学艺术不是指课堂的表演,而是调动学生,利用学生的艺术。

学生自学的课,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利用学生,学习的狂欢。

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五、好课的六个共性:
学生的课:独学、对学、群学。

情感的课:生命狂欢。体验快乐,幸福学习。

动静相宜课:身动、心动、神动“三动”。动起来的课每节课都是体育课,可以锻炼一个好身体,动起来课每节课都演讲课,至少可以锻炼一个好口才,动起来课每节课都是书法课,至少练就一手好字,动起来课每节课都是交际课、都是德育课、都是实践课、都是创造课……,素质教育所需要的都因为一个“动”字而解决。动包括三个特点:身动、心动和神动。

注重流程:自学、展示、反馈。一切的学习都从自学开始,必须先学。

放大展示的课:小展示与大展示。所谓展示一定从小展示开始,小展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的展示,6个小组在同步展示,教师根据学生小展示中暴露出的问题再确定大展示,大展示一定是展册,小展示暴露出问题,教师再组织大展示。

师生相生的课:用教学生的方式教自己。教师用教学生的方式来教自己,要让学生学的知识自己学。

六、如何评课 李炳亭五条,简称“李五条”—— 1、看状态(听、看、察)听声音,看动作,察表情。

2、看参与(师负责统计组,生负责统计员)发言最多的小组就是优胜小组,构建晋级式评价,像传销的一样。

3、看流程:自学检测反馈 4、看效果(自主程度,看教师讲授时间;
合作效度,看小组是否能够把学习任务自主完成;
探究深度,看是否有新的生成) 5、看师德(随意叫停、只重知识、批评挖苦) 七、如何掌控课堂 盯:学习目标。一个人不能同时追两只兔子。

观:学习状态、参与度、问题生成。

跟:问题与反馈 八、五步三查模式 这套模式适合每一学段,适合每一学科,适合每一个人,各国人都有共性,从认知共性出发而总结出来,目前这是地球上最好的一套教学模式。

一步:独学→找出“不会的问题”。

二步:对学+群学→“尝试解决问题” 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小展示、展示成果。

四步:教师“纠错”→大展示、反馈问题 五步:整理学案→自我反馈。

三步与五步的关系是什么?五步可以合并成三步:1步与2步合并为自学,3步与4步合并叫展示,5步为反馈。

三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确立学习定向,从自己不会的开始。每节课一上课,教师要做的第一项工作是在黑板右上角出示学习目标,一定是手写,不要用多媒体,接着形成小组的学习方案,围绕小组的学习方案,每个学生找到自己不会的作为学习任务,从这个任务出进行独学。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
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贯穿这套模式有一个主线是解决问题,也可以叫做自学,一切围绕解决问题而学。这套模式学校至少要运用半年,半年之后各个学校可以有自己的模式,在这半年之内,其它学校的模式也要转到这个模式上。

九、高效课堂的五个一 在技术上无需掌握太多,我甚至特别担心的是过多的讲技术会让大家认为课改就是让大家改技术、改方法,课改实际上技术只是作为保障而存在,真正的课改是改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明确一个任务:学会不会的。

构建一个组织:小组、对子。同质结对,异质同组,同等水平的结对子,严禁跨质结对。

给予一份方法:独学、对学、群学(自学)。

提供一个拐杖:导学案。引导学习的设计,简称导学案。学是目标,学是目的,案是设计。

设计一个流程:自学、展示、反馈。流程就是生产力,流程就是课堂效益,流程就是教育,你必须高度重视流程。尊重流程就是尊重教育。

十、教师的作用就是点燃 反对担任“知识的二传手”。

教师由二传变为一传就是教师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发动者。学习的发动者:点燃、激励、唤醒,合起来叫发动。

二八理论:教师80%点燃、20%的技术。

对生命最大伤害的两种情绪:恐惧和愤怒,我们必须让儿童生活在安全的心态中。校长最好的管理就是交心,而不是玩手腕。对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学校的高度,对学生的态度决定学校的文明程度,校长心里要装着教师。管理就是构建教师团队。教师的课堂导入导什么,导情绪、导氛围、导情感。

技术不是艺术。技术就是五个一。

20%的精华是流程:自学——展示——反馈 总结:从技术角度来讲,教师的角色,教师不是二传手,是学习的发动者,三个认识,认识学生、认识学习(经历)、认识学习规律(带入——体验——兴趣);
什么样老师是好老师?能让学生偷懒的老师;
好课六个共性;
评课的五条;
五步三查模式;
教师的作用;

李炳亭主任的联系方式:
13335179175 李炳亭新浪博客 如何进行这样一场革命 2013年1月9日晚一曼小学会议室李炳亭 我今天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关于课改的心理准备;
第二个方面是什么是我们的管理;
第三个方面我要讲一讲我们如何推进这样一场革命。

你们是中国教师报合作的最新加盟的第8个区域,每一个区域在新课改的时候都要存在3个月的心理不适应期。不适应期的表现主要是焦虑,传统的教育教学除了能让孩子学点知识外,在他的整个人生成长过程中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我才讲,课改是有良知的课改,我们真的在作大事,做大事就必然要有大的考验。

第一就是你的焦躁、焦虑,你很容易把你的焦虑传染给我们的教师,老师就很容易把焦虑传染给学生。学生就会把焦虑带上社会,一旦带上社会之后,就对我们整体的改革带来很大的压力。必须警惕有的人别有用心,表现在他会有意识的在课堂上说:同学们,老师不是不想讲,而是不让讲,我觉得不讲怎么能会呢。学生回到家就可能告诉他的父母,而他的父母就可能给你带来更大的压力。

第二,不能操之过急,就像孩子的成长一样,他终究要从爬开始,改革不可能一朝一夕,甚至在改革的初期大家会发现成绩降了,这个很正常。因为老师和学生不适应,很多不适应加起来影响了所谓的教学成绩。这个影响很短暂,一旦学生适应后,课堂就会呈现一种加速度。也可以把它叫做磨刀和砍柴的关系,刀磨好了,自然快。不必过多就眼前得失而对改革做出判断,不能操之过急。

第三请在座的校长一定要认识到,改革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事。校长一定要学会发动教师,我建议你们初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第一个方面是准许每一个老师说话和提意见,要让他谈出不改革的意见和疑虑在什么地方,然后以学科组为单位,把每个学科的疑虑和困惑收集上来,汇总到学校。这就是学校目前改革面临的最现实问题,把这些问题设计成小问题,在全校教师中招标,一个人可以承担一个小课题,但是必须带领着另外三个人,四个人成立一个研究性的团队,一个月或半个月结题。不是从书本中寻找答案,从行动中研究。

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时,你就去做,用做来解决,只有行动才有意义,在行动当中探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要想让教师找到幸福,就要想办法把他们引导到研究上来。当我们进入到一个问题的研究当中,你会发现所有人都变了。如果一旦把改革搞成校长一个人的事,剩下人就会无事生非,会给你找茬。第一招就是问纪于民,让你说话。不管哪一个老师,哪怕你强烈反对改革都关系,你说出反对的理由。把理由说出来,进行招标。第二招要善于利用教师当中的积极分子,一定要全体教师认识到改革才会受益,谁改革谁受益。校长可以重用改革积极分子,内部提拔。比如提拔成副主任,不用报教育局。如果说原来某一个主任不改革不干活,可以就此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内部提拔2-3个人,形成内部良好的机制。一旦教师队伍当中有一批人支持你时,教师队伍就会发生很大的裂变,会有更多的人追随着你,不改革的人就变成了大家的敌人,变成了改革者的对立面,可以转移矛盾。管理学当中有一个猴子理论,所谓管理就是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动性。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只要用心,就都是优秀的管理者,在学校当校长不是不可替代的,换一个人不会比你差,既然这样,那你就不要揽权,就要学会把权力下放给每一个人。我对校长的建议是,在你校长的办公室门外要有一面反馈墙,就是每日学校的工作态势图。副校长、教导主任……每一个角色在干什么自己写出来,围绕你的职责,这一个月我们学校就要改革了,你拿一套方案。把方案贴在态势图上,让另外的科室来评价另一个科室。这样,第一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写出自己的岗位职责,写出学校要改革了,你的方案是什么。不用校长看,相互评价。自上而下,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工作态势图,一定要体现出角色、职责、计、评价。实际上就是引领每一个领导和老师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必须让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要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服务于这样一个战略目标。

实际上最难的就是超越自己,社会学上有个“囚笼理论”,是指我们常习惯于用自己最擅长的某一方面把自己囚禁,比如开汽车,因为你开车便很容易排斥骑自行车的,因为你是教师,便很容易把课堂抓在手里不肯放。大多数人都会被自己的经验所左右,教师观念转变很难,如果所有人都能超越自己,走出囚笼,那我们国家早就发展起来了。所谓改革,就是不断打开囚笼,超越自己的过程,我们千万不能成为一个经验主义者。需要校长们不断去引领教师,我们需要注重教师的体验。第二招是,从明天开始,让所有的老师放下课本,做一日学生的课堂体验,要求学生怎么做,老师就怎么做,要求学生不许动老师也不许动,要求学生不许上厕所,老师也不许。一天下来,我相信80%的老师会说还真得改革。除了体验之外,还要启发老师反思,搞一个论坛让每一个老师去回忆在自己求学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可以是好老师也可以是不好的老师,好老师是楷模,不好的是镜子,唤醒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找一个各方面都很好的老师,让他三天时间备一课,把他讲的课录下来,一分钟一分钟的给他解剖,你会发现触目惊心,老师在课堂上70%是废话,这里还有至少三分之一的话是起了负作用的。对一个人的心灵和信心、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的。这样就真正的触动了教师的心灵,只有触动了教师的心灵,这场改革才有希望。

如果所有老师认识改革必须从我做起,一定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典型,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总结。比如说第一个月之后,我们马上就要做一个月总结,表彰一批教师,还要表彰一批优秀的学生,让学生说这一个月的经历和收获等。我们还要善于利用媒体关注,把媒体和记者请来上一堂课,不让他们添乱。要巧用家长资源,千万不要把家长置于教育的对立面。学校从改革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敢于向家长开放,告诉家长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让家长在学校呆一天,参与进来,也可以请改革好的老师给家长上一课,家长来模拟学生,体验改革的课堂。只要坚持这样做,有号召力的家长就会起正面做用。如果让家长明白了改革能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更好,家长不会反对。建议六所实验学校,千万不要把家长矛盾推到教育局,要善于替教育局分担,如果教育局长因为改革倒了,你们再想改革就很难了,没戏了。有一个局长能改革,那是教育的幸事,多大的幸事!要学会保护、学会体恤、学会分担!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部分,大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要做很多的策略,不要急,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现在是考验你们的勇气、智慧、担当的时候,不要阳奉阴违,要干就要真的干,真的要学会分忧,你们6位校长肩上担负着尚志的希望,成败全在你们。要对你们6所学校建立一种考核进出制度,如果你不行,就随时淘汰掉,如果其他学校干的好,可以随时进入6所学校。我们必须对改革负责任,对尚志教育负责任,6个校长要对改革这件事负责任。你们6位校长要提起精神来,迎接3个月最困难的挑战。

第二个问题我要谈一谈管理,所谓管理就是解决三个事:人、团队、文化。

人的因素应该是最大的因素,课改就是改人。我们高效课堂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小组学习,如果你真的理解了高效课堂,你的管理能力会上一个台阶,高效课堂可以改变中国。毛主席的策略:调动每一个老百姓的积极性。以小组为单位,把权力还给小组,发挥每一个小组长的作用。管理不是集权,是放权、还权,我们的课堂改革就是把权力还给学生。管理不是管制,不是囚禁,不是控制,而是放手,而是点燃、激励、唤醒。校长的号召力来自于团队共同的目标,待遇留人永远留不住,事业留人也留不住,只有信念留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加引号的宗教场所,管理不是靠制度!如何构建信仰,你们办学有没有目标?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课堂,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生?这样的四个好,你必须深刻的领悟。校长你试图把你的学校带到哪里去?你希望你的学校打造出什么特点?校长要善于点燃教师,唤醒教师的某一种理想,每个人的内心都睡着一个巨人。校长要敢于激励教师,好学校要有五优:一是优良的传统,二是办学理念,三是有良知的教师队伍,四是学生要有个性,五是课程要有特长。教育就是发展个性,让每个孩子有特点,教育从来不是把短板补长,而是让长板更长,教育就是发现学生的长板。学校在写学生鉴定时,要找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不要写缺点,你们6所学校,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有正确的办学理念:相信孩子、欣赏孩子!每个孩子在未来社会上生存是靠长处,因此教育必须要学会包容个性。你们6所学校一定要从现在开始思考你们的办学理念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不准用8个字的那种口号式。校长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现在的教育,教育必须是适合人的,要量体裁衣,这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教育局每一位局长承包一所试点学校,出任行政督导,看学校真改假改,改的如何。教研员从现在开始,教研员平均分到6所学校,不会没关系,从现在开始学。教研员必须出台学科的新的评价标准。进修校必须出台关于四个新的这个人,什么是好学校,好课堂,好教师,好学生。教育局围绕这四好进行评选。任何教研员都不准说改革的坏话,你不会没关系,但你不可以不负责任!教研员是业务督导,一定要善于发现课改的每一个亮点,每一个经验。6所学校一定要相互接纳,互相研究。要有学校敢于冒尖当老在,不要6所学校齐步走。进修校教研员要每天汇总课改学校的当天情况,进修校每周至少一本课改战报(课改情况汇编),教育局印发到所有学校,让全市人民关注这6所学校每天在干什么。

管理上形成这样的架构,教育局行政督导,进修校教研员业务督导,校长通过一些方式让老师们全动起来,把这些汇总到课改战报(课改情况汇编)上。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造势,同时利用好媒体,我们全市就有了课改的氛围,人人谈课改,我希望课改成为2013年尚志教育的流行词!只有点燃了大多数人,大多数人行动起来,反对的声音和势力才会弱下去。

教育局的行政督导要告知课改学校,让课改学校老师知道哪一位领导是行政督导,电话号是多少。

第三个问题,我们要知道改革不是为了折腾,而是为了发展!记住七句话:
固本溯源定目标。

二次创业筑团队。

激活师生造生态。

杀出假风树学风。

紧扣模式建评价。

围绕课堂大练兵。

把握机遇得重生。

初期第一个阶段要紧扣这七句话去做。

新学校、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这是今天新教育学的四个支柱。今后校长论坛,要围绕四新、四好去让校长谈。好学校是一方池塘,就会有水鸟、鱼、水生植物等进去,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好学校是生态型的,就是一个池塘。好的课堂就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好学生一定是身心健康、有责任有担当,有知识有技能的。生命和身心才是第一位的,知识和技能是最后一位的。校园形象代言人大赛评论的,一定是青春阳光健康的。通过形象代言人大赛,是让老师对好学生标准的一个重新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这就是策略。

要打造尚志教育节,打造尚志品牌。教育局要不断的给学校给老师、学生搭建平台,去展示他们成长的过程。

第一固本朔源定目标 比如说,教育局在一个月之后命名一批先进班集体,孩子们如果说我们班评上了全县的先进班集体,孩子们是多么大的功劳啊!所以要改变以前的评价,什么()取消,改这样以面对、组织、团队的()小组、对子、班级。教育局要不断地制造一些机会,同样对教师的平源,一个月之后,我们是否命名一批新教师,谈谈四个新,新学校、新教师、新课堂、新学生,为什么我们不命名第一批尚志市十名新教师,这十名新教师在尚志享受特殊待遇,每一个人奖励一些书,而且我们为十名教师出书,我们还要学会表彰。如果要表彰谁请他的家庭来参加,这些被表扬的家属就成了教育的最忠实的信服。而且我还建议大家在两个月后要搞课改情景剧,师生在台上演课改情景剧,眼前的怎么样,现在的怎么样,特别感人。我建议你们要给孩子制造各种机会,比如学校的广播站,为什么不轮流去办,一个班办一个星期,你只要轮流去办,每个人都会去关注,校园的所有空间都要做成一个展示场,树牌子、做报栏,把每一个孩子的进步全部展示出来,从大门口到教学楼的大道,命名为星光大道,大道两边全是孩子们和老师们的感言、收获、进步,所以从现在开始每所学校必须一进校园就要让我感觉到一进校门就出面而来的改革之风。到处弥漫着都是改革路,你必须让我看到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个空间变成一个展示场,学校每个墙壁,每一个外墙都要利用起来。

人在一个环境中是很容易改变的,所谓环境我把它叫做可能性。什么是环境?环境就是发生一切事情的可能性。要想让某人搞改革,那还不简单吗?把他使于改革的氛围上,他不就改了吗!大家看,今天的市场经济还有哪个不改革啊!全国都改革,你还不改吗?氛围问题,整个国家都在这个改革氛围中,同样学校也在改革氛围,你是否突出了氛围,学校是育人的地方,你既然要育人,就要善于利用,这就做氛围。学校必须呈现一些面貌变化,一切一切都要围绕着点燃、激励、唤醒,一切都要围绕着可能性生态来做,哪怕是上下楼梯,楼梯上贴上一行字,孩子低头、抬头,那就叫教育。孩子从一进校门走15分钟,为什么不利用从一进校门开始每一步都有一个景观啊,都有一个教育啊。这个景观必须和学生发生关系才有价值,想办法让学走近它,亲近它。这个考验就三个概念,人、团队、文化,不单单是面对教师,还要改掉学校的文化,学校的团体,还要记住一点,你要学会两手抓,一手抓教师观念的转变,一手抓学生观念的转变。当转变不了老师时,要学会利用学生促进教师。怎么校利用学生促进教师?每个班都要有自己的班报,每个班级的外墙都要开发利用展示自己班级的思想、展示班级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学校的每一处,每一个时空都是为学生做准备的,都是为学生存在的。不准体罚学生,孩子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学会表扬学生,学会换位眼光看学生,一定要学会欣赏孩子。再次提醒大家,不准给学生做鉴定,说某某学生怎么怎么?不准写孩子的缺点,当你不知道孩子的优点时,发动全体同学开班会找出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为对子找优点,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同伴,充满关爱。对学校来讲最重要的文化,一定是给予学生的文件,而不是校长的文化,学生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责任,责任的文化程度是学生文化的核心,让每个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我是这个小组的成员,我要对小组负责任,我是班级的成员,我就要对班级负责任,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我就要对学校负责任,我是这个国家公民,我就要对国家负责任。首先要构建学校的责任明化。我希望咱们这个区要构建我们区的学校文化,也属于责任明化,每位校长尽到自己的责任,每位教师尽到自己的责任,每个学生尽到自己的责任,大家知道自己的责任尽到自己的责任,然后制定一个责任教育月,让每个学校来谈自己学校对责任的理解以及如何实施的学校的这样一个责任。我建议学校、教育局开发一门课程——责任课程。好了,回到我刚才的七句话,第一句话正为朔源定目标,我刚才讲了正为朔源,所为固本朔源就是四个新,定目标就是每个学校要确定办学目标,办学目标用一句话概括,你要办一所什么学校,办一所学生的学,办一所让人人有未来的学,办一所充满理想的学。你必须第一条要思考, 第二要二次创业,铸造团结。

二次创业很重要,我建议你们这6所学校,从现在开始不管你们办学多少年了,回到学校给老师们开一场会,老师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第二个办学期,这就叫做二次创业,以前那是第一次,我们不管了,我现在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说我们应该怎样二次创业?我们应该对这个学校树什么样的目标?我们应该如何找到这个目标去努力?校长们是否敢于开发,怎么开发呢?向全世界开发。二次创业办好了我建议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校发展找位置。人人在看,你千万记住不要搞专职,让老师说话,给学校发展找位置,人人找,不要顾及校长的脸面、也不要顾及前任校长的脸面,告诉老师我们对事不对人,不是整治前任校长,我们为学校发展找位置。第二阶段人人为自己找位置。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老师们、王局长、我希望你们教育局机关也要(达成)这个活动。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做一个聪明人,做一个为事业奋斗的人。最好管理不是玩手挽,而是交心。我不愿意在工作中浪费太多的精力,我希望每一个单位都充满了清新,大家之间都是异性的兄弟姐妹,多好啊!比如说你们这6所实验学校校长,你们听好了,这是我对们的考验,一个学校听课不准少于200节。最近在上学一所学校,这个校干了一件什么事呢,22个最差的学生编到一个班,校长自己带,这个什么情况呢?校长是教化学的,这个班的化学成绩最高的16分,最少的4分,这班孩子一上课就睡觉,所以他们都有外号,大多数孩子的外号叫睡不醒,就这样的课堂,所以校长把他们单独编到一个班里,校长每天激励他们,孩子们我们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这些孩子每天在一起比着学。二个月后这个班的孩子只有2名不及格。而且这2名学生找到老师说这次考试不算,你在给我们出套卷子,明天重考。我在听课的时候发现,太好了,哪有差生啊,他们相互之间都在学。所以我就发现知识这东西没什么严谨严格的问题。现在的孩子有一种天然的粘合性,他一旦接受这个事实他就会向下看,把以前没学的向上挂上来。未必今天的成绩好末来成绩好,也都未必今天的成绩不好,他就没成绩。所以我建议你们校长参与一个班,当一个班的班主任,而且你们校长要有一个大目标,从现在开始不管你多忙要养成一个写教育日志的习惯。你们6位校长要学会记录,这就是你们的教育史。今天我做了什么事,学校开了什么会,记录,一定要记录。同时我希望你们进修学校一定要围绕这6位校长组建一个 QQ群,然后你们有一个专门负责人。比如每周二的晚上8点到10点是你们这6大校长的交流时间。也就是从现在开始你们这6位校长要开启思想模式,要改变自己,不管你以前教什么课的都要学会记录,你只要学会记录,就是对你自己负责。第三阶段发起一个活动,同样改造我们工作。当你经过了前两个步骤之后,给学校和自己挑刺,也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第四阶段发现身边的(典型)。比如说,每一位老师走的路,地上一片纸屑或树叶,他弯腰捡起来,这就叫典型,就叫今天发现人物,就这一个举动,这就是今天的校园人物,每一天要发现一个校园人物。比如说学校的水管子冻了,你看到工人在那烧开水把水管子浇开,你会发现所有学校的老师们都举手之劳为学校做一件好事,这就做爱校,培养老师集体意识,校园人物每天一个,一个教师,一个学生。每一周当你校长开会时,第一个环节就是校园人物演讲,让校园人物老师进行5分钟的演讲,给这个教师这个机会,从此这位教师改变了,所以好的教育就是让人人向上。同样教育局一个月也可以表彰一个,教育局就叫尚志教育人物。

第三激活师生造生态 如何激活学生,如何激活教师,要关注每一步措施,总之一句话,就要形成合理让每位师生共同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达到效果,尤其是学生,不要认为改的是仅仅找到了师生,改革是什么,改学校的学习方式,改学生的人生观,这种价值观,改学生的一种交际、交往能力,要让每个孩子善于和他的同伴构建正确的人生关系。

我所谓的文化的第一个核心词叫责任,第二个核心词叫关系。构建一个正确的关系,体现在构建师生关系,课堂上构建,实际上叫教学关系。所谓正确教学关系是什么关系?就是教书育人关系,正确的师生关系是师要服务于生。只要构建了正确的关系,就找到了教学。第三个关键词叫信念,一但有了正确的关系,就会做正确的事,所有做事的原则都要围绕一个词叫信念来做。我希望你们6位校长身上都要有一种精神,我同样希望尚志市每个教育人身上都有一种精神。我希望每个孩子身上有一种精神。从现在开始让每个孩子要有信念,构建班级文化,所以我希望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要有自己的信念,都要有自己的班级文化。

第四刹住讲风树学风。

一节课不要讲起没完没了,要刹住讲风,最好教育局要规定一节课讲不要超过10分钟,让学生先学,拿出10几分钟学生自学展示,第三个环节老师出场讲。对于学校来讲必须坚持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一定是先学后讲,第二个原则是否符合我讲的三个流程,第三个原则要看教师是否在利用小组。

第五紧扣模式建评价。

先追求形式,没有形式就不会有()必须先形式,连形式都做不到,哪有()。有人讲教无定法,你知道这句话多么反动吗?教育定法的前面有一句话他忘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严格是这三名话。人生的三部经界,第一层看山不是山,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第三层看山又是山,所以你开始你说不是个山,所以不要总是放大教无定法,教无定法前提是教学用法。

第六围绕课堂大练兵。

学校要不断搞自己的教学节,6个学校可以这样做每周都有一个主题,第一周叫小组节,做小组研究小组。第二周叫模式节,研究模式。而且我建议你们6所学校要有一个课堂验品小组。没有课的老师都动起来,去验别人,学校要有一个专人的验品组长专门负责。

第七把握机遇得重生。

主要从三个帮助来讲,第一个方面技术帮助。大家都出去看看,相互接纳,千万不要坐井观天。第二个发展帮助,管理是点燃、激励、唤醒,你们是真正改革的主题,你们才是解决问题真正的专家。第三个()所我希望老师们当我们共同选择这个我们只有成功不许失败。

解码高效课堂 杜金山 前言:转变思想观念是第一步 (前面为一名教师的高效课堂演示课,教师和学生都是第一次上这种课)这种演示课,绝对不是传统的演示课,第一次可能会给我们一些不适应的感觉。为了第一次接触这种课的人能够理解,全国高效课堂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时,我推了一辆自行车到舞台上做报告。我和大家说,要想像这是人类的第一辆自行车。我说这辆车比人跑的很快,大家能不能信呢?如果我让不会骑车的人去做实验,上去一骑,啪,摔了,再上去一个,啪,又摔了,就会有人说:我早说了,两个轮子的车怎么能骑呢?但会骑了,实现了动态平衡,它就不会倒了,当然,更比人跑的快。刚刚这位老师的课就是刚骑的自行车,摇摇晃晃的课,但它一旦运行起来,它一定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内行看门道,而不是看热闹。大家想像一下,一小时两小时,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之后,(在这样的课堂下)这些孩子会变成什么样。这个车子一旦骑稳了,变化就是很大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什么是解码课堂 解码一下课堂,你教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解码,解什么?解教材的码,解课标的码,解学情的码,解目标的码,就是编导学案,就是老师解码。解码是执行的前提。刚才周老师和孩子们在干嘛,这不是解码,而是认识码,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下,认识码的过程是第二个阶段,那么学习教学第三个阶段,是重新编码。重新编码在哪进行?是在孩子的内心进行的,这时候老师是进不去的,正是教学的第三个过程,学习是主体性行为,不管老师都爱孩子,这个时候就止步吧。你(教师)没有办法介入到孩子心中重新编码的过程。同才这节课中孩子们说“好像是我学会了”不是好像,就是他学会了,是他自己学会的,不是别人教会的。

