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内容

高等学校以法治精神管理学生的实践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4 06:15:21     阅读:


  摘 要 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依法治校一直以来都是各个高校的治校核心理念之一,在规章制度、师生权益保护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在以法治精神管理学生上还存在有诸多的问题,离真正的依法治校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本文分析了高校管理学生中存在的与法治精神不符的现象,从理念到制度上剖析了原因,并就如何用法治精神管理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法治精神 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梅强,湖北警官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254
  1998年的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①经过二审终审,判决北京科技大学败诉,应当向原告田永颁发毕业证、及时召集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对田永学士学位资格进行审核,并及时履行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上报田永毕业派遗的有关手续的职责。此案判决传递出如下重要信息:
  一是高校虽然不是行政机关,但具有部分行政管理职权,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引起的行政争议可以适用行政诉讼法予以解决。
  二是学校按照自主管理权以“068号通知”颁布的校规中,因其处罚幅度高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而无效。
  三是学校在作出类如涉及对象受教育权的行政管理行为时,没有履行宣布、送达、允许申辩等行政管理的必经程序,由于随意而显失公正。该起案件因司法准确、及时救济而避免了田永同学的巨大损失,其中的过错就是因为学校没有依法管理学生,暴露出在依法治教的进程中还存在的突出问题,该案应当成为推进依法治教的警例。
  一、高校管理学生中存在的与法治精神不符的现象
  一是部分法律空白还没有得到完善,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高教法》在一些条款中留有授权性的规定,但相关规章并没有及时跟上,实践中便存在着自我解释、推断使用的问题。
  二是部分高校的校规条文粗糙简单、解读模糊,甚至有违反上位法的情况。很多高校校规的程序性内容的数量大大少于实体性内容;程序性规范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存在着相当的不足。本案中北京科技大学的校规与教育部门规章相违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09年,湖南罗彩霞诉王佳俊案件中,可以设想在毕业生证发放、在校学生管理、家访等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不细致、不负责任的情况,导致几年内冒名顶替上学竟然没有被发现。
  三是部分高校的管理还缺少人性化,对学生不够尊重,对个别教师的管理行为缺乏指导、约束和监督,存在侵犯学生公民权、甚至严重犯罪的情况。
  二、从理念到制度的原因分析
  田永一案,如果没有法律救济,最后对他的伤害将是终生的,与田永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并不鲜见,在民办高校领域,还有因招生、学籍的违规操作,侵犯大面积学生的权益问题,这些行为不但给当事学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给我国的高教形象、政府的监管能力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法治观念淡薄
  教育具有天然的道德性,我国自古在儒家的熏陶下,朝野市民均以尊师重教为美德,对教育部门、老师从来都是倍加信赖、尊崇有加,正是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以德治教成为主流,学生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管理,主要依靠学校与老师的自我约束。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很少从法律的角度来思考学校和学生的关系,较少依照法律来管理学生,以经验和传统来办事,甚至以领导个人意志管理,“一任校长一套制度”,2003 年 7 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后,各个学校开始加大对依法治校理念的宣传,但传统的惯性仍在,认为是对自身的约束,看不到在社会与教育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没有规范就必然产生随意性,不循法治,就不能保证教育在符合党和人民意志的轨道上运行,就不能保障受教育者的各项权益,不能以看得见的公正方式管理,就一定会产生不公,造成教育改革的迟滞与退后。
  (二)缺少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对教改前景的判断
  教育是要符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现代大学生往往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已经具有自主发展、自建构的主体能力,有的在行为上追求更多自由,这要从多方面分析理解,在社会化需要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领域要从严要求,但要注意方法;而在个性化方面,要保持更多的爱护与包容,做他们发展路上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动辄必责、处处呵斥与严罚,借助严厉校规而疏于教育,无视对学生的身心保护,从严管理应该严在过程、严在细心,而不是以罚代管、简单粗暴。
  (三)制度不健全
  一是有法不依,对教育行政规章落实不力,甚至具体管理上与之相违。
  二是校规制定随意,没有规范的制定程序,也没有审议和征求意见,有的校规在行文上都不够规范。
  三是不注意程序,不尊重学生的知情权,管理行为都是单向度的,没有纠错和申辩的空间。
  四是缺少和三方的监督,家校联系缺乏、社会力量无法介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反应迟缓等。在田永案中,校规的出台没有研究上位法,也没有在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审查,上级也没有主动向下级纠错,在田永反映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复,只有法律救济一途才得以维权。
  三、推进依法管理学生的实践建议
  (一)法治是历史的必然,当前更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近年来每年招生突破700万人,但总体上大学还是一种稀缺资源,《高等教育法》规定:中国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学生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处建设的任务,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个意义看,一方面,要珍惜人才资源,尽量把每个学生者培养成社会需要、个人全面发展的人才,要讲科学规范、依法治教;另一方面,积极跟上社会的变革与创新的趋向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自觉提升法治意识,无法治不公平,不依法治教也无法培养出崇法、畏法、守法的好公民,所以,观念的转变必须放在首位。

《高等学校以法治精神管理学生的实践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等学校以法治精神管理学生的实践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