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入党申请 > 内容

浅谈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5 06:21:31     阅读:


   摘 要: 世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针对本国出现的思想道德问题,往往都非常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明显效果;也有过因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延缓现代化进程的教训,可以作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代化
  
   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二十世纪尽管拥有物质的繁荣,政治与经济的自由,可是在精神上二十世纪比十九世纪病得更严重”。面对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大量思想、道德问题,发达的科技和经济往往无能为力,各国都认识到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来说,20世纪是最具变化的年代,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 20世纪初,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基本完成,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古典”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对生产力的发展显示出巨大适应力;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结构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殖民地掠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终于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经济大萧条的爆发;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这些新因素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
   无论是欧洲或是美国,教育改革家们对历史上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其所采取的强制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提出了质疑。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杜威认为,社会上不存在一种绝对的道德真理,任何道德都必须服从于不断变化的道德需要。在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根据当时人们思想道德的实际情况,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各种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掀起了一场“公民教育运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西欧各国都进行了大量的直接为战争服务的宣传教育工作。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欧疮痍满目,衰败状况更胜于一战以后;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唯独美国享受这次战争的胜利果实,一跃而居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顶峰。与此同时,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成为一个世界体系,形成资本主义西方以外的另一个吸引中心。通向现代化的道路呈现出更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美国的扩张遇到了苏联的挑战。美苏出于各自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国家利益、不同的意识形态而爆发了相互对抗,即冷战。由于双方军备竞赛的加剧,导致冷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发展成了东西方两种意识形态的全面对抗。
  许多人认为,“国家如果想在经济和军事的前沿与苏联展开有力的竞争,学校就应该在像道德教育这样的‘软’领域中少花些时间,而在学术性主题上多花些时间。民主更多地是依靠国家产品的多少和核弹头的数量,而不是个人的道德自律。”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达到了与苏联抗衡的目的,却产生了严重的思想道德问题。发展至六、七十年代,酿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一度阻滞了经济的发展。
  3.各国政府对政治风潮和教育界的涣散高度重视。美国专门研究如何实施公民教育的学科——“政治社会化理论”逐渐形成,并得到迅速发展。英国思想界和教育界提出了“由道德教育解决道德问题”口号,特别是在60年代青年反抗运动的冲击下,统治阶级及其学者更加感到加强“世俗的”道德教育的迫切性,相继在一些大学成立了专门性的道德教育研究机构,这些大多得到官方资助的机构不仅研究有关道德和道德教育的重大理论问题,还为学校和社会编制道德教育的计划、教材以及进行师资培训。
  在亚洲,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受到了高度重视。为了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新加坡在建国初期实行“英才教育”,即重视培养职业技术人员,而对道德标准只做了软性规定,结果造成了大量社会问题。政府逐步认识到,西方腐朽和颓废的价值观,将会使国家的工业化成果毁于一旦;在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守住新加坡的“根”——“东方价值观”。倡导诚实、节俭,对长辈和权威的尊敬、孝道,以及社会和国家至上等。
  4. 20世纪80年代起到现在。这一时期,现代化浪潮已成为一种全球趋势,整个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广大亚非拉国家也奋起直追,不甘落后。处于改革开放旋涡中的中国现代化洪流,更是波涛涌起,大势磅礴。同时,这一阶段世界格局也出现了巨大变化。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德的统一,宣告冷战结束。
  这一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总的来说是“向传统回归”,以保证完成经济政治上的振兴目标,面向21世纪,迎接新的挑战。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于1983年4月发表了《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其中“加强道德教育,整顿校风校纪”成为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9.11”事件后,美国更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2002年3月发布的“美国联邦教育部2002——2007年工作要点”重申,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期负责任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高素质公民。英国1988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把培养“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在政府规定8条基本目标中有4条是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⑥90年代末,英国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进一步调整,认为21世纪的竞争对于德育既是压力又是挑战。法国在统一的教育计划中规定思想品德教育始终是学校一项“不能回避”和“义不容辞”的任务,在学校开设了“共和国公民的伦理与道德课程”。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政治养成教育和宗教教育开展,联邦政府以及各州政府均设有政治养成教育中心机构,此外还有大量从事此类工作的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
  日本自80年代以来,鉴于本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下降、犯罪日益增多等事实,各界纷纷呼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日本在其规划的《21世纪教育目标》中认为:“只有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才能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时将二战后教育实现目标的“智、德、体”顺序改为“德、智、体”,并呼吁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应与其他学科有相同的地位,设置为必修课。日本的教育改革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德育改革。日本政府正是通过包括学校道德教育在内的全民思想政治教育,把国民的爱国心和忠诚意识具体化为经济生活中的工作意识,集中了全体国民的智慧与精力,以超常的速度完成经济政治崛起的任务。
  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加坡开始纠正教育领域重实用、轻人文的倾向。针对学生人文素质下降、社会道德水平明显滑坡的状况,从80年代开始纠偏,实施全面道德教育。由于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新加坡在经济高度西方化的同时,保持了作为东方国家的文化和精神的菁华。
  对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我们会发现大都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道德滑坡—道德回归—经济再发展”的过程。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在兴致勃勃发展经济的同时,遇到了由于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引发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以至经济停滞不前。于是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改革和调整,其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建设则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黄海洋:《美国品质教育的复归及其启示》,《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第7期。
   [2]陈晏清:《重建新世纪的精神家园》[N]《中国教育报》,2002-10-11。

《浅谈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