主体性行为不可替代 那么什么是主体性行为呢?这里有一杯水,给你五角钱,你把水给我,交易完成。但如果一个杯子里装的是知识,学生你给五角钱,你却不能一手拿钱一手交货,需要跟着老师在一起呆几个小时,才能学会知识。学生只要不真正的参与进来,交易是无法完成的,这就是主体性行为。还有什么是主体性行为呢,孩子发高烧,父母很着急,孩子,我多么希望能替你生病啊,对不起,不行,生病是主体性行为,无法代替的。不要用客体性行为代替主体性行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生活就是主体性行为,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会去代替孩子,你也代替不了。这就告诉我们不要用你的客体性行为去代替学生的主体性行为。

三个层面的认识 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解码课堂,心灵解码、观念解码、技术解码)什么是关键的?一个人认识什么是关键的,是他的价值观念问题。我问听我报告的一个校长,这三个中什么是关键的,他说是技术。我说,你真认为技术是最关键的吗?你买房子,只看601室吗?你不看地基吗?不管环境吗?不看邻居吗?所以,不能光看一个点。比如我们说课改,不能按原来的方式上课,校长说应该这样上,但老师能操作的只是技术,有了问题才产生技术,技术只能解决已知的问题,新问题,技术就解决不了。解决不了怎么样,就放弃了。有一个学校去杜郎口学习,反反复复去了四十五次,什么原因?校长跟教师说,去,学他们的技术!老师们去学技术了,回来一做不会了,不会再去,回来又有新问题了,所以技术这个东西重要,但不关键。

那什么是关键呢?关键是观念,全国都这样喊,我也这样喊了好多年。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半对半错,观念比技术是关键,观念一通,道通,道通有什么好处呢?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在这种观念下,立刻产生新技术,不光能解决问题,还能生产技术。这样一看,在这种新课堂新学校新老师的观念指导下,产生的招与传统就是不一样的。

全国新课改最后成功的学校,感言一定:动力比能力重要,能力比技术重要。你的车很好,发动机好,所有的配置都是最好的,但就是没有加过油,它能开起来吗?你这个改革之车动不起来。我们现在不光缺技术,不光缺能力,更缺改革的动力。动力来自于哪?来自于心呀!心重不重要?心决定了什么事,你的脑袋就会去想什么事,心若在梦就在。中国教育人不关心“心”,已经多少年喽,八十年代就有人批评中国教育没天没地没心,今天我们就谈谈心。今天尚志任何一个学校,如果想纯技术的改造一所学校,对不起,一定走不下去;
如果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上,对不起,你的老师对外一说,滔滔不绝,写文章笔下生花,到外面上示范课,一定这样上,就是到了常态不这样干了,为什么?你没有解决他的内心的真正的动力问题,所以,有了动力以后,一切都好办了,好,三个层次,大家都要关注,才能推动你的课堂真正发层。

现今中国教育现状:人——落后了!小了!假了! 现今中国的教育历史上三个最,一是被关注最多,二是被质疑最强,三是被背叛最烈。被关注最多,有很多例子,如某学校在班规中写入“迟到一次罚款二十”,我告诉他们校长,你赶快把这东西去掉,如果被哪个媒体看到,发到网上,全国性事件。因为你不是执法机关,你没有这个权利。我们在焦点下工作,关注度怎么样?被质疑最强,上至最高领导人,下至我们普通老百姓,是不是在质疑我们的普通教育呢?只是有的人还认为很好,我的学校很好,对不起,人家不承认。第三个是背叛最烈,去年统计,(中国)三十四点九万孩子背着书包到外国去念书了,那个小孩子很小,一方面,可能会让我们感觉到中国人有钱了,可做为教育人我们怎么想?这就是背叛,背叛就是不信任你。前一段时间,出了一件事,武汉的几位学历很高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偏远的地方包一个农村废弃的小学,几个人轮流教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他们说“我们对中国教育已经失望透了,我怕会毁了孩子!”其实家长要送孩子到国外上学,要承受三重压力。一个是经济上的压力,好的贵族学校一年学费二十万到五六十万。第二重是亲情的压力,孩子离你远了,亲情淡了。三是文化压力,孩子出国之后,他受到国外的文化的影响,慢慢地就不适应我们自己的文化了,变成了香焦族,黄皮白芯的。这种文化冲突,要等他们有相当高的跨文化理解力时才能解决。这么大的压力下,家长还要这么做,这个耳光打在我们脸上怎么样?中国教育再不反思,问题真的是非常的严重的。

浙江省教育厅张副厅长说的好:“现在社会上林林总总的矛盾,一定能在学校里找到根。”是不是从上至下都对中国教育产生的质疑或关注?这是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产生的人和经济社会的关系的矛盾:人落后了!人小了!人假了!那我们就必须把人提起来,让它大起来、真起来!谁才能做到这一点?教育!康德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说的好,通俗的解释就是人都要两次出生的,第一次是生理上的,第二次是社会意义上的出生。第二次出生的爸爸妈妈是教育。我们的GDP全世界排名第二,国民素养排名第一百四十七位。看看国庆放假高速路上的堵车,看看三亚的沙滩,我们现在中国人大多是“私民”,很难承担大国的责任。现在中国人说真话的人也太多,有人问赵本山,你的小品为什么这么可笑呢?他说很简单,在中国做小品,只要说真话就很可笑了。现在假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亲眼见到我们那的一个校长,在全校大会上问学生:我们明天要有领导来检查我们的课程开设情况,我们的**课开了没有?学生说没有。校长说,明天有人问一定要说开了。

想改变要么痛苦,要么痛快——痛并快乐着,但无论是痛苦还是痛快你都要变了! 课改与改课 有人说,课改都改了这么多年了,现在为什么还要改?因为以前的改革,不是真正的课改或者说改的不彻底,所以不但没有改成,反而增加免疫力了。2004年,山东、宁夏、海南和天津四个地方同步进入高中课改,魏书生教师给我们去做报告,说了一话把我们吓了一跳,他说:各位山东的同行我们要知道啊,前七次课改解决不了的问题,第八次也解决不了。为什么这么睿智的教育家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因为前七次的改革只做了内容的改革。但课改想成功必须具备三方面,即内容、形式、评价,三个都变了才是真正的变。

现在魏教师如果再去山东,一定有会这么说了。现在去山东,你会看到学生的张扬和教师的阳光。因为全国都在轰轰烈烈地课改的时候,我们山东有很多草根(教育者)在改课。课改是上应天意,改课是下顺民心的。上下同心,这是走通了。

课改,国家出题;
改课,我们出题。改课,大人物做不了,只有我们老师自己做得了,因为我们是在教育的第一线。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职业,因为我们的课堂就是国家的未来。我们应从从唤醒一个孩子做起。你的事业和这个民族相联系,各这个民族的未来相联系。所以我们要记住这样一句话:改课,我的责任。

为什么必须“盯死”课堂? “改课”,就要进课堂。校长一定要进课堂、研究课堂。以前校长有课程领导力,现在要有新认识,加一个课堂领导力。

课堂是极为玄妙的地方,如果教育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第二次出生的父母的话,课堂就是子宫。

课堂不是一个穿越时空的地方。现在的课堂状态,就能让我们看到这一地区的二十年后的样子。如果我们尚志现在的课堂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匍匐在下,那么三十年后这批孩子中有主政尚志市委市政府的话,他们能让尚志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吗?“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是中国官场的写照,是中国历史的写照。在这种教育形式下成长起来的人会革自己的命吗? 为什么要盯死课堂,因为课堂孕育着社会的未来。

为什么要选择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现在最适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一,是唯一一个从方法、理念、形式等方面科学成熟健全的课堂模式。培训时一定不要上了李鬼的当。

什么是高效课堂 今天的课堂,怎样算高效?两句话:资源最大、效益最好。

谈到“资源”,我要把概念放大一点。国与国的竞争实际就是资源的竞争,一是资源的量,第二是资源的效率,校与校的竞争也是一样,课堂更是这样。

那么我们的课堂怎样才能做到资源利用率最高呢?我们传统课堂原来说教育有一碗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后来是教师有一缸水,再到自来水,这不都是在说资源吗?但无论怎么改,这个资源都只是老师。这不是改革,这是改良。而高效课堂呢?李炳亭先生强调了,要把学生当资源。我们教育者认为把学生当资源是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家长早都已经注意到了。我有一个同学的孩子在我们学校,找我给孩子调调班,我问往哪里调,他说调到二班,我说这两个班是一个班主任,同样的老师,你不用调了。他说不是老师的问题,原来那个班有几个淘气的孩子影响了他孩子的学习。你看看,家长已经知道学生就是资源了! 现在有很多的“大款”,因为胆大,钻空子,就发了大财了,但因家庭破裂,孩子成了问题。因为厚德才能载物,不“厚德”,还能载物吗? 我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现在想明白了。他说,孩子,我给你五十万,你去清华的总裁培训班。孩子说,我能听懂吗?朋友说,你会吃饭吗?每天请你班里一个同学结结实实地吃一顿饭,把所有的同学,都变成你的铁哥们!这样,你走入社会,他们就成了你的资源。你看,他也知道学生是资源的道理。我们现在做为教育者,为什么一定要把学生看的那么轻,看得那么笨?我们一直在说发现学生发现学生,真正做到了吗?把学生当资源是我们的新观念。

学生是资源,我们还是资源吗?当然,我只是给你增加了一个资源。学生身上有六个资源。一是独特性是资源,这句话有一个注脚:“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理解、观念,所以这是资源。二是差异性,我最早的高效课堂理念就是“把教学项目拓展到整个课堂,让差异性资源延伸出万千学长”,开始我还很得意,后来一想,得意什么,孔老夫子早就说过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用发现、利用、承认、消灭这四大步骤来使用这一资源。第三个资源是小组,小组想保证不乱,组织是保障。第四个资源是对子,过去地主家找贫民的孩子做陪读,做书童,就是利用了对子资源。第五,认知冲突是资源。心理学研究,已经将三岁看到七十岁这句话证实了。人的百分之八十的认知活动在三岁以前就形成了,三岁以后“忙伙”的都是最后的百分之二十。这样,新和旧,一定会冲突,这就是课堂的黄金资源。第六个资源是认识冲突的差异性,是黄金级、钻石级资源。好东西,都埋在地下一千尺,要挖掘,要开发,这就是用导学案、用黑板的原因。

有了资源还要转化,转化为效益最好。你没有转化,只会守着金山要饭吃。

从哪儿入手改课堂 从标准入手——让好人做“真”好事。好人也可能被某种东西“控制”而做“坏事”。被控制的人还不知道,叫真控制。被愚弄了还不知道,叫真愚昧。我们都是被各种各样的标准“控制”的人。

我在山西做培训,在坐车的时候要系安全带,杨老师告诉我:不用扣,这里没警察,不用扣!杨老师是好人吗?当然是,他认为我系了安全带,这个朋友被约束了,不好,但他这件事是好事吗?为什么这个好人却做了坏事呢,因为他的标准出了问题,他认为安全带就是来应付警察的。家里有个儿子胖胖的,放学回家,你给他做饭,很可能会说:好可怜,小贝,洗脸,吃饭,然后睡觉,什么都别干了!这是好事吗?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好课要使学生学得好且师生发展得好。好课标准:广度、深度、精度、发展性。

先谈学生学的好和师生发展的好。我们今天所有的内容都是一个高度贯穿两个目标,什么高度?人性的高度,哪两个目标?生存的目标,发展的目标。而不是左右为难,这边是素质教育,那边是应试教育。

学生学的好不用说了,我们说师生发展的好。我们一生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第一是健康的身体,第二是阳光的心态,第三是强大的发展力,因为人生是现声直播,而学习能力是发展力的基础,第四个优秀的表达能力,第五个,合作能力、合作意识。这五个东西在所谓的负责作的应试课堂上有没有关注?没有,还谈什么“一切为了教育”?这只是功利的教育。我们高效课堂不但关注孩子的考试,还关注这五方面的发展,这是有良心的教育。

这是孩子的发展,老师呢?今天的老师,幸福吗?很遗憾太少了。今天的老师可敬又可怜。可敬的是我们现在的老师就是在用二十年的时间干三十年的活。三年的课程我们两年讲完,挤出一年时间搞复习,这是什么标准,是全国劳模时传祥的标准,按这个标准,我们都可以做全国劳模。可怜的是你被愚昧了,你还不知道。我就有体会,我在工作岗位上干得是非常出色的,当别人定级找小红本的时候,我把我得的荣誉只填一半就通过了,我很得意。但十年同学聚会时给我的打击特别大。当时有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开玩笑,有点过,人家那个女同学没急,我先急了,我说,你不能这样和一个女同志开玩笑。别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当时有一个我很好的朋友和我说:老杜,教书教傻了吧!你知道一个人什么是能力?当时我心里能力就是教好书嘛!他说:人的能力就是在社会上选择的快。这句话让我反思:假如我哪天不教学了,我还能干什么?我想来想去,这个也干不了,那个也干不了,我突然成了一个可怜之人。

两个人,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到六十几岁,老医生面前做一个年轻医生,病人会选谁呢?老教师和新教师比,学生喜欢谁呢?答案的对比是令人痛的。再假设这个老教师的儿子因工作把孩子托付给他教育,他能教育好孩子吗?很难,因为他搞了一辈子的不是教育,而是教学。这样的教师谈不上发展的好。

现在具体谈好课的标准,即三度一性。

第一个是广度(量)参与的硬性的要示是百分之百的参与。最低层次是不能有孩子在课堂上睡觉,有的会一票否决的。提供导学案和方法,这是开发学生的资源。反应,我们的孩子,已经习惯性地等着了,是奴性啊;
课堂上,要有激烈的东西,要遇事就点燃。

第二个是深度(质)全国那么多人搞高效课堂,成功的很多,失败的更多。因为有些学校把这个改革搞的本末倒置了。不是挂上黑板、发了导学案就是了。应动身、动脑、动心,以学活教、心动课堂,心随课动、课随心动。传统课堂连身都没动。

再就是精确度。有一个“沟通漏斗”原理,挑战所有人的以往认识。只要表达就有局限,只要传输就的误差,只要感知就有错误。人心里想的是百分之百,表达出来就是百分之八十,传输过程中丢掉百分之二十,感知到的是百分之四十,最后获得的是百分之二十。

因为用心、所以看得见。因为专心、所以看得远;
相由心生,没用心,眼睛会选择性失忆、失盲。熟视无睹、充耳不闻。

设计、传输的精确是升学率的保证。而感知一定要在学生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让孩子预习,给学生发导学案,先学后教。

发展性——点燃生命与落实知识 中国的文化有很多是矛盾的。我们中国的教育认为学习是孩子的天职,但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却没把学生当成主体的人,而是机器,没有选择,没有担当。如果你给一个四川的孩子端来一盘粤菜,他一定会说:我要吃辣的。这反映了他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如果你真的认为教育是有生命的,应该是生本的,就应关注孩子的选择,尊重他的需求。我们说“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就是让学生有选择性。如果你认为这样上课耽误事,这人是物理的世界观,机械的;
应该把它变成生物的课堂,关注生命不但不影响,而是更高层次的高效学习。这是两种不同的课堂观。正如老百姓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度一性一旦内化成你内心的标准,内化成做一个好媳妇,做一个好丈夫的程度,课改将变成自觉行为,我们的好人一定会做好事。

人本跨界大课堂 铜都双语学校校长 汪兴益 当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课堂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在做教育,课堂的概念从一定层面上来说它实际上属于教育的概念,当今天我们磨就课堂教学的变革,实际上是质在改变中国当下的如此不堪的中国教育生态,志在做教育报国。

在当下,教育是谁也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利用当下的中国人来说教育是一个异常重要却又异常沉重的话题,人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无论怎样的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都不为有志者也,经济决定着今天,政治决定着明天,围绕教育奠基未来,人们常说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振兴的基石,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以为仍然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比一下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当它们的国家出现重大的危机或者处于重要发展结顶时候,它们首先反思的一定是它们国家的教育,我时常觉得,如果中国政府面对着体现着我们国家物质也预示着我们这个民族未来的课程改革像抓计划生育一样,像我们的现在抓拆迁一样,中国十年来所走过的新课程改革不会是今天的教育现状,教育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基石,但凡是有良知的教育人你有没有发现当下受功利主义思想支配的应试教育每一天都使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基石在松懈、在风化,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否已经处于危机的关口?所以炳亭先生曾经说的已经到了唱国际歌的时候了,教育的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当我们今天的人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最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丰富高贵的灵魂,成长一个人的心灵,但我们今天的教育无论是在内容还是课程方法还是从评价上都不能萎萎缩缩都不能及其功利的,教育它应该是培养一个人的灵活和充满智慧的大脑,培养一个人的丰富高贵的灵魂,去成长一个人的灵魂,这才是教育的本真价值。所以,凡是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去拷问去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现状,当然这理性的拷问和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去建设,我以为中国的教育变革以成为必然,以成为必需。同时也是可行的,说到必然,这时代对我们教育变革的呼唤,我们有幸是为一个伟大的创变的时代,创变,创新改变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符号,但是老师们校长们你有没有发现,教育无疑成为我们这个改革时代最为落后的一个领域,我时常问问各行各业都在谋求着变革创新,在变革创新中寻找着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发展,凭什么我们的教育可以按兵不动,凭什么我们的校长老师们还是手持着那张传统教育的旧船票?登上那搜破船?每天都在重复着无聊的陈旧的教育模式,我们看一个图,看时代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样的时代? (大屏幕出示——时代变迁)很鲜明的可以表明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而美国人的观念时代社会已经正由信息时代迈向了创感时代。但是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哪个时代?我以为我们今天的教育还正停留在工业时代,还停留在夸美纽斯,还停留在赫尔巴特,还停留在海洛夫的时代,但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当我们的教师现在还在固守着海洛夫的五步传统课堂教学法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想一想,我们的这个时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啊?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时代的教育对象?大工业革命时代,那时候它需要快速的培养出一个能够操作机器的人才,很显然,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已经不需要这样的一种培养人才的方式。(大屏幕出示——21世纪的学习)所以我总结了一下,21世纪的学习,21世纪的学习方式应该来到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之前,全国化时代美国的教育,它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教育需要:需要培养学生21世纪新能力,做亚州人无法做的事情,做自动化,做机器无法做的事情。可以说未来已经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那些人,美国的教育一开始它非常注重那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个是特别注重孩子的主导思维的培养,理性的积极的信息整合的思维,今天美国的教育就开始培养它们国家的未来的孩子整体性的、创新性的已经迈进基础下的综合思维,很显然这个时代采用机械化的记忆、标准化的测验、传递型教授已经永远不能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未来已经不需要这样一种形式。(大屏幕) 那么接下来在看我们中国当下的教育,我相信每一个有教育良知的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著名的哲学家周博先生说过,目前已经到了全民大讨论教育的时候了,中国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性的人才?从而引发了著名的科学学家钱学森的世界之败,科学家们对教育难咎其责,但我们今天的校园今天的课堂满足于知识的累积,但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师及其功利的思想支配下的应试教育,你说说就是这样的教育,我们孩子的创造力每一天都在泯灭,我们都知道上天赋予我们人的两大秉性:第一神奇的好奇心,第二丰富的想像力;
但今天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关注的知识的累积多少的时候,你忽略了这个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试问我们今天的小学老师,你是否千方百计的在做一件事情,剥夺孩子幸福完整的童年,所以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很低,很低的原因就是:大量的中国人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没有幸福完整的校园生活。因为我们知道,童年时代它将决定着这个人的未来的人生的幸福指数,当我们的老师,当我们的家长苛求我们的孩子一百分,要问问自己实际上那个一百分就已经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了一百岁,但真正接过自己的孩子毅然决然的在校园内拉回他回家自己教育的时候,当记者采访这个童话大王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我相信能引起我们老师深度的反思,他说:学校真的不重要,教师真的不重要,后面一句话——教育真的很重要,言外之意是什么?言外之意是现在我们的学校,现在我们的教师你所做的事情根本不是教育。所以台湾中文大学王成立教授说:中国大陆的教育有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不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为教育错了孩子比不教育更加可怕,更加危险。我们初中的老师,你是不是在做一件事情?去剥夺一个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小小的领地就在沉重的压力下渡过的。我们高中的老师竭尽全力的剥夺明天的思维,试问这样的机制教育下,我经常跟有些校长说,他们谈到课改,他们就问课改影响质量吗?我回答他的话,我最没有办法,我最无能给你做到的事,就是把你这个学校的质量在下滑,为什么?因为你这个学校跟本没有质量。支持一个学校的质量,它一定是生的质量同步发展,一人质量学业型质量也就是我们大家关注的成绩和分数,成绩和分数是硬道理,所有的课改型学校,一开始课改的目的就是解决全面提高孩子的成绩和分数,但一定是全面关注,全面提高,决对不是精英式教育,决对不是水落石出的教育,而是水涨船高的教育。成绩分数不庸俗,重要是方法很正常,很公正很公平很科学。我个人以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一个什么比中考高考更加科学公平选拔制度,因为这是穷人除了造反之外的唯一一条出路,所以搞课改的人从来不回避成绩和分数,成绩和分数在搞课改人面前只是一个附产品而已,因为成绩和分数的获得不是传统的学校,传统的教育,传统的老师采用的非人性的,过度开发式的获得成绩,学校就是绞肉机,我们的孩子每天就在绞肉机里面绞啊,绞啊,永远重复无聊机械化训练获得成绩,我们河北省有一所高考的神话,谈到高考神话的时候我认为是当下中国教育最大的腐败,最大的悲哀。可怕的是,这所学校一度成为当地的教育典型,一度成为全国的高中校模范学习的对象。我曾经说过这所学校的校长,你可以说,你顾及某种名誉,你不得不这样去做,但从此教育这个词绝对不能成为你的口头话来说,我们的教育是容不得半点玷污的,你做得根本不是教育。那么成绩分数课改学校的成绩分数是一条内置的,可持续的,这一条可获得的道路成绩越高越好,我时常打一个比方,人民币啊谁都想,但你的人民币是拦路抢劫来的,我的人民币是通过自己的创新,通过自己的勤劳致富,真正的守住了教育底线,坚守着我们教育的良知获得的成绩和分数,校长和老师们凡时不走课改路的学校,我时常说,你们的学校没有教育,学校有发展型质量吗?当今天我们的校长我们的老师所做出的所谓的教育理念,你局限了孩子的未来的人生的发展,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只注意了满堂贯一言堂,跟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老师把自己当做是知识的源头,正义的化身,权威的代表的时候,还是能有发展,我经常说发展性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当我们的老师强调着课堂的每一个时候,把控着课堂的话语权,当我们的孩子挽救着,甚至我们的家长我们老师的对话就完成了他们的学习,被动的接受式的孩子的较自主学习的能力嘛?第二个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我们都知道这个社会是一个非常注重人际交往的社会,但是孩子们来到校园过后,就像今天的会场一样,每天沉浸在这样一个封闭式孤立的受尽被动接受式的课堂里,他有合作,他有交往吗?回到家里面肯定都是独生子女,面对的都是爸爸妈妈那种变形的期待,沉重的压力,冰冷的世界。学校就是孩子寻找同伴的地方,孩子有同伴吗? 所以现在的孩子非常可怜,那么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校园培养出来的孩子懂得什么叫民主方式?什么叫合作与交往,什么叫妥协与,什么叫质疑也分享吗?第三个能力,自由表达能力。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今天的孩子越来越不会说话了,说的基本上都不是人话,我们每一年招聘,我们当地最好的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我是学中文的,所以基本上语文老师这一块都是由我来进行面试,这些孩子很勤奋之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然后回答我的问题兑上了那就像演讲一样。我故意用这个提外的话题给他说,他就说不出来了,所以我都要告诉这个孩子,你们都是传统课堂的牺牲品。为什么?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你们的教师都掌控着课堂的话语权,从来不给你们课堂自由表达表现表演的机会,难怪你们教师的嘴皮子虐待和误导的不自信,沉默寡言,所以崔其生校长有一句话非常好,你不要问我在课堂上到底什么价值,从我的课堂上出去的孩子,就算在大街上卖小吃也比在传统课堂上的孩子每一天多卖上几斤,信吗?这是一个能力,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一定是自主的,眼下自主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今天的孩子高分低能,但我们今天的高分的孩子在大学里过的是生不如死,醉生梦死,他们过着这样的生活已经不在是个例,所以每一个有教育良知的教育者都应该去深切的反思,应该有教育的兴亡我的责任这样的一种教育的神圣的责任感。我时常说中国的教育界老出现许许多多的介口大王,把这些借口当做是自己不教育改革,面对课程改革搬不到的脚,这样的人迟早被教育的队伍淘汰掉,最好是自己淘汰自己,好可怕,因为你在从事着人类最崇高的职业,因为你手中拥有改变我们这个人类,改变我们这个国家,改变我们民族的机会和资源,可怕的是我们有些校长,有些老师面对着当下的社会问题,面对着当下的教育问题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是一件多么痛心的事,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哀,我经常告诉一些校长,课程改革摆在你的面前,你如果有良知,这绝对是道是非题而非选择题,凡是不去思考不去行动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挑战,我个人以为都不是在干事,甚至都不是在干人事,更谈不上你干的是教育了! 1944年英华社会科学院的约瑟夫博士在研究中国的近代史的时候,他就痛苦不解,创造了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的中国,在近面代他的发明创造接近于干涸?前不久,北京大学的社会学院的教授,他说近二十年来北京大学的社会学院的学生,他的素质,学科的素养,急剧的下滑。我们的孩子是做题的机器,只是根据我们老师教会的方法,机械的无聊的条件反复式的训练,我们老师把孩子当成狗一样的在进行训练,试问这样的人还有什么样的创造力?因为面对他的学科的时候,他没有发现,没有探究,他就形成不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切一切都是功利主义思想在作祟。中国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功利,你们这个民族已经到了信仰缺失的时代了,中国人没有信仰,如果你非要说中国人有信仰,那就只有一样——钱,钱成了所有人行动的动力,拜金主义思潮的弥漫深入人心,在世界的发展史上,在世界的各国最为严重的就是当下的这个时代中国,这个话不是我说的,这个话是外国人世界专家总结出来的。各行各业都可以功利,唯独教育不能功利,这个功利主义在毁灭着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过度的、过高的、过难的教育使许许多多的孩子,有些孩子从小学,有些孩子从初中,有些孩子从高中过早的失去了将来成功的失望。我举个例子是奥数,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奥数搞了几年不搞了,给孩子具大的压力,给奥数取消了,昨天给我们做体验式培训的老师,他就是安徽省的奥数金牌教练,别看他年轻,他培养了一比在全国在全省拿到大奖的学生,我把它取消了,我告诉搞奥数的老师,搞奥数的家长,你就是用这样的一种方法这样一种方式反复的证明你的学生,你的孩子是傻瓜的过程。奥数在中国的兴起绝对不是科学的兴起,而是文明的堕落,那些开奥数的校长,赶快停,没有任何的价值。功利式的思想在毁灭我们的教育,我时常说中华民族地大物薄,到底有没有感觉到这个功利式的思想支配着我们的应该教育,使我们受教育的对象虚拟的空间越来越狭窄了,当我们的校长,当我们的老师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收进我们的校园,收进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就把这个鲜活的生命当成,有价值吗有道理吗?我们的教育如果不能少做一个人,不能争做一个人的天性而骄傲,这样的教育还是价值吗?像昨天,昨天离开会场的时候,我听见中国教师报的马朝宏老师说传统教学传统课堂最受伤害的是我们这些中等层面的孩子,对优等生的伤害要稍微小一点,为什么?因为很多的优等生都是天才,他们的成功都是凭着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有着自己快乐学习的心态,他用自己的方式来反抗,对抗传统教学方式,还有一类伤害比较小,那就是你班级的弱者,传统教育使我们这些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健全,我们孩子的头脑都在变得越来越迟钝,特别他的心智,他的心理的成长在我们的教育下,老师们, 当我们面对今天的诸多社会问题的时候又可不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育,我告诉大家,为何中国的当下出了如此之多的豪无职业道德,毫无良知责任感的这些所谓的企业家,像食品安全问题。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吃上一顿安全的饭都成为奢望,可笑的是,中国对这些不良的企业主,惩罚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为什么如此重度的惩罚,还改变不了这些问题?老师们,这些全都出现在我们的课堂,因为,长达这么多年的教育你的目中只有知识,你的目中只有考点,你从来没有注重对孩子的功利心,责任感和担当的意识,功利心的培养,仅仅依靠思想政治品德课,小学课不教,初中高中的品德课,我们没有办法,因为要中考高考。

