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读书活动总结 > 内容

尊师重教:在流变中传扬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1:49     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早已是人们的共识。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那样:“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要取决于高质量的教育,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由此看来,尊师重教已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而且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客观要求。
  
  今天我们应怎样尊师重教?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照了解:过去,我们定竟是如何尊师重教的?
  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汉代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法言·学行》);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宋人胡瑗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宋李觏《广潜书》有言,“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松滋县学记》)。
  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品质,古人把教师与“天地君亲”这些至尊并列在一起,对教师职业的尊重程度可见一斑。中国历史上尊师重教的故事可谓不胜枚举:欧阳修“携酒拜师”、扬时“程门立雪”,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而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尊师重教的故事更被传为佳话。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坚决摒弃“臭老九”、“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等陈腐错误观念,采取一系列举措大力倡导尊师重教新风尚,如1985年决定将每年9月10日确定为“教师节”,从此广大人民教师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相继颁布了多部教育法律法规,其中《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规范了教育活动和办学行为,使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教师法》则从法律上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我们有理由将承接了尊师重教传统的时代新风尚更好地发扬开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早已是人们的共识。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那样:“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要取决于高质量的教育,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由此看来,尊师重教已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而且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客观要求。
  可喜的是,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以高度重视,逐步完善教育体制、法规: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定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也定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如此,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学生本身、家长和社会各界应该正确对待教师和教育事业的道德要求。尊师,就是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人格,创造条件支持教师的工作;重教,就是重视教育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支持发展教育事业。
  
  [尊师重教·师者]
  探寻内在尊严与欢乐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供职干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在上海市名师讲坛上,地作为首批成员之一,向台下听众讲述了她与教育结缘的历程。
  “我出生在——个普通的教师家庭,从小时候跟着父亲上学起,就对教师这职业有了一份尊敬,天天看到许多小朋友对着父亲喊‘老师好’,童年时的我心中也添了一份自豪与羡慕。”
  随着这种情感的日积月累,稍稍懂事后,叶澜就下决心要当老师。
  之后,叶澜的生活便与“教师”二字紧密联系在厂一起:高中毕业的化装晚会上,地装扮成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中的瓦尔娃娜;在报考大学的志愿表上,地毫不犹豫地把6个志愿都填了师范大学,并且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作为第一志愿。
  谈到自己当时的动机,地说:“我既然喜欢当老师,就要当一名出色的老师;要当出色的老师,就必须学习和研究教育的学问。”
  叶澜至今还清晰地记得,40多年前,地这一选择如愿时的欣喜。此后,地与教育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教育系的学生到教师,从青年教师到老年教师,一步步地走过来,不知不觉之中,已经过去了40余载。与此同时,地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也随着年龄、阅历、时代与职业实践的积累而不断变化。
  “但无论怎么变,我对这一选择不仅无怨无悔,而且十分庆幸。”叶澜说,“我已深深地体会到: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是——种使每个从事并愿尽力做好这份工作的人,不断去学习,充实和发展自身的职业。是一种不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内在尊严与欢乐的职业。”
  数年前,叶澜曾因一篇充满激情而又理性的文章——《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无数教师在感动之余继而深思。文中关于“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生命经历,是教师与学生生命的涌动和成长”的论说,曾唤醒了许多教师心中尘封已久的理想和追求。
  如今,面对越来越显现其社会价值的教师职业,叶澜又把关于教师。关于教师职业价值的深层思考呈现在人们面前。对“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这一命题,叶澜进行过专门阐述。
  
  [尊师重教·观史]
  用历史的眼光审视与反思
  
  叶澜观点鲜明,在地看来,一种职业是否具有尊严与欢乐,具有怎样及何种程度的尊严与欢乐,一方面与职业本身创造的价值及其劳动性质相关,同时也与社会对这种价值、性质的认同与需求状态相关,还与从事这一职业群体的职业自我意识,以及他们用自己的事业实践创造出的社会职业形象相关。
  她强调,对于同一种职业,这三方面不仅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与关系,而且在同一国家的同一历史时期,这三方面虽然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
  “可见,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具有历史的眼光。”叶澜说。
  
  古代:“重道”与“教化”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总体上具有“尊师重教”和维护“师道尊严”的传统,尽管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过起伏。但是,几千年来,对老师职业价值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社会功能上。所谓的“尊师”,主要只是看重这项职业承担的社会功能。简单地说,“尊师”只是为了“重道”和重“软化”。
  中国先秦儒家中,荀子是明确提出“尊师”之说的代夫人物。他把教师的地位提到与天地、先祖及君主并列的高度,言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奉也。”荀子认为教育具有教化入的作用,强调“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尊师重教:在流变中传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尊师重教:在流变中传扬.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