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会议主持 > 内容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人才需求变化及高等教育的对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5 06:20:09     阅读:


  [摘 要] 多数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冲击,给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蒙上了阴影。为了解当下国贸专业的就业情况,作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多所高校的国贸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经过调查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调查对象的就业率为73.17%,但对口就业率仅为32.52%,77.81%的学生认为国贸专业课程应进行改革。改革包括增加外贸专业英语教学、加强其他专业知识的拓展与衔接、增强学生外贸实践能力等内容。此外,国贸专业的教材应与时俱进,加强其实用价值。这将对提高国贸专业的就业率以及对口就业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贸易 人才需求 教学改革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都到了严重的冲击。经济的萧条使其进口额下降,对中国的外贸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外贸企业举步维艰。穷则生变,变则通。企业的变化会对人才需求产生变化,而这与国贸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密切相关。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反映了企业用人标准的变化;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的劣势也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作者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咨询专家及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了调研,对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高校在教学中应进行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外贸形势下,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的特点
  1.外贸企业人才需求数量的变化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并不是太难。调查对象中,94.84%的学生用在找工作上的时间为3-6个月,投放的简历数全部在30份以下,获得面试机会的学生占82.33%,排除依靠社会关系找到工作的学生,就业率为73.17%。如果考虑到考研学生的数量,实际的就业率应该更高。但是,在就业的学生中,对口就业率仅为32.52%,换言之,已经就业的学生中,半数以上的学生没有从事贸易工作,而是从事了银行、证券、会计等工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四种:首先是外贸行业本身对人才得需求量下降;其次是高校提供的人才数量过大,使供需失衡;再次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当下所需的人才不同;最后是学生的心理因素所致,调查结果显示,75.62%的学生认为外贸行业的人才需求会下降,22.98%的学生认为外贸行业的福利待遇低,19.7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外贸工作。
  2.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质量的变化
  在从事贸易的学生中,从事外贸营销方向的占70.59%,从事单据审核制作的占29.41%,这反映出企业更加青睐于外贸综合型人才。
  大部分的调查对象经历找工作之后,认为企业最为重视的是英语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实践经验和处理纠纷的能力,而不是很重视制作单据。与往年相比,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企业更加重视解决国际间贸易纠纷能力,这是由于金融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作为外贸的出口大国,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的数量急剧增加。另一特点是企业更加看重实践经验,这是由于外贸行业景气程度下降,压缩成本的动机日益强烈,因此企业不想为培训应届毕业生买单。
  因此,可以如下定义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在能熟练使用外语的基础上,懂得国际贸易、商务流通过程、产品专业术语、合同规定、付款方式等,并且熟悉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和各国法律。
  二、当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缺陷
  根据《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预计2010年外贸人才需求总人数将达到79.344万人,人才需求量相当大。根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也仍然有很大的人才供需缺口。然而,这与调查问卷反映的情况有所矛盾。因此,我们就可以排除外贸人才需求数量减少的情况,而肯定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间失衡。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弊端:
  1. 课程的内容过于陈旧
  很多书籍教材均为80年代的产物或是在此基础上稍加改进,学生学习的内容缺乏时代性和新颖性,因此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这就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的与企业的要求相匹配,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 学习的内容过于分散,不能形成统一的知识架构,缺乏系统性
  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的不同,把教学内容分为外贸谈判、单据填制、国际法律,经济学等几类。但是,企业需要的是外贸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系统的教育,使学生成为熟悉贸易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全才,增加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缺乏实践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运用理论解决问题,同时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并发展理论。外贸工作就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工作,并不是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基础就能够胜任的。但是现有的专业课程过多的注重了理论的学习,较少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导致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较差。
  4.过于重视对贸易过程的教学,忽视了贸易中的其他因素
  外贸工作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而功夫是在课外的。因此,高校除了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
  三、我国高等教育的应对之策
  1. 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应该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化的实践性的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拓宽国贸专业的专业口径,增加专业的适应性;二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首先是增加其他专业领域的拓展学习,如机械制造、电子元件、医药等专业知识拓展。使学生在找工作时有别于其他毕业生的能力,以此有效指导国贸学生在不同领域分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
  其次应该加强加深几门基础学科的教学,在调查中显示,全部学生认为英语能力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很有分量。因此,学校应加大英语教学的深度,强化英语听力口语的训练,增加专业英语的教学,并且开设第二外语特别是小语种的课程,增加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差异性。
  最后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加强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学有所用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内容,是教学方法改革,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高校应合理的调整师资力量,建立“双师型“为主题的高素质人才师资队伍。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确保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是一致的,高校所教授的是工作所需要的,是学生适应工作所真正必需的。
  四、结束语
  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做出了结构性调整,此次调整结合了今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其影响并非暂时性的,而是有着长远影响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以致用,做到人才市场的需要求与高等院校的供给接轨,提高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安妮.克鲁格: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就业[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潘晨光:《中国人才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季小江:《金融风暴与企业的战略选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4]邢继军:《世界金融危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5]陈岩松: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2004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人才需求变化及高等教育的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人才需求变化及高等教育的对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