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内容

黔东南州剑河县民族基础教育调查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8 06:19:23     阅读:


  摘要: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典型的“三农”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县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适龄儿童入园率、入学率、小学、中学毛入学率都大幅度提高,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80%以上。但该县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五点对策。
  关键词:剑河县;基础教育;农村;九年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7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1-0117-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1.026
  2016年8月,在对剑河县申报第二批“魅力侗寨”村寨——南明镇凯寨村凯寨寨、敏洞乡沟洞村沟洞寨、磻溪镇谢寨村谢寨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我们对剑河县基础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剑河县基础教育概况
  (一)清朝雍正年间至新中国成立前基础教育简况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中部,与台江、三穗、施秉、天柱、锦屏、黎平、榕江、雷山、镇远9县毗邻。全县面积2176平方公里,辖5乡7镇,总人口25.5万人,其中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现在有苗族、侗族、白族、傣族、壮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2016年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1.5亿元,年均增长15.6%;人均GDP年均增长16.42%,达到2.3万元;财政总收入预计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22.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55万元、7437元,年均增长14.2%、15.6%。[1]尽管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剑河县经济社会得到了巨大进步和发展,但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
  今剑河县设治较晚,至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始置军事治理机构清江协,配副将1员、游击2员、守备2员、千总4员、把总8员、马步兵丁2000名,署理军务[2]。同时设“清江厅”,隶镇远府,置“理苗同知”,员额1名。[2]73剑河基础教育从此纳入政府管辖范围。在清代,今剑河县境曾先后设置过柳霁义学(雍正8年,1730年)、清江义学(乾隆元年,1836年)、启文堂义学(嘉庆18年,1813年)、小广义学(嘉庆20年,1815年)、高坝义学(设于嘉庆年间,具体时间不详)、圭白义学(道光3年,1823年)、谢寨义学(咸丰5年,1855年)。兴办义学后不久,剑河基础教育又有新的发展——先后创办了柳川书院(1790年)和柳霁蔚文书院(1838年)。至清光绪年间,义学衰落,私塾兴起。县内最早的私塾是现磻溪镇谢寨村谢寨举办的青云馆(清光绪12年,1886年),同期,现南明镇凯寨村凯寨寨也兴办了文华馆。其余还有岑松、太拥、南嘉、南明等寨的私塾馆。县内私塾馆的办学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联馆”(亦称“团馆”、“寨馆”),系由一寨或附近几个寨子共同聘请先生施教,利用家族祠堂或庙宇等场所办学;另一种是“东馆”,即富户请先生到家施教,此种私塾极少。当时,无论联馆或是东馆,均分为“蒙馆”和“经馆”。蒙馆实施启蒙教育,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等为教材,以教授幼儿识字为主,相当于现在的识字班。经馆则是为准备考秀才的学童举办的“提高班”,故以《四书》《五经》《春秋》等为主要教材。光绪30年(1904年)后,县内各私塾开始增设《算术》《图画》《音乐》等近代基础教育课程。县内正规小学教育始于清光绪30年(1904年),中学教育始于民国30年(1941年),幼儿教育始于民国37年(1948年)。至1949年(民国38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县有初中1所、中心国民学校17所、保国民学校17年、私立保校16所、改良私塾29所,共计有中小学校80所182个班,在校学生5058人,其中小学生4782人、中学生276人。有教师246人,其中小学教师227人,中学教师19人。[2]854-856至民国时期止,县内基础教育虽有所发展,但仍很落后,“文化人”凤毛麟角,据民国33年(1944年)的统计,当时全县有相当大学文化程度6人、相当普通中学文化程度416人、相当小学文化程度7308人,文盲62124人,文盲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比例高达88.93%。[3]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概况
  新中国的成立,翻开了剑河县基础教育的新篇章。
  1.小学教育。剑河第二次解放后,县人民政府立即接管了国民政府时期设立的17所中心国民保校和17所保国民学校,并将其改称为“完小”(五年制完全小学)和“初小”(只设1-3年级的村级小学)。到1952年,经过全县人民三年的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投入,在县境设立了98所小學,有在校学生6592人,其中女生1104人,另办有216个夜校班——贫下中农识字班。到1956年,全县调整学校布局止,全县有公办小学101所、民办小学15所,“共有学生10498人,其中女生248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55%”。[2]859后经过1958年、1961年、1963-1965年、1971年、1975年的5次校点布局调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止,“全县有小学445所,其中民办小学270所;在校学生23719人,入学率为93%;有教师1223人,其中民办教师716人”,[2]860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剑河县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小学校所数、在校小学生人数、教师人员数和适龄儿童入学率最多、最高的一年。
  改革开放后,剑河县小学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至1990年,全县小学校调整为168所(不含教学点)、1096个班(含教学点),在校学生23880人,其中女生768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82.1%。[2]8602000年,该县顺利实现了“普六”目标。[3]24-25

《黔东南州剑河县民族基础教育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黔东南州剑河县民族基础教育调查.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