美国就没有这个思想政治品德课,美国也没有竖立雷锋这样的一个先进典型,我们竖了雷锋这么多年,每个老师你回想一下,雷锋到底在你的心目中影响了何种印记?影响了你什么?中国往往就是以这样的一个德育方式在培植着一个孩子的生命,培植不起来的。所以我偏激的认为,当下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以在教育找找问题的真相,我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一条出路,从教育的源头去思考去解决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度当下的问题,看这幅图片,这样的画面,凡是在不搞课改的学校,你可以时常见到这种满堂贯式教学,你无法满足不同孩子学习层次的发展需求,你没有尊重他的发展需求,学生就会用如此的状态来回报你。小学的老师要特别注意了,你知道吗,我们中国孩子的天性,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和丰富想像力,就是被我们小学所谓的优秀老师用这种传统课堂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孩子训练成一个个像木偶一样,一个个像道具一样,这个传统的所谓的秩序它不适宜一个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动就是一个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男孩子。所以我曾经说过传统教育传统课堂仿佛是一套与天生有展示欲望的男生做对的阴谋诡计。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的小学也好,初中也好乃至大学都出现了阴盛阳衰的局面。相对而言,我们的女生对这种传统的被动式的接受性的训练的课堂教学适应力强一点。男孩子就受罪了,铜都双语学校我敢这样说一句在全国能够从小学到高三年级都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不是很多。曾经我们一至三年级我们有些家长有些领导有些老师就说,他们的习惯不好,这个规则还没有形成起来还应该用传统教学的方式来训练他们一段时间,把他引上道,领上道之后再来实施我们的高效课堂模式。我说不可以,等你把我们的孩子训练成这样后,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创造力就已经被你磨掉了。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不尊重孩子天性,不尊重一个人的人性,你把孩子训练成在教室里坐的像墓碑一样的直,学习、发展都不会发生在孩子的身上,快乐跟幸福就会无缘了,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在一个自在的、自由的、自然的课堂文化熏陶中让他自然的生长。教育,学校不是工厂,教室不是车间,教师不是车间流水线上的那个操作工,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教育应该是接近农业,每一个人都是生命的一个种子,你只要提供给他土壤,提供给他空气,提供给他养份,为他的自由的生长提供充分的条件和资源就可。如果不能也希望老师们不能遮住孩子自由生长的阳光。孩子们在这个沉重的压力,变形的期待从小就陷入了题山题海之中,你看看中国的孩子面临学习的时候,他把它当成一种内需吗,他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种快乐吗?当充满轻松的学习活动演变成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时候,这就是我们教育人的悲哀。所以学生要烦课堂吗,看一下我们这些高考文化,语言暴力,有些教室里面就是这样一个文化,生时何须多睡,死后自会长眠。在河东一所高考神话的这样一所学校里,他们就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个我们可能感觉到陌生,但我不陌生,我们的学校就在九华山旁边,九华山是佛教圣地,每一个年大凡到这个时节,特别是明年的春上,就有大量的家长,大量的学生到九华山去求神拜佛,祈求考一个好分,考一个好大学。这就是去年在全国产生影响的教学班,在高考之前这个班级所有的学生都点氨基酸,但后来的们的记者采访的时候据说这个班没有一个达到一本线的,看到这种方式想提高学生的成绩也不可能,我不知道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对提高学习效率到底有什么关系,每每看到这样照片的时候,我的心就很疼。如果我们的教育就按照这样,让孩子走向大学或是走向社会的时候,我们的孩子用如此决绝的方式来告别自己的学生进代,那是不是我们教师我们教育的最大的悲哀?试问,怀着这样一种心态的一群孩子终身学习有可能吗?我们都知道,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的发展的重要能力,但我以为如果这样功利思想,这样的应试教育下的思想不改变,终身学习在中国的孩子身上不可能留下任何痕迹。同样是校园教育,美国的孩子离开校园后他会振臂高呼,充满乔丹意义的学习时代开始了,所以哈佛大学每天晚上的图书馆,每天清晨四点多它就灯光辉明,所以美国孩子的大学目标,他一定是按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具体规划,具体学习的。而中国的学生呢?成为我们这个传统教育下的牺牲品,走上大学生,他以为痛苦的时代结束了享受人生的时代开始了,我的孩子是在大学,他回来后告诉爸爸,他说真的不错,他们大学流行一个口号,选修课不考,必修课需考,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逃,时尚的学生。不是大学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我们有些的教师大学教育需要多元化,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大学化造成的结果,所在浙江大学的校长说:我们现在的大学要回过头来补幼儿的课程。老师们,教育我以为必须承担起来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必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今天我们有很多的孩子走出大学校门,找不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用许许多多的单位招不到他们所需的人才。因为我们的教师你所教的东西都是我们这个社会所不需要的东西。我是否可以这样说,你根本没有给孩子半点教育,孩子白白的在你的校园内呆了几年,有你这个思想文化发展方向,这个民族太可怕了,可怕的是什么?信仰的缺失、文化的荒芜、思想的糜烂。我在举一个例子,我们大家非常喜欢的北京大学,但是不知道北京大学在我们的老师心目中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北京大学这个地方,我个人以为,它就应该是生产思想、文化的地方,它就应该培养出引领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乃至这个世界的大学者、大文化家、大思想家。试问:近百年来,产生一位了吗?在坐的老师校长你们谁知道北京大学的校长是哪一个?你一定记得数百年之前的校长蔡元培先生,你一定记得蔡元培先生在这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时代提出的思想独立,人格自由的办学思想,他培养出了一批人,像朱自清,像郭沫若这样的大学者,大思想家,大文化家。但今天的北京大学呢,我了解北京大学的校长,我说两个渠道给你了,第一,每一年到了招生时节,北京大学的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分别到那产生优质生源的地区去做巡回演讲,招揽生源,这两个知名的学校大打口水仗,我听到这样的情况之后,我心凉了,中国真的没有大学,中国真的没有教育了。跪母拜寿,完全可以,最后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学当年岳飞的母亲刻上“精忠报国”,她该刻上“思想独立、人格自由”这八个大字去警训她的儿子如何办好北京大学。

我的语言,我们的老师可能听起来 比较偏激,但我时常想,面对当下如此不堪的教育现状,每一个往往偏激的语言,底下都隐含着一颗教育人的良知。好在,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仍然看到中国的教育精神没有死,中国教育的底线还在,因为从我身上,从今天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教师身上,可以看到中国的教育精神,中国教育的脊梁没有倒。但我们今天,没有别人逼迫我们去做什么的时候,我们已经主动的求变,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教育现状,看到了中国教育的问题。我们站在中国教育的高地去思考中国教育的方向。中国民族或国家发展的方向。我时常想,历史会记得、中国教育史会记得像崔其升这样的英雄,这样的民族英雄,我讲民族英雄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不以为然,在美国,凡是…都把他们叫做民族英雄。

第三次世界大战,战场在什么地方?战场就在课堂,决定这个民族、决定这个国家明天的发展,未来国防上的地位,就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敢不敢在没有标准答案的世界培养那些极其具有挑战精神、勇于创新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课改,未来十年的课程改革,前十年是一场从上至下课程改革的文化运动,有价值,至少与教育没有发生关系的人已经意识到,教育真要开始改了,未来,十年二十年,局长、校长、老师们不要希望中国政府,也不要把希望寄托教育部,未来十年一定是一线校长、一线教师扎扎实实进行一场静悄悄的课堂教学改革。当我们无法改变整个教育实践,可以改变“我”的教育实践,我们想象一下,我们每个校长走进校园,每一天教育都在改变,每一位教师进了课堂,每一天心态都在改变,你每一天目中都有人,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习质量的同时,更关注孩子的生命质量,我们回归到常识,回归到人、回归到人本,我们的教育就一定能体现出我们的价值。

课改需要英雄,需要英雄来打破僵局,面对当下如此不堪的教育现状,没有一个地方不可以改变,任何改革创新都是有价值的。怎么改,教育变革的基点在课堂。所以未来十年是一线校长、特别是教师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课堂里孕育着未来,今天的课堂就是明天的社会,我们今天社会的一切问题都与传统的、专制型的、不民主的课堂体制有关,所以今天中国人抱怨国家不民主、民主进程推进太慢,实际教师就是专制的,你培养的人怎么可能有民主的思想?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如此艰难、课堂没变、教育未变!课堂改革,国家投入很大,但为什么没有见到效果,条件极其艰苦的农村学校扛起了课改大旗,行走在课堂教育改革之路。让我们有教育良知的人,看到了课堂教育的希望所在,江苏的洋思中学,它无疑是中国基础教育史上的一面旗帜,谁也不能抹杀它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它吹响了中国农村课堂教学改革的号角,它第一次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传统课堂先教后学、先教后练或教而不学,它至少让学前置,所有教都是针对性的教,很有价值。杜郎口中学在洋思中学基础上进行改变,进行了创新,它不仅摆正学与教的关系,更重要的价值是弘扬了“学”的中心地位,让课堂教学、让学生发展走出了教师中心,让“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让“教”中心让位于“学”中心,洋思课堂与杜郎口课堂的差别是什么?洋思课堂一定教师仍然站在讲台,学生仍然为我服务、为教,为有效的教,所以洋思中学教学改革仍然定位在有效教学,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已经呈现当下我们倡导的高效课堂的理念,翻越了教和学这座大山,教室没有讲台了,教室已经不在最中心位置,他走下神坛,与所有孩子处于同一水平面,成为孩子学习的助推者、引领者、唤醒者。所以这些课堂教学改革极其有价值,一切美好的教育理想最后自然发生并实现在课堂。素质教育提了这么多年,国家层面、政府层面、教育部层面对素质教育定义都存在严重问题。

好在《中长期发展纲要》第一次厘清素质教育的内涵,第一次表达了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的核心观。我们过去很多学校的校长,把特色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把吹拉弹唱等同于素质教育,吹拉弹唱顶多是特色教育,只是素质教育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素质教育有以下四个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什么比拥有快乐学习的心态、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素质了;
第二个素质,合作交往的素质。中国人缺乏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团队合作的能力;
第三个素质,自由表达,我们有的学校有演讲与口才第二课堂,有价值有意义,但如果你的课堂不能让孩子在课堂中表达、表现、表演,只想依托所谓的“演讲口才”第二课堂提升孩子的自由表达能力是不可能的,其一,你永远把机会给了优生,其他人成为无聊的看客,其二,演讲与口才训练的表达能力与我所倡导的自主表达能力不是一个概念,你想你的媳妇、你的女婿与你交流同演讲与口才方式与你交流,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当课堂还给孩子的时候,把校园还给孩子,所以我说课堂应当是一个教育的概念。我们铜都双语学校所实行的是人文跨进大课堂,你看到是一个课堂,那一定是一个教育的概念,铜都双语学校初中、高中没有班级概念,没有班主任,所有的学生都不是固定在一个课堂里学习和发展的,可以自由流动,课堂空间不见了冰冷的坚硬的。一个生存的地方,一定是一个生活的地方,是一个生命滋长的地方;
铜都双语学校的高中、初中已经把校园还给孩子。我告诉我们的领导、我、我底下的领导,到所有的老师,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决策定位,校园的管理者不是你们,把舞台交给孩子,我们所有的人都为管理校园、建设校园的条件的提供者、资源的开发者。让孩子在这样的平台中训练自己的能力。你为什么牺牲这样的一个平台。第二,所有的管理都是自管,所有的教育都是自主,所有的学习都是自主。这个教育,这个校园产生命迹象,帮有生命的放活,才有发展,才有真正素质,均衡教育。我刚才说了铜陵一度成为全国均衡教育的示范地区,因为他在全国实行了不择校,但是我仍然再说铜陵的均衡教育是硬件上的一种均衡,永远不能均衡,表现了这种均衡,这种均衡在铜陵这个区域是很容易达到的。为什么?这个城市只有七十几万人口,只有一个城市搭一个县,一市一县,是全国最小的地级市,这个地方的经济条件非常发达。产金、产铜的地方。校长们每年最苦恼的事是什么?这钱用不掉,所以每一所学校的硬件设施,设施的配备都非常非常的精良,学校基本上都在城中心,城周边,所以解决不择校的问题,当年的教育局长只用一张条子,十句话就解决了,没什么大不了,我当年就跟我一个朋友,当时的教育局副局长说,铜陵的均衡发展如何的走向正生,不是我的先见之明,是这么多年我在铜都双语学校的亲身经历,所以我有当年的核心观点写了一篇文章,在当年的中国教师报上有。《课堂均衡是教育的均衡》试问今天铜陵的均衡教育,如果择校的问题不解决好,试问择班、择师、择生。解决了吗?还看看班级,前3排的孩子一定是学习好的孩子或者与这个班主任老师有不俗利益关系的学生,我时常问这些人,你的教育良知呢?谁家的孩子不是孩子,谁家的孩子在未来的世界上不要生活?不要享受这个伟大时代带来的生活质量,现在我们基础教育的资源,难道没有他们爸爸妈妈的贡献吗?你们凭什么运用手中的权力,你把教育资源进行分配,所以我说如果不改变传统课堂的结构形态,如果不能真正的做到把孩子成长的时空,完完全全的还给我们的主人。让我们教师具有教育的特权,就是自身教育的腐败,而且教育的腐败是最最可怕的腐败,什么腐败都没有关系,官员的腐败,只要是不出国,财产不转移,没有多大的关系,当然这是我的观点,但是教育的腐败太可怕了。因为关系到这个孩子---民族未来,关系到一个人的心灵,关系到一个人的心智和人格。老师们、校长们,你们选择了这个人类最崇高的职业,有时候你就应该远离庸俗、远离功利、远离腐败。所以这么多年来操练均衡教育的的确太多,你象迎东区,明天给咱们做报告的繁城区,还有我们的尚志区,你们刚刚走上了课堂改革之路,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发现,整个尚志的教育生态每一天都在改变,所以凡是搞区域课改的局长你都是这个区域的民族英雄,我们这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也将出现在课改的教育届也将出现更多的英雄人物。幸福教育,今天的教育有那么多的不幸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你幸福吗,教师已经陷入了极度的职业倦怠,你知道这个职业倦怠是怎么来的。我经常说一个人最可怕,最可悲的不是他身处困境,贫穷之时,是他的身心陷入极度的倦怠和麻木,曾经所有信任的东西不再信任;
曾经所有令你愤怒的东西不再愤怒。曾经所有具体的东西不再具体。这个人生就不幸福,有很多到我们学校参观学习的老师发现我们学校的老师很忙碌,但后面有一句话很好,忙碌但不麻木,人生最痛苦的是没有人生目标,人生最幸福的是奉献于你认为最伟大的职业,所以要解决我们教师当下职业倦怠的问题,要解决我们当下教师职业幸福的问题只有一条:课改!局长、校长们如果你想成为教师这个团队中的物质领导,你给多少钱都没有用,不幸福,没用的如果我们的领导认为是物质领导,大错特错。如果我们的领导把自己定位为行政领导也是大错特错,特别是课改的校长,如果你把你定位在行政校长,我讲的你就应该做到上传下达行政命令这个课改是走不长远的,如果有些校长一味的寻求一些物质刺激这样你也走不远的。凡是课改的校长一定具有一种魅力,你的教育,你的人格魅力。教育的思考,你的高度要达到一定的层次,那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引导,价值引导,现在全国有很多的课改校我发现一些有心智的校长,这些校长即用教育经验,又有教育思想,又有行动的智慧,又有行动的秩序。有很多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国是默默无闻,其实在当地已经是声名显赫,我在几个学校调研的时候,他们的课改甚至说已经后来居上,你象陕西,甘肃有一所学校,这个学校我可以提供给大家,叫齐家伟中学。齐家伟中学是一所极贫极弱极其偏僻的面临倒闭的一所学校,但是这里面出现了一名校长,他用了四年时间成为了陕西甘肃庆阳地无的教育名校,我调研后对他的评价是课改的文化已经渗爱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已经深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所以他的课改走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踏实,越来越深厚,他们教师很辛苦,学生不幸福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现在的课堂我把他归结一下, 传统的课堂,我们现在很多教师的课堂都停留在知识传授,技能的训练,应试的准备,这样的课堂造成了主体性的泯灭,久而久之让我们的孩子丢掉了幸福感,从此不在有快乐学习的心态,自主学习的主张,凡是课改的学校,凡是课改比较成功的学校,去看学生的面貌,看课堂的状态看学生的幸福指数看孩子课堂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果,展示探究的深广度你就能看到他的课堂价值到底(缺44段)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谈一谈铜都双语学校十年来的课堂改革的历程,和我们的一些思考,铜都双语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我过去也有十年的公办学校的经历,我离开了公办学校,选择了一所极贫,极弱的民办学校,这源自于我对公办学校的诸多不满,然后是自己的职业到了一个发展期,所以今天我有很多在别人看来是偏激的语言,是反判我们的课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在反思反判自己,我也是所谓传统课堂上的名师,十年前在安徽省的一天,所有的老师所享受的荣誉我基本上都享受到了,选择了铜都双语学校,我当时把这所学校的教学理解为把教学当成事业去做,那么十余年来,我对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民办学校,他把学生的发展当成终身发展的事业。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这个平台上,能为教育思考,同时也实现 我自己的价值,铜都双语学校十多年来的发展史,归结一下就十年的课变史,十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史,没有课改,这所学校已经不存在了,他创办于2000年,2003年以前,他还是公办学校那一套的管理 ,那一套的师资建设,那一套的课堂教学,所以最后出来的成果,也就是公办学校那一样的成果,该考好的学生考好了,不该考好的学生一个都没有考好,所以2003年的那一年的暑期,在铜都双语学校引起了重大的震荡,社会的认可一下子下降了,学校原有800人,一下子变成了400人,减少了400人,这所学校濒临破产,那么从2003年开始,铜都双语学校踏上了教学改革之路,能做到今天已经有十余年了,得出的结论是:瞬间改变是民办学校的特质,没有瞬间改变,就不可能有真下在的教育发展和内心发展,也就没有存在价值,但今天的很多民办办学人,在抱怨我的教学体制,抱怨我们的政策,我们是否应该反问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是否为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提供了怎样的教育 ,如果现在的民办学校,还停留在补缺,仍然停留在公办学校的补差,你将被淘汰出去,你永远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当我们有很多的公办校的校长,公办校的老师,在睡大觉的时候 ,我们民办学校的校长毅然的扛起了课改的大旗,走的不是公办学校搞的那一套,你就有自己的发展空间,铜都双语学校有了几个事实印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希望所有的公办校的校长应该明白,中国的教育的希望在民办学校,因为中国教育的希望在于变革的学校,我们民办学校他有发展的动力,他有发展的须求,所以他发展的动力更大,我们也是被逼求变,走出围城,不改就死路一条,改也许可以杀出重围,那么改是什么地方改,教学就是课堂,那么课堂改变的就是课堂的结构,当我们今天谈模式的时候,模式的核心的元素就是结构,结构非常重要,学化学的也都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做这么多年的课程改革,改革下的这么多名师,我们学校的优质课堂的一等奖获得者,因为课堂呈现出了课改的风貌,但是由于结构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所以你的课堂性质有变,包括我们台下的,包括我们的老师,非常敬仰的大家,例如魏书生,也是在课堂上进行着修修补补,改良,而不是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我非常佩服一件事,他们也主张自主性的发展,走高效课堂之路,我们中国老师报曾经以振兴突围,整版报道他的教学变革之路,这结构里面,我们的课堂就能深度转型,最近几年来,铜都双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走向了纵深,进了深水区,我一定要让每一个教师明白,当每一个学生明白,让每一位家长明白,课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课堂到底承载着怎样的功能,到底应该实现什么样的价值,2010年,中国教师报连续3版报道了铜都双语学校教学改革,他报道的主题就是课改的层面到了技术的层面,我们知道这是鞭策,这是鼓励,这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今天,我们的课堂,特别注重流程,结构,方法,特别注重给孩子能力的培养,由五环大课堂迈向跨界大课堂,当然现在还有很多问题要我们去解决,跨界大课堂,他不限的放大孩子的自主学习,我限度的做强教育教学资源,但杨丝中学的教师还是课堂的中心地位,但现在的铜都双语学校打破传统的教学制度,让教师不再是定班教学,让教师找住教室,成为孩子学习外围的人,成为条件的提供者,成为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学习的鉴赏者,助推者,合作者,唤醒者,我告诉我们的老师。

我首先谈谈关于课改的金三角,一个区域的课堂改革绝对不能取决于局长,局长能够做出决定已经很了不起了,每一个校长必须要思考,让每个孩子思考是未来的方向。第三是课道、课时、课型。要讲究道义道理道务,课改本身存在道义,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规律,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认知规律,道务是无穷的方法,用心的理念,若不用心,课改则为空中楼阁,毫无半点价值,课堂绝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任何只会传授知识的教师都是不合格的教师,是不道德的教师,我反对一种说法就是一流的教师教思想,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不要把自己当成真理的化身,知识的源头。一定要由教师教中心转为学生学为中心,课堂上老师决不能成为运动员、演员,而要成为刘翔的教练员,成为大导演张艺谋,前一阵子看了一所课改学校的英语教师的展示课,这位教师很自信,很漂亮,据说孩子英国呆过几年,获得过全国比赛的大奖,我首先肯定了她的优点,技艺精湛,师生的配合默契,水到渠成,板书规范,完美至极。但是我要问这个老师几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你如此优秀,我却在你的 班级学生身上看不到半点特质呢?你表达的如此流畅,神采飞扬,而你的孩子确实畏畏缩缩,极不自信呢?第二个问题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英语表达层面超过了你班级53名孩子表达的层面,我终于明白了你的成就是一个又一个孩子的不能表达成就的,老师你这么做是不是太自私了,全班53人只有十多人进行了表达,试问其他的学生怎么办?哑巴吗?他们能学好英语吗?我说老师就是这些传统的优秀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评价对孩子造成了最大的伤害,那些强调教师个人的艺术,所谓的方法和策略我明确提出批评,无任何价值,所以教师不要满足于在神坛之上,上窜下跳,胡说八道,你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习活动发生在孩子身上。我曾经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所以特别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成长欲望,发展的内驱力和动力,最难的问题是今天的教师眼里有学生吗?把学生当成一个又一个比课程更重要的资源去看待吗?去认真的研究你的每个学生了吗?眼中没有学生的教育还是教育吗?所以我要告诉我们的老师,踏入课堂的那一刻起,你首先面对的是你的学生,而非学科,是生命而非知识,把学科知识当做是一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工具,需要,工具是正确的 ,他是被发现被探索的对象。第三老师们课堂绝不是教师把知识当成一个进行机械训练的地方,现在当下一些课改学校自认为打着课改旗号进行旧式教育,打着导学案的幌子,所谓自学就是在集中解决一堆问题,将资料库变成导学案。所谓合作式学习就是一群孩子研究得出所谓的标准的唯一的答案。所谓课堂展示就是过去由老师讲变成了由优等生讲,这些课堂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而是伪课堂,没有任何改变,长此以往教师将会更加的职业倦怠,学生将会更加厌学。

