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党日活动总结 > 内容

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德育对策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5 06:15:34     阅读:


  【摘要】 艺术院校学生有其独特的思想行为特点,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在对艺术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德育对策:以学生为本,构建合理分工、密切合作的艺术院校德育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建立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充分运用艺术院校特有的育人内涵;探索艺术教育和德育互相渗透的新模式,以“第二课堂”的特色载体开展德育工作。
  【关键词】 艺术院校;学生;思想行为;德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3-002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3.010本刊网址:http://
  
  艺术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培养方式,如何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艺术高等专业人才是艺术院校全体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艺术院校和综合院校的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行为特点进行比较,找出艺术院校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特点,根据其思想状况的特征、规律,有针对性的提出德育对策,开展德育工作,能够提高艺术院校德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分析
  
  经过调研和分析,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可概括如下:
  (一)学生个性鲜明,思维开阔,但是生活上自我管理约束力较差
  艺术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特点。他们情感丰富、热情澎湃,个性鲜明,思维开阔,某些方面有综合类院校学生不具备的特性和优点。艺术院校的学生,更倾向于追求开放、自由、自立、浪漫、“随遇而安”的生活。他们把满足多种自我需要,作为高质量生活的标志之一,在生活方式方面、在表现和满足人的各种欲望方面,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思想顾虑,“敢为天下先”、不畏人言、敢于离经叛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特别想得开、很开放,衣着注重性感、生活无拘无束、乐于模仿影视中的浪漫情调等。但是因为很多时候创作需要张扬个性、获取灵感等需要,他们更容易直白的表现自身的好恶而不太关心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意愿的后果,这就容易养成散漫自由的个性,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二)形象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偏弱、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的特征明显
   艺术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善于用直观的、鲜明生动的形象思维去理解和表现客观世界,而回避严谨、精确的抽象逻辑思维。受专业教学和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艺术生在对形象、情节、情感、行为的把握和运用,善于求新、求异、求变,善于敏锐捕捉社会和人的内在变化和特征,根据社会的审美标准、受众的审美心理和需求,创作受人欢迎的艺术品。可以说,是艺术实践铸就了艺术院校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富有创新精神的前卫意识和行为习惯,他们遇事想做就做、不拖泥带水、通常不受世俗观念的拘束。
  (三)学生更加注重重专业和自我发展,对集体关注较少,自我本位特点突出
  艺术类院校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多数与自己的本专业学习有关。艺术类高校与普通高校一个重要的不同还在于管理教育方面,基层的实施者——班主任起到的作用是很多专职学生工作人员所不能达到的。朝夕相处的密切关系,使得学生对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给予较多的认同感和服从意识。学生们个人本位主义较强,集体观念弱。比较重视个人在专业以及其它领域的突出能力,而不太注重协力合作,在内心里极少会产生榜样和楷模。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家庭环境造就了“唯我独尊”的独占性,而艺术院校学生很多时候把社会当成是实现自身目标和大展身手的客观环境,对这个环境主要是接受和适应,适应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社会做贡献,而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个人幸福的阶梯。
  (四)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弱,政治思想意识淡化
   按照中国的教育政策,艺术类专业在高考入学时除要参加正常的文化课考试外,还须进行相应的专业考试,两者成绩缺一不可。近年来艺术院校的增加以及艺术类考生的增多,不可否认其主流原因是因为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但另一方面由于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时对文化课成绩要求门槛低,这样,就致使部分高中阶段文化课基础较差对其它普通专业高考无望的学生把报考艺术类专业当成曲线入学的“捷径”。因此,在艺术类学生中薄弱的文化课基础、临时突击出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强迫出的“艺术天赋”和“灵性”,对于高校的教育和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隐患。
  (五)与社会接触较多,期望值过高导致心理压力大
   因艺术专业的特殊性,艺术院校的学费相对其他综合院校而言较高。虽然大部分学生家庭足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但是部分来自经济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负担过重,在大家接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不平衡的心理表现突出。由于专业的特殊需要,很多学生较早地接触社会,通过家教、辅导班、演出、随剧组拍戏等等方式锻炼自己,很多同学认为自己心智成熟,足以闯荡社会,殊不知大部分都是外表成熟,实际心理年龄并不成熟,他们的为人处事方法又是过于简单,直率。
  
  二、艺术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形成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艺术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性因素。喜欢艺术的学生大都比较敏感,有艺术方面的特长,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执着追求。从中小学起,学习方面就存在明显的偏科现象,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得很好,而对不感兴趣的课程投入不够,甚至干脆不学。文化课成绩一般都较低。
  (二)家庭因素。学习艺术的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往往父母或亲属从事文艺工作,专业方面受家庭影响较大,学生们容易形成优越感。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起着直接影响,约定俗称的观念在大学里不容易得到改观。
  (三)环境因素。艺术生受流行文化和时尚的影响更大,明星文化、偶像文化、一夜成名等等,都使得艺术生往往喜欢标新立异,过分注意表现自己。而且在看待很多事情的时候容易极端化,不能够客观分析问题。
  (四)专业因素。艺术生受纯艺术观念的影响,往往对时事政治关注度不够,只关注与专业相关的学习内容,而忽视了理论上的修养和塑造。
  (五)教育因素: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内容一般大多都强调了共性,而对个体差异重视不够。在很多文化课上,学生对所接触到的文化知识完全不敏感和不关心,因而学习和接受的文化知识也就相对较少。
  
  三、加强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策
  
  分析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现状,目的是提高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寻求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各个契合点,更好的发挥德育的功能。因此,综合分析以上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原因,依托培养艺术人才的背景,拟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新时期艺术院校的德育对策。
  (一)以学生为本,构建合理分工、密切合作的艺术院校德育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思政教师作为学校专业的德育工作者,通过课堂教学发挥德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艺术院校的德育专业老师要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艺术和特殊的教材处理能力。艺术生个性意识、自我意识强烈,“灌输式”教育和指令性的语言往往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不能以“管理者”的面貌出现,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是沟通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耐心、热情,营造融洽的教学环境。

《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德育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德育对策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