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入党申请 > 内容

语言磨蚀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5 06:18:46     阅读:


  摘 要: 本文以“语言磨蚀”为关键词搜索了相关论文,选取18篇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语言磨蚀相关理论研究的论文对其进行综述,发现有关语言磨蚀的相关研究集中在“语言磨蚀的定义、影响语言磨蚀的因素及语言磨蚀理论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三个方面,旨在给语言磨蚀研究方面提供帮助,使理论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实际教学。
  关键词: 语言磨蚀 影响因素 外语教育
  1.引言
  19世纪国外学者发现了语言磨蚀现象并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式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关于语言磨蚀概念,最早将其引入语言学的是Lambert,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语言技能流损大会上,他首次使用“attrition”一词。但当时,对语言磨蚀现象的称谓并未统一,如语言丢失(loss)、遗忘(forgeting)、逆转(reversion)、磨蚀(attrition)等。当时,语言磨蚀的研究与实证相分离,二者结合较少。由Dorit Kaufman于2001年组织的第三届国际双语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语言磨蚀研究的整合并称谓独立的研究领域。纵观近几年关于语言磨蚀研究可发现,国内研究不仅有理论的探讨,更有实证的佐证。笔者选取近二十年来的关于语言磨蚀的文献研究发现学者们对语言磨蚀的研究多集中上述三个方面。当然还有很多方面的研究,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笔者选取以上三方面进行综述。
  2.语言磨蚀的定义
  根据国外相关文献可知语言磨蚀研究最早服务于对失语症患者康复的研究,后才引入语言学中,并从中区分出了非病理性语言磨蚀研究。国内外关于非病理性语言磨蚀的定义虽各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如最早的钟书能(2003)将“attrition”引入国内后将其译为语言“流损”,认为其与病理性语言流损不同,是指个人或者整个语言社团中的语言流损现象。倪传斌、延俊荣(2009)则认为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当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目前国内相关的语言磨蚀的研究大多采用倪传斌与延俊荣先生给语言磨蚀所下的定义。朝大伟、宋葳(2010)则认为语言磨蚀指的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笔者认为该项定义有失偏颇。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学习语言的经验及观察他人习得第二语言的情况认为: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种种因素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某种语言时,其语言能力并不会随之降低甚至丧失,笔者认为减退的语言能力应确指为所减少使用的语言的该项语言能力,而非语言使用者的话语能力。在众多定义中,笔者认为孙守满、朱崇飞(2012)给语言磨蚀下的定义最全面:“语言习得的逆过程,双语或多语持有者因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等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其持有的一种或几种特定语言(母语或外语)的使用频率减少或停止,以致该种或几种语言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非病理性的、代内的、可反复的个体减退的现象。”从该项定义可以看出本文所探讨的语言磨蚀为非病理性的,为我们限定了研究的方向,同时“可反复性”也为我们点明了语言磨蚀发展的动态性。可以说该项定义结合了神经语言学等学科,体现了语言磨蚀的跨学科性。笔者认为该项定义最全面。
  3.影响语言磨蚀的因素分析
  倪传斌先生将语言磨蚀分为外语磨蚀和母语磨蚀两类,当前各个学者从这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影响语言磨蚀的因素。
  首先从母语磨蚀角度看,李更春(2013)认为受蚀年龄、使用母语的频率和动机或等是母语磨蚀变量。而倪传斌、刘治(2009)则将“年龄、受蚀时间、读写能力、情感因素、受教育程度、与母语的接触”等确定为语言磨蚀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次从外语磨蚀角度看,倪传斌、延俊荣(2006)认为影响外语磨蚀主要有几个因素:磨蚀前的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年龄、外语习得方式、读写能力、社会情感因素等。
  除了从母语磨蚀、外语磨蚀的角度研究影响因素外,也有学者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语言磨蚀的因素。如王湘云(2011)采用国外研究结论认为影响语言磨蚀有这五个因素:学习者的年龄、学习者与目的语接触的频度、母语文化程度、语言学习态度与动机、目的语文化氛围及其他语种的干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学习者的年龄、社会情感、语言使用频率、学习者文化程度”等是影响语言磨蚀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中笔者认为“语言使用频率”与语言磨蚀关系最密切。语言磨蚀使用该语言的能力的退化导致我们重新使用该语言时出现的語言提取困难的状况。当一个在外生活十年以上的中国人从国外回国时难免出现普通话退化现象,但是当他回国超过一年以上时,他的普通话水平是可以回到原来的水平的,因此我们认为他所退化的语言能力是可以被重新激活的。而且从前文对影响语言磨蚀因素的阐述可以看出语言磨蚀是有规律可循的:外语水平的高低与磨蚀速度成反比,外语水平越高,则磨蚀速度越慢。另外,根据受蚀时间看,磨蚀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只要我们能够提高语言使用率,那么语言磨蚀对于外语习得的影响力就会事倍功半。
  4.语言磨蚀理论对中国外语教育的启示
  4.1英语早教该始于何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风靡全球,“英语热”在中国愈演愈烈,英语学习者群体的低龄化已经呈现明显趋势。据200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在15个省市132所普通大、中、小学的调查结果所知,70%被调查的小学老师和近60%的中学生认为英语教学应从幼儿园开始,而33.3%的大学教师则认为英语教学应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笔者认为该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待商榷。Kopke认为8岁至9岁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临界点(曹鸿娟,2007)。倪传斌(2006)对此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在8岁之前的孩童学习语言时其语言磨蚀的速度较快,而过了九岁后,随着其读写能力等的完善语言磨蚀的速度会逐渐减慢。从磨蚀速度上看较早开始英语教学并不会对儿童更好地习得英语有帮助。

《语言磨蚀理论研究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语言磨蚀理论研究文献综述.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