这样的导学过程,是注重的开跑,是注重的是结果。我希望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过程,没有改变,仅仅几个字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有方法吗?有策略吗?你把教材变学材了吗?你真正的把教程变学程了吗?你真正的为不能参与孩子提供了学习策略吗?给足了孩子方法,让孩子享受整个的学习过程吗,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当中真正的徜徉吗!让知识真正成为被发现、被探索,真正成为发展他的良医,成长他心灵的个体 我以为,课堂一定是思维场,课堂一定是情感场,课堂一定是生活场!我认为,课堂要不要重视知识?要不要落实知识?老师,知识不是1:26 不谢而长成的,是通过人的复活,是通过孩子自我建构,打开学生过往的经历,然后来上一点极其神圣的好奇的心理,面对知识,扑腾而去,让他自己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与知识产生一重对话,最真切的对话,最原始的、也是最本质的对话。有了对话就要疑惑,有了对话就能自己思考,有了对话就会成为一个成果。带上这些,进行第二重对话(与同伴对话,与他人对话),而第二重对话是与自己对话。与知识对话还不行,还要与自己对话,产生共鸣。第三重对话与他人对话,同伴、老师,所以我说一定是通过建构才能完成的。所以当我看到有些导学案,把文本变成把书本中的知识镂空,让孩子进行填空,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一个一个零碎的问题,变成一道一道的训练题的时候,你的课堂就没有价值了。因为知识不是通过孩子自我建构达成的。我是教语文的,我举语文例子。传统课堂,我最讨厌的是传统课堂的语文老师,他自认为他能讲,他会讲。我讲这些是反叛我,我自认为我是个能讲的老师。所以我曾经告诉我们学校的年轻老师们,到目前为止,教语文没有一个人教传统课堂能教过我,因为我能说会道,或者说胡说八道的能力还比较强,还有,你看我的面部表情,看我的手势,张牙舞爪,上蹿下跳,这些在很多毕业的孩子到我这里来看我的时候,他从来不记得我给他的人文素养的方面提供了什么,他在学我什么?他在学我多年之前上课的模样!那个眼神,那个狰狞的面目表情,那个张牙舞爪的样子,我就感觉到,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哀!真的不错吗?语文老师的自以为是,把一篇篇经典,一篇篇经典,一篇篇经典,变成一个一个结论性知识的标准答案,然后自己嚼碎,一口一口的喂给我们的孩子,孩子面对的是一堆文字的僵尸!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还有什么意义?最好的语文老师,如果你的导学,把孩子带到大师的身边互做介绍,走开。让这个充满着未来希望的、充满着憧憬、好奇心的青少年,与这个曾经创造辉煌过去的老人,展开一场崇高的精神对话。你在旁边默默的关注,偶尔会心一笑。所以知识离开了孩子的自我建构,没有任何的价值,也不会有任何的知识真正的形成。

第二智能的开发,我们的课堂有思维吗?我们所有学生的做题都是在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在做题,没有探索,没有发现,没有真正的探究。我们的导学案当中充斥着一些无聊的问题,例如:古代历史上有以少胜多的战役吗?有,没有。这个是非判断性的问题没有半点价值。我们古代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是一个知识累积的问题,没有任何的价值。收集整理古今中外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去分析它们共同特质。就好了嘛!我曾经批评我们学校的一个历史老师,教甲午战争的这个战役(的课)。中日关系不是非常紧张吗?这又告诉那个历史老师,你认为中日战争打响之后,胜利的一方可能是哪一方?极有可能失败的那一方就是中国。这与我们请的历史老师有关。当然这是开玩笑说的。小日本,日本在教甲午战争这个战役时绝对不像我们中国人这么教:甲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哪一个国家发起的?战争发生地在哪里?战争持续了多长时间?就教这些无用的历史知识!我们小日本教甲午战争一定说,一定把孩子引导到,甲午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甲午战争有没有重演的可能?如果重演了,你认为战胜的一方是哪一方?为什么?你不管说他弘扬的是军国主义思想也好,至少,你一定看到两“长”(优点):一、你教的是知识,人家培养的是能力!好的课改一定让孩子们有思维的嵌入,一定让(他在)面对知识的时候能打开他能打开他过往的经验,在顿化的过程当中,在与成人对话的过程当中,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思考,最终一定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让整个的课堂是一个思辩性的课堂。有机会我们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高中课堂。小学的课堂灵动、快乐、娱乐,高中的课堂,它就是一个思辩性的课堂,它可以看到在孩子在课堂上思维的放逐,灵光的闪现,那样的课堂是非常美的,每当看到这些高中学生在用知识解惑过后的那种豁然开朗,豁然顿悟过后的那份惊羡,那份惊奇,那份喜悦,这就是课堂之美! 课堂第三个作用,生命的激活。铜都双语校提出“三生”共振课堂:生活、生态、生命。现在我们的传统课堂没有生命的迹象,所以我曾经说,到那个传统课堂一看,太可怕了!看学生,像木偶一样,五官是齐整的,但组合在一起面目是可憎的,尤其是那一双双低滞的眼神,试问,这样的孩子将来能有什么样发展?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可能参与到,凭什么参与到国际21世纪的竞争?那么如果是做了呢,以变革,从结构开始变革起,那么接下来要参与课改学校的校长请你们注意了,建构课型,创建模式是当务之急。课堂要想高效,惟有建构起,科学的、合理的,紧紧围绕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的体系,也就是模式的体系,去规范自主导学的流程、结构和方法,以此来颠覆传统课堂师生的传统的教育学的方式,现在尤为迫切。当然课改做到最后是课改 妇妇,课改的第一阶段是以课堂为切入点,再往最深处发展一定是文化的引领,文化的浸透,文化的浸润。我可以说铜都双语学校现在已经呈现出一种课改的文化。我举一个例子,你不信你到铜都双语学校的大门外的门卫处问一个问题,问他五环大课堂是什么?问他跨界大课堂是什么?他都能跟你聊上几个小时,还有铜都双语学校这个跨界大课堂打破很多很多的边界,我们经常把门卫夸进教室,把生活教官夸进教室,把家长夸进教室,把食堂的师傅夸进教室,让这些人成为课堂的教育教学的资源,这就是文化。我再举一个例子,我的司机,是个小学没毕业的人,开车的人,他有一次跟我去江西的一个学校调研课堂,我们两个老师在做课,我那天中午身体不舒服,他告诉我说:“汪校长,你在宾馆休息,我去观课。”你看看这个词语用得多好,观课!(你看看我们有很多校长,很多老师,)我是从郑州赶过来的,到哈尔滨,我在这个地方呆了三天,走访十个学校,听了十几节课,我当时就提出来了,我的意见,在教室后面安排了一个一个的座位,我们觉得。。。

领导在后面坐着,看的是学生的后脑勺,直接面对的是教师的那一张鬼脸,这就是传统的校长听课。你听的是什么课?我们在讲“观课”,观什么?观课堂面貌,观学生的状态,看孩子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看他的自主程度、合作效率、展示的积极性,你不看孩子?看孩子有没有动起来,看孩子有没有心动、神动、身动。他能用这样的词语。

是最神奇的时候啊,他回来的时候,跟我品课。我说这两位老师课上的怎么样?(他说)都很好,因为都动起来了!试问传统课堂的校长们,你们怎样评课啊?他能以学评教,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就是好课!(他还说)语文老师的那节课比数学老师的那节课要好。我说为什么?(他说)语文老师在课堂中的点化能力很强。我当时大吃一惊,因为从我的口中经常说“点拨”,我经常骄傲“画龙点睛”“拨云见日”,我这样诠释“点拨”。他居然用“点化”,我跟你说他这个老师(司机)根本没有了解“点化”这个词语的意思,不是没有了解,他根本没有学过“点化”这个词语。他就是在课堂当中观察到了教师怎样唤醒、调控、点燃、激励,就因为教师在这个课堂当中的主导作用,他创造了这样一个词语。看吧,我们都能把司机领上“溜光大道”,这是不是一种文化? 还有我们去没有文化的学校去看一看,我们有很多校园在做文化,花了大价钱,(有这样一所学校)全年是文化建设,他充满信心地说:“汪校长,你去看看,我们学校有文化。”他是想呈现他的成果,后来我一看不是这样,没有文化!是“圣诞树”的文化,表面上是琳琅满目,没有实质的内容,所有的文化都是校长文化,所有的文化都是不能落地的文化。(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呢)所有的文化都是学生的文化、教师的文化。让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教师,他的生命浸润起来。可以打两个比方:像公牛见到红布那么兴奋,像夏天的烈日下的雪糕一样融化掉,这才叫真正的文化。

现在的校长们,更可怕的是有些校园当中他充斥着传统的、专制的教育文化。校长们赶快用邓小平这位伟人的三句话为校园文化的三条路:教育一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到一个学校里面去,踏进这个学校的校园,就能感受到这种文化是鲜活的、生动的、真切的,还是虚假的、还是呆板的、还是应景应风的文化。

那么铜都课道实行三大转型。新课改有一个观点就是课型,课型就是结构上的。老师们,这个我要重点讲一讲。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点线式同步推进教学,两种,一种就像今天我在这里做报告一样,满堂灌、一言堂,你看看,我的报告一条线下来,一个流程,这上面有一个一个我所要讲的重点,还有我的目光关注的是一个一个的点,都是模糊的,我根本没有与你们任何一个人展开真正的对话,因为我无意,我不想,我要专注于我的告知、讲授、传递,这是点式同步推进教学,我不管这里面这么多人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想,我只满足于一个人自己的告知,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完成我的告知任务,这是典型的点线式同步推进教学。第二种课堂具有隐蔽性,就像我所讲的,那些名优特教师,还有我们今天那些老师,参加公开课,参加优质课评比的时候,经过改良的传统课堂。教师为了引发孩子思考,把教材设计成了一个一个的问题,然后课堂形成满堂问,由原来课堂的“满堂灌”变成对点“满堂问”。还有,在课堂当中,有意识的增添一些有合作意识的元素,学习过?你觉得难,学生就难?你觉得有探究的价值、合作的价值,孩子就进行合作?整个的课堂表面上是教师的主导,实际上是教师的统治。学生脖子上长的仍然是教师的脑袋,仍然是被教师牵着走! 我举个杜慧梅老师的例子,杜慧梅老师,我非常敬重她,但是对她的课堂,我颇有微词。这里的小学老师可能也听过杜慧梅老师的课。深深地被杜慧梅老师引导、诱导的艺术、技巧所折服。不值得为大家过多引介,一你成为不了杜慧梅,杜慧梅不就一个吗?这样的引导、诱导没有多少价值。看杜慧梅老师的课堂,她已经选出了小学课本中最有生命价值的课文,来展开了生命主题的教学。首先她对文本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凭借着自己四十岁的经历和阅历,体验出了每一篇课文的主题,例如《秋天的怀念》:人,要好好地活着;
《晏子使楚》:人、集体、国家、民族要有尊严。根据这样主题,她就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流水线式设计,一线贯通,让课堂水到渠成,在这条线上面设计一个一个的鱼网,引学生上钩,然后在课堂当中让孩子进行所谓的思考,完全是按照她的定制来进行思考。然后杜老师努力的在课堂上进行诱导、进行质疑,其目的是让学生得出她要板书的那个词语,此语说不出来,她又进行诱导,学生终于蹦出了那个词语,你看她那个高兴劲吧!最后,课上完了,整个的黑板就是一副完美的板书艺术品,然后再以一首歌串一下,淡淡的把黑板抹去。整个的课堂就是艺术品。我要问:凭什么,用一个四十岁的女人对文本的体验来替代一个(群)十来岁孩子对文本的真切体验?你的课堂的完整,你的课堂的诱导是孩子自发的吗、自愿的吗、自觉的吗?这是真正的孩子的认知规律吗?所以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有点像新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但实际上仍然是传统课堂,从它的结构形态当中就可以看出。

在课堂当中,点名方式是举手发言,看着孩子回答问题的挺多,但是多是停留在浅表性的回答,浅表性的问答!也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虚假的!特别在课堂上关注这样一个情景,当老师和一个学生产生对话的时候,班上其他的孩子很难进入到你的对话全程,他(们)就已经成为了你的课堂的边缘。“满堂灌”到 “满堂问答式”课堂,如果解决一人问答的问题,课堂的长度不限。如果把我们的课堂的效率比作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它的长度是有限的,你如何增大它的面积啊?你只有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所以我们高效课堂最伟大的贡献,是改变了传统课堂的点线式同步推进教学的结构形态,你不要忽视昨天我们体验式课上的课堂,不要小瞧它!按左宗权(?)的观点,他说这种课堂形态如果能把学生推到课堂的最前沿,让我们的课堂彻底走向教师本位走向学生本位,教本位走向学本位,知识本位走向人本位的课堂,它是国际二十一世纪潮流的课堂极具引领价值。所以我在报告当中说它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革新。现在我们是倡导(缺49、50段) 如果说让我们的老师能在不复杂的环境中生活,那是最大的价值,反过来问你,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我提供一个平台给你,而你不去发展,那也是全天下最可怜可悲可叹的人。上一个月我解骋了一个年级的校长,但是今年学校的管理完全是别开生面,学校有能力的人、勤于思考的人,如果你不用好他,他就是阻力,如果你用他就是推力,去赶你。这次出来一个礼拜了,我很放心,两所学校都很放心,以前老师看到董事长、我不在家,他们就会感觉顿时非常轻松,我在家压力非常非常大,把别人被动变为主动,一个是放手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心智和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是没有放手,不放心,永远不会省心,刺手是我们没有放手,我们的课堂自认为是高效课堂,我们的课堂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走向资本主义,还没有真正走向民主主义。怎么办?跨界,把我们教师从课堂中心层拉出来,人不守在课堂上,表面是出来,更多的是控制,整个教室上空始终弥漫着,一张无形的大网,教师仿佛一张无形的大手掌控,把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甚至跨年级,跨学科的老师,形成共同体,成为课堂资源,过去是守城,现在是攻城,怎么攻城,初三年级三个班同时开语文课,10个班3个老师,因此我们老师无法定班教学,三个班老师是如何打赢十个班的战役,如何把三个老师的资源整合优化?跨界,有人在空中盘旋,有人在背后包抄,有人在正面出击,所有的孩子都在高效的学习,这就是资源,我们教师控并班教学,控制多、牵制多,我们教师始终观注知识的答案,这就是中国老师最大的悲哀,不是观注孩子发现、判断过程,不是关注孩子的探究发现欲望,这就是中美教育的差别,美国每个教师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课堂,而中国教师让学生带着句号离开课堂,所有课改学校的课堂教学,最终都要回归到人的世界,最终都要回归到人本,跨界是我们不懈的课堂实验,跨界有很多种形式,人本跨界大课堂是以人为主义为基石,以建构主义为方式,以发展型学习共同体为单位,教师是一个共体,如果教师各自为政,是无法实现跨界,因为它一定整合教师资源,让教师成为同学科共有的资源,第二个共同体是学生发展共同体,但教师无法定班级嗜好,这时候就要动我们密钥,我们的动车组资源,让他高度发挥以动车组的合作学习效能,在组内里树立起课堂的责任,最大珢度的开发、优化、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跨界交互,和合共赢,从而促进师生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态。现在一个实际发现,我在9月份10月份进行思考,打破班级管理界线,实行跨界效果很好,没娘的孩子早当家,核心理念是共同体,共同体绝对不是个体相加,共同体是阅历不同的群体,共同体是团队,共同体是同僚合作式关系,它一定有共同面积,共同的使命,共同的价值观,学习小组要换名称的,教师一定是孩子情感产生,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定生活童话的世界,让学生自由、自在、自然的生长,在这样教师手下成长的孩子,他还需要过多的灌输、说教、斥责、打骂吗?模范教师都是一个文化塔,这里有文化,有魂、根,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能量,我们老师要不断的为班级填充级量,弘扬正能量,正能量最重要的是教育教学的资源,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课程资源,做关门课程,独门课程,其实读书,文化这一块,做的是非常非常差的。我们的课程做到时间、内容、形式独立起来。我借助杜宇新的教育理念,把承受、五读、默写 做成了孩子生命成长的这样一个课程很有意义。教师,传统课堂的教师是主宰 是知识的源头,真理的化身 权威的代表,你绝对主宰着课堂的教育教学的一切资源 你做为一个裁判,学生做到哪里都是你规定的。同学到黑板板演也是你给予的,这样的课堂滋生腐败。这样的课堂所以讲是不道德的课堂。那么我们现在所倡导的高效课堂 主导所主导教师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当中的主导者,但是有一点我们老师你以后尝试做着我们要注意到,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变成了主控制,实际上很正常我们各种各样的老师你在课堂上一定要发挥点燃、唤醒、激励,但是夫妻之间还有七年之痒,我们的老师定班教学,一定是三年或是六年,面对的每一天都是教师这张脸,学生这张脸,你调动、唤醒、激励的手段不就那几招吗,所以不长时间就会出现倦怠,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教师的资源进行整合呢,我们应该把同年级、同学科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优点,然后进行跨年级同学科教师的整合,然后我们把所有利于课堂学生发展的所有的资源进行无限的整合,这就是教师的知识链条, 你需要把我划进去我就去,你需要把门卫跨进去,门卫就去,你需要把市长哪个员工划进去,他就会去吗 恳请一下我们的家长,你来,你聆听一下我们校长的一些报告,然后就选择这些名师教我们的孩子,然后直奔班主任老师的地方,问孩子的成绩。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的校长让我们所有的家长都会受到学生的邀请,进入他的孩子所在班级,要么成同学。要么成为课堂里的老师。还有,有些人说,我们现在教师资源是不是少啊?表面上看,十个面,只有三个人,是少,但是教师资源无限度地放大,跨年级教师的资源成为好的资源,所有的管理者,就包括我们这些管理者,过去,往班级里一坐,教师恨得要死,怕,要对他们的课堂进行品头论足了,要对他们的课堂进行指手划脚了。出了问题,拍桌子啦,现在,你到课堂,你也是课堂资源,你既是课堂的鉴评者,又是课堂的指导者,同时又是课堂资源,这个课堂出了问题你也有责任,还有每一天来自全国各地到我们学校参观的这些老师们,专家们,听好了,到我们学校参观的这些老师,学校是不收你们半分钱的,我们可以无偿、无条件的教给你们任何教学资源,只是不收学费,基地收你钱,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收你钱,不是我们收你钱,我们也理解你们,所以我跟孩子开在会说,我们班级观课的老师,都是你的课堂导师。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他们的能力比我们的老师不知要强多少,是不是,本来就是这样,我们学校老师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还如此,如果不实施高效课堂,如果不走课改,这些老师根本无法站稳讲台。有三分之一的老师,你现在让他上一节传统课堂,他讲不下去。现在做这样的课改,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我现在找不到其它词语,借用李炳亭先生的一句话,那么传统课堂,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后来我们强调高效课堂,教师和孩子在课堂上面是双主体,教师的主体主要体现在引导,非常纠结,炳亭先生在这本书当中也阐明了这种观点,现在,我把它定位在,教师一定突出你的本真性,什么叫本真性,教师你也是人,校长,如果把我们的教师一味地强调所有的专业化成长,尤其是研究如何教,这样的教师陷入了不仁不义的境遇,我跟我们学校的老师讲,你不要自以为是,你不要无限地放大自己的责任,你跟学生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学生在这个学习和发展的共同体中,不仅不交学费,而你在这个学习和发展的共同体中,不仅不交学费,你还拿工资,这就是你跟他的差别,所以教师在这种课堂形态中既是资源的开发者,同时你又是学习者,成长者。所以在这个跨界课堂中,教师的成长,我们讲过了,铜都双语学校最大的价值就是教师的成长有两个境界,第一是定礼拜,这是全国双语学校唯一做得最真实、最有效的。全国没有哪一所学校能与铜都双语学校相媲美,因为铜都双语学校的课程规划中,上午语数外每堂一个小时,最后保证所有语数外的教师能够在规定的时间按照规定的规则规范,有规定的地点,铜都双语学校有五堂大课堂课主体,每一组都有一个集体的引导中心,我现在研究的就是导学案,我现在的学道。所以他的研究每一天都是真实的,每一天的研究都能够化为第二天课堂的实际生产力,第二个阵地,课堂。校长来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最好的地方,什么地方,课堂现场,它比公开课好,公开课上完一堂课到课堂参与,下课之后交一份反思,和你一天的课堂现场比,效果都会打折扣,最好就让教师共同体,我们现在的初一、初二、初三的授课老师实行跨界三个老师。其中必有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到初三去,去干什么?三个作用,课堂鉴评,鉴评初三年级这节课学生的学习面貌、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第二个,成为初三年级课堂的教学资源,第三个,在课堂现场进行反思进行观察,进行交流,进行成长。学生,现在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明白,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利用学生他的价值,如果不发现学生这些重要资源,你的跨界是不放心的,所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沛的课堂教学资源,这是我们归结出来的与跨界课堂相适应的教学观念,那么,现在我们研究高效课堂,是让很多的老师更多层面地研究,给孩子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方法,为孩子构筑一套自主学习的规程,规则、规范。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但现在铜都双语学校的老师已经开始把目光聚焦在如何调动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解决学习发展的欲望问题。做为头等大事,我这边举一个例子,这也是当时为什么我敢于搞跨界大课堂的原因。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应该是前年暑假,在海南旅游,做游人。然后,一个人在海边住了一个月,回来之后,在家里住了一个月,在学校里住了一个月,接近三个月的时间,都不在课堂现场,他教外语,是九年三班,当时学校不安排其他人代班,是我不允许。一段时间,这个老师非常担心,会影响中考成绩,我跟他讲,你们这一届,你们两个班的语文双语成绩创造前五的好成绩,事实最后的结果,他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实现了铜都双语学校这么多年的重大超越。整个年级都是重大超越,由其那两个班,有一个班平均成绩超过了全市,几乎超过了三分之二,那么这个教师三个月不在课堂现场,为什么课堂学习效率那么高啊?一是每堂课学科代表,因为我们每堂课的课堂模式有导学案,也就是我们的学道,他充分发挥学科代表,学习小组组长的作用,这位老师每一天晚上做一件什么事?他要教他的学生,当天的课堂学习的组织,叫导学案,每天晚上用短信的方式来指导。

把孩子的学习面貌相应器官,以完全的形式发展,每天都用手机发短信,让这个班的孩子 ,导学案读出来,这当然是一段极具煽动性的,具有唤醒、激励、点燃作用的。最后总结就是这个教师解决了这个班所有孩子学习的欲望,学习的动力问题,学习的情感问题,引起了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致,老师让其自主的发展,所有孩子的学习能力每一天都在提升,所以当后来才师来到这个班级,的有孩子自主学习的面貌,状态都非常好, 我们老师最要关注的是,点燃孩子学习的欲望,学习的动机问题,我们学校发展现在做到了打破班级管理边界,把班级还级别孩子,让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管理者,所有人都成为班级管理资源的开发者,打破班级授课边界,我们的文章,我们的理想,多年之前就想,现在还是分科教学,高中理化生政史地的跨界教学,打破课堂边界,让校本管理文化,我们的核心主张,课堂是一个学校的核心产品,一切都围绕着课堂管理,当然,不是像当年杜郎口一样,把教师从讲台拉下来,不准老师讲,学生怎么学,今天不允许教师盯观教学就需要课数,第一个是合作分享型,就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学习小组”,第一阶段的马蹄形课桌,这是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学,这是两人在对质学习的产品,这是在课堂中五人互助组的交流、探究的产品,传统课堂是不可能这样自然的生命的承载,课堂面貌是非常好的,这是小组成员在探讨,这是合作学习的第三个层次,十人共同体,展开他们的讨论教室里要更多的给孩子提供展示的评台,在课堂改革时一定要注意,班级的课堂成果一定要尽可能地放大,展示效应,展示不仅仅是口头表达展示,还有文字性成果展示,还应该有活动化成果展示,铜都双语学校,提供给孩子更多的展示课堂,教师在每个中间安放了可以放下去可以抽起来的小展示板,高效课堂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是一种能力,倾听更是一种美德,倾听除了学生之外,教师必须要你的倾听,你的关注(缺54段)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主讲:河北挥公实验中学张海晨 高效课堂“六项实操技术” 课堂模式要有道---------符合“三本”是根本 导学案是路线图---------集智备课作支撑 小组学习定成败---------小组建设很关键 学情调查是起点---------问题教学是主线 独、对、群学是方法------自学能力最重要 展示、评测是手段-------活实结合有保证 以文章《故乡》中日两个国家中学语文课堂上这种设计的差异。

《故乡》的教学设计——中日语文课堂教学对比,从教育的角度审视两个国家在教学方面产生的差别,教学的思想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技术都不一样。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结果,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案例对比 1.日本静冈县C中学初三班C老师的《学习设计》(教案) 一、学习课题:鲁迅的《故乡》(竹内好译)。

二、学习目标:怀着问题意识读故事。(问题很简单,这是我们中国孩子缺乏的缺少问题意识。) 三、主要流程:第一节课内容:⑴鲁迅通过这篇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根据出场人物的言行来独立思考)(这是我们的独学);
⑵组织学习小组来讨论,共同思考(这是我们的对学、群学,小组合作学习);
⑶反复组织小组讨论和班级全体讨论,以“希望”和“路”为切入点深入思考(这是我们的群学、大展示的形式。和我们高效课堂所讲的流程是一致的)。第二节课内容:⑴揭示主人公的心情波动曲线;
⑵聚焦重点场景,感受出场人物的心灵动态,进一步思考;
⑶通过精读,进一步逼近主题;
⑷朗读,把学生理解的结果通过朗读反映出来。

四、合作学习(完成语句的理解;
把握故事的构成和出场人物;
逼近主题,列出关键词;
通过关键词分析,深化课文的理解)。

五、引出结论(学生见解的重视,文本鉴赏的升华)。

整个学习设计的核心是围绕的不是文本,而是围绕着每一个孩子,以人为本。它是人本的设计,不是文本的设计。这与中国的教案有着质的差异,我们设计的教案都是目中无人的文本化的设计,从来不考虑基于个体,基于人的设计。

2.上海近郊H中学初二班W老师的《教案》 一、初步感知:思考“我”回故乡的情感主线是什么?(一个“悲”字贯穿全篇);
为什么20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使我心境如此悲凉(人和景物的变化使我觉得悲凉)。

二、追寻“悲凉”:⑴品读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
⑵小说主要写故乡的哪些人,他们发生了哪些令我感到悲凉的变化;
⑶闰土的变化(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揭示主题——以标准的格式(“通过……刻画了……反映了……揭露了……表达了……”)归纳:“通过‘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的形象,生动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从而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压迫,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四、课后作业:探究作者表现“悲凉”的艺术手法;
根据小说的介绍,为闰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传。

和学习设计最大的不同是,它是基于教材设计的,不是基于人设计的。老师的内心没有人的存在,它是一个文本对话。学习也是为了完成老师给设计的文体的答案,去记这些知识点,死记硬背,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我们在教学中走了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都给了一个标准答案、标准模式,孩子没有头脑,不思考问题。如果你给他一个问题,他就向你要一个答案,而且你给他一个问题,他一定能找出一个答案,好像任何事情,世间万物都要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里面,一切都是标准化作业,结果是孩子没有了自我的发展,没有了个性化的创造,没有了想象力。现在教育中,从教学的纬度上讲,没有给孩子这几样宝贵的东西:问题意识、想象力、质疑能力、批判精神。这四个要素都没给他。这四个要素是在孩子人之初的时候就有了,只不过是在后天的整个教学体系给打压掉了。我们老师与学生相比,最起码在想象力上是不如孩子的,在创造力上也是不如孩子的。老师在想象力、问题意识和创造力上是很难影响学生的,在我们成人的头脑中都是程式化的思考。

