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读书活动总结 > 内容

论高等教育政策的完善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9 06:10:35     阅读: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大学生面临就业“严冬”的危机,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是就业能力不足以适应市场需求,而就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在高等教育政策的完善。因此,本文从高校扩招政策、高等教育质量政策、高校就业服务政策三方面来提出对策建议,以完善高等教育政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政策;高校扩招;教育质量;就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0—0260—02
  
  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扩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金融业、服务业以及就业市场等均受其影响,中国也不例外。这场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大学生面临就业“严冬”的困境,从而使得国内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探讨达至新的高峰,也引发了对于大学生就业政策、高校扩招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的全面反思。笔者认为,有能力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市场的,好的就业前景离不开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在高等教育,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的突破口在于高等教育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一、高校扩招政策的完善
  
  自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即受到关注,也备受争议。罗尔斯说:“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就像真实是思想体系的第一美德一样。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福利都不能凌驾其上的。”高校扩招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更是人与人之间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被各国的教育发展经历证明是正义的举措,教育公平更是被称为“底线公平”,可见,高校扩招政策的正义性毋庸置疑。问题的关键是正义的政策能否被正义的实施,取得正义的结果。高校扩招以来,虽然获得高等学位的人数增多了,但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却不见增多。虽然学校增多了,但是专业性院校较少,杂而不专是多数高校的通病,硕士点、博士点增多了,但资格论证却松懈了,以致批量化生产出现了。
  因此,当务之急是达成共识,明确高校扩招是一项正确的政策,以便社会各界不再拘泥于其正确与否,而是齐心协力使其能够被正确的实施。其次,有必要成立专门小组,对各大院校(包括高职、高专)的招生资格进行一次彻底检验,将不符合招生资格的专业立即撤除,达不到招生资格的院校立即停止招生、进行整顿,整顿后仍旧不符合规范的应对其作出永久取消招生资格的决定。此举不仅起到威慑作用,使得社会各界不再盲目办学,还保障了学生的个人权益,最终将有助于保障社会权益。最后,重新设定各大高校的等级评定标准,明确扩招的重点院校。目前,高校的排名主要按照博士、教授、院士等的人数以及硕士点、博士点的多少来确定,从而变相助长了“人才高消费”现象,而“人才高消费”又导致大众对于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的盲目追求。高学历低能力问题早已受到关注,但就业市场上的学历限制仍是首要标准,问题的关键是目前还没有能够证明大学生能力的其它更为可靠的证明性材料。而要扭转这一不良趋势,则应从意识领域着手,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学历人才,但是也不是高学历者越多就证明高等教育越发达。即使是高等教育很发达的美国,国内具有博士点的学术研究型的大学仍是少数。数量最多的是低层次的副学士级学院(相当于中国的高职、高专) ,而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而处于中间的培养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具备学士点和硕士点的院校大约占30%左右。因此,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是:根据学校的科研能力、科研领域、师资力量、社会贡献度等综合指标来评定高校,对于高端的学术研究型大学则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从严划定;高职、高专类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这一类人才正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所最缺乏的,应鼓励其发展,当然这类院校的发展也要在具备招生资格的前提下进行;最后,对于处在中间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院校,则应在把握好总量关的同时,鼓励其不必执著于升格为研究型大学。
  
  二、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完善
  
  高校扩招政策只是涉及“量”的问题,更为核心的是高等教育的“质”,这就需要高等教育的质量政策来给予保证。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中,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交叠,在计划经济下,大学生按照国家统一分配的方式就业,而如今却实行市场导向、自主就业,传统的“重学轻术”的思想已经不再适应社会需要,闭门造车只会使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方向离市场需求更为遥远。因此,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
  市场作为社会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已经被各国所认同,高等教育只有走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真正的出路。高等教育市场化即是要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的运行具备市场的特征,即竞争、选择、价格等,但是,市场化并不意味着绝对的传统公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本文的高等教育市场化主要是针对它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要使高等教育更加具有竞争性和广泛的社会适应性,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首先必须面向市场需求,而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专业往往是没有经过严格论证和市场调研的,有的只是盲目地跟从发达国家的一些学科专业设置,孰不知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其人才需求的不同。而且在开设了新专业以后,主要是依据其就业率来决定是否继续开设,而我国就业率计算本身的不科学则使得新专业开设的基础依据丧失。因此,在开设新专业以前,须对我国的国情、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论证,以保证培养的学生有就业市场,这项工作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一个专门调研小组,专门进行学科专业的市场调研,以抑制一些产能过剩专业,鼓励设立较大市场需求的专业。其次,需要改革我国就业率的计算标准,可以结合当前的物价水平以及就业学生的工资收入来分等级计算就业水平,不只是简单的核算就业与未就业。
  另外,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基地仍是以学校为主,和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的较少,这也是至今我国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从国家层面看,教育事业是为了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从个人层面讲,受教育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只有高校和企业的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也不只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情,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允许有条件的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办学,这一合作办学的形式不只是局限于资金方面的合作,还有科研方面的合作,甚至可以考虑采取高校和企业联合发证的方式,即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一个评定标准,学生只有符合其标准才可以毕业,即获得企业颁发的实践能力证书,否则只能获得由教育部门颁发的证书,这样做的前提是需要在就业市场上明确企业证书的重要性和权威性。还可以明确规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须有一年时间去实习,以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然这就需要高校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学生自主实习的也可以,但前提是实习的单位需要获得学校的资格认证。
  
  三、高校就业服务政策的完善
  
  由于大学生就业绝大多数属于初次就业,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并不充分了解,因此,没有适当的职业匹配服务体系,必然会导致市场效率的损失。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损失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或信息运用得不充分。目前,世界各国的高校大都承担着就业服务的功能,我国也不例外,但是我国高校大多没有设立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服务对象往往只针对应届毕业生,对于未毕业的在校生关注较少,更没有对毕业三年内的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因此,在目前我国就业市场还不完善的前提下,不能只依赖就业市场来给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高校需要主动服务,利用网络、报纸、快讯等多种形式及时传递就业信息给每一位终端用户,这里的终端用户不只是应届毕业生,还包括在校毕业大学生。其次,在大学生刚入学时就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就业培训,以强化其职业发展意识,较早地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同时,有必要对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至少是毕业三年以内)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建立起专有数据库来分析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就业,而所有这些就业信息又将反馈给学校,以便其指导专业设置,更好地把握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
  高校扩招政策是“入口”,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是“加工过程”,就业服务政策则是“出口”,三者相辅相成。当前我国面临着巨大挑战,但危机也是转机,此时可以抓住机会,进行高等教育市场化、社会化改革,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赵海利.高等教育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谢延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3]许长青.高等教育市场化:市场分析与运行机制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4]杨伟国.借重“看得见的手”——谈谈国外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J].求是,2004,(6).
  
  (责任编辑/王丽君)

《论高等教育政策的完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高等教育政策的完善.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