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团日活动总结 > 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3 06:08:02     阅读: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建设和谐校园,积极推动社会和谐,是高校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高校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因此,高校应确立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校园紧密结合,致力于和谐校园的建设,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内部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校得到真正落实。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师生员工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安定有序,就是学校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学校保持安定团结。和谐发展,就是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提高、教职员工生活富裕、工作生活环境良好。对照这样的要求,我校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孜孜以求。
  大学校园是培养人才的高地、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是传播现代文化的阵地。不管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还是人民群众的期望来看,中国高等教育、中国的大学校园都承载着历史、民族、社会、时代的重任。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大学校园。那么,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校园呢?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保证
  
  以人为本是和谐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目标,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的主宰者和创造者,以人为本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充分肯定和尊重,社会的发展是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校的战略,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到重要位置,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感情、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
  民主法治是和谐的源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也是和谐校园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要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必须克服个人随意性行为,强化秩序规范。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必须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状态下进行,并辅之以保证措施;制定制度要集思广益,不断充实完善,不合理、落后的制度要及时改革。建设和谐校园要依法治校,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校园法制教育,既要使全体师生懂得如何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形成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做到依法治校、民主决策,程序规范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在处理进入、干部提拔、教师职称评定、选拔先进工作者等敏感问题时一定要体现规范、公开的理念和效果。高校要把实现民主法治,为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心情舒畅、宽松活泼的和谐环境作为基本的管理定位,并以此为核心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措施来保障落实。鼓励师生员工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促进学校领导和各级干部与师生的平等协商和对话,把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制定决策和部署工作的重要依据,使学校的各项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师生的根本利益。
  和谐校园作为一种状态,它展现大学自身系统内部结构合理,运行科学有序,实现目标达到高效和最优化,管理与被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
  
  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育人环境的好坏,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典范。从人才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高校的校园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建设和谐校园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将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大学校园作为科技与人文交汇的圣地,理应实现科学技术、人文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化一体化,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努力实现校园环境的艺术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高校要建设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校园文化要提高品位,体现档次,真正陶冶情性,给人以愉悦的享受,不仅要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建设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还应依托高校各自的自然条件,打造秀美校园,做好特色校园景点景观建设,形成独有的校园文化名片。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如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学校传播设施,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如果这些学校的硬件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
  
  三、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目标
  
  人们普遍认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应是一所学校先进办学理念和优良办学传统,民主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制度,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安定有序、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所学校内在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展示,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思想作风和言行举止。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有与学校办学目标相和谐的校园文化,包括学校上下一致的共同理想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先进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工作氛围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文化是把学校凝聚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方向标,也是价值选择的标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以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以教职员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者,以领导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要把师生员工看作是学校生活的主人,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只有把主体性与主导性协调起来,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参与建设中受到良好熏陶和教育。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它是教育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相互作用的综合。以人为本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手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育人氛围,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效,就为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和谐校园内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民主氛围,能够激励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和党心连心,和人民共命运;良好的道德环境和道德氛围,能够培养学生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自觉抵制社会上那些丑陋的现象,腐败的风气和低俗的行为;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深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健康向上的娱乐氛围能够促使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陶冶情操,充满活力,奋发向上,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总之,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校园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建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切实做到目标的和谐,追求的和谐,文化的和谐,舆论氛围的和谐,制度的和谐。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投身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责任编辑:王 方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