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内容

论普通学校军事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28 23:25:24     阅读:


  摘 要 从国防安全的角度论述了在普通学校开设军事体育课程对于国家安全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探索更加有效的国防人力资源基础的训练方式。提出了军事体育课程的特征、构建原则、实现目标等要素。为完善课程,将课程划分为理论层、实践层、设计层、目标层四个层次,确定了课程的内容、课程实施、课时比例,以及评价方法与影响因素,并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普通学校军事体育课程建构国防安全
  军事体育是一种与军事技能融合,并为军事目标服务的体育运动。将军事体育纳入普通学校教育体系,是很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近年来,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不断出现不和谐因素,潜在的战争隐患严重影响我国的和平发展环境。探索更加有效的国防人力资源基础训练方式,已刻不容缓。我国虽然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了军事化教育,如新生入学军训、军事活动日等,但是其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重形式轻效果、重理论轻实践、重外表轻内涵的现象严重影响军事化训练的效果。通过在普通学校开设军事体育课程,不仅能够促进普通学生国防意识形成、加强组织纪律观念,也会不断改善其日益下降的身体素质水平。通过课程形式进行军事教育,将短期集训变为长期培养也是对军事教育成果的巩固与持续。
  一、中外学校体育与军事的论述与实践
  军事与体育在产生之初就是互相融合的。德国体育史学家费特的研究认为,体育的起源可以上溯至原始公社时期部落间的战斗,为了战胜敌人,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与高超的战斗技能,提高战斗技能的专门性体育锻炼就成为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1]。因此,原始的军事训练与体育的萌芽融为一体。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与“御”是军事体育的重要内容[1]。封建社会,特别是(唐、宋、元、明、清)时期,我国的兵制、武举、武学制度是军事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上升到国家对人才选拔的科举制度的高度,对于军事以及体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3]。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学家杨杰在1932年著《国民军事必读》所述“国力之要素,最主要者唯人,故各国对人之训练,比任何要素为重大”[4]。论述了军事训练对人整体素质提高与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
  美国在1916年《国防法》的基础上,1958又制定了《国防教育法》,强调普通高等院校教育必须满足国家安全需要[5]。俄罗斯1996年颁布的《国防法》规定,对普通中学9~10年级、年龄在14~15岁的学生进行初级军事训练,对16周岁以上、尚未为国家服过役的适龄男性青年,进行每周两次的强制性军训。以色列采用“全民皆兵”国防体制,对14~17岁的中学生进行强制性的军训,训练内容有大量的队列、步枪射击、投弹、行军及军事体操、徒手格斗等军事体育内容。法国实行政府领导下的全民国防教育,重视在学校进行国防教育。法国政府在青少年中成立了各种准军事组织,并通过军训,强化青少年的国防意识。瑞士在1944年就制定了《民防法》规定,所有12~19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服役前教育和训练,提高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并为服兵役打下基础。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促进军事化训练先后颁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和《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等文件[6]。2001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学校军事化训练的重要地位。《国防教育法》规定:小学和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这些法律与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国防教育的有效实施以及军事体育运动的开展。
  二、普通学校军事体育课程的构建
  1.构建原则
  军事体育课程的构建既要符合课程构建的普遍性规律,同时还要体现课程自身固有的特殊性规律,要从课程设计的理念、课程设计的模式,课程设计的功能性、实践性、社会性特征来进行。①构建应符合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②要用军事化要求来确定课程实现目标。③要始终依据军事化体育课程的固有特征以及自身的规律来实施军事体育课程。④要根据目前各级、各类学校现有的设施与条件逐步完善课程的实施,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协调发展。⑤要积极探寻与普通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机结合,要进行科学化的整合,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军事体育课程体系。
  2.目标达成
  (1)功能复合性
  军事体育课程应具备教育的基本功能特征。军事体育的教育过程所引起教育对象个体的变化、产生的作用会对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产生各种影响与作用。其教育功能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以及有方向性和多方面性。课程的中心突出军事层面的特征,即以军事为重点。因此,军事体育的教育功能从个体教育上升至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通过人的知识、意识、职业、道德等的社会化而派生。
  (2)内容独特性
  军事体育课程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独立特性,是由具有军事色彩的体育运动所决定的。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主要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其广泛性与宽泛性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的一般性身体特征而进行的健康性实践锻炼活动。军事体育课程的内容设计与普通体育课程比较更强调其为军事目的服务的身体锻炼模式,更有力地强化体能并达到身体的锻炼极限,并实现人的自身潜能的较大程度发挥。
  (3)结构融合性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军事体育课程的结构组成要突出课程实现目标,强调在普通体育课程框架下实施的可行性方案,采用先选修后必修的实际过渡,整合现有军事体育课程的原有资源,更新体育课程未涉及的教学内容,丰富体育课程资源,增强课程相互融合程度,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
  (4)实施强制性
  军事体育的目标实现与普通体育课程的区别之处在于其实施具有在一定的措施保障之下的强制性特征。以往我们的普通体育课程实施的强制性往往受到束缚。但强制性的锻炼实践观点在形成运动技能、形成良好运动习惯、形成人格品质方面是有较大帮助的。军事体育课程的实施的强制性要强于普通体育课程,对于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健全人格品质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评价多元化
  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考察,同时也是对其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评价。军事体育课程的评价设计要反映评价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手段及其管理等环节的多样性。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多方法、多规格、多类型的多元化综合系统评价。
  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对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包含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军事体育课程的设计主要从四个层面进行:理论层、设计层、实施层、目标层。各层面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并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7]。在课程的理论层面主要注重课程目标的确立、指导思想的确立以及为达到目标应传授的基本思想与内容。在课程的设计层面应注重课程的内容设计、采用的工具设计、实现的途径设计、评价设计的互联互通,使课程设计融为一体。在课程的实施层面应使课程的组织形式紧凑化、实施方法多样化、实施过程一致化、效果评价标准化,构建适应军事化需要的课程实施规划。在课程的目标层面应力争达成军事技能与身体素质双赢目标。要对实现的课程目标与解决的问题进行信息反馈,以检验课程的实施效果。(见下图)

《论普通学校军事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普通学校军事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