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领导讲话 > 内容

初探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现状和应对策略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29 06:16:03     阅读:


  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平台,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同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当前的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 “多”而不“专”等问题。针对当前高校社团存在的现状,我们要努力探索应对的策略以保障高校社团健康发展,使社团真正起到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的作用,成为社员开阔视野、完善自我的阵地。
  学生社团是凭借共同的兴趣爱好、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我国从近代就开始出现学生社团,且在近代诸多文化运动变革中,学生社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时移势迁,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而我们的学生社团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积极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育人功能,这也是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与阵地。我们须正确认识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现状:
  (1)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今,高校一般由校团委作为学生社团的主管部门,校学生会、校社团联作为抓手以辅助管理学生社团,也就是“一体两翼”的工作机制。学校虽在宏观管理上日趋规范化、科学化,但在具体日常管理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其一. 专业指导教师匮乏,难以对社团活动实施有效的指导。现今的学生社团虽然大多指定有指导教师,但是一般都是兼职的指导教师,在经济待遇、职称评审方面也没有考虑到,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导致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从而 “在其位,而不谋其职”。从而很难在社团活动组织策划、社团负责人培养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
  其二.缺乏完善的社团负责人培训和选拔传承制度。社团的负责人是社团的领导中坚力量和灵魂人物,是能否策划出高水平社团活动的关键。一个社团的总体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由其社团负责人的综合素质体现出来,社团负责人个人行为等诸多方面影响着社团成员。因此,社团负责人的选拔直接关系着社团的发展走向,综合素质高的负责人会带领社团蓬勃发展,能力弱的负责人会使社团走向沉寂与消亡。社团负责人的选拔传承需要有外力的指导和就任后的再提升。但是目前为止,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社团负责人定期培训制度,也没有有计划地开展和举办社团负责人培训课程、培训班, 更不论对有潜力成为社团负责人的社团骨干成员进行有计划地培养。而社团活动大多由社团负责人和干部等骨干力量组织,领导者能力有限,缺少管理经验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也导致有些社团慢慢销声匿迹。
  其三.社团缺乏相应的经费保障。社团良性发展依靠高质量的社团活动来支持,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一般来说,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团自筹和高校提供。商家赞助作为社团自筹经费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樣的经费来源比较不确定和困难,且就目前情况而言,高校对于外面的商家企业的赞助准入限制较多,只有少量的社团能够得到商家企业的赞助经费来开展社团活动。而高校对于社团活动经费扶持本身就少,使用和管理上也有诸多限制,社团举办经常性的或较为大型的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鉴于社团活动的经费限制,社团活动的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场地设施都无法满足社团的活动要求,导致社团活动创新性不足,质量不高,对广大会员没有吸引力,再加上社团负责人缺乏管理经验,社团缺乏凝聚力,就造成了众多社团成员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普遍现象,从而影响社团的长期发展。
  (2)社团发展不平衡,“多”而不“专”。
  总体说来,高校的社团种类主要有专业类、娱乐鉴赏类、志愿者服务类、科技类等。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普遍情况是娱乐体育类社团和服务类社团数量多、活动多、规模大,而学术类社团和科技类社团数量少、活动少、规模小。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学生社团的发展也迎来了春天,社团数量逐年上升。但是在社团的质量得提升上却不那么尽如人意。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有着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任务,因而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但是在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中,更多地追求数量与规模的上升,没有为校园文化的繁荣而深化其内容,这就导致了在高校社团发展中出现一个普遍的问题——高校社团“多”而不“专”。
  鉴于目前的状况,拟从以下方面加强对社团的建设与管理:
  (1)完善社团管理制度,打造学校特色的社团。
  目前高校社团存在质量不足、数量有余的现象是有迹可循的。首先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的管理不够重视,缺少具体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其次社团还存在其本身的管理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现阶段高校对于社团的管理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各个社团活动完全按照当前管理者的思路来运作,社团成为了管理者的社团,新的社团管理者接任后,又按照新的管理思路来运作,没有既定的管理制度可循,加上社团成员的流动性大,管理困难,社团难以健康发展。
  因而社团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从自身的管理机制入手。首先,社团管理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经营意识,明确管理机制,完善管理,注重全面协调。要从全方位着手,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机构来领导社团,引导其向一个正确的轨道发展,从机构建制上完善社团的管理机制,同时制定和完善社团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社团的校园文化传播的作用和育人的功能,才能保障社团更好地发展。其次,要明确目标,即大学生社团须为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从而正确认识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采取切实措施,打造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社团组织,扩大社团的影响力,进而在社团活动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
  社团的灵魂就是社团的管理者,管理者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社团的整体素质。社团管理者在社团中方方面面影响着各成员,社团各成员也会受到社团管理者的个人行为和品德的渲染,因此,社团自身建设的关键就是管理者素质的培养。而且社团中学生干部作为社团领导力量和核心人物,社团发展的好坏、社团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都与他们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社团的干部队伍建设。要建立严格、科学的干部选拔和培养制度。通过开展相关培训、邀请专业指导教师等方法严格筛选和任用社团干部。并注重在已有成员中选拔和培养领导人才,加强团队建设,提升社团的凝聚力。高校须形成科学的社团管理者培训体系,要有计划地举办社团管理者培训班, 致力于提高社团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3)强化社团专业导师制度建设
  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在社团中作为精神引领者,在社团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虽然很多高校都给学生社团指定了相关的指导老师,但是由于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社团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中没有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社团活动质量不高,缺乏创新,对会员没有吸引力,社团负责人管理不当,使得社团没有凝聚力,造就了社团 “大一进大二出,大三大四无人问”的普遍现象。加强和完善对教师社团指导工作的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是有效建设社团势在必行的举措,学校可以考虑将教师的社团指导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计算范畴,作为教师职称晋升时参考因素,同时也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社团导师考核制度,以保证导师在社团中充分发挥指导引领作用。
  (4)加大对高校学生社团各方面的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社团组织要善于协调各方设立学生社团发展专项经费,对于一些大型的、有特色的社团直接予以重点扶持,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社团的经费投入和指导老师的配备,在物质和人力资源上为社团建设提供坚实的后盾,是保障社团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简要分析了当今高校社团管理和发展中遇到了问题,针对现今的现状提出一些举措,以期有助于高校社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

《初探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现状和应对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初探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现状和应对策略.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