整个学习设计和教案它体现的是背后的理念和思想,如果我们没有换思想、换理念,而只学了一点技术,那也不会常久,它没有生命力,真正要改变的,是要回到道与术的关系,如果道不同,那术的问题也不可能解决好。我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教学的行为,都彰显你的思想、理念、观念。新课程的理念,真正的练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还要一个很大的提升,别人的东西练化成自己的东西是最重要的。

案例:
在《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记述的是美国一堂写作课的情景:我随着其中8位同学来到一间写作工作室。每两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收到老师分发的一个小袋子,每个小袋子里16张小纸条,每张小纸条上写有一个单词,如人名、数学、书、朋友、孤独的、驱逐、奔跑等单词。同学们开始用这些单词组织句子,句子越连越长,于是就连缀成篇。还有的小组互相竞赛,把各自袋子里的单词抽出来,要对方以最快的速度连成一个句子,借此检查对方组织句子的速度。口头连缀基本没问题了,教师又要学生把刚才口头练习的结果写在自己的作业簿上。一堂写作课,有的是轻松、愉快和分享,全然没有我们在写作课上常见的苦思冥想和抓耳挠腮。

这就是一个课堂设计,教学的材料给你了,接下来要做的是要进行教学设,计达到好的效果,也就是目标、技术和最后的反馈的结果,学生如何学,学得好不好。

它这种设计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什么决定了你的将来发展,是思维模式、思维方式。我们换了另一种是思维模式、思维方式,是一种理念的变化。

我们有一个老师在上《阿房宫赋》的时候,让学生创作《……赋》。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通俗地说:导学案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在方法和规律上的一个案例。不是局限知识性的设计,它重点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设计,是学生学的设计,不是老师教的设计。

导学案设计避免走入的误区:
⑴设计导学案的教材化,是教案的翻版;

⑵导学案设计教案化,还是原来教案的痕迹比较明显,设计的教案化;

⑶导学案设计“问题肤浅化”。导学案成了习题案(这是最易犯的),一个一个的习题排在那;

⑷问题的肤浅化。不能引起学生的开放的思维和质疑生成,很多问题都是单一的、单向的,客观的题,有唯一答案的题,不易引起学生思维的开启;

⑸导学案设计共性化。尤其是同学科老师多的时候,导学案设计时集智(体)备课不是最后的设计,还要有一个二次设计,针对每个班级不同学情进行设计,包括学习方法的设计和课堂流程的二次设计,是一个开放性的设计。

二、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 在导学案设计时,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相信学生,是一个理念,在设计导学案上,如果是以学生为本的话,在了解学生学情基础之上,很多的设计是放宽的设计,不是紧收,是开放的一种设计,相信孩子能做很多事。

解放学生,要本着相信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给他掰碎了,再喂他,一个整体的东西给他一个宏观的指导和点播,学生一个人不能解决,对子间解决,对子间不能解决,小组内建群学解决,小组不能解决再拿也全班解决,如果全班还不能解决,老师要抛问,引导学生答题,而不是抛答案。

利用学生,用学生解答问题,用学生教学生。随着课堂的开放程度,对老师的要求就更高了,教师要端正心态,老师师者亦生,生者亦师,教者亦学,学者亦教。我们刚搞课改,都是学生,是个学习者,不能定位到老师,高高在上,要利用好学生。在课堂、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学生管理、学生发展,最终都要落在他的自主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高效课堂的改革,不是一个课堂的纬度,或哪一项技术或导学案设计的变化等,它是一个系统的变革。在一个专制的管理制度下,在谈课堂民主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整个的空间,整个的环境里都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教学的理念、课堂的理念,那么一切都活了,所以说一放就活。

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本。

过去的教案都是以教定学,在实际操作都是不备学生,只备教材、备教法,甚至是备教法也徒有虚名,最后是由教到讲。如果三个多小时的讲,没有不睡觉的,传统课堂里从早到晚从头到尾,几乎没有睡不着觉的学生,这是传统课堂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兴趣不能得到培养,在传统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很困难的,除非是那些特级教师。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要回到研究学习上来、研究文本上来。上课睡觉的问题,在高效课堂上一会站、一会坐、一会展示,处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状态,不可能睡着觉。高效课堂是基于每一个孩子发展的问题来设计的课堂和教育理念,而应试教育关注的是前三排的学生。所以应试教育不能说是成功的。大多数清华北大这样的学生是学生学的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那些笨蛋却是老师教出来的。高效课堂的改革回归的是人道的东西、人性的东西、向善的东西,更多的不是在管制学生、卡压学生,而是张扬学生的良好的个性的发展,如何让孩子成为最佳的自己。

以学定教。如何备学生,在导学案中本身就可以调查学情。导学案一定是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预习的时候就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独学,再抽查的时候就可能了解学生的学情情况。这样的课堂,说白了,就是问题式教学课堂,问题为主线的课堂,记问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新问题,始终是问题意识的课堂,因此说是个高效课堂,你把问题这个核心抓住了,课堂学情也抓住了。

学习效果反馈表 这个导学案课前目标达成度60-75%(很好),课后目标的达成度70-90%。从这张反馈表看,这节课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高效。在这种情况(高效模式)下我们每次都是一对多的设计,我们很难因材施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能让更多的学生高效地学习呢,要利用学生能者为师。有很多学生都能当小老师。

这个呢,课前目标达成度很高90-95%,所以说这节课是一堂公开课,是在表演,这个导学案课可以不用上了。这是一节失败的课。

以教导学。教师的作用:点燃、点拨、点化 这种师生关系的处理,不是教而是导,教师应成为导师,不应是教师,导在哪里呢?点燃、点拨、点化。⑴点燃,就是点燃激情,放飞梦想,让每个孩子都激情换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地在课堂参与进去。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激情,一个教师他的真正专业发展首当其充的不是他的专业知识,可能更多的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读懂孩子,在这方面激励学生,所以说教育即点燃、教育即唤醒即激励,孩子的头脑是等待点燃的火种,把他的热情点燃。⑵点拨,点石成金,拨云见日。老师的点拨是抛问题追问式的。逐渐地由师生互动,转为生生互动,这样的课堂就成功了,老师退到了后台。但是实际上很多老师释放不出来,是受制于学生的牵制,学生有了问题不去总问学生,而是问老师,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把学生抛出去,再抛给学生。老师能不说就不说。不要认为讲了就会了,会了就懂了。其实不然,出现学生再做题时又不会了。我们的教育如果不能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读不懂学生想什么、要什么,是无效的。老师最大的作用不是给予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唤醒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和激情。⑶点化,醍醐灌顶,明泽悟道。在老师的点化下,突然之间开窍了,他从一个量变走向了质变。我们可以用你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智慧不是别人教,而是自己悟出来的。

追问点拨--要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在重难点处追问—刨根问底;
在深度匮乏处追问—一探究竟;
在产生歧义处追问—指点迷津;
在出现错误处追问—拨乱反正。

以评促学,是用评价手段解决问题。在高效初期的时候,我们运作的评价是过程性的评价,是多元的过程性评价,是贯穿课堂始终、每一堂课,每一分钟都有评价,对孩子是一种很好的引导。评价是武器指哪打哪,但要用好自己的评价。用评价控制课堂(秩序、人次、参与人数、语言组织),不论正确与否都加分来鼓励、激励。

课堂过程性评价表 组名 自学 5分 展示反馈 参与度 合计 展示 4-6分 点评或补充 5分 即时性生成 6分 质疑对抗 5分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自学为主,自学是独立自主学习的简称。我们最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最保贵的能力。如果学生离开了老师还能独立学习,还是学得高效,这是最好的学习。

三、导学案设计基本要求 研读课标作指南 用好教材促发展 学情调查是起点 分层设计重差异 学法指导寓其中 集智备课作保证 我们过去的备课是备大纲备教材,现在我们说大纲是有顶没底的,比较空泛的,不具有可操作性的、不具有可达成性的。而现在的课标就不一样的了,是先有的课标,然后再有了教材,所以教材有多个版本,都是根据课标开发的。现在的备课标很重要,要用好教材,还可以开发新的教材。导学案最核心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老师做的辅助工作是引导,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是做大量的就题论题的训练,学法的指导也要体现出来,有学法的指导很重要,还要有学生新生成的东西,这些都要体现在导学案的设计上。

四、导学案设计技术应用 1.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四统一” 统一基本设计程序。一份导学案出来要经过个人备课、集智备课、个人二次备课,课堂上动态生成课的调整,续备、补充,有一个反思、总结。

统一基本设计要素。⑴学情调查,学期开始时新教材、学生基础的调查,这部分在老师的手中;
⑵学习内容分析,过去教材的分析;
⑶学习目标;
⑷重点,没涉及难点,不同的学生的难点不同,是个性化的;
⑸知识链接;
⑹学法指导,有两种体现,一是在一个栏目中,二是结合做题中,题的综合能力较强,要设计一些阶梯或支架,关键点的提示;
⑺学习过程;
⑻整理学案,小组共同整理,整理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⑼达标测评;
⑽教与学反思。

统一基本课时容量。高中的B4反正面,初一的学生B4的一面,小学一年级要小。简化或用图示等。

统一基本设计格式。

2.导学案基本版式设计:
⑴题例设计。要体现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比如标题设计、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达标反馈等;
⑵题头设计。比如要有课题、课型、课时、学校、年级、学科、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等。此外,还可以有学案编号、班级、学习小组、学生姓名等;
⑶版面设计;
⑷版纸及字体、字号设计。高中小4或5号,由量决定。

几种常见版式:版式一:分栏式1(竖版使用);
分栏式2(横版使用);
版式二:表格式;
版式三:混合式;
版式四:普通版式。个性笔记栏,是老师的自我调整、个性化的补充。

从教学思想到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是最低的纬度设计)等。

3.学习目标设计:
⑴存在的问题:
①行为主体混乱,指向不明。要以学生为主体。

②误把目的当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不是目标,是方针、是目的,是最宏观的教学目的、教学方针。教学目标要体现它的具体性可操作性,是这堂课的。如果一个目标,在这堂课可以,在下节课也可以,是万能的,那就不是目标。我们的目标一定要体现它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可达成的,是基于这堂课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主国的情操等等这样的都不是目标的设计,是目的。

③目标维度缺失。这种情况同样非常普遍。(三维不是三个) 如:记住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磁场的方向。

记住磁体周围磁感线的方向。

会画不同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能判断磁场、磁极及磁针的指向。

④目标行为动词不当。ABCD设计法,行为主体(是学生可略)、行为动词、学习程度、结果。行为动词的理解、掌握、懂得这些空而大的词都不能再用了,要用具体的动词。学习目标在导学案中是道首当其冲、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你让学生往哪里去,下一步我如何到那里,最后一步我是否到了那里,是不是达标。

学习目标设计行为动词参考一览表 目标分类 学习水平 对象检索 行为动词 陈述性水平 程序性水平 迁移性水平 结果性目标 知识 了解 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辩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说出、背诵、辩认、复述,描述、识别、再认、列举等 理解 包括把握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别、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概述、区别、提供,预测,推断,检索,整理等 应用 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设计、质疑、撰写、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等 技能 模仿 包括在原形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模拟、尊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编写等 独立操作 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完成、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迁移 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况中适用性等。

联系、转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等 体验性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感受) 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反映(认同) 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

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爱惜、蔑视、怀疑、摈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领悟(内化) 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
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⑤目标陈述不规范。

⑥对三维目标理解有偏差。

⑵如何分层设计学习目标 设计要求:
①要符合三维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②要体现差异。

③要注意在“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及“表现程度”上的不同。

案例一: 无层次:在10分钟之内(行为条件),写出(行为 动词)三种解题方案(表现程度)。

有层次:在10分钟之内并争取更短的时间(行为条 件),至少写出三种以上解题方案(表现程度),80% 的学生能写出(行为动词)五种解题方案(表现程度)。

4.学习过程设计:(导学案最核心的东西) 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 比如:【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40~42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包括学生在黑板板书的时候,也要用双色笔标,三面黑板,把过去老师的板书改成学生的板书。这样可以把学生作业搬到黑板上,把成果搬到黑板上,把出现的错误搬到黑板上,一览无余。经过一段时间的手写学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②在课堂上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合作探究内容;
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这些话要放在课前对学生说,不是放在课后说。整体呈现给学生我们第二步(下一步)要做什么。因此,导学案不能没有,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所设计的内容内涵不一样。当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就可能简化甚至省略,把更高的的东西呈现一下。

③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

④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典型题本上,多复习记忆。

老师不在场指导了,把指导放到导学案中,把指导性的东西,把教学的组织语言、教学的组织策略,放到导学案中去说,这样在课堂中就不必重复这些话。

小组合作学习设计 合理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要均衡分组,组内有各各层次的学生,小组间均衡。

团队目标——合作学习的方向、动力。给小组制定一个愿景,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组,一周、一个月、一个学期,小组的目标是什么。

分工协作——合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每一个组员都要有分工,不是只有一个组长,每个人教可以轮值当行政组长,可以参与里面的评价组长,专门负责评价。官多一点,多多参与,人人管我,我管人人。分工分角色,定小组基本要求。课堂展示也要分工,杀鸡不用牛刀,分开层次,难题再用尖子生。要调解好表现欲强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展示的机会。

小组评价——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小组得分重不重要呢,要学生的体验,看他们需要什么,小学生很在乎分,大学生开始时在乎分,学到一定时期就不太在乎得分,在乎给他的口头表扬和肯定。主要看学生喜欢的方式。以前的课堂缺的是点燃、激励、评价,而且批评的评价比较多,正能量评价少,正在即使答错了,也给加分,鼓励参与课堂。

梯度合作——合作学习的基本途径。学生的差异要尊重,眼里不能有差生,但心里有差异。要做好梯度合作的设计,给每个孩子上台的机会。在课堂上多关注孩子心灵上的体验,导学案设计是用心来感悟、去设计,学习不是用头脑,是用心学的,打开学生心灵的门窗。

问题设计——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最核心的线索,整个高效课堂也是个以问题为主线的课堂,每一个环节独学、对群学、展示都是基于问题的设计,独学后基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群学,展示也是基于这些问题进行展示。真正的课堂是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出课堂。课堂上处理的题可能比传统课堂少,过去老师按进度讲完了,讲了学生未必懂了,懂了未必会了,会了未必就通了,一切都要基于学生的学设计,老师的教也是基于学生的学来导。

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价值追求。

对子建立与有效使用:先分组,一般六个组,然后组内结对子,一种是同质结对,另一种是异质结对子,AABBCCBC,同质对子先进行讨论,再交由上一层(学习好的)异质对子进行沟通。有效作用,同质沟通,CC—BB—AA. 学习过程的设计 学习过程的展示容易犯的毛病是,全盘的展示,把导学案中的内容从头到尾逐个展示,没有问题了就不用放到大展示中。

展示原则: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生成性。

问题性展示,包括重点的问题、难点的问题、解题的关键点、生成点的问题。

层次性展示,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参与。

互动性展示,高效课堂不是由老师讲变成学生讲,是要学的激起学生的互动,生生互动。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交流。

生成性展示,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也有无效的生成。老师不要在课堂生成的时候去抢。课堂有五态:形态、状态、神态、情态、生态。

展示过程的设计:“四不”、“四敢” ①不唯书,敢于向文本质疑。

②不唯师,敢于向权威挑战 “这里是课堂,不是教堂,这是思考的地方,不是无条件接受他人说教的地方;
我是教师,不是牧师,所说的话不是真理——最多只是我认为的可能真理,所以随时可以被质疑;
课堂是交流的地方,我希望同学们在我讲课过程中能够思维活跃,有问题可以随时打断我的话,要多思考,尽量少作笔记,最好不作笔记,即使自己觉得有必要做笔记,也要尽量做得简单,不要做没脑子的录音机……” 要让孩子敢于向权威挑战,让孩子心目中没有权威,要孩子感觉和你是平等的交流,是开放的氛围。

③不唯众,敢于表达个人观点 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成了什么?” 生1:“雪化了变成水。” 生2:“雪化了变成了泥巴。” 生3:“雪化了变成春天。” ④不唯一,敢于另辟蹊径 我们的孩子,你给他个问题,他一定能给你个答案,孩子问的是告诉他答案是什么,很少的问他的这种思路对不对。

问题设计 首先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对问题尽可能不要设计成标准的、填空的、判断的、选择的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他可以不可思索。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题他会从书中找答案,如果找不到会向同学要答案,如果还同学那有,他会问老师怎样做。这是学生习惯的学习方式,我们没有给孩子问题,没有给孩子思考,更没有给孩子开放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尽可能的开放。

问题意识:孩子的问题意识淡薄,现在的课堂要通过导学案设计,通过新的呈现方式,来激起学生疑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知识问题化:把教村的知识问题化。把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抽出来,找到更适合的问题。老师的导有时候可能不如学生的学,导学案的设计决定了孩子的思想高度, 问题层次化:A.识记级、B.理解级、C.应用级、D.拓展级 (个人层次:个人问题、同伴问题、小组问题、班级问题) 问题探究化:一步到位的就不用探究,知识不是一步解决的、多路径的,就可以探究。

问题情境化:给知识创设一个情境。

5.整理学案:
整理内容:点-线-面-体连接起来。

6.课堂评价:
自我评价、生生互评、达标测评、开放式作业、自主式作业。

7.自主反思:
⑴教师自主反思 老师角色要反思课堂,没有反思就没有成长,三条途径解决教师成长的问题,一是专家引领(不可能天天做),二是同伴互助,三是个人反思(最宝贵的)。所以说教师的成长是自我修练的。知识层面、方法层面、情感方面的反思三个方面。

⑵学生自主反思 问题、经验、方法、学习行为、感悟等 ①是否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 ②教学中是否有非常精彩的环节? ③学生是否有独到的见解? ④导学案设计是否有不足之处 五、导学案使用 小对子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以便以群学时讨论。

1.学生使用:
学习“三宝”的运用;

导学案要与教材结合使用;

导学案使用的时间要求:课前、课中、课后。

2.教师使用:
课前——独学抽查、二次备课;

课中——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进程;

课后——批阅、辅导、反思、修订。

六、高效课堂下的集智备课 1.集智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导学案设计程序上有先后:
备课的内容上有侧重:备课标、备教材(课程)、备学生、备情境。

2.集智备课的准备工作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执笔人。

3.集智备课的基本流程 方式一:个人“初备”—备课组“集备”—个人“复备”—课上“续备”—课后“补备”;

方式二:初备—集体交流—形成“共案”—“共案”的个性化处理;

方式三:主备人备课—集体研讨—个性化导学案—集体反思;

方式四: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个人反思;

方式五: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形成预案,分发教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备课过程:“五备”(初备-集备-个备-续备-补备) 初备(初案):突出“五个围绕” ⑴围绕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及整合课程资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点);

⑵围绕三维目标落实,进行重难点的突破设计、教与学的基本策略设计、教学情境设计;

⑶围绕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预设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及达标训练的主要问题,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并准备问题拓展生成的多种预设;

⑷围绕个人备课中的问题(困惑和疑问),做好集智备课发言准备(这点很重要)。

⑸围绕课堂时间,做好课堂各环节的时间预设。

集备(共案):抓好“五个方面” (1)站在“学者”角度进行教材分析和文本挖掘,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知识链接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个性化的解读等;

(2)说明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分析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
(4)说明问题设计及其意图,对课堂有效生成性问题的预案准备;

(5)提出备课时的困惑和问题。

个人复备(个案):突出“备学情” 课上续备(续案):突出“备学情” 课后补备(补案):突出“备反思” 4.集体备课避免走入的误区 集智备课避免无“备”而来;
集智备课避免“包干到户”;
集智备课避免“目中无人”;
集智备课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集智备课避免“手工制作”;
集智备课避免“一言堂”。

QQ:1185474547(进德修业) 高效课堂QQ群:1238442870(进德修业-高效课堂) http://blog.sina.com.cn/zhanghc811 E-mail:zhanghc811@126.com 20130112上午  让“幸福梦”激励我们共同前行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域课改的行动策略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局长刘光胜 感谢《中国教师报》,也感谢尚志市教育局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幸福梦”。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是因为幸福是我们人生的共同追求。小到个人与家庭,大到区域和国家,莫不如此。作为樊城教育人,我们的“幸福梦”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让每个家庭始终充满希望,让祖国能在世界挺直脊梁,这才是我们应该共同追寻的“幸福梦”!下面,我基于区域课改的实践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寻梦及正在圆梦的历程。

一、“幸福梦”是激励樊城教育人投身区域课改的“核动力” 第一个话题就是“幸福梦”。搞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动力。

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一个人的一生是幸福的走完一生,还是痛苦的过完一生,既然今天我们选择了教育,就是奉献于教育。

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85年邓小平的讲话是380个字,胡总书记讲话是5000字。

樊城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的中心城区。这里曾孕育出诸葛亮、孟浩然、米芾等等名士大家。

樊城辖区内共有54所学校,7万多学生。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16年在全市教育目标综合考评中蝉联榜首,每年均有数千名区外的学生慕名前来樊城就读。目前,“学在樊城”已成为樊城对外展示形象最为闪亮的名片。

为了赢得更为绿色的教育质量,彻底走出“见分不见人”的应试教育怪圈,樊城教育人以无私者无畏的责任担当,开启了区域课改的新征程! 樊城教育高考在湖北省排第三,中考第一。宜昌,武汉。樊城教育人在已经连续16年在全市教育目标综合考评第一名的位置情况下毅然进行区域课改的最根本原因! 知识的获取在服从于健康成长,真正的区域的教育改革,推不下去的原因是分数,分数决定着官位。

有良知的教育人就是课改的源动力。王洪军局长就是负责任的局长,为了尚志教育的发展,校长们就应该支持王局长。

首先,这是基于有良知的教育人对祖国未来的高度责任感。

“见分不见人”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很多学生为了获取高分、排名,把身体搞垮了,把心灵歪曲了,把人格扭曲了,这种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试问,以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能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吗?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吗? 其次,这是对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一种积极实践。

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把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摘选自胡锦涛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三,这是对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主题的认真思考。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摘选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今天,当课改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态度来面对呢?在聚集正能量来面对课改,与其痛苦的搞还不如幸福的积极的快乐的搞。

二、顶层设计的区域课改“路线图”是实现“幸福梦”的快捷通道 指向不同的课改:
现实主义的课改(高分数)――走不远 功利主义的课改――飞不高 顶层设计的课改――才会取得理想效果 很多区域,很多学校也都在进行课改,但其出发点千差万别。在我们看来,基于现实主义的课改,即指望今天改了,明天就能出成绩的走不远。中国人到美国去读硕士和博士,一个人离开了老师离开了父母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这就走不远。同样,基于功利主义的课改,即指望今天改了,明天就能成名的飞不高。这两种课改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想要走的更远,飞的更高。要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这是两个双胞胎,千万不能分开来搞。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更大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自主管理的需要。就是缺乏自己管理自己,离开学校离开家庭之后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课改千万别只看分数,更重要的是自主管理的能力。

而只有立足于人的一生的发展,让学生一生都能幸福的课改才是一种顶层设计的课改,才会在实践过程中少走弯路并最终取得理想的效果。

教育人的责任、使命及努力的方向:
1、教育人的责任在于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并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教育人的使命在于培育未来的人,创造未来的世界。

3、教育人的航程在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及人的成长规律,并在自觉遵循中成长为幸福的领航人。

让未来的学生成为幸福的学生,这就需要今天的老师成为幸福的老师。

让樊城教育人有一个共同的教育愿景:
学生成长快乐、教师工作幸福、学校特色鲜明 让樊城教育人有一个共同的教育梦想:
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让每个家庭始终充满希望,让祖国能在世界挺直脊梁! 让樊城教育人有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
将樊城打造成“学习之城”,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勇于担当的公民。我们的设想是:
首先,用2-3年的时间,通过转变观念,初步构建起师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态势;

其次,用3-5年的时间,通过强化实践,努力促成师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常态化;

最后,用5-10年的时间,通过示范引领,带动社会将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当成一种自然;

人们常说,有目标引领的人才会走的更远。在我们看来,有着共同教育追求、共同教育担当、共同教育行动的樊城教育人,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终一定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实现人人都具有“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思想境界,让“学城”所有公民的生命及人格尊严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最终达到让学生,让家庭,让我们的祖国都能幸福起来的梦想! 三、全方位的机制构建是引领区域课改实现“幸福梦”的“催化剂” “六大机制”:
一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观念转变机制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应从观念转变入手,并且要把这个过程贯穿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在樊城,我们在区域整体推进课改的前后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举行了“新时期好教师标准”大讨论。2011年4月,樊城教育系统联合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时期优秀教师标准”征集活动,并从8万张问卷中提炼出了一个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时代的 《樊城区学生、家长眼中的好教师9条标准》。其中排在前3条的分别是:“把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放在第一位,不以分数至上”、“能允许孩子在犯错中成长”、“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这都是我们面向社会征集的标准,是家长的心声。

☆开展了全区性的教育观念辨论赛。其中选题包含“考试成绩能否客观评价学校”、“接受式学习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等。通过这种全员参与式的辩论赛,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考试成绩并不等同于教育质量,好教师不应是一个“施予者”,而应是一个“开发者”、激励者。

☆组织开展了课改先进典型的事迹报告会。2012年8月,我们在暑期政治业务集训期间,举办了二场课改课改专题报告会,城区2300多名教师能加了报告会。会上,6所课改推出的先进典型以自己真实的课改实践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课改中感受到的别样幸福,并激励着更多的樊城教育人为实现的伟大教育梦想而不懈奋斗! ☆编纂了两本樊城课改专著并组织全区教师学习。2012年6月,我们面向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征集了在课改进程中与思想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感悟、流程方法、操作要领等相关的文章,之后结集出版了两本樊城课改专著。由于没有书号,教师报的李炳亭主任把这两本书称为樊城课改的“白皮书”。但这两本不起眼的小书在我们的课改进程中正发挥了具大的作用。这些来自教学一线广大教师的“草根作品”向人们介绍了他们在课改进程中的内心真实感悟,品读这两本书,让改革者读出共鸣,读出温暖,不再孤独。让徘徊者读出勇气,读出信心,不再等待! 通过以上关于观念转变机制的几种方法,我毫不自夸的说,目前,我们绝大多数老师眼中已经不再只盯着分数,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状况,并开始自觉地寻求落实“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投身到了区域课改的实践之中。

