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党日活动总结 > 内容

农村教师在义务教育改革中的角色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4 06:07:36     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长期存在的城市教育先行化、农村教师专业知识固化、城乡教师职评一体化等状况,使农村教师形成了改革决策中的“局外人”、价值缺失的“实践人”、科层制下的“公务人”的角色。发挥农村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须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工具性与伦理性、行政化与专业化、现实型与信念型这几对关系。
  [关键词]农村教师 义务教育 改革 角色
  [中图分类号] 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8-0125-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8.025
  2015年11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在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教育领域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通知》把义务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义务教育中较为薄弱的一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基础设施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生源分散等问题。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方,在教育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乡村义务教育教师出现的短缺现象,国务院在2015年6月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用以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借以促进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教师在整个义务教育改革中的角色问题,国内学者主要持三种观点:制度论、实用论、专业论。制度论者认为,造成现阶段义务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隔体制,农村教师的角色则是制度作用下的产物;实用论者在看待义务教育改革中的教师角色问题时,把审视眼光更多地聚焦在教师作为职业者所体现的价值附加值——教师工资的改革问题;专业论者关注农村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角色时,常常把教师作为一个纯粹的教育者角色进行教师专业方面的拷问。以上三种关于义务教育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分析,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的,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待农村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角色问题较少。因此,本文主要从农村教师在义务教育改革中所处的现状以及成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发挥农村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应该处理好的几对关系,从而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不断取得进步。
  一、农村教师在义务教育改革中的角色现状审视
  (一)义务教育改革决策的“局外人”
  从历史上看,任何有计划的教育变革总是要依靠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说,教育变革的发生、发展时时受到教师的思想与行为的影响[1]。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理应成为教育改革的源动力,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然而,在整个义务教育改革过程中,农村教师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的位置。一方面,农村教师因为地理位置、消息闭塞等原因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关于改革的信息,或表达自己对待改革的意见;另一方面,在一些教育改革文本制定的过程中,一些专家学者通过自身所持有的“文化资本”把农村教师排除在改革文本的论证体系之外,农村教师沦为整个教育改革决策的最后知晓者和实践者,参与的程度值得深思。教育改革中存在着政策者、理论者、实践者,而这三者之间却没有一个统一的主体,也就不能有效地串联整个教育改革行动。可以说,在义务教育改革决策的准备阶段,农村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局外人,这也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
  (二)义务教育改革价值缺失的“实践人”
  理性是所有哲学思维的前提,什么样的理性决定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在整个义务教育改革过程中,“人”应该是一切行为的前提,“物”应该处于第二性。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农村教师仅仅被定位为政策的施行者,是国家达到改革目的的工具。具有纯工具性价值取向的改革者用对象化、客观化、对立化的态度来看待农村教师,使其失去了作为一个潜在改革“实践人”的价值。再者,一些地方在领悟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后对原有方针政策朝令夕改,使得农村教师在面对新的改革方案时缺乏一种慎思的眼光,无法在短时间内真正领会改革方案的要旨,从而成为改革的附庸。更有一些地方的领导者在整个教育改革活动中“新瓶装旧酒”,对教育改革的讯息置若罔闻,还是采取原来的方法对待教学,整个教育改革只是流于形式。这些都无法有效发挥农村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第一线的行动者角色,使整个教育改革更好地融入本土教学之中,也就无法树立农村教师在整个教育改革活动中的“实践人”形象,使教育改革政策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三)义务教育科层制下的“公务人”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行政体系主要采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所提出的科层制。科层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方法,学校是行政组织,也是专业组织,对教师的评价更多地依赖教师在教学中所达到的教育成果。科层制显著的特征就是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在科层制体系之下,教师只能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学校对教学的过程有着严格的把控,一味地追求教学过程中的效率。这样就使教师的工作成为可量化的技术类工作,从而忽视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复杂性,也进一步地抹杀了农村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可能存在的创造性,教师只是努力完成教学任务,丧失了对教学改革的热情,成为了当前科层制下的“公务人”。

《农村教师在义务教育改革中的角色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农村教师在义务教育改革中的角色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