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读书活动总结 > 内容

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1 06:10:27     阅读:


  摘 要:当前,传统的高校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观越来越遭受到质疑,特别是传统德育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有效地实施德育,必须让德育回归人本身,必须关注学生生命。因此,把生命关怀作为高校德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成为高校德育改革的一项根本性、时代性的使命。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德育 生命关怀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大学生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当代高校大学生漠视践踏甚至残害生命的案例不断增多,我们看到这些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热衷于各种物化的评比,追逐于硬件设施的达标,即便有些思想道德课程更多涂抹了太多工具利益的色彩,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生命关怀的教育。存在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高校德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已经遭到巨大的挑战,面临着转型、重建的重任。
  1.当代高校大学生生命关怀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定群体,被社会赋予很高的期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于大学生伤害生命、践踏生命、漠视生命、生命价值迷茫的悲剧案例不断在上演,并且愈演愈烈。高校德育对个体生命关怀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个体健康成长需要,制约着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并切实加以解决。
  1.1案例扫描
  2010年1月12日,上海警方从松江大学城学生河内打捞起两具尸体,经证实,这一男一女两死者分别是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和上海某医科大学两所高校的大一新生,女方19岁,南方20岁。警方初步调查显示,两人可能因感情问题跳河自杀。
  2010年12月24日上午8时20分许,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08级李姓硕士生从北京大学理科1号楼8楼坠落,不治身亡。北大校方证实,跳楼可能与死者生前患有肺部疾病有关。小柯生于1986年,2004年考取北大本科,就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08年保研,现为该院软工所研究生三年级学生,明年7月即将毕业,已找到某网站的工作。
  2010年10月20日夜晚,21岁大学生药家鑫驾车途中撞到骑电动自行车的女服务员张某,下车后发现张某在看自己的车牌号,药家鑫拿出刀子,对张某连捅8刀,致其死亡。就药家鑫交代作案原因是张某是农村人记住其车牌号,害怕事后会很麻烦。
  2011年6月七年后的“兴义市马加爵”案发生了,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09级物理系学生龙仕绪,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持刀将相处两年的宿舍舍友韦宸、郝进,一个割喉,一个砍伤,其中郝进由于失血过多,经医院抢救无效当天上午死亡。经之后交代是一方面学习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自己身边朋友都过得比自己好,心理不平衡导致的。
  1.2当代高校大学生生命困顿
  第一,自我抑郁。部分大学生可能由于身体缺陷或家庭因素,性格孤僻,自我封闭,朋友的交际圈甚少,排斥抵触与群体的共处。这类的大学生常常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爱钻牛角尖,对于自身缺点特别敏感,总是把自己压抑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就导致情绪压力无法宣泄,久而久之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脱自己。
  第二,情感纠缠。大学生在高校中谈恋爱不足为奇,但是当今一些高校大学生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准确的说思想观念并不成熟,有时候遇到问题以及压力时,双方互不妥协,闹得不可开交,一些感情特别细腻的同学就会因为对方的离开而想不开。特别是临近毕业的情侣,由于工作的压力和双方父母的压力,难以选择和谐的方式解决遇到的困难而选择殉情。
  第三,就业压力。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压力的增大并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量逐年剧增,大学生并非以往的“天之骄子”,一些大学生毕业跨入社会找工作与实际想象的落差感较大。而且社会的一些不公平现象随处可见,身边一些“官二代”“富二代”与自己对比的差距尤为突出,这就给将走进象牙塔梦想着美好人生的大学生重重的一击,难以承受现实社会的压力和不公正。
  第四,对比心理。现如今,大学生大都数都是独身子女,父母都尽可能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但还有一些大学生来自经济条件欠发达或贫困的地区,家庭的自身条件有限,这就显现出一些同学生活质量的明显差距。一些学生生活甚至达到奢靡的状态,这就使得相对比较贫困的学生容易形成对比心理,有些甚至处于极度自卑中,长久如此会想不开或导致一些盗窃满足虚荣心的犯罪行为。
  第五,片面的思维方式。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大学生在这一发展阶段其形式逻辑思维仍占据优势地位。形式逻辑思维有其明显的特点: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思维主体更加强调逻辑性、客观性、确定性,而较少主义事物的差异性、个别性、运动性。1所以大学生用占据优势地位的形式逻辑思维思考问题时难以做到辩证、理性、全面、客观,容易用极端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以及过于简单的评价事物。
  2.高校德育生命关怀困境与原因分析
  传统的高校德育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行的高校德育开始表现许多与时代精神不相协调之处,大量的事实表明与生命关怀的疏离已成为高校德育的软肋。因此,因此只有发现高校德育生命关怀的困境以及从根本上找出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才能有助于今后高校德育把生命关怀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2.1当代高校德育的困境
  第一,高校德育价值取向的偏离。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又使每个人隶属于他的组织,个人的一切依赖于组织,而以往作为共产主义思想原则所理解的集体主义道德,也没有把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作为它的基本前提,于是,传统的整体主义道德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解放几十年来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和道德教育所倡导的,其实质还是一种抹煞、乃至反对个人独立性的道德。2因此,在相当长得时间里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成为了人们社会道德的主旋律。而高效德育也正是坚持着这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着重强调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而往往抹煞、忽视了个体独立性的道德。这种忽视大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在高校德育中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的价值取向必然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空洞无味,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各个高校盲目的追求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对大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淡漠了生命的激情需要。高校在进行对大学生德育的教育方面主要变成了对政治理论的背诵,并没有注重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与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3德育的标准也是如此。社会与社会经济生活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这越来越显示出一元化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已经无法适应当代高校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要求

《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