二是营造氛围,凝聚力量的舆论支持机制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改革要想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必须形成改革大合唱,聚合改革正能量。区域课改同样也是如此。在这方面,我们在区域课改进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隆重举行了区域课改启动仪式。2012年1月7日,我们与《中国教师报》联合举办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启动仪式,由此正式拉开了樊城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帷幕。启动仪式上,6所学被授予“全国区域课改培训基地实验校”匾牌,全体与会人员面向国旗进行了庄严的课改宣誓。在这次启动仪式上,市、区两级政府、教育部门领导都对我区勇于进行区域课改的勇气表示了高度的认同,让全体樊城教育人都认识到,课改是不仅时代的要求,更是有担当精神的教育人的一种正确的选择。区域课堂教育改革为主干,校园文化建设和为两翼。

☆创作并广泛传唱《樊城课改进行曲》。2012年4月,由樊城教育人共同创作的《樊城课改进行曲》正式对外发布,这首乐曲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目前此歌在樊城各中小学师生中广泛传唱,我们目的是想借此充分表达了樊城教育人以民族复兴为已任,在课改进程中不畏风险,克难攻坚的豪迈情怀,并以此鼓励在课改中奋勇向前。

☆借助媒体畅通传递课改真实信息。我们借助媒体,真实传递课改信息,让家长自己去评判课改的好与外。期间,本地媒体先后刊发了《高效课堂:让学生唱主角》、《小组合作学习给孩子带来什么》、《新课改还需新观念》、《校园活动怎么举办,班级“竞标”学生来办》、《高效课堂热点解答》等文章,及时消减了家长在课改初期存在的顾虑。2012年5月,我们还配合襄阳广电台制作了《政协论坛:高效课堂是否高效》这期节目,通过现场直播答疑解惑,有效引领了社会对课改工作的认识,赢得了较为宽松的舆论氛围。

三个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开放课堂让家长真实感受孩子变化。

带入,体验,兴趣。

☆用情景剧助推区域课改向纵深迈进。

“四新“展示会。

“学城之夏”情景剧展演。

三是榜样带动,典型指路的示范引领机制 成立教育系统干部自主学习研修班,通过体验式培训造就本土型课改专家。

四是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深化发展机制 “四步走”的工作策略 第一步,抓好小组建设。

第二步,抓好导学案编制。

第三步,抓好课堂流程。

第四步,抓好评等定级。

在由点到面方面,我们的策略是选好试点,样次推进,分步实施。其中:
首批试点校产生采取自愿申报,教育局党委研究确定的方式产生;

试点校确定的原则:
一是试点校要涵盖各个学段,不同类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是校长执行力和领导力要强,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举例说明)。

首批试点校:
学校名称 学校类型 基本状况 在校人数 班平人数 襄阳二十中 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 省级示范学校 5500余人 78人 前进路小学 城区小学 区级示范学校 1200余人 58人 朱坡中心小学 乡镇小学 —— 550余人 42人 襄阳三十一中 城区初中 市级示范学校 2400余人 78人 牛首镇一中 乡镇初中 市级示范学校 1700余人 80人 襄阳二十四中 城区高中 市级示范学校 4800余人 67人 在分步实施时,我们要求:2012年初,全区1—7年级必须进入课改实践,8年级是否进入课改实践由学校自行决定,9年级暂时不进入课改实践;

以点带面的具体做法是:
外出学习教师成果汇报展示会 试点校采取课题认领方式,集智化解课改中的技术问题,之后将成果以文件方式下发在全区推广。

“教学开放日“活动。

试点校骨干教师到其他学校“送课送教” 首批试点校与第二批试点校结队帮扶 五是全程跟踪,全面监控的推动督办机制 “四制并行”的推动督办机制:
一是课改观摩巡查制。由教育局局长、副局长、教研室主任、课改试点校校长、相关教研员组成“课改推进工作专班”,每周对6所试点学校一个周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观摩巡查。

二是教研员驻点包片制。构建和完善学校、片区、教研室三位一体的教学研究模式。采取“一线工作法”,让教研员驻点包校,通过与一线教师共成长,确保试点校的课改不出现偏差。

三是全程跟踪学习制。教育局下文要求,非试点学校选派干部到试点学校挂职学习,全程跟踪、全力实践,保证全区学校一盘棋,及时发挥试点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推行课改监控跟踪制。其中,教研室对每校每月实践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教师数量和以及已通过“入门课”、“达标课”、“优质课”的人数进行量化统计,并将统计情况及时公布下发。同时,要求各校定期上报《课改动态》,以便掌握各校课改的真实情况。  六是指向明确,切实可行的规范评价机制 对学校评价:如果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能通过验收,那么年底在对学校综合目标考评时,学校不能被评定为优胜单位。

对校长评价:课改实施情况与其任期目标考核以及三年一轮的聘用要进行结合,凡是验收不合格的,校长不具有评选学年度“优秀校长”的资格。

对教师评价上,我们规定,全区教师参与课改的情况将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结合,与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职称岗位定级工作结合,与今后职称晋级、评先表模进行结合;
同时,对于在课改进程中表现突出,作出较大贡献的教师给予相应的政治及经济待遇,给予更多的学习提高机会。

对学生评价上,我们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学科综合素质能力测评和平时综合素质能力测评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其中,学生平时综合素质能力测评占40%的权重,学科综合素质能力测评要求难易适中,不惟书本,着重测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结果以后将作为学生参加省、市重点高中推荐选拔考试的重要依据。

回顾一年来我们区域课改所走过的历程,我们欣慰的看到樊城的教育正发生以下三点变化:
一是樊城基本消除了城乡学校的差别。这种差别的消除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上,更多的体现在乡镇学校与城区学校实现了师资队伍均衡化,教育质量一体化上。可以说,城乡师生别无差异的自信与担当,是樊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最好体现。

二是樊城教育已与全国发达地区能够齐肩。在教育思想现代化上,我们提出的“双成”教育理念已在教师头脑中扎根;
在教育方式现代化上,我们研发的“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模式已逐步成熟;
在教育管理现代化上,我们的管理体制、机制、手段和方式已日渐科学。

三是樊城加快了与世界最前沿教育的接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老师“放手”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人中心观、生中心观、学中心观”落实到了教育教学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寻回了从教的幸福感,自觉走上与学生共同成长的道路。

谢谢大家 欢迎全国各地教育同仁来樊指导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 联系电话:0710—3818412(学城办)0710—3818454(教研室) 联系人:胡涛:18986387482邮箱:744202618@qq.com 宋海潮:15071529688邮箱:1630921094@qq.com 魏祖涛:15997276688邮箱:309450883@qq.com 心教育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教体局副局长兼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 大家好,应《中国教师报》的邀请,跟大家就学校文化方面,做一下分享和汇报。

在不同的地域,根本实际情况,做法不同。但我认为,其核心是一样的。我所认为的核心是,怎样回到教育的本质和原点。我的理解是,按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做事。也许,我们会说,我们对于孩子做的种种,难道不是按照规律在做吗?实际上,在这里,有许多偏差。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有许多方面你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做法不但没有对孩子没有促进作用,甚至是一种打扰。我们要从观念上进行修正,这是我的初衷。

文化在学校里牵涉到很多层面。最基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围绕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怎么去构建?课堂文化怎么做?课程文化怎么做?包括教师的管理的文化怎么做?这都在其中。

我首先要说的是怎么样把你的工作做下去?可能对于我来说,有一千件、一万件事情,但当下只有一件事情。就像我昨天还在别的地方做培训,今天,又来到了这里,跟大家做面对面的交流。大家也许都很忙碌,实际上,当你做当下这件事时,你是没有那么忙碌的。只需要对这件事情,专注就够了。专注当下这件事,把它做好了,其它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我想,我们整个尚志地区要做课改了,大家可能一开始觉得课改这个事情,一开始你没法去想,它该怎么去做,怎么去操作它。或者说,我怎么把这个事情铺开。我的一个经验就是,不用焦虑,或者说,你要怎么去处理焦虑?你要学会活在当下。只做当下这一件事情。比如说,我当下的课堂模式的问题。我怎么样去解决它的小组建设?可能还有课堂流程,可能还有学习目标的制定,甚至可能还有导学案的制定,特别特别的多。怎么办?就是有一万个问题等着你解决,记着,你只解决当下这一个。然后,就会很快。

所以在课改的初期,如果你很快的很有效的进入的话,那个课堂的形成,很快的,不会超过三个月。基本就可以做出来。就是说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当你专注于三个月来做这件事时,你会发现,你的内心会越来越平和。在做事情时,效率越来越高。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之所以没有做成,之所以出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你从来没有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当下要做的事情上。比如说,我们今天在这听讲座,与大家做个分享和交流。你的心若是不在这里了,就像刚才说的,你可能在想明天下午的体验式培训怎么办?或者是我昨天的什么事情有些问题,我要考虑怎么去办?就说你要么为了过去的问题在担忧或者你在为将来的事情恐惧。那这样的话,这一课,你也不能够享受。所以,我们总是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那么任何事情想要做的好,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分享。一点点经验。就是看起来一个人很忙很忙,但你去想一想,一天的24个小时对每个人来说都一样的。我没有比大家多过一分钟,但是,在这里头,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间段里头,我能够让自己很安定的,或者说很沉静的活着。然后,去做一些事情。我们校长常说,我感到,你是我们西工区精力最充沛的一个人。我见到你的时候,你永远都是精神焕发的样子。所有的事情你从来不着急。我实际想,我着急没有什么用处。我只是在当下把我这个事情做好就可以了。这是一点经验。

然后,我再介绍一点,就是关于我的学校。我刚才跟这位局长交流了一下,这边的学校规模非常大。有的学校孩子大约会在4000人左右。非常大。但是这样一个规模的学校,跟我们所在的西工区的学校也差不多。我们那也有大学校,也有小学校。大的学校几千个孩子。小学校,那就像我现在带的这个学校,不到700个孩子。600多。所以,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点,我一直以为很好的学校,特别好的学校,不应该太大。当然,这个不怪在座的诸位、任何一位,因为这个东西可能政府的责任会更多一些。但是,我们需要从观念上慢慢的有一个校正,其实真正好的学校,应该是孩子(学生)的规模,在300个人左右的学校,应该是最好的学校。因为这样的学校里头校长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孩子。这样一个观念,也不是我自己提出的,是我去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时候,我们在参观纽约的中学、小学和高中的整个的教育的时候,在哥伦比亚大学培训的时候,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的。就是他们是这样以为的。最好的学校是300人左右的。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在这样的学校里头,你的课程的开发,会做的非常的好。而且,你的课程会普及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去。

我带的这个学校,我不是说我带的就说600人的学校就是最好的。但是,它最起码具备了这样一个条件。而实际上我带的这个学校,在我们当地人的观念里头,会认为,它是一个很糟糕的学校。这个糟糕在哪里呢?这是一个外来务工子女的学校。学校所接受的90%的孩子,都是到洛阳市来打工的。所以说,他们的家庭,生活在洛阳的最底层。他们的父母一直在为生存而努力,或者说在为了生存而挣扎。那么,这些孩子,他们在当地,他们在郊县,山区的特别的多,所以说,很多孩子在家里,是没有基本的基础教育的。很多孩子没有学过英语,然后,直接就过来了。然后,他们的父母们的情况呢,一个是他们到这个地方,社会地位非常低,第二个来说,他们学历也很低。他们从小也没有好的教育,很多父母都是文盲。所以说,这样一个状况,在我们当地,大家都会以为,这样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无可就药的学校。但是,通过我们这么多年以来的努力,我们会发现,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无论他的出身是怎么样的,无论他的家庭是怎么样的,如果你按照教育的常识,基本的规律去做的话,这些孩子,都会成长的非常的好。

所以,在刚才的介绍的时候,我谈到西下池小学,谈了很多。这些年获得了很多的称号。我自己也觉的,是因为这些孩子的成长,让局里,大家对这个学校有了很高的认同。所以,我在想,我们到了一个学校里去,我们到底看什么?我们到一个学校去,我们经常会先看这个学校的建筑怎么样,它的校舍、它的硬件设施怎么样,然后,我们会去看这个学校有多少名师,有多少优秀的老师。就是说我们不仅去看大楼,也看大师。而我以为,到一个学校里去,可能你要去看看它的基础设施,可能要去看看名师,看看它的好的老师有多少?但是,更重要的,要去看这个学校的孩子,生命里有没有自我?就是他的生命状态是怎么样的。那我也希望有一天,大家到我们西下池小学去的时候,你可以关注一下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主张。

你要去看一个学校如何,要去看这个学校里的人,看他的生命状态是不是饱满的。这就是我们学校这些年以来致力于的要做到的核心办学理念。就是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他自己。如果你到了一个学校,不管条件好不好,师生关系、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疏离的,是冷漠的。他对成人是害怕的、回避的。无论校长说的有多么好,你要知道这个教育一定是有问题的。而如果你看到的这个孩子是沉静的,他是有自我的,他看到他学校的成年人,他没有害怕,没有回避,有很自然的接触,就知道这个学校的孩子的生命状态是打开的。这个教育做的一定是好的。这是鉴别学校的一个方法。这个人是不是成为自己的人。这个办学理念的提出,是来自美国的人文主义大师罗杰斯。他说,你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那么,我们的核心办学理念是:爱、自由、规则,让每一个师生都成为自己。

在这里面,有两个地方我要做一个解读。第一个,什么叫做成为自己?成为自己,就是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你说话,你的行为等等。包括你做的每件事,能够做出选择,并能承担起全部的责任。我们说,这个人是成为自己的人。这是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往往非常难达到的目标。

做为一个成人,要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所以,我们经常的感叹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或者是我们经常的感叹是我要为我的父母活着,我要为我的孩子活着。我要为我身边的许多人活着。你会做很多被动的选择。你会感到没有办法。无法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一旦给了你做选择的机会,你是不敢做选择的。因为,你没有办法承担你要为这个选择所付出的代价和后果,你是无法承受的。所以,做为一个成为自己的人是不容易的,它有没有可能呢?完全可以的。如果你在一个孩子的6岁以前,或者你在他12岁以来,你给予他这样一个教育或培养的话,他就可以为成为这样的人奠基。今天的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把所有的关注力都放在了孩子的成绩上、考试上。我们认为,孩子在认知上达到很高的水平,他可以上好的大学,一生无忧。我们认为,我们在为孩子负责任。但是,我们是在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对于一个完整的生命教育来说,太狭隘了。集中到了一个点上。那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很多的在认知水平上很高的人材,但在我们周围的90%的人感觉不幸福,不快乐,无论你取得了多么高的成就,你获得了多少的财富,你的内心依然有空洞,永远填不满。那就是在这里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到底在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过于狭隘,我们没有关注到对于一个生命来说很全面的一个东西。对于一个完整的生命来说,它最起码有六个层面:身体、感觉、情绪、心理、认知。我们在关注认知的同时,忽略了他的感觉和情绪。不知道他的心理怎样形成,我们无法使他们达到一个精神的层面。这样的话,这个人的一生是不完整的。这是他幸福缺失一个主要原因。这些,通过一个完整的教育,是可以做到的。所以说,在这句话里,前面有:爱、自由、规则。这三个词语,是一个能否成为自己的条件。如果你能够给予他真正的爱,给予他真正的自由,给予他真正的规则,这个人是完全可以成为自己的。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爱,无条件的接纳和关注。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让他成为他自己的主人。什么是无条件的接纳与关注,什么是有条件的爱,就是我们爱一个孩子,爱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考试好,这个人勤快,所以我们爱你。这是有条件的爱。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就是这个孩子站在你面前,无论你是穷富,无论你是长的美不美,无论你学习好不好,无论你有多少的问题,我可以告诉你,我一样的爱你。这就是无条件的爱。而我们成长的经历,几乎是没有人给你无条件的爱。我们几乎都在有条件的爱中长大。所以我们今天的教育的这样的模式,就在这个轮回里,无法出来。我们的父母,也是因为我们够优秀才爱我们,我们今天也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够优秀,我们才爱他们。但我们忽略了一点,对于人性来说,就像一只手,手心和手背是一体的,就像硬币的两面,如果我们只看到了手心,我们看到了这光明的一面,我们永远不去看背后的一面的话,我们做一件事情,我们是在制造人性的分裂。我们不接纳不好的东西,我们只要好的东西,我们所有的一切策略、途径和方法,都是只要好的一面,背面把它修复掉,给它压下去,不让它出来,这个人一定会有问题。我们今天的一切的心理的问题,都来自于对自我的不接纳,都来自于自己真正的无条件的爱不够。你为什么工作那么优秀,因为你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关注,你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换取别人对你的关注,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们内心里真正的爱和关注不够的。

真正的爱从哪来?其实,给了一个好的教育的话,可以从内心里头来。就是你自我的高价之感。如果一个人,从小告诉你,无论你怎么样,你都是值得爱的。你就知道,我无论怎么样,我都是值得爱的。而恰恰我们没有自我的高价之感,正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好的时候是值的爱的,我们不好的时候是不值得爱的。这是一个分裂。这是没有自我的价值感。这就是教育的问题,这就是有条件的爱带来的问题。

下面,我就围绕着我们的办学理念来谈一下我们的做法。

我要让我们的东西回到教育的常识上去。

儿童天然生活在精神里。我想用这句话来解读在学校里头环境文化应该怎样去建构。这句话不是我创造的,是一百年前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说的这样一句话。我把它拿过来,放在这里。

我想,第二句话,我想谈课程改革里的一点东西,一切的认知来源于感觉。这句话也不是我的话,瑞士有个心理学家叫提亚杰,一个人在15岁以前,或在12岁以前,叫做具体蕴念阶段,12岁以后,会进入形式蕴阶段。说的简单一点,12岁以前,是形象思维,12岁以后,进入逻辑思维。那么,一个12岁到15岁的孩子,手里没有实物,就无法进行思考。比如说,有一个概念叫“手机”,要形成这个概念的认知的话,必须要把手机给他,让他拿在手里,让他去感受,让他使用,他才能够形成关于手机的这样的一个概念。这就叫做手里没有实物,就无法进行思考。如果我们看到,在基础教育阶段,你在6岁前,在12岁以前,或在15岁以前,让他后背后放好,只告诉他一加一等于二,那我告诉你,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孩子一种极大的伤害。对他头脑的一种伤害。因为,你没有遵循着一种最基本的常识来做。(你要给他实物,让他去感知,让他形成关于加法和减法的一个基本的认知。而不是让他直接背会。)就是只用头脑,其它的都不用,这对孩子是一个伤害。如果你有一个12岁的女儿,你让她去生了一个孩子。你知道,对这个孩子来说,对她的身体来说,是极大的摧残和伤害。这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让12岁以下的孩子,只动脑筋,身体都不动,不动手,不让他的身体去感知的话,就像那个伤害是一样的大。所以说,很多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他的认知的水平,整个就被教育给打扰了,被扼杀了。他这一辈子,就无法有那样的学习的能力了。因为他没有按照这样的一个规律去做。所以我经常会说,我们因为成人的恐惧,我们担心孩子将来在学习上成绩不好,我们会把这种恐惧,转化成一种特别功利的一种做法。我们只认为成绩是第一的,而没有遵照基本的规律去做事情。我们会把它转化成一种功利性的学习,一种选拔性的学习,选拔式的教育,我们还以为在对孩子好。在爱他,在培养他。其实,我们是在以爱的名义在做很多伤害孩子的事情。但我们还不自知。在做教学时,在小学阶段和幼儿阶段,包括你在家庭教育阶段,你给孩子的认知,一定是要通过手里头的实物来完成。我把它叫做实体化教学。

我说的第三句话是:儿童的成长有其阶段性规律,不同阶段做不同教育。

在每一个年龄段,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着阶段性的规律。我们说,高中是选拔教育,高中以下,中学和小学幼儿园是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进到高中阶段,孩子已经具体了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前提,孩子要通过形象思维实体化教学的过程才能够进入到真正的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经历好前一个阶段,很多人是无法进入到逻辑思维阶段的。许多成年人是没有办法进行逻辑思维的,因为在之前的教育里头,他没有经历好形象思维的阶段。因为高中的孩子,已经能够进入到逻辑思维阶段,所以他能够有更多头脑层面的思考。在高中阶段,做选拔教育,是没有大的问题的。但在中小学阶段,是一定有大问题。

在美国,高中阶段是选拔教育阶段,中小学也是普通教育阶段。在美国的高中生非常辛苦,而中小学生非常轻松。美国的高中生辛苦到什么程度呢?拿一个睡袋,晚上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不回家。就跟我们这边的高中生差不多。非常非常的辛苦。在中小学时,却非常非常轻松。

我们在做生态教室建设时有三个核心观念。第一是用对色彩。第二个是环境生活化。第三个是引入经典。这是我认为我们能给孩子提供的很重要的东西。

什么是用对色彩?就是你在用色彩时,尽量用麦芽黄和象牙黄为主色调。就是你墙壁的颜色、墙面的颜色。因为这两种颜色是经过研究的。它有助于情绪的稳定。在一个教室里头,这样的颜色对人的内心是有帮助的。切忌过多的颜色,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这个我不举例子了,太多了。我们总以为,在小学,学生都应该是卡通这样的图片,错了。不应该把这些给孩子。我们一开始就给孩子最好的。因为儿童是天然的在精神里头,他是能够给最高层级的精神链接的。如果你的色彩和教室里的标语口号过多,我告诉你,回去后赶快去掉,因为这个东西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美国的课堂。这是美国的教室。所有的教室,都是小组合作的方式。地上有地毯。有的是地板革,孩子们可以坐在地上讨论。你看他的墙壁,都是挂的他们画的画,写的字,他做的题,每一个孩子都有。没有评价,没有优良中差。每一个孩子有一个自画像。墙壁上全部都是孩子的东西。这是他的教室。然后你再看,这是他的墙壁。你看上去是挺凌乱的。但是,他非常有生活的气息。这个教室的墙壁上,你看看,每个孩子一打,每个孩子一打,有画画,有作业,都在这里挂着。这是我看到的学校走廊里挂着的孩子做的数学题。歪歪扭扭的,不怎么样,是吧?我回来就问问我的老师,我说如果你的孩子写成这样,你会不会把他的作业挂出来?他说,不会。走廊上,挂着的都是孩子们做各种活动的照片。全部都是孩子们,没有任何人。这是在一个小学,每个孩子一幅画,都挂在墙上。

我回来之后,我就把我的教室的黑板报给撤了。我也给它换成了软木板,孩子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上面展示。我就在想,我们办了这么多年的教育,黑板报确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们看这些孩子的作品,实际上确实不怎么样。都展示在这里。没有高低优良之分。你知道它的价值在哪里吗?就是这个孩子把对世界的认识用画笔表现出来。这就是我的感受,这就是我的感觉。我的作品可以被挂在这里,就意味着我是被允许的,我就是被尊重的。当我的作品被人尊重的,就意味着我的内心是被尊重的,我这个人是被尊重的。我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人的价值感。

那你想想我们的教育,我们在做的时候是在甄别的。画的好的放在那里。画的不好的就不会放在那里。我们的教育从小带给孩子的就是:我的画画的好,就有价值,画的不好就没价值。延伸到各个方面,我的学习好,我就有价值。我的学习不好,我就没有价值。为什么我们每年有些孩子在当地考了高考状元,考上了北大、清华。但在北大、清华默默无名。甚至,有些孩子会自杀。为什么会自杀?自杀是对价值感的表现。为什么自杀,他感觉自己没有价值了。他在当地是高考状元,他价值感多强呀。他的价值感来自于有条件的爱。就是我学习好,我才有价值。我到了北大、清华以后,我发现,无论我多么努力,我都赶不上别人。就意味着他回到事物的反面,就是他不承认的那面,我没有价值。没有价值怎么办?只好死掉。所以说这是教育的悲哀。为什么说是教育的悲哀,是因为它没有给孩子基本的价值。它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了。如果一个孩子,他成绩不管怎么样,你都告诉他,你值得爱。这个孩子也考上了北大。他也发现有许多人比他学习好。他知道,我虽然没有他们那么好,但我还有价值。就不会死掉。这就是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无论孩子怎么样,我们要尊重和允许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真实表达可以可以留存。这是对生命的最高尊重。

我们往下看,你就会发现一些规律。你看,刚才你看到的是小学的作品。这是中学生的作品。大家看怎么样?我们再想想,我们的中学生能达到这个水平吗?这是高中生的作品,怎么样?我们的高中生有这样的水平吗?我们想想,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拉开了距离。回头看一下。在小学的时候,是这样的。跟我们的没有差别。你会发现,到了中学后,距离就拉开了。因为我们在小学过于讲究好不好,过于讲究技法。孩子就会为了老师的要求,过分关注色彩怎么弄?构图怎么弄?这些东西。他本身的感觉就丢掉了。而我从来都认为技术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和感觉。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所有大师级的作品,都是有感觉的作品。而所有画匠的作品才是追求技法的。所以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他对这个世界的表达,无论他说什么,他做什么,他画什么。只要是他内心最真实的表达,他就应该被允许,就应该被尊重。当你在小学阶段给予他这样足够的允许和尊重的时候,这个孩子才能形成真正的自我,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不断的表达,不断的表达,有很多很稚嫩的、很粗糙的、很糟糕的错误的东西,但是他经过不断的这样自我的一个选择,自我的一个体验的时候,他会趋利避害,他就会找到最适合他的最好的那条路,然后,去发展和创造他自己。这是美国高中生的作品。这是高中的走廊。看到没有,从小学到高中,有什么区别?没有。全部都是孩子生活化的东西。这个是小学孩子做手工的这个纸蜘蛛,每人一个,都挂在那里。然后,你看他的生活化做得有多么好。这是在一个中学的教室里,我们发现的。种的不知道是什么菜苗。旁边有一个木棍。木棍上写着孩子的名字。这是他种的小植物。甚至在教室里有养的小动物。这就是生活化的教室。我想,我们在做自己的教室文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子。就是在教室里所有呈现的东西,都是孩子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名言警句、口号这样的。如果是的话,我希望你快快把它取下来。把孩子们的东西放上去。

