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团日活动总结 > 内容

图云关:不能忘却的卫国往事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8 06:25:32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yws/gyws201304/gyws20130409-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yws/gyws201304/gyws20130409-2-l.jpg
  贵阳东南郊的图云关,是通往湖南、广西的必经关隘。关在山坳之上,周遭峰峦起伏,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现在的图云关不再是交通要道,成了贵阳市民休闲健身的森林公园。
  当年的图云关,是极具规模的战时医疗救护中心和军医培训基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卫生署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总所和陆军后方医院所在地。来自国内外的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使成千上万的伤病员得到了良好医疗和护理;世界各地援华的成千吨医药物资经此源源运往抗日前线;无数经过培训的战时医护人员从这里奔赴抗日战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来,他们的伟大事迹被尘封在历史的档案里,几乎不为世人所知。
  经过几年认真仔细的发掘,经贵阳市档案馆整理,贵州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战地红十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实录》一书,将这一史实公诸于世。
  组建救护总队
  “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为配合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潮,履行日内瓦公约原则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救治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的军民,于1937年10月在汉口成立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战时救护委员会。战争失利,武汉吃紧,1938年6月迁到长沙,为了集中救护、医疗、医防事业,组织和协调各战区的战地救护和医疗工作,将战时救护委员会及有关救护、医疗事业的人员、器材、运输工具等,改组成立了“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由红十字总会总干事、爱国华侨林可胜博士任总队长。救护总队与国民政府行政院卫生署在长沙合办“卫生署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总所”(林可胜兼任主任),组编医护卫生队,派赴全国各战区担负救护伤病员及民众的工作。
  1938年10月27日,日军占领武汉。1939年3月初,救护总队与训练总所辗转迁移到贵阳市东南郊的图云关,直至1945年底撤离贵阳。
  庞大机构
  救护总队部的内部机构在抗战初期下设医务、总务、运输、材料、会计等股。驻外单位于昆明、衡阳设办事处二处,设10个医疗大队,50个医疗中队,100个医疗区队,分驻各省、各战区军师部队院站。后来发展为总队长办公室、业务处、总务处、会计室、运输大队、材料总库等。驻后方各队,则设诊所、预备队,救护轰炸伤亡人员。
  药品材料储量很多,在贵阳设材料总库,各战区邻近地方,设分库10处,以便于输送药品到前线。药品大部分由国外捐赠,红会有运输车辆150多部,设7个运输站(重庆、昆明、贵阳、衡阳、褒城、泸州、金城江),编9个运输队,有战事则开赴前线抢运伤兵,无战事则在各线运送药械。1941年和1942年两年间,除运送中国红十字会药械外,还代军医署、美国红十字会抢运大量药材入境。
  西南战区为反攻滇缅以通国际路线的基地,其任务非常重要,除设第十大队外,又成立昆明办事处负责指挥联络。红会对于滇缅前线救护工作极为重视,开赴昆保一带30余队,还于客冬与卫生署合组6支手术队,与军医学校合组1支手术队,又就所辖各队择其擅长手术者,扩充其设备,还组织了2支手术队担任外科工作。为使工作便利,指挥统一,驻滇新运医疗队、美国公使馆救护队、英国红十字会医疗队,均拨归总队部昆明办事处指挥。参加红会救护总队员工,内有医师、药师、工程师、机械师、护士、助产士、技工、司机(华侨甚多)及行政人员等,并有外籍医师数十位参加(1943年后大部派往印度从事远征军救护),前后达8000多人。
  不杇业绩
  1940至1942年是救护总队全盛时期,大小医疗队发展到150个,医务人员及各种辅助工作人员达到3420人(包括训练总所)。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除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各个战区以外,也派出医疗队赴延安、太行、太岳、江西、皖南等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协助八路军、新四军,为伤病员及群众服务。在抗战初期,救护总队下设3个医疗大队,分布在陕西、江西、湖南等地。1939年3月初救护总队部迁至贵阳图云关以后,医疗大队增加到9个,共辖47个中队,94个区队,9个手术队。预备大队设在贵阳,下辖10个中队,供机动使用。据1942年8用1日资料显示,抗战中期全国统一划分为9个战区,救护总队也相应地按每一个战区配置一个医疗大队,以战区番号为大队番号。每个医疗大队按工作需要下设5个中队,中队以下设2个区队及手术队。第一、第二两战区,位于西北、华北,总队因交通困难补给不便,除扼要地区设立几个中队外,未设大队,因此无一、二大队编制。
  另外,总队部还下设3个诊疗所、1个疗养院、3个战区医院,并在各地设有民众诊所。1945年救护总队遵照中国红十字总会裁员减政的指示实施裁编,重新调整了医疗大队的设置,在全国设5个医疗大队。第一大队设云南昆明,第二大队设湖北恩施,第三大队设福建邵武,第四大队设贵州独山,它们分别承担西南区、西北区、东南区、中区的战地救护工作。预备大队设在贵阳,下辖若干个医疗中队,以资策应支援各地医疗救护工作。
  救护总队工作宗旨是“以深入战地,辅助军医救伤医疗入手,以协助发展战区防疫保健,保障部队战斗力为主题。”由于救护总队的工作重点放在前线救护伤病员上,因而当时的行动口号是“救死扶伤,博爱恤兵”,并对所有工作人员订立8条救护信条:1.具丰富情感;2.抱牺牲志愿;3.本博爱襟怀;4.献科学身手;5.作精密准备;6.求迅速效率;7.保伤病安全;8.增人类幸福。根据以上信条,救护总队创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深受军队伤病员和平民百姓的欢迎和称赞。
  据档案记载,从1938年1月至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止,共进行手术近20万人,骨折复位3.5万多人,敷伤近900万人,住院治疗200余万人,门诊军人248万余人,门诊平民200万余人,预防接种460余万人,X光照相5631次,X光透视5万余次,灭虱人数近80万人,检验22万余人,特别营养近百万人。
  人才荟萃
  当时的救护总队具备三大优势:第一,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特别是各医疗队的主治医生大都是国内外名牌医科大学毕业生,有的还是国内外有名的专家学者。第二,药品、器械丰富,不仅国外大量支援,总队自己也可以制造一些药品、配料及器械。第三,运输力量强。总队运输股有200多辆救护车及各种辅助车辆,有效地保障了伤病员及药品物资的输送。

《图云关:不能忘却的卫国往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图云关:不能忘却的卫国往事.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