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入党申请 > 内容

湖南第一师范的往事与现实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7:57     阅读:


  那个年代,那个中国,有过那样一座学堂、那样一些先生,培养过那样一群学生。
  这是“湖南第一师范”的故事。
  当时,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谢觉哉、李达、田汉、孔昭绶、杨昌济……包括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聚集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而他们之前,走进这座校门的还有陈天华、黄兴等人。
  那是一个灿若星辰的年代,以至于当讲述“第一师范”的连续剧《恰同学少年》在2007年夺得央视收视率第一时,人们发现:李维汉这样的大人物并没有正面镜头,罗章龙、李立三等人晃了一下就没影了。
  12月初,记者走进“一师”老校区,一股油漆味扑鼻而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湘江北去》开机不久,将这里作为取景地,刚刚刷完漆。这部电影将讲述青年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之后的故事,以细节描写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如同一座金山,“一师”留下了足够多故事可供挖掘。疑问随之而来:这所历史悠久的师范学校,为什么曾经一代代灿若星辰,之后却星光暗淡?在现有的师范教育体制下,能不能迎来又一个星光灿烂的时代?“一师”会再出现“青年毛泽东”吗?
  目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全国唯一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的本科院校。根据教育部计划,2010年全国取消中等师范教育。在湖南,除了衡阳师范学院、吉首大学培养少部分免费师范生外,湖南绝大多数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任务由“一师”承担。
  湖南小学教师将尽出“一师”。一定程度上,“一师”掌握了这个中部省份的未来。但是,它将面对的是免费师范生的巨量缺口、迫在眉睫的小学教师断层危机,以及症结深种的城乡差距。
  谁在学习毛泽东
  12月2日晚7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新校区文科楼B104。
  “学习毛泽东协会”组织的“学习毛泽东交流会”开始了,近80名学生到场。同一时间,其他教室举行的则是“校园达人秀”、“中文朗诵比赛”、“营销大赛动员会”等等。这个交流会因此显得有些突兀。
  “学习毛泽东协会”是全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以学习研究毛泽东为重点的学生社团。会长李娜是大三学生,协会5个月前才成立,首次招到120名新生会员。
  这个协会难免引得熟悉校史的教师“忆往昔峥嵘岁月”。据“一师”校史记载,至1960年,全校有毛泽东著作学习小组200个。
  文史系的系主任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毛泽东思想的教育,通过这个协会的交流会,可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让学生更加拥护共产党。因此,文史系“宿管部”成为这天晚上交流会的另一个主办者。文史系所有宿舍均被要求派人参加会议,并在会后签到,否则要扣班分。
  与青年毛泽东所在的“一师”全为男生不同,今日“一师”以女生为绝大多数。不过,这个晚上上台演讲的4个人都是男生。
  第一位演讲者旁征博引,讲述了毛泽东与四任妻子的故事。
  第二位演讲者则坚信自己也能成功:“毛泽东当学生时可以倒立看书,他达到了一种境界——看书后可以忘记一切。毛泽东之所以是伟人,因为他与我们每个人都不同,但是,我们每个人也与他不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场掌声雷动。
  交流会结束后,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他和几个同学正在筹办一个“新新民学会”。他们并不打算关注政治敏感问题,而是“以改造中国师范教育为目标”。
  当年“一师”培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大多与新民学会有关。这个学会1918年4月18日在蔡和森家中成立,以“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为宗旨,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奋斗目标。这一豪气干云的宣言,被写在“一师”解放后建设的苏联式建筑“火炬楼”上,与9根高耸的红紫色方形立柱和10面红旗搭配,处于老校区最高处,极为醒目。
  新民学会后来成为“五四”运动前后湖南革命运动的核心。毛泽东1920年写的第一份会务报告中说:“诸人都系杨怀中(即“一师”教师杨昌济)先生的学生,与闻先生的绪论,作成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新民学会乃从此产生!”
  据“一师”校史记载,社团富含政治色彩是该校传统,比如,毛泽东所指导的“崇新学社”往往在学生运动中走在全校同学前列,一次为了学校经费问题,学生到省议会交涉未果,社员当即扯破了省议会的会旗。此外,也存在一些无政府主义的组织。1921年中共湘区委员会建立后,毛泽东就争取了其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参加革命。
  就全国而言,师范教育与中国革命关系密切。中共一大代表中就有7位是师范师生(毛泽东、何叔衡、李达、陈公博、陈潭秋、王尽美、包惠僧)。
  免费只剩半边天
  “一师”原副校长孙海林说,在他印象中,加入“学习毛泽东协会”的大多是来自农村、较为淳朴的学生,“那些每月有三两千生活费的有钱学生不会加入这个社团”。
  自1903年始,“一师”一直以培养小学教员为目的,高举“免费”大旗,没有招收自费生。当年,出身农家的毛泽东就是因为免费而选择“一师”的。
  《恰同学少年》中,一段“一师”校长孔昭绶与学监方维夏的对话受到网民追捧:
  “维夏,这份招生广告拟得不错,我看还可以多加几句,免收学费,免收膳食费,另发津贴。字一定要大,要醒目。”
  “那就只能招收穷学生了。”
  “自古纨绔少伟男哪,我们办教育就是要招收那些贫而有志的青年,要是把招生看成做生意,只顾着收学费,从学生身上发财,那学校还是什么学校,教育还是什么教育?只剩下铜臭了。”
  毛泽东后来向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说:“我在第一师范的几年中,一共只花了一百六十元钱——里面包括许多次报名费,从这个数目中,我要花掉三分之一在报纸上,因为每月订一份报纸就是一块钱。我常常还在书摊上买一些书和杂志。我父亲责骂我浪费,他说这叫做挥霍花在废纸上头。从1911年到1927年,就是在没有走上井冈山之前,我从没有停止阅读北京、上海、湖南每日的报纸。”
  毛泽东之所以能获得免费教育,是因为甲午战争之后,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认为师范教育是“群学之基”,“欲革旧习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财政应予充分保障。
  孔昭绶在招生广告中说:“国家之盛衰视人才,人才之消长视教育,教育之良窳视师范。师范者,教育之教育,固陶铸国民之模范,造就青年中国之渊泉也。”
  据校史载,为了保卫“免费政策”,毛泽东曾发起驱逐校长的运动——1915年,湖南省议会颁布新规:每个师范生要缴纳10元钱学杂费。有人认为这是新校长张干为讨好当局而建议的,于是,毛泽东起草传单,发动罢课,要求罢免校长。省教育司派来的督学只好答复撤掉张干。
  2008年,“一师”升格为本科院校。根据2010年招生简章,该校招收2 200名本科生,其中400名为公费定向师范生,其余为自费生,每年学费3 500元、住宿费800元。该校独有的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免费定向生,自2010年起每年招收1 500人。
  依此合计,该校目前的主要招生计划中,每年有免费生1 900人,自费生1 800人。
  “一师”党委书记詹小平告诉记者,高考的免费定向生招生计划连续两年完成量在300人上下。相比之下,“一师”独创的“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公费定向生”反响更好,其生源较有保证,因为“高中生对小学教育兴趣较小”。
  由此分析,2010年“一师”免费生和自费生基本相同。自费生中,不少是外省生,多属中文、英语、音乐等专业,他们毕业后自由选择,不一定去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
  詹小平说,目前“一师”每年的毕业生,70%,即3 000多人去县以及县以下小学当教师。

《湖南第一师范的往事与现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湖南第一师范的往事与现实.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