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读书活动总结 > 内容

三类不同学科高校教师SCL—90测评结果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4 06:09:56     阅读:


  1,4,5,6.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遵义5630032.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遵义5630023.原贵州工学院贵阳550000
  摘要:目的:调查不同学科性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在贵州高校中随机抽取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工科院校教师521人进行调查。结果:师范院校教师和工学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医学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学科高校教师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其特殊性。结论:总体上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人群,但是不同学科的高校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SCL-90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09-02
  
  高校教师是一个强脑力劳动的群体,其承担着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处在需要不断进取、知识更新和紧张竞争的职业环境中。特别是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后,大大增加了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负担,使得高校教师的任务更重、节奏更快,常常处于紧张、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中。曾有报道,高校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有54.44%的高校教师存在心理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1]。本文拟研究学科性质不同高校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性特点,为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提高管理效能的激励措施方面提供具体的心理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从贵州现有高校中随机抽取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工科院校教师521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医学院校教师211人,回收有效问卷181份,回收率92.9%。师范院校教师160人,回收有效问卷 103份,回收率64.4%,工科院校教师150人,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72%调查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2],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采取不记名,不绝对限时的形式,让受试者对所列90个项目分五级,独立作出评定,1为从无,2为轻度,3为中度,4为偏重,5为严重。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统计时采用方差分析对三类学科高校教师之间进行分析,然后分别进行两两比较,与全国常模间的假设检验采用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2.结果
  
  师范院校教师在总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6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工学院校教师在总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医学院校教师则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敌对性和偏执个因子方面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三类学科高校教师之间各因子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师范院校教师除焦虑和精神病两因子外,其他各因子上的得分都高于医学院校教师;工学院校教师除焦虑和恐怖两个因子外,其他各因子也都高于医学院校教师;而工科院校教师与师范院校教师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下表。
  
  
  3.讨论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关注问题,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指标,它不仅对教师自身职业生活的发展、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的影响,同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造福于他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人们普遍关注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的研究较少,并且其研究结果也有所不同。陈丽辉[3]、喻红梅[4]等认为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发生分布较为均衡,其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一般人群。王朝晖等[5]关于高校体育教师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心理健康好于普通人群。田玉荣[6]、濮宁镇[7]、范存欣[8]、朱焱[9]、张桂华[10]等认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他们发现:躯体化(指心理冲突通过躯体反应表现出来)强迫、焦虑和不安是当前高校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障碍。
  以上研究之所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作者认为可能是由于被试抽样的差异,以及被试所处环境(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以及被试选取数量的不同。本文章笔者通过对三类不同学科性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也发现,三类不同学科性质的高校教师在SCL-90的敌对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上的差异显著,在总分及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和偏执因子上的差异非常显著。同时还发现医学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显著高于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而师范类院校和工科类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无差异。其中医学院校教师在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六个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工科院校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八个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师范院校教师。在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时发现,医学院校教师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敌对性和偏执4个因子方面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作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医学院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以前都接受了5~8年的医学专业教育,对生理、心理之间影响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认知基础;在从事医学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中能够自觉的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有比较强的心理减负和自我调节意识;其非医学专业人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生活、工作和相互交流,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成医学院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的重要基础。据此,本文作者在帮助高校教师增加心理健康知识和促进提高心理健康预防保健的自我调节意识方面,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第一高校的管理职能部门应引起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特别关注,建立完善的教师社会支持网络。因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缺乏社会支持的群体,更应该注重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国外研究发现,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如提供某些必要的知识)、实践支持(如帮助完成工作任务)以及情感支持能增强教师对工作情境的控制感,从而降低压力水平和人格解体水平,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11]。因此,学校领导应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引导,多从“人性关怀”、“情感关怀”方面给教师内心的温暖,尽可能的提供创造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学校领导干部、工会组织等应多深入教师中间,了解和掌握教师的物资与精神上的需求;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纳入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理论水平,这样不仅能更好的指导自己,同时也能正确的指导学生。
  第二强化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电视、广播、宣传栏等校内传媒,向教师们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营造心理健康的氛围,使他们建立合理的认知,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原则和方法,从而强化自我心理保健行为,以促进高校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大环境的良性循环。在掌握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对群体的预防与保健的管理模式。对具有高压力感的个体,针对个体差异,应有的放矢,给予特别关注。同时引导他们学习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有助于及时调整各种心理亚健康状态,提高心身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刑少颖、王福兰.新世纪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中国高教研究,2002.6.70~71
  [2]汪向东、王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31~34
  [3]陈丽辉.大学教师SCL-90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6)
  [4]喻红梅.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干预对策[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3)
  [5]王朝晖、曾芊.广东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
  [6]田玉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1996(12)
  [7]濮宁镇、蒋春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0)
  [8]范存欣.广东省高校教工亚健康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9)
  [9]朱焱.255名高校教师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2(4)
  [10]张桂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书育人,2005(4)
  [11]范存欣、王声勇、朱丽等.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及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3):320~347

《三类不同学科高校教师SCL—90测评结果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三类不同学科高校教师SCL—90测评结果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