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读书活动总结 > 内容

甘肃省中等师范学校教育的历史考察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4 06:06:27     阅读:


  摘 要 甘肃中等师范教育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小学教师和社会各界的有用之材。对甘肃省中等师范教育的回顾与反思在于总结教育规律,吸取经验,展望未来。甘肃中等师范学校教育的发展史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性,从小到大,从盛到衰,从适应社会需求到不适应。取消中师层次,这是未来我国师范教育层次结构变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甘肃 中等师范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中等师范教育是近现代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现已退出教育舞台。在整整一个世纪里,它成就和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甘肃省中等师范教育的起步稍晚于国内其他省区,其兴起是时代的变革的结果,其发展也受到历史、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1民初甘肃师范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1.1甘肃中等师范教育兴起的社会背景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师范教育在民国初年得以迅猛发展,自然与其所赖以萌生、发展的社会土壤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帝制覆灭,共和肇始,自然要行社会教化功能,普及共和思想观念。共和国的创建必然要开启民智,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结构的一代新人。师范教育在彼时的勃兴,不但是一个政治态度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知识结构的问题。在共和体制下的教育重建阶段,“共和”的色彩在教育政策中最为凸显。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通令各省,只采用内容符合共和宗旨的教科书,与共和精神不合的前清教科书、参考书一律禁用。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将“新教育宗旨”定义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善其道德。民国初年师范教育具有独特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同时,民国初年师范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师范教育家、师范教师和师范生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师范教育知识群体。
  1.2影响甘肃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条件
  甘肃少地形特点主要为高原、山地、沟壑居多,沙漠、戈壁、草原相间。这种复杂多样的地形状况给甘肃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地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山大沟深,造成交通极为不便,从而给教育人才交流,信息传播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艰苦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经济导致了人民群众思想封闭、观念保守。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是教育长期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上甘肃财政大多是入不敷出,教育投资有限,且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新中国以来,党和国家以及甘肃地方各级政府虽连年增加教育经费,多渠道筹措资金,但是人口的迅速增长,实质上使整个教育经费和人均教育经费并没有增长。
  2甘肃省中等师范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伴随着时代风风雨雨,甘肃中等师范教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一方面,中等师范教育在为甘肃的基础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其本身无论从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效益、德育工作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中等师范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中等师范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影响中师发展的诸多客观因素中,生源的枯竭和学生素质的下降是中师发展进入困境的主要问题。首先,录取分数一降再降,生源質量明显下降。其次、学生实践活动减少,教书育人能力下降。分析发现造成这两大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就业渠道不畅、门路不宽,直接导致报考中师的人数锐减。二是高考扩招,进一步影响了师范的生源。三是高中的扩招,将中师招生最后的一点生源也一扫而光。基于以上原因,中师为了生存,只能择低而就,放低入学的门槛,从而造成学生基本素质的下降。中师所招的学生,基本都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而且,许多情况是,只有那些考不上高中的学生,万般无奈之下才去选择上中师,这样必然导致师范生源质量的大幅下跌。造就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中师教育渐渐变得令人心,酒泉师范学校校长说的一句话做了很好的注解。他说:“过去的师范是香饽饽,考上师范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现在上师范,只要是个人就可以。”
  3甘肃省中等师范学校转型发展的基本模式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出台了中师教育的相关政策,中师教育的危机感就已渐露端睨。甘肃中等师范学校的转型主要有如下方式:
  (1)全盘端的“武威模式”。武威师范已转型为武威十八中,目前师范“名实皆无”。该师范建校于1915年,办学历史悠久,是省级重点师范。从2002年开始生源不足,办学前景堪忧,于是校领导果断决策,顶着极大的压力,多方调研,反复讨论,最终决定走办高级中学的路子。2004年正式挂牌,成为独立高中。
  (2)双学籍两条腿走路的“张掖模式”。张掖师范现名张掖实验高中,1941年建校,1997年成为省级示范化达标学校,省级文明单位,中师大专化实验学校。2001年开始着手转型,经过探索,在保留师范牌子的同时,03年挂牌成立张掖实验高中,在校师生实行双学籍模式运行,中师生参加高考。转型后保持两条腿走路,在办好师范,教师培训的同时,重点发展高中,突出特色,发展特长。
  (3)分层育人,多元发展的“金昌模式”。金昌师范在转型改制中结合金昌市是一个工业城市的实际,从2004年开始,金昌师范以“分层育人,多元发展”为办学战略,在保持中师教育,教师培训的同时,积极争取机会,利用师范有利资源,创办了金昌职业技术学校。目前,他们正在积极争办“金昌职业技术学院”。
  (4)教职工积资办学的“酒泉模式”。酒泉师范创建于1918年,原为省立第九师范学校。在转制过程中经历了比较多的挫折,最终全校职工集资800多万元购买旧校园办高中(民办性质)。2007年1月民办高中转型为酒泉实验中学。
  (5)多条腿走路的“天祝模式”。天祝师范是一所民族师范,主要专业有民师和普师。为了谋求出路,在师范基础上并入原职业高中,现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兼办中师,师资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并与青岛、天津等地联合办学,使学校得以继续办下去。学校被省、市有关部门确立为“甘肃省再就业培训点机构”,“ 武威市贫困地区农民培训基地”。

《甘肃省中等师范学校教育的历史考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甘肃省中等师范学校教育的历史考察.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