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团日活动总结 > 内容

读刊后的启发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8 06:25:40     阅读:


  读贵刊今年第3期胡久安先生撰写的《和黄涵秋先生共事的日子》一文,作者回忆与黄涵秋共事经历,情真意切,尤其是文章最后对与黄涵秋1954年分别后杳无音讯表示深深挂念,这种朋友真情也深深打动了我。因为我前几年主编《江宁区教育志》时知道黄涵秋的名字,他1956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教师,志书中有名录记载。文中所说黄涵秋“调到南京市郊麦陵关中学任教”,应为“江宁县秣陵关中学”。秣陵关是南京、江宁一古镇名,“秣陵”、“江宁”都是南京的古名称,并有“先有秣陵,后有江宁”之说。秣陵现在是江宁区的一个街道,秣陵中学延续存在,是一所高级中学。
  读了胡文后,我立即走访了教育界的老前辈。我首先走访了担任过秣陵中学教导主任已86岁的吕庆覃老师。据吕老师回忆,他和黄涵秋老师都是1956年被评为省先进的,在一起参加表彰会时就相识,再加上1957年时吕老师调到秣陵中学任教导主任,与黄老师同校共事4年。吕老师告诉我,黄涵秋老师平时话不多,虽然教的是美术课,但口琴演奏技艺很高明,说他曾表演过用口和鼻子同时吹奏两把口琴。吕老师曾听黄涵秋老师自己讲,他吹口琴是跟他夫人学的。至于黄老师的家庭、子女等情况,吕老师只知道黄老师家住南京城内,其它情况也不知道。吕庆覃老师说自己1961年7月从学校调出了,建议我去找另一位比他熟悉情况的王鉴非老师了解黄老师的情况(王老师是接任学校教导主任职务的)。
  我与王鉴非老师不熟,于是托相熟的人去打听。据王鉴非老师回忆,黄涵秋老师在1961年秋季时办理了退职手续,回南京城里的家居住,以后情况也不知道了。1961年是国家三年经济最困难时期的第三年,江宁县教育系统按当时规定,进行全面调整,压缩办学规模,精简人员。当时的秣陵中学共精简了2名教师,一人是患病的,另一人就是黄涵秋老师,是作为退职来办理手续的,大约是一次性补偿了一千多元钱。至于黄老师退职的具体原因也回忆不清。据现在推测,当时精简人员也有一些政策杠杠,黄涵秋老师可能属于年龄较大,又没达到退休年龄,就作退职处理了。根据教育志记载:1961年江宁县教育系统共精简了804人,其中中学210人,这210人中,有近半数的人是下放到小学工作,有74人是1958年的新职工,有34人是1957年以前的老职工,黄老师应该属于这最后一类。因为是退职,与原来学校就没有组织上联络的关系了,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以后的情况。另外说明一下,当年被精简的人员,在“文革”结束后都曾“落实政策”,也许黄老师在“文革”后落实政策时已经离世,否则他应该要落实政策的。
  我还想通过其它途径了解情况,曾在区教育局档案室和区委组织部档案室查阅有无黄老师的档案,都抱憾而返。黄涵秋老师为江宁地方教育默默工作过7年,其间曾被评为省级先进,可见他的工作是出色的,令人钦佩,我们应该记住他!在贵刊创刊20周年之际,我衷心感谢《世纪》将黄老师的形象呈现给读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祝贵刊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作者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教研室,《江宁区教育志》主编)

《读刊后的启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读刊后的启发.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