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综合实践总结 > 内容

立德,让孩子走得更远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0 06:17:45     阅读:


  立德树人—— 家庭教育的永恒主题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从根本上来说是“立德树人”。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还得从家庭教育做起。因为在对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德育功能来看,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更大、影响更深。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德育又常常被家长们所忽略。如何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担,是每一位对子女未来抱有美好期望的家长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忽视家庭德育的症结在哪里
  说到家庭德育,很多家长是排斥的。不能简单地说他们“重智轻德”,这其中包含了面对现实的无奈、自身素质的缺陷,以及对社会问题评判标准偏颇等诸多问题。
  有时候,家长在教育孩子中面临着两难选择:我们知道应该教孩子正义和善良,现实中却可能会背离人群,处处被动;社会上随处可见不义与邪恶,自觉迎合社会潜规则的人反而轻松“玩转社会”,屡屡获得成功。人们困惑:到底应该教孩子怎样“适应社会”?事实上,社会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始终存在,教育孩子的底线是让他懂得什么是正义与善良,学会辨别什么是不义与邪恶,这也正是家庭德育的价值所在。
  在人才的价值取向上,许多父母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孩子学历高,工作好,能出人头地。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孩子的德育是“软指标”,可有可无,而知识学习是“硬任务”。帮孩子考高分、上好学校是最实在的事,关系到孩子的前途,不能有丝毫马虎。所以把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在做孩子的“学习拐杖”上,以致孩子“学有所成,不会做人”的情况比比皆是。
  也有的父母对社会上非正常的人际关系和不良社会状态存有不满,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种种问题在孩子面前抱怨过多,“老实人吃亏”、“遵纪守法挣不来大钱”、“有钱能使鬼推磨”等价值观有意无意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有的父母凡事以我为中心,对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抱不支持态度,教孩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公共秩序、公共规则置之不顾,我行我素等等,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不良道德习惯。
  家长在有意无意中的所作所为,无论正确与错误都对孩子发生了作用,这是回避不了的现实,却常常被家长忽视了。
  家庭德育特殊在哪里?重要到什么程度?
  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一个人的品德不是与生俱来,也并非自然向善的,是在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之下,经过个体自身的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庭环境的教育是最初的作用力。因为人一降生,就在家庭中与父母结成亲子关系。而良好道德的培养往往是建立在和谐的亲子关系和温暖的家庭土壤之中的,离开了父母的亲情和家庭这块土壤,孩子道德的发展会有缺陷。
  从家庭德育的特点来看,它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主要是通过父母以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对子女实施教育和影响的过程。由于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常常是在举手投足之间就潜移默化地对孩子在情感上以熏陶、引导,并通过日常生活和言传身教传播社会道德、培养个体品质,使孩子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定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性系数是0.55,而教师与学生的相关性系数仅为0.03,前者大大超过后者。由此可见,家庭德育具有其他形式的道德教育不能替代的意义和效果。
  从家庭德育与成才关系来看,“立德”是“树人”的基础,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成才的前提条件。一个在社会上立足,最起码的要求是懂得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学会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和社会生活方式,而这些正是从小在家庭中学到的。许多杰出人才成长的经历无一例外地证实,正是他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道德熏陶,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才有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就。而那些未成年就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都是在做人这个根本问题上栽了跟头,无一不反映了父母对孩子道德人格培育的忽视或扭曲。
  “立德树人”:家长怎样有所作为
  人的德性是通过学习、领悟、践行而逐渐形成的,对孩子的德育是一个长期积淀、千锤百炼的过程,离不开在现实生活中对道德现象的客观价值判断和主观体验的实践两个层面,而实践层面恰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家长的优势所在。教育孩子立德,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家长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是从小入手,打好基础。孩子在小时候“先入为主”的作用很重要,让孩子从小知道什么是好的,会受到赞许,什么是坏的,会受到谴责,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会在他思想和行为上打下深刻的烙印。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做人是顶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养成种种优良习惯和态度,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二是反复实践、持之以恒。说到德育,很多家长以为就是给孩子“讲道理”,习惯于用“应该”或“不许”来限制孩子,忽略了行为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始终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难以形成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的德育是养成教育,“养”即过程,“成”即效果,“养成”是道德的知、情、意、行各要素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习惯的培养。即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每一个行为小节中提出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要求并不断在实践中强化,进而成为一种自动化了的、相对稳定的行为。
  三是讲求科学、方法适当。德育不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教孩子做人比辅导孩子学习更需要家长的智慧。一方面,道德习惯的养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家长需要学习和把握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科学的行为控制、塑造与矫正技术,营造安全、健康、有效的刺激环境,达到“教育无痕”的最佳境界。另一方面,以德育人需要有诚心,真心实意地抓好;要有恒心,贯穿到孩子成长的全过程;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总之,“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的永恒主题和终极目的,也是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过程。

《立德,让孩子走得更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立德,让孩子走得更远.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