然后,我再说第三个经典。

我们活不到精神这个层面,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从来就没有给我们提供过精神的食粮。一个孩子的精神生活应该从一岁开始。每天早上,孩子起床,你是叫他赶紧起床、洗脸、刷牙、吃饭呀?还是先把家里的音乐打开,把DVD打开,让孩子听一段音乐或是看一段舞剧,或者说孩子一边听音乐,一边洗脸、刷牙、吃饭?每天的生活应该是从精神开始的。但是,我们没有。如果这个孩子一天都在精神里的话,他的生命的状态成长的水平就会非常高。所以我们说,在学校里应该怎么给孩子一个经典的环境和氛围。每个孩子都是天然的音乐家、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我们只要给了他,就会发现,他确实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么对于学校来说,有一些经典的图书。大家看,这是美国的一个教室。我进到所有美国的教室,就是给我有一个共同的震撼,就是,所有的书太多了。书的门类非常齐全。所以我就在想,我们中国的孩子真的是非常可怜,包括我们自己。我们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读着教辅和教材长大的。而在国外,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从来不是功利的。然后,我又在想,日本购书的量和中国一样,这就意味着中国人的读书量是日本的十分之一。因为我们的人口是他们的十倍。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他们每个人每年的平均读书量在65本左右。第二大读书量的是俄罗斯。美国在读书量的世界前三名上是榜上无名的,我没有说美国人读书读的量有多大,但是我们自诩我们中国是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认为我们是非常有文化积淀的国家。但我们发现,我们周围的人,许多人是不读书的。即使有读的,也是读来就能用的。所以我们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大是什么?是文化的强大。文化从哪里来?不读书是没有文化的。所以我们说,我们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我回来有人问我,中美的差距在哪里?我不说硬件的差距,你只看一下图书,你就知道你教育的差距有多大。所以,我们在想,怎么让孩子把书真正的读起来。我们要把经典的书籍给孩子。我们把所有的书进行了筛选。每个学期,都要给班里的孩子配书。然后,每年每年不间断给孩子配书。我相信,有个三年左右,那么我们教室里的书籍,就会跟美国持平。我们给孩子什么书?中国和世界的经典。我们在这里还是有一个误区。很多老师希望孩子的作文写的好。会让孩子看一些故事会、故事大王或者小学生的作文选。你看看别人是怎么写,你也照着写。甚至,有些人要求孩子背作文。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反正我们当地有。这是非常非常糟糕的一种方法。因为,他们的东西不够经典。而让孩子写作水平提高的最高方法,只有阅读。我甚至以为,在语文课上,你是可以不用上的。你只是让他读书就可以了。你给他合适的书,让他真正引发读书的兴趣。他的写作和表达能力都会非常好。首先我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我就发现了这种现象。他小时候读的书,挺多的。一开始他会装模作样的。他知道妈妈喜欢读书,所以他也是会让我给他买很多的书。有时候他不读,但是我从来没有管过他。他今年上高中二年级,他的语文成绩就非常好。他告诉我,他说:妈妈,我从来就不用学语文。他在高中时,每次的语文成绩都没有低于120分。他说,我几乎都不用看、不用学。是因为他读书的量积淀了那里。包括影响到他英语。因为英语考试有写作嘛。都相当的可以。所以,我在想,我今天能做在这里,跟大家去分享和交流,我自己去用词、造句,或者我去写一篇东西的时候,我的能力,是我的老师教给我的吗?我回想了回想。几乎没有。我几乎所有的语文的表达能力都来自于读书。我觉得当你的书读的量达到足够多的时候,你坐在这里,很多词语、话语,它会自动的蹦出来。你就知道怎么去表达。写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把这个东西写出来。能够表达你的内心。所以,我在这里说,希望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观念,给我们的孩子配书。包括无论现在你有多忙。如果你让他去慢慢读书的话,会对他今后的人生会有好的影响。特别是越是从小开始的话,将来,这个作用发挥的更大。

第二,是经典的绘画。

我们要把经典的绘画给孩子。所以我们在教室里头,四周的天花板是做的全是世界级的经典的绘画。每个学期放假的时候,每个孩子我们都把那个画打下来,一幅一幅的,很小一块一块的,只有一个作者,只有一个画的名字。你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回家以后,去网上把它的资料搜出来,你来学校再带三幅你喜欢的流派的画跟同学分享。我们希望在这整个六年阶段,让这个孩子他对于绘画的了解和欣赏的量在100幅左右。读书是600本左右。我们给孩子经典的音乐。无论是课间的,还是中午的铃声,随时都会有好的音乐,给他。我们的音乐课上也是有这样的目标。我们希望孩子在学校六年时间,可以欣赏到50首世界经典的曲目。这里没有任何功利在,只是在欣赏。只是能给他生命的享受,就可以。然后,经典的电影。我们每周五的下午,都会给孩子放一场电影。(整个一下午是不用上课的。)我们给的目标是,在这六年能够看到100部左右的经典电影。这是我认为生态教室的营造,第一个是状态,第二个是生活化。一切都和孩子息息相关。第三个引入经典。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和氛围里面,这个孩子成长六年,你不用担心他的生命状态,他的生命状态会非常好。没有问题。他会天然的,在精神层面和他相链接。我想跟大家说,这些东西,我们都是可以做到的。没有那么难,你可能没有100幅画,你有10幅画,可以吧。你可能没有100部电影,你有10部电影,可以吧。你可能没有600本书,你有60本,可以吧。你是可以做到的。而读书带给这个孩子是一生的极大的鼓舞。所以我这里给大家介绍我们这个分级阅读。核心的主题就是,我们的原则是非功利的、享受型的阅读,我们的目标是形成孩子读书的内在秩序感。为什么是非功利的、享受型的阅读?我们不允许老师要求孩子做好词佳句的摘抄本。如果这个孩子自愿的,他可以做一个。我们让孩子读书时,一般时都有功利性的目的在。我们希望通过读书,可以让这个孩子作文写的更好,话说的更好,表达得更好。我跟你说,一旦有了这种功利性的目标,对孩子都是一种干扰。而我们希望的是,每天,让他读一会,随便的,把书放在他周围,只要他想看,他就可以拿到。这个孩子可以很喜欢读书,也可以一辈子都不爱读书。他可以做这样一个自由的选择。我们在这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希望有一天,这个孩子觉得,我一天不读书,我就觉得少点啥。如果生活中没有书,我就觉得有很大的缺失。当孩子形成这样的读书秩序感的时候,你完全不用担心孩子将来会怎么样?将来写好,说的好,只不过是顺手牵羊的事情,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做基础教育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三个字:非功利。无论你做什么东西,你对这个孩子非功利的,越不功利,结果越好。越功利,结果越糟糕。因为我把功利理解成有条件的爱,把非功利理解成无条件的爱。你能做的是什么?给他提供他拿不到的资源,给他提供足够好的环境,这是你应该做的。然后,你陪伴他,他就会成长的很好。而不是你教会他什么。如果你认为一个孩子的生命是被你教会的,是在你的操纵之下,被你培养和塑造成出来的,那么,我告诉你,作为一个成人,你这样想就是太狂妄了。因为,你把你等同于上帝。因为上帝创造了人。而所有的生命,不我想要说的是他自己创造了自己,而不是由别人创造。我们能够做的,还是我的那句话,提供他拿不到的资源,给他提供足够好的环境,让他在这个有着很丰富的资源和环境里充分成长,发现自我、建构自我、创造自我,然后这个生命状态就会特别好。我们在这里做给孩子推荐的书目,每人人手一册。告诉他,孩子你可以在这里选书,你也可以选这以外,你喜欢的书。然后,我们在教室里的四面墙,做书架,给它配书。我们每学期所有老师都有一个任务,买20本书。语文可以买经典的文学的,数学买数学的汇本,英语买英语的汇本,体育、美术都要买。买来书以后,配到教室里。每学期每个老师20本书。学校另外再给买。我们畅导孩子每个人回家也买一本。到期末了你带走。下学期开学,你再带一本书,放假了再带回家。然后,就是这样一个量的积累。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样,书买的太多了。我告诉你,永远都不多。在这个过程里,对老师也好,对学生也罢。都是非常好的。大家看看孩子们读的这些书:《窗边的小豆豆》、《海里两万里》、《小王子》、《伊索寓言》、《夏洛的网》,都是这些经典的书目。我们要求,不允许作文选、故事大王、故事会这类出现在孩子的视野之内。出现的,都是经典的读物。比如我推荐的绘本《尼古拉的三个问题》。这是根据列夫•托尔斯泰改编的。这是适合年龄从0——99岁所有人读的书。这个书类似我们小的时候看过的连环画。但是又比连环画高级很多。国内的绘本不多,台湾有个人叫几米,他有绘本。国内好的绘本不多,好的绘本多是世界级的。它都是有一个文字功底非常好的大作家和一个绘画功底特别好的大画家他们两人联手合作。文字非常精炼,画面非常漂亮。孩子读这些书时,是一个内心的精神享受。我举的这个例子的这本书是根据列夫•托尔斯泰改编的。就是它当时提出了三个问题: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谁?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最重要的时刻是什么时候?就这三个哲学命题。也是三个终极的追问。,小尼古拉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跟他的小动物朋友有猴子呀、小鸟呀、救助了一只大熊猫。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你身边的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他们,让他们快乐。最重要的时刻就是活在当下这一刻。你看,讲的多好呀。我觉得禅、佛,很多东西都在这里头。然后,有一个班做了一个文化:最重要的人就是你周围的人,爱你的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他们,让他们快乐。最重要的时刻就是活在当下这一刻。他把这三句话当做他们班级的文化理念。我在想,如果老师、孩子没有读过这样的书,那他在做班级文化的时候,他会怎么做?他的层次会在哪个层次?就像这个《小米尔顿感的秘密》,就是教孩子在学校里遇到那种很凶狠的大孩子的时候,怎么样从内心里去战胜他,从而不再活在恐惧和害怕里。从而找到自我。我就觉得这些汇本非常好。别说是孩子,就是我们这些成人,看到这些汇本,也很有意义。

这是低年级孩子可以读的书。他们都非常热爱这些书。就像最简单的《小青蛙》、《弗洛格找宝藏》,是关于情绪的管理。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怎么样去面对恐惧,怎么去面对陌生人。非常好。我想,我们在生态教室的建设里,应该有这样的一个观念在。除了色彩以外,我们要知道这个教室是给孩子的,要有生活化的气息,然后,要把经典给孩子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我就不讲了。

然后我要讲的是环境文化。

孩子天然的生活在精神里。这是进到学校里的第一块石头,我们把它叫做铭印石——爱和自由。这块石头上的这四个字,镌刻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头。任何进修提起它,什么是爱?什么是真正的自由?那学校里有自己的校树。我昨天晚上来的时候我就跟司机师傅一直在聊,我们这边的植被。我就在了解,我们这边校园里种的最多的树是什么树?他说是杨树和柳树。我也想,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做环境文化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地把我们的校园做成一道课程景观,而不是园林景观。所谓的园林景观,你去公园一看,就知道了。大理石、栽的整齐的树,小桥流水。我告诉你的是,如果你把园林景观搬到你的校园里,就会非常无聊。没有意义。因为你的小桥流水做得越好,也没有公园里的苏州园林做的好。我说的要做的是课程景观。你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有主题的。都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内心感受的。比方说校园里有校树,它是石榴树。是学校建时成的。树上的石榴,它可以从自然生长,到自然落地。没有一个人去动它,没有一个人去摘它。掉到地上,甚至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去捡起它。最早的时候,我们开的石榴节。给大家分享果实。现在,大家的共识是,所有的石榴都留给过冬的鸟儿吃。都挂在树上,你今天还可以看到有很多。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大家觉得非常的好,它是一个课程景观。我们种的果树非常多。凡是能在北方种植的果树,我们都把它们栽种在校园里。每一棵树上,都挂着木牌。树牌上有这棵树的介绍和有关的一些诗词。比如梨树、柿子树。去年,这个梨树结了三个梨。很小,不注意很难看到。我告诉你在哪。就这棵树,在铭印石的旁边,有一棵梨树,看到没?有个孩子写了一句话,说,我每天到学校,都要去看看这梨树的一家三口。这就是孩子的感受。所以我经常说,你在做这个环境,这个环境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跟孩子发生链接。就是你做了很多的景观,是为了引发孩子某一个时刻的感受。你不知道这个孩子是看到了一朵花开,是看到一个果实,是留连在大树下,是坐在长廊中,他的那个感受什么时候会发生。你不知道,你能做的只是提供这样一个环境。这个孩子可能从这个梨树旁边经过了无论次,他就知道有三个梨。他就像没有看见一样。那我告诉你,这个梨树对于他来说不存在。但是这个孩子,当他看到这棵梨树,他认为这是梨子的一家三口,跟他内在产生的链接形成了关系时,这棵梨树就有了意义。而你所有做的这个东西,都是为了跟他内心产生链接。我想,所有的这些环境建设,无非是让人跟环境有链接。当它有连接的时候,这个环境才有价值和意义。而对人来说,最伟大的连接,是人和人之间的链接。人跟人之间的链接,是建立在人跟环境的链接之上的。它是相辅相成的。那么我们再次回想一下,自己学校的校园。你做的这些东西,能不能让孩子内心有链接?如果说没有的话,那你需要调整。就是说,它是建给成人的,还是建给孩子的。这是我们校园的枣树。茂密的枣树,枣子伸手可及。但却没有一个人去摘。

在学校里做秋千架。你回去可以试试。你如果做一个秋千架的话,你可以看到孩子有多喜欢。很多人会说秋千架不安全。我待一会儿会给你看到更不安全的。这是秋千。这是我们做的学生的行为文化。这是用漫画的形式做出来的。时间关系,这个我就不讲了。

就讲一个很简单的律已。学校有二十种行为文化品格畅导孩子。自律,就是管用自己。会约束自己。不吃小零食,过马路等红灯,晚上9点按时睡觉。一组一组的小漫画,让孩子学习。

我们做的生态园建设。西下池小学只有七亩地,地方很小。600多个孩子,将近700个。所以,在这个尽可能巴掌大的一块地里头,我们尽可能地去做一些事情。种的小麦,一小片地。每个班找地方,找空地种植。种的九棵西红柿(番茄)。他们在路边种玉米、花生、茄子、辣椒,都是几棵几棵的。那个时候,南瓜种在石榴树上。因为没有架子。南瓜就从石榴树上垂下来。孩子去拍照。你看,这幅图片,是不是特别有感觉。我每次看到它的时候,都会特别喜欢。就像森林那样,它满足了孩子对于空间的追求。然后,很多孩子都跟这颗南瓜拍照。有一个孩子为这个南瓜写下了一个词语。她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南瓜:纵横天下。她说,看那纵横天下的南瓜,怎么怎么样。我当时看到这番话的时候,我就说:我回学校了,让我看看那个纵横天下的南瓜,我一看我就笑了。她就觉得特别大。这就是孩子的感受。然后,种的这个玉米长大了,还有谷子。这些都是家长。我们每个学期都会邀请家长来学校参观校园,开家长会。你看,他都是农村人。都来自于郊县。他们从小种地长大。但是,他们的孩子已经跟土地、跟农作物离得很远。所以,我们在这里,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依然觉得很有意义。

这是种的芝麻,收割的时候,这个班的孩子,每个人扛了一棵,扛到家里去。这是收的小麦,这是收的花生。小麦上没有一颗麦穗。都被麻雀吃光。每次下课,大家都站在寻旁边,在看那个麻雀飞过来吃小麦,飞过来吃小麦。大家都很高兴。我们在校园里养的鸽子。专门做了一个木舍。孩子们给它起名:和平鸽苑。然后,是吉祥兔屋。这是第一年刚养的时候,只有两个小兔子。今天,你再去看,大的就不像兔子了。孩子们一下课就去看。一下课就去看。那个时候我就不理解,这个孩子老去看这个兔子,有啥看的?后来我慢慢的就知道,这是孩子的感受,他跟你不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他在这里面找到了什么样的乐趣。他怎么样把这个东西内化为他的内在的心理和认知。他是你看不到的一个过程。但是你给予了他,他有了这样一个机会。然后,再做那个沙池。我的建议在小学做一个沙池。因为这个沙池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治疗的元素在。我们在学校里有自己的室内的沙滩游戏室。这个沙池是从沙滩游戏来,就是荣格他研究潜意识。后来,拉尔夫就根据荣各的潜意识,创造了这个沙池滩游戏。这个沙滩游戏是用来治疗老人和儿童的心理问题。就是在摆放的过程之中,心理问题能够得到自我的修复和疗愈。我们在学校里也有自己的沙滩游戏室。但是它用到的学生毕竟很少。我想,怎么样,让孩子都用到。我们就在校园里做了一个沙池。一边是干沙,一边是湿沙。一边是黑的,一边是白的。然后,孩子们可以在那玩沙。为什么要这样?一个是从这个原因,另一个是一个孩子在三岁左右,是玩沙的敏感期。沙子是仅次于水的最能够满足孩子内心需求的一种玩具。你给他一把玩具枪,一个玩具小汽车,他玩的时间绝没有玩沙的时间长。他在玩沙的那个过程中,心理的很多东西无意识会意识化,然后,呈现出来。他在这个过程里,他会在内化。而他的内心的自我建构与整合会做的很好,会发展的很好。而很多孩子在三岁左右玩沙敏感期时父母不让他玩。所以,如果他打扰过去以后,他的能量就会卡在那个地方,不会流淌。那么,我们在小学阶段给他这样一个东西,就是重新做一个修复。所以,我在这也想讲一点心理学的常识,就是所有你今天成人的心理问题,都来自于你的童年(六岁以前)。就是你的六岁以前基本已经决定了你的人生。你的重要他人,你的敏感期是不是发展的很好。如果你觉得你今天的心理问题十分的大,你需要做治疗。有的人去做灵修。有的人去做禅修。有的人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心理工作坊。那么我告诉你的就是,你去参加这个东西,你到最后,你会发现,它还是让你退行、退行、退行,退行到童年时期。然后,给你无条件的支持,无条件的爱。然后,你才能够修复你内心的那个错误的思维模式,你才能够回到现在。

你做的大量工作是在修复,是在完善,他才能够真正形成自我,发展他的认识。他的学习成绩呀、感受呀、情绪呀、心理呀、精神呀,包括身体呀,才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说,你所有的教育是建立在前面的打扰的修复基础之上。那么,我就建议大家,要在学校做个景观的话,一定要做个沙池。

我在给大家讲个关于沙池的故事。它对于攻击性特别强的孩子很有作用。你发现,有些孩子特别爱打人,脾气非常暴躁。对攻击性很强的孩子和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永远不能集中。上课总是在抠这个,摸那个。这样的孩子是让老师头疼不已的。你让他在沙池里玩,天天在里面玩,这个问题会得到一个很好的修复。

我在这给大家看一个案例。

这个小孩叫李新玉。是今年刚到西下池小学的。她刚来的时候,你们知道她有多厉害?一天打六个小朋友。一巴掌就把一个小朋友的脸给打肿了,鼻子给打出血了。非常重。很多家长就来找我们。说,你们不能让这样一个孩子在这。我们孩子天天挨打。因为这个孩子来自于一个很有问题的家庭。她的爸爸是本村人,非常有钱。她妈妈是从外地嫁到这个村里。家里很穷。她妈妈很漂亮。她爸爸脾气很暴躁。所以她爸爸在家里有暴力倾向。然后,她妈妈和她爸爸几乎要离婚。前一段她妈妈已经离家出走了。我听说,后来已经离婚了。这个孩子带着这个家庭的印记,来到学校。你说她会怎么样?她家里有暴力,她出来一定有暴力。所有的打人的孩子,在家里要么爸爸爱打人,要么妈妈爱打人。都是这样的。我们怎么办呢?这个孩子让我们费劲了脑筋。

首先,我们告诉她,第一,你打人了,必须要为打人负责任。打完人,你第一个要道歉吧。如果你给人家打伤了,你肯定是要赔钱的。要付给别人家人医疗费的。这是一个。第二个,我们采用的方法就是让李新玉每天,你要打人,你要攻击人时,你可以去沙池里玩。你可以不上课。我记得,她玩了连续有一个月。上上课,她说,我不想上课了。我要去沙池玩。玩沙池,荡秋千。待了很长时间。老师还给她留了一个作业。老师说,李新玉,你每天早上来学校,第一件事是找到我。老师总是抱着她,对她说,李新玉,我很爱你。连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孩子现在不打人了。

一次我回来学校,看到她。她头戴王冠,身披长沙,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我说,李新玉,咱们俩说句话吧。她说,不行,我现在要去洗手间。我说,好,一会儿我有话跟你说。她就走了。我当天有客人,等到快下班时,我突然想起了这件事,就去找她。她已经把她的王冠和长沙都收到书包里,准备回家了。我说,李新玉,她说,啊。我说,我刚才想跟你说点事情。她说,那好,你说吧。我说,我今天看到你戴着王冠,披着长沙,特别的漂亮。我能不能和你拍张照片呀。她说,不行,我要回家了。她看到我很失望的样子,她说,这样吧,今天下午你过来,我给你拍。我说不行,我下午要开会。她说,要么明天早上,你早点来,我给你拍。我说,我明天早上还来不了,我还得开会。她说,那我就没办法了。我得回家了。然后,她就走了。我就始终没有拍到。我就跟她老师说,你给她拍张照片,然后把照片给我。她老师后来给拍了照片,送给了我。这是她跟她的吴老师,人非常好。这样的一种方式,真的是非常有助于孩子的自我治疗,而且,这个孩子有自我了。她有自我表现在哪里呢?第一她会坚持她自己的选择。我不给你拍照片。第二,她会照顾我的感受。我下午给你拍,我明天早上给你拍。这个孩子,她活的有尊严。她也让我活得有尊严。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自我的孩子的一个状态。大家心里肯定有一个疑问,就是说她这是怎么回事?她的自我身份认同的敏感期到来了。她认为她是公主。所以,她带着王冠,披着长沙。这个敏感期在孩子的三到五岁会出现。在这个时间段,有的小孩会认为我是超人,我是奥特曼,我是孙悟空。这个时候,我们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他们也就是最多一个月。这个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她的敏感期被打扰,所以,她就滞后到六岁以后才出现。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周。两星期一直这样。老师知道,其他孩子也知道。没有任何人去说她。因为我的小侄女跟她在一个班。我问我的小侄女,我说李新玉是怎么回事?她说,她认为她是一个公主。过了一段时间,我又问,李新玉穿不穿长沙了。她说,她已经不穿了。已经过去了。然后这个对这个孩子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说她对公主的那个理解,公主的高贵、优雅,会内化为她品格的一部分。她长大以后,不用外在的,她内在的东西出来,那就是气质。气质从哪里来?气质从内心来。内心从哪里来?从你的体验和感受中来。这样的一个内化的过程中来。在这里我给大家做一个分享。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沙池。它对孩子是一个非常好的疗愈。后来,我们对沙池做了一个改造。改造完之后,大家看,它有了一个空间感。也就意味着它更有安全感。在这个沙池里面,我们制定了两个规则,一个是互相不打扰,另一个是归位。就是东西用完放在原位。这个规则意识是一个秩序感建立的原则。很难很难,但是它一旦建立了。他到任何地方,他都会归位。我刚才讲到规则带给孩子内心的感受。大家看,这是沙具,进到沙池,它就不是玩具,它是沙具。每一个沙具背后都有一个象征意义。你拿起来了哪一个,放在什么地方,如果你懂的话,你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内心是怎样的。但是你可以完全不懂,你只用允许他去做,提供给他一个安全的氛围,他就会有一个很好的自我疗愈。就象我们成人,你有一个问题,困扰了你很长时间,你有一天,看了一本书,或者做了一件什么事,把你的困惑解决了。就是这样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然后,有不同的沙具摆在这里。孩子们在玩。我们现在有沙滩游戏的团体课程,一年级做了一个班,四年级做了一个班,我们做了一个实验。会发现,孩子们经过沙滩游戏的这样的培训课程之后,他们的专注力、想像力、创造力都会有明显提高。这是孩子们在玩沙。这是一个木质的清光长廊。我不讲太多它背后的东西了。这是孩子们写的一些作品都挂在这里头。哪个孩子,在哪一年的几月份,写的这个话,都在里头。我们希望留住孩子生命走过的印迹。到他上中学、高中以后,他当年写的这些东西,他的照片,还在这里。这是我们能够送给孩子的礼物。这是孩子写的话。是程兴宇的。写的是名画进校园的话。他说,站在这些画前,我的心仿佛在飞,飞向那令人神往的美丽世界。去探寻我们生命中的真善美;
站在这些画前,我的心又仿佛是静止不动的,那画中又仿佛就是我,在读书,在深深的静思,在无限的陶醉。一个天然的哲学家。是不是?没有人能教会他。这是孩子们写的词。这个孩子六一班的,2011年2月写的,现在已经毕业了,已经上中学了。当我的左脚踩在右脚的鞋带上,我的身体倾斜了,原来,自己也会把自己拌倒。是不是天然的哲学家?这个孩子写的关于沙池。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这四句诗是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诗,徐志摩翻译的版本。他引用了,一粒沙是一个世界,沙池中展现出美妙的心灵家园,我们在这个心灵家园把自己全部的展现。开心也好,失落也罢,对着这万千世界,对着这心灵的圣洁,还有什么是我解决不了的呢?让沙子慢慢在手指中流过。仿佛我们的生命之泉在流淌。在这里,我找回了力量。一沙一世界,这个世界里有我的生命,我的感觉,我的喜悦,我的悲伤,我的无奈,我们将在这心灵花园里成长起来。这是孩子们的成长感受。不说他的文字的优美,你能够看到的是沙池带给孩子自我的疗愈与成长。这是环境。

我们在做环境文化时,基于的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自然,一个是经典。你能够把自然和经典带入到孩子的生命里,这个环境就是一个生态的环境。然后,这是一个学校里做阳光游艺的大课间。我们学校上午40分钟的活动,下午40分钟的活动。这是下午40分钟的展现。40分钟排的很充足。首先是20分钟的体育达标项目。每个孩子都有。然后是15分钟的班级游戏。怎么玩都行。我们要求的是运动量。然后,就是5分钟的静坐冥想。静坐冥想不是灵修。这个在一百年前蒙特梭特就提出来的静心训练。就是让你把注意力从对外在的拉回到身心合一的静心训练。我们把它叫做冥想。冬天在教室里。春天在操场年。春夏秋三季都在外面。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有冥想的音乐。

前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关于环境文化里孩子天然的生活在精神里。我们怎么样去给孩子营造一个精神的环境。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有关于课堂。我提到心课堂。我们学校的课堂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模式阶段。第二个是师生关系重建阶段。第三个是实体化教学阶段。首先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流程,展示,当堂检测,这样一个模式。然后,是师生关系。怎么用爱的行动和语言说话,规则意识怎么建立,最后一个,就是实体化的教学。

