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内容

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及指导策略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6 06:11:27     阅读:


  摘 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才成长的源头,是孩子出生后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永远不会忘怀的最亲近的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孩子有着极强的可塑性,一旦长大将难以纠正。
  关键词: 家庭;教养方式;幼儿;影响
  【中图分类号】 G40-05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147-01
  一、目前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现状
  幼儿期是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中的生活经历与环境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最亲密,感情最强烈,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摇篮,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同的家庭中,由于父母的性格与素质有差异,所受文化熏陶、教育年限、早期生活经历、从事职业和兴趣、特长等的差异,加上子女在相貌、健康、智力、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往往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不同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的行为习惯也是不同的。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良好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都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相反,不当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都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娇惯宠爱,包办代替,教育缺乏发展性:家长对子女的过于保护会使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加大,处处依靠父母,事事依赖父母。父母对子女的过度保护阻碍了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受父母过分保护的孩子无论对家庭生活,对学校生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性都差,良好习惯难以养成,自理能力普遍低。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和老人的辛劳熟视无睹、心安理得,慢慢的就会形成懒惰、自私任性、心胸狭隘的等不良性格。在幼儿园内表现为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性格冲动,克制能力,有的甚至有野蛮霸道、打架等不良行为。
  (二)宽严失度,言行不一,教育缺乏一致性:家庭中两代人对孩子缺乏统一要求,其结果只能是相互抵消教育的作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家庭教育要有连贯性,家长的教育态度不一致,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可遇到实际问题往往另一套,或对孩子严格要求而对自己犯错一再宽容,或给孩子布置了任务,孩子完成了家长却不去检查,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也容易使孩子形成“言行不一”甚至“口是心非”的不良习性。 另外,夫妻教育孩子意见不一致时,不宜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当一方教育孩子时,另一方一定要积极配合,即使內心并不赞同对方的教育方法,也不应该就指出来,而要等事后与对方私下讨论,取得一致认识。
  (三)期望过高,拔苗助长,教育缺乏客观性:有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不合理的目标导致片面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其结果往往拔苗助长,事与愿违。本来,家长对孩子的较高期望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动力,能激发孩子的进取心,激励孩子去实现期望目标,但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无视儿童的生理条件和智力水平,不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则期望值越高往往效果越差。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是克服“拔苗助长”现象的根本出路,假如父母的期望与子女的期望产生冲突,应该以孩子的期望为主导来调整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
  (四)个人至上,察子失真,教育缺乏社会性: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摆布,从小便把孩子束缚在家庭、自我的小圈子里,很少能放眼社会,对孩子的行动自由过多干涉、约束和限制,诸如要求孩子不要玩水、不要上街、不准看电视……可以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来自父母不同程度的约束、干涉。总之,父母们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成人思想经验去要求幼儿,幼儿毕竟不同于成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思想行为方式以及心理世界,如果这种现状继续存在并发展,势必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孩子稍有聪明之举,父母便立即表扬,而对孩子的不良倾向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长期下去,可诱发孩子的自满心理,容易变得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另一方面孩子的错误与不足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弥补会越来越严重。有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太笨,没有出息,产生心理定势,丧失信心,甚至对孩子的良好表现持怀疑态度,严重挫伤孩子的上进心。
  三、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幼儿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子女与家长每天都生活在一起,特别是未成年的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最强。同时,他们还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家长是他们最易模仿、最愿模仿的对象。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幼儿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幼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长做好了,子女自然要受到好的影响,会自觉地跟着家长学。
  (二)为孩子创造实践自我价值的机会。父母要转变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独立行走、独立进餐、独立就寝等。 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鼓励他在家做小帮手如帮忙分筷子、分碗。家长在家要有意识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要有恒心,舍得让孩子吃苦。比如:孩子自己洗洗手帕、小袜子,一喊累,家长就接过来替他们洗,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不会生活自理的能力。

《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及指导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及指导策略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