先看第一个。我给大家看的这是美国的课堂。在美国,所有的教室里都是小组合作。无论是成人教育,还是儿童教育。都是这样。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在美国50年前就已经进入到博物馆里了。包括在现在世界最落后的国家南非,也是采取小组合作这种模式。大家今天在可能觉得,我们在做课堂改革,我们在做小组建设,我们在做一件开天辟地的一件事情。我要说的是,它只是在国际上已经很常态化的东西。我们这么多年来所采用的填鸭式的教育,已经相当相当的落后了。所以,我们只不过回到了人内心最基本的需求。我们用一种常识的方式来做我们的课堂,谈不上改革,没有改革,只是一个常态的做法。

我去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时候,我们是成人教育。每天有世界一流的教授在给我们讲课。他讲课的时候有翻译。他讲一句,翻译就翻译一句。我不懂英文。他讲课的时候,你可以站起来,可以走动,可以喝水,可以吃东西。一开始非常不习惯。刚开始,不敢动。你在国内被禁锢住了,只会一排排坐。教授说,到这就应该这么做。到后来,上了一天两天课以后,大家放松了。都很自然。都是小组合作的方式。大家在一起讨论。怎么讨论?每天教授讲的时候,先讲5——10分钟。然后,就问:你们怎么讲的?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完后,就把小组的成果展示出来。他给我们每组发一张大白纸,挂在墙上。把每组的观点、主观写在那张大白纸上。写完以后干嘛?每组派一个人去讲。在那样的课堂上你很自由,但你的内心是高度专注的。你从来没有思想溜号。你起来又是喝水,又是吃东西,又是跟旁边的人说话,但你永远是在这个课堂上。因为,讨论的时候你在组内讨论,你要通过小组的讨论来解决问题。学完以后,你还得写,还得代表小组说。不是我一个人在说,很多人都在讲。这就是课堂。这是一个成人的课堂。我们在做课堂时,需要在观念上做出转变。不要以为课堂模式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它太普通了。你经历了,就知道它太普通了。我们这一段,每天下午在做体验式的培训的时候,应该会有这样的收获在。你会知道,这样的一个课堂模式,是基于人的内心的基本需求来的。这个是我们在学校做课改的也是这样。小组合作,孩子们去讲。上面有学习目标。流程跟着目标走。然后做小组建设,老师怎么去说指定用语,都要讲,讲完后,孩子们讨论。讨论完以后展示。这是在前期这样的课堂模式里有三个核心元素:第一学习目标怎么制定?第二课堂流程怎么跟着目标走?第三小组建设如何做?你在第一期的时候甚至可以不用在目标上下太大的功夫,但是你要把流程和小组建设做起来。有了这三个基本元素以后,你的新课堂的模式基本成形。然后,再继续往下一步延伸。

学校里师生关系的建设。怎么用语文和行动去表达爱。就是老师怎么跟孩子说话。这个非常重要。这个我们在做二期课堂的时候做到了。老师和孩子的拥抱。孩子和孩子的拥抱,在西下池小学是一种很常态的一种形态。

这个班的学生,大家看,这就是李新玉那个小组。她就戴着花环上课。这个小组有五个小男孩,都很皮的。这五个小男孩的家庭都有问题。他们来到班里,根本无法上课。老师就把这六个孩子编到一个组里。他永远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你要把他放到其他小组的话,所有的小组都没有办法上课。你知道老师怎么把这六个孩子给治疗好了吗?就我刚才说的特别简单的方法。老师跟这六个孩子留的作业就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我。每天早上老师都跟他们来个拥抱。来的时候一个拥抱,走的时候一个拥抱。两周,这六个孩子就会做下来听课了。大家会觉得非常神奇,对吧?我一开始讲,爱•自由•规则,是成为自己的一个前提条件。无条件的爱真的是特别重要。我一直在讲,我们今天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我们的爱不够。关注不够。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爱,否则的话,内心的洞填不满。

这些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在他的原生家庭里,他的父母给他的爱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老师要补足所有的爱。这个老师就这样,每天告诉他我爱你、我爱你。两周,能够坐下来听课。我要说的是,这六个孩子身上的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到很完美的状态。他们六个人的修复,在小学,至少要经历一到三年的时间,才可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修复。

但是,我想在一到三年以后,这些孩子会越来越不一样。而在现在这一个学期,我们能够看到的,状态有了极大的改善。

就是这个李新玉,那次她在校园里头不上课,在那荡秋千。《中国教师报》驻河南站的站长张志国张站长到我们学校去了。他每次去的时候都会随机的跟学生和家长沟通。他就问李新玉。说,你在这个学校里怎么样呀?李新玉说,我在这里开心的快受不了了。他就跟她聊了很多。你知道到最后,李新玉说啥?李新玉问张站长,你知道我的学习怎么样吗?你知道我语文考多少分?你知道我数学考多少分?你完全不用担心我,我的成绩很好。你看,这个孩子天然的就知道大人心里想啥。跟她说这么多话,不就是想知道这孩子不上课,学习怎么样吗?对吧?所以,我说,每一代生命都是超越前一代的。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是天然超越你的。就像这个电脑一样。就像我们在286时代,他们已经到了windows2000吧。他天然的能够兼容你,你却不能兼容他。想想你自己,想想你的父母,想想你的祖辈,再想想你的孩子,你会发现,你天然的发现你父母怎么了,他们却不懂你。你的孩子天然的懂得你,而你却不懂你的孩子了。。所以,你才会去看他的空间,看他的日志,想知道他心里想什么。每一代生命来到这个地球上,天然的超越前一代的。我们能够他的认同,我们给他接纳,我们给他无条件的爱。他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给他拿不到的资源、我们给他经典的音乐、绘画、电影,我们带着他去看各地的风光,我们允许他们把自我展示出来。那这个生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他们就会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实现自我,去创造自我。他就是一代新生命。所以我们说,千万不要以为你在教给孩子什么,你不要去创造他,他要自己创造自己。我又想到,我们今年六年级学生毕业,要升到中学。我给他们买了小的学士服。买的毕业结。我给他们讲话,题目就是不要让别人创造你。我告诉这些孩子,你离开了这个学校,你到了任何地方去,不要让你的老师,不要让你的父母创造你,你要自己创造自己。你相信他们会把自己创造的非常好。我们之所以不相信这个孩子,是因为我们对自己不相信的。我们没有创造自己,我们也把这个孩子给他扼杀了。我们不能扼杀生命。有个笑话,说医生下地狱要下到十八层,教师要下到十九层,为什么?因为你扼杀了一个人的灵魂。你没有让他去创造自己。这就是我们今天教育要反思的地方。

老师怎么样去跟孩子说话?老师要有爱的语言。给情绪命名,允许情绪发生,表达爱。这个孩子无论做事情做对了,做错了,你要这样跟他说话,这样很好,这就是爱。这个孩子带着恐惧或愤怒来到了你面前,无论他在外面遭遇了什么,你要跟他说的第一句话应该是:你是不是特别的愤怒?或特别的伤心?第二句话:你想发脾气就发吧。你想哭就哭吧。第三句:表达爱。让老师抱抱你。让他把他的情绪处理完。然后,再说下面的事情怎么办。比如说,这个孩子做错了,攻击了别人。前面处理他的情绪,告诉他这个事情不应该这么做。但是,你要表达爱。然后,再让他为他的行为负责任。你打了人你要道歉的。你伤害了人,你要赔钱的。那个孩子就知道,无论我这个事情做的对还是错,我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我的老师永远爱我。但是,我要为我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这里我谈一个迟到的问题。一个孩子总是迟到,总是迟到,你怎么办?他明明可以选择迟到,也可以选择不迟到。我们制定了一条规则。如果你今天迟到了,把你最心爱的玩具放在老师这,一天不能玩或几天不能玩。这就是他的代价。这个孩子就知道,我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做选择。我可以选择写作业,我也可以选择不写作业。我可以打人,也可以不打人,我可以骂阵人,我也可以不骂人。所有的选择背后都是有代价的。要让他负责代价。但是,无论我做什么样的选择,我的老师是爱我的。在这样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中,我还是说,所有的人性都是向真向善向美。他会选择越来越爱自己,越来越爱别人。而不会选择向恶、向丑,你不用担心。他不会那样选择。而潜意识,你给他自由的选择。然后,你能够包容他的选择。他在不断的负出代价的过程中,他做出了许多糟糕的事情,不断负出代价的时候,他就不会做那样的事情了。这个代价的背后一定要有接纳。

老师怎么样跟孩子说话,我们这有例子。

四年级的孩子,打扰了别人。他妈妈喝醉了酒,拉着这个孩子,不让他睡觉。然后,这个孩子就很烦恼。来到学校后,就把情绪发泄到了同学身上。老师处理这件事情,就说,你看起来有点烦,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你不愿意看到你妈妈喝酒,你很伤心,你想哭就哭一会儿。这是他说的第二句话。第三句话,这个事情不是你的错。是妈妈的错。你很好,老师很爱你。然后,这个孩子就哭了。所有的孩子都以为父母有问题,是我不好。比如说,父母要离婚了。他会认为是自己不好,爸妈才离婚了。爸妈在一起感情很好,他认为这是我好。所以,我爸妈才好。这是天然的自恋。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天然的自恋。他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发生的事情都跟他有关系。而老师要做的是帮他分清界限。事情与人分开,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会因事情而降低。带给孩子的最大的好处是把自我的价值、人的价值、事情的对错分清楚,无论事情是对是错,人的价值不会降低。那想想我们今天的问题出在了哪里?就是你把你的价值总是跟事情的对错联系在一起。比如,今天你做对了一件事情,领导夸奖你,家人夸奖你,你就会觉得:你看我多能干。我多有价值。今天你做错了一件事情,领导批评你,家人抱怨你,你的感受就是,你会觉的我怎么这么没用,我怎么这么窝囊呀,我怎么这么笨呀?这就是你把事情的对错和人本身的价值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从小就接受的这样的教育。你做对的事,就会得到表扬,做错了事,就得挨批评。

所以,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得让孩子学会把人的价值和事情的对错分开。他可以做任何选择,但他要对选择负起相应的责任。无论他做什么选择,他的人的价值不会降低。我理解的,这才是对生命的真正的爱。我也是在慢慢理解清楚了这点后,我回到了家里,才会给了我的孩子真正的爱。我经常跟孩子说的一句话,我说,你记着:什么都没有你重要。分数永远没有你重要。无论你将来卖菜、开出租车,妈妈永远一样的爱你。今天可能妈妈对你有要求,我要告诉你的是,无论妈妈对你有什么样的要求,那是妈妈的事情,不是你的问题。你已经非常非常好了,只是妈妈还不够好。还做不到那样。这样的话,我不断的跟孩子说的时候,孩子就特别的轻松。孩子今年上高中,状态特别的好。他的成绩一直在往上。我很少操心。他放学回家我经常问他,你今天怎么样?高兴不高兴?永远告诉他,孩子你已经足够好。但是这些事情,会给他提建议。我要让他知道,什么都没有他重要。成绩永远没有他重要。有一次孩子考的不好,回家嚎陶大哭。我就跟他说这样的话,他就好很多。我们要学会给我们的孩子真正的爱。我们这一代,可能我们的父母,我们幸运的话,可能会遇到给我们无条件的爱。不够幸运的时候,没有这些无条件的爱。但是,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从现在,给我们的孩子这样的爱。

这是在课堂里面,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这是五年级一个学生写的这段话。现在上中学了。她说:我常觉得一种东西慢慢靠近我,是它帮助我成长,帮助我学习。一天天过去了,我知道了这种东西是爱和自由。也是这种力量激发我,在生活中做一个懂得爱、渴望自由的孩子。

你看,孩子是天然懂得的。

里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规则。爱与规则,缺一不可。没有规则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暴力的世界。规则就意味着生命可以减少暴力的伤害。我讲一些基本的规则——请归位。我们的教室的黑板上都写着这句话。所有的老师进到教室的第一件事情都是跟孩子把所有的东西归位。垃圾、垃圾桶、你的书、小植物、桌椅、板凳,然后你的各种文具。归位完以后,再工作。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然的喜欢在整洁有序的环境里头。我这里说的整洁有序,不是像宾馆那样的,所有的东西都摆放的一点都不乱的。如果一个人在家里收拾的比宾馆还干净的话,我可以告诉你有一点:这人自我的强制性的东西太多。实际是有问题的。归位是有秩序,比较清洁,但是有一点杂乱,这是生命力的象征。所以我说,看一个人,你可以看他开的车,看他的房间,看他的包,看他的办公桌。如果感觉很温馨的、很整洁的。就知道,这个男人是个很好的男人。如果,是特别整洁的话,代表着他的高度的自我控制。他是需要放松的。如果你看到他的东西特别的凌乱,一般来说,这代表了这人的内心的乱,这是需要整理的。

还有请等待。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等待。这是在校园里随机抓拍的。你看现在孩子,不论是洗手,还是涮脱把,都是在等待。我说规则的建立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建立秩序感。第二个作用就是建立界限。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个归位。垃圾是要放在垃圾箱里的,书是要放在书包里的。凳子是要放在桌子下面的。他一看到垃圾就会放到垃圾箱里。因为他的内心秩序感,会使他感到不舒服,他一定要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里才行。所以说,这就是秩序感。再比如说请等待的秩序感是什么。你过马路的时候看到红灯时,一定要等着。绿灯亮了,你再走。这叫秩序感。检验你内心有没有秩序感,过马路时就能检验出来。我就一直没能完全建立内心的秩序感。我在等红灯时,路上没有车时内心就有要冲过去的冲动。道德的约束,使我不能冲过去。这就是我的秩序感。大部分人就这样。我们从小的教育,没有给我们秩序感。为什么德国和日本人特别有道德?文明程度很高。他秩序感在从小的时候就特别的好。他永远在看到红灯时要等待。为什么半夜时的德国老头,半夜没有人等红灯。他一直在那等红灯。等变绿灯时才过去。我们会说,你看他多有道德。其实不是道德,是他的秩序感建立的很好。如果他闯过去了,破坏了他的秩序感,他会不舒服。所以,他为了他的舒服,他就会等待。我们西下池小学也是这样。哪怕是两个孩子在荡秋千,也是第二个孩子在线外等待。前面的荡20下或30下以后,自动走开。后面的人走过去。

不要打扰别人。

这是一个秩序感。别人的东西不要动,自己的东西自己支配。这就是一个界限。规则里关于界限特别重要。孩子一出生到一岁以后,或者到两岁以后,就应该有这个界限出现。你的东西是你的,我的东西是我的,你的东西由你支配,我的东西由我支配。而这样一个界限感的建立,往往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就被家庭破坏了。这是你给孩子买的玩具。家里有你的亲戚朋友,带着孩子来了,你教育你的孩子,通常会说,把你的玩具分享给他。对不对?如果你的孩子不分享的话,你会说,这个孩子怎么会这么小气,这么自私。甚至会夺过来,给人家让他分享。回头还要教育我们的孩子。我要说,这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这个玩具你买了给孩子,那这个玩具就归这个孩子所有。一切由他说了算。他想送人,他不想送人,由他说了算。那这个孩子就知道,这个东西是我的,我说了算。如果你把他夺走了,他的心里就会产生混乱。这个东西到底是我的还是妈妈的?他不知道。那别人把我的东西夺走了,我是不是也可以把别人的东西夺过来?这就是在物质上没有界限感。如果没有界限,就会非常糟糕。因为一个人,他的界限,很重要的是内在的界限。而所有的内在的界限,都是由外在的物质开始的。在物质上,他知道,我的身体是我的,我的东西是我的,别人不能随意动。别人的身体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是别人,我也不能随意动。所以在国外的时候,一去学校参观,导游告诉我们的事就是,到了学校,不要随意去摸小孩子。没有人家允许,不要跟人家拍照。后来,慢慢就理解了。国外的教育非常好。就是他的身体是不能随便摸的。而在我们国内,表达对孩子的爱的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去摸孩子的脸或头,抱孩子的身体,对吧。我们认为,我们在爱这个孩子。有一本书叫《不要随便摸我》。你的头,你的身体的敏感部位,除了你的父母以外,任何人不能碰触。这是一个基本的界限。这样一个外在的物质界限,才能够带来你内在精神的独立的疆界。你才有独立的自我。你想拯救别人,你对别人充满了好奇。你没有独立的精神疆界,你发现你所有的问题和困扰全是纠缠在关系里。因为你不独立,也不让别人独立。我们中国人是群居性的自我,没有个体的自我。你特别的难受,你会感觉到我在家里是老大,我帮我的弟弟了,我帮我的妹妹了,我帮我的父母了,他们怎么那么没有良心呀?我对他们那么好,他们都不知道我对他们好。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要把你的生活过好。你把你的独立的家庭过好。而不是随换的插手到别人的家庭里去。这是外在的物质界限带给你内在的精神疆界,多么多么的重要。一个人想要成为自我,怎么样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然后内在有力量的这样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你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嘛。你才会你的人生承担起责任和代价嘛。如果你不独立,你怎么可以? 所以,这就是很难。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活在这样一种相互纠结的关系里。

别人的东西不能动。我在学校里发现一个孩子,他种了一盆花。我们不是在搞生态教室建设嘛。他在上面写了一段话。没有经过主人的允许,不准浇水。他的话。

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个新老师,调到这个学校来。他是一个老教师。他来到这之后,先到班里听课。他听课时发现班里头有个小孩书特别好。他就想看看。他不在,老师跟他的同学说,你跟他说,老师把他的书拿走看了。回头我再还给他。这个老师过后就忘了。他又进这个班。那个孩子很生气的瞪着他。他就想起来了。就赶紧给自己打圆场。哎呀,你那个书我拿走了,我说要还给你嘛。那个孩子说,不是你的东西,你不能动。你没有经过我的允许,为什么要拿我的书?而且,你不遵守诺言,你没有按时还给我。这个老师就无语了。他很生气,他就跟我说,我已经跟他道歉了,他还这样跟我说。我就说,你跟这个孩子道歉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吗?他说,不是。我只是打个圆场嘛。让自己下台阶嘛。我说,对。这个孩子知道你的道歉不是真诚的,所以他不原谅你。这个孩子知道他的界限在哪里。所以,这样的孩子,我从来不会担心他,他将来走向社会,他一步步往下走,他该怎么学习?他选择什么职业?他做什么样的事情?选择什么样的婚姻,怎么样去培养他的孩子,你完全不用担心,他会做的很好的。

合适的时间,做适合的事情。

操场要怎么样,在教学楼里要怎么办。

要学会说不。

做错事情要道歉。

我们来看首诗。

所有的成长一定都是从外在的物质到内在的精神。他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他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家。书包是书本的家。笔壳是笔芯的家。文具盒是钢笔的家。鞋子是脚的家。牙刷是牙膏的家。水儿是鱼儿的家。大地是小草的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危难时,家是避难的港湾。孤单时,家是唯一的慰籍。心灵受到伤害时,家又是心灵的创可贴。

看到了吧。所有的内在的心理认知、精神的形成,一定从外界的物质开始的。所以,我们说,我们在做这个课堂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你的课堂在进到实体化阶段的时候,你的认知的形成,一定是由外在的实体化的体验开始。我们在做所有的这样的课堂的时候,词语的、概念的学习,都通过实体化的过程来完成。

孩子们在讲“粗粗的,长长的,胖胖的”,在讲“我是什么”在讲“冷”‘“飘”这些词语。都是用这样的实体化。

认字的时候,认字的方式和方法,有的通过字形,有的通过字音,有的通过字意,都是要通过实体化的了解来完成。

情境剧的配对。《农村和狼》第一配对,是实物和情境。第二配对是图片和视频。

然后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平方米》、《测量》。你看,他在讲一平方米的时候,怎么去实物配对。四个孩子手拉手,站一周,一平方米。在里面有这么多的孩子。所以,在讲数量单位长度单位的时候,你怎么实物配对?一毫米是多少?拔一根头发,一毫米。一厘米是多少?拿一个小的硬币,它的直径大约是一厘米。一米是多少?去量。然后,你拿这个头发去测量。在这个过程里,关于这个进率这块,他会掌握的很好。你不用担心。所以在实体化的教学过程里,孩子的成绩会很好。实际我是不想讲这句话的。但是我还要讲。大家总是会关注学习。我真的以为,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真的没有那么重要。真正的认知的形成更重要。在实体化的认知完成之后,你相信这些孩子的成绩是一流的。这个不是建立在这里。是建立在小组合作,建立在讨论展示、评价,这样的基础之上,那样的形式,还是需要。你可以深入的去挖掘。

包括英语课的教学。都是通过实物的配对来完成。音乐的实物配对。用身体来表达音乐。每节课都要有。我说我们汉民几乎不会唱歌和跳舞,你知道什么原因吗?少数民族都会,都能歌善舞。是因为他一出生,就在音乐的环境里。就用身体来表达。所以,他的音乐和身体是整合的。而我们没有。从来没有人给你这样的条件和氛围。给你音乐,让你用身体去表达。你没有经历那样一个过程,所以,当你的音乐和绘画敏感期到来时,你是在被忽视和漠视,甚至被压制,这样的氛围中渡过,所以,今天,你既不会唱歌,也不能跳舞,更不能用身体去表达音乐。就跟那个东西就隔离了。很难进入音乐的精神里头去。问题就在这里。

美术课,我不允许老师给孩子范画。你可以出一个主题,然后让孩子去体验。比如树,你为什么种那么多树,这就是一个课程资源。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观察完之后,让孩子去感受。感受完后,让孩子画。然后,他就会画。你看这个孩子,他躺在那个树下画。他画完后,你看,中间这个就是他的作品。如果他没有这样的角度,他画不出来这样的画。对不对?你不用去管他的技法、色彩、构图。我经常说,这个孩子把绿色的树叶画成黄色、红色,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大了以后,他自然就知道怎么去画。我们知道,世界有个大画家梵高,他就用色彩来表达感情和情绪的。他的画卖的那么贵。他用色彩来表达。他用红色来表达热情。用黑色来表达死亡。你不用拘泥于树叶是绿色的。你要做的是,留存住这个孩子对这个世界那一刹那最真实的感觉。把这个感觉留住了,他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大师。如果他对这方面足够敏感的话。而不是教给他,一上来先画一条地平线,上面是太阳,上面是月亮。我想说,经过幼儿园的教育,这孩子永远只会画太阳底下一个小人在跳皮筋。很长时间,这个孩子跳不出来这个框子。我们把孩子困住了。在这里,大家会知道,当这个孩子这样做画的时候,他对这个世界的感觉留住了。这种感觉是被允许的,是被尊重的。他就会认为他是非常有价值的。他将来做什么样的表达都不会看别人的脸色和颜色,会把自己表达出来。我们知道,把自己真实的表达出来,这样的人最生动、精彩。就像我们在新课堂上一样,你要让孩子起来说,他说错了有什么关系?就像我,我在这里,夸夸其谈,说了很好,大家说,还说得挺好。那我第一次的时候,我也没有说的这么好呀。就是,你在不断的说,那不就越来越好了嘛。你把你当下的跟大家做分享,这就是新课堂上最大的立意所在。允许孩子把自我的充分自由的真实的展示出来,在这样的过程中,这个孩子才会有精彩,才会有自我的创造。创造一定要建立在自由和真实的基础之上。你对孩子的挑剔和指责,是对你自我不满意。才会去挑剔他。你解决的是你自己的焦虑的问题。你的焦虑、你的恐惧,你的悲伤,你的无奈,这是你的问题。不要在孩子身上找你的答案。孩子不是你的答案。你才是你的答案。你把你的问题解决了,你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去做。新课堂算什么?真不算什么。

大家看,我再给你举一个美国课堂的例子。

这是我看到的一个真实的课堂。一节美术课。你看是怎么上的。那个美术课我在那观察了整节课。前20分钟前面是一个筐子。筐子里放着一点树叶。这个孩子手里拿着松果,每个人选择一个实物观察。还有一个小的放大镜。很粗糙。前15分钟,所有的孩子都在照,都在摸。我在想,这个课都干啥了呀?什么都没干呀。就在那看。看完之后,老师就给发了一张纸。说,用笔画吧。连颜料都没有。画完之后,老师把每个人画一展,完了。这节算就结束了。后来,我琢磨琢磨,这节课真的是特别的好。我去观察每个孩子画的画。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他画的一定是他手里的那个东西。而且是神似。一定是那个角度。但是,他在绘画技巧上,真的是很粗糙,甚至是拙劣。这是国外的一个课堂。

它对我的启发非常大。我不是说美国的教育有多么好,我也不是说我们中国的教育有多落后。我的教授经常给我讲的一句话,就说,东方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就像河上的两艘航船,只是在黑夜里擦肩而过。我们东方的教育自然有我们好的精粹的东西,很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西方的教育也有很好的东西。其实,在核心点©上,它们是相通的。我们只是把我们该做的做了。我们今天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基于成人的恐惧和担忧,如何能够不转嫁到我们的孩子的头上,给他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氛围,使他自主的成长。因为中国这么多年以来,很多年以前我们吃不饱,甚至饿死人。那样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东西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就是你为什么想去赚那么多的钱。很多时候不是贪婪,而是钱它意味着安全感。为什么你热衷权力,因为它意味着安全感。中国人基本的安全感是不足的。因为我们自身没有安全感。我们就认为孩子有问题。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人只要你勤奋©,只要你努力,你是不会饿死的。国家的体制是不会让你饿死的。但是,它的前提是你这个人要有独立的自我主张,你要能为你的人生做选择,你要能够很专注的活在当下,你完全不用操心,这个孩子会怎么样,他会非常棒的。出乎你意料的好。而如果你基于你的不安全感,你把你的不安全感给了他,你去塑造他,你去创造他,这个生命会萎缩。就是他永远不会达到你的满意。甚至,他会给你反认同。就是他会产生非常大的叛逆。有抗拒在。今天他听了你的话,有一天他会有一个巨大的打击给你。这就是孩子给你的反击。所以,我们在做这个教育的时候,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反观自我,解决我们内心的观念的问题。解决我们的感受和情绪的问题。然后,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的成为可能。

我今天只给大家讲到这里。后面还有课程,还有老师的专业化成长,非常非常重要。由于时间的原因。有机会的话,希望我们能够再次分享和交流。谢谢大家!

《201高效课堂讲座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201高效课堂讲座实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