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内容

研究生学校归属感问题初探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2 06:08:29     阅读:


  摘要:本文从研究生学校归属感的意义和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从学校宏观层面和研究生辅导员层面,在介绍美国大学相关做法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培养研究生学校归属感的方法和具体措施,这对于我国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归属感教育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研究生;学校归属感;辅导员;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李坚(1984-),男,湖南长沙人,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马岚(1980-),女,四川自贡人,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教育。(四川 成都 611731)
  
  马斯洛在其著名的 “需要层次理论” 中提到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1]根据De Vos和Dijkatra(2000)的定义,学校归属感是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或学校中重要的一员、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2]也就是说,学校归属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乐于参与学校活动。学校归属感对于青年学生的长远发展、职业规划和促进学校、社会的发展,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影响。[3-5]
  本科生的学校归属感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对于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归属感问题,目前的研究尚不多见。伴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蓬勃发展,研究生阶段招生人数已经由1999年的6.5万人扩展到2009年的47.5万人。面对数百万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期的青年研究生,如何从培养学校归属感的角度出发,使得青年学子健康成长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一、研究生学校归属感现状
  
  笔者查阅了相关新闻和调查结果,发现研究生学校归属感存在喜忧并存的两种现象。现各举一例予以说明:
  (1)2009年10月2日上午,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86004班和机械电子系85级校友在母校分别举行了毕业20周年聚会活动,校友对母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予以了充分肯定,表示会尽自已一份力量,建设好校园。
  (2)新浪与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与学校归属感相关的调查——毕业后你对母校的印象是什么?回答“毕业后就没什么关系了”(35.3%)和“说不清”的就占了49.0%,而“一直在关注母校发展”的占51.0%,两种声音旗鼓相当。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学者熊丙奇说:“从我自己的调查来看,这些年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确实存在越来越淡的趋势。” [6]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发现,一方面是很多研究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毕业的研究生在毕业以后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关心学校的发展,支持学校建设,学校成为他们联系情感、凝聚力量的场所,这是学校归属感的真实体现。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在毕业后对学校归属感逐渐淡漠,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在校求学期间纯属浪费青春和金钱,更谈不上学校归属感。后面这种现象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二、研究生学校归属感淡漠的原因分析
  
  1.从研究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来分析
  目前,研究生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而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同时,研究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压力与学习上的阻力。这就会影响研究生们对学校归属感的形成。
  2.从教育产业化来分析
  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高校的学费越来越高,研究生开始扩招,扩招后师资力量反而不足,学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精细,一个导师带几个甚至十几个研究生,导师们的指导也开始力不从心。再加上高校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更加让学生感觉不好。调查中,有31.3%的人认为“教育产业化让自己有被盘剥的感觉”,25.1%的人觉得“升学、就业的压力导致自己和老师同学交流变少”,17.8%的人觉得“老师教课心不在焉”,17.2%的人则明确地说“母校不再有母亲一样温暖的感觉了”。[6]
  3.从研究生就业来分析
  当“唯学历”时代逐渐远去,研究生这群“皇帝的女儿”突然成了“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媒体时有报道说,因为眼高手低和高不成低不就,用人单位普遍对研究生信心不足。研究生本来可以说是就业的优势群体,可如今的就业道路不再一帆风顺,甚至还会屡屡碰壁,当研究生就业满意度越来越低甚至有部分研究生无法找到工作时,他们对母校怎么可能有好的印象?没有了好的印象,学校归属感也就不复存在。
  4.从学校建设和管理来分析
  这些年大学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规模效应和利益追逐,忽视了一些需要扎实“内功”、见效慢、有内涵的事情。一些大学在硬件建设中追求高标准上档次,建设最现代的大楼,但忽视了校园人文气息的建设;研究生扩招之后,师生比失调,不少导师忙于科研和项目,不少学生甚至一个学期都难得见导师一面;还有一些学校的校名改来改去,校内的院系也是合并改名,导致学生和导师都对新的单位有一种陌生感。在这样的办学过程中,大学无法形成给人们温暖、安全、归属、团结、信赖的大学文化共同体,没有情感与精神的共鸣,更没有温馨期待。自然地部分研究生难以认同大学,也找不到学校归属感。
  
  三、解决措施及建议
  
  1.美国在提高研究生学校归属感上的措施
  美国大学从学生入学起就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办学质量。毕业以后,也持续关心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觉得大学的教育有价值,是伴随整个人生阶段的,并因此乐意在走出校门、事业有成后关心和回馈母校。
  建立完善、健全的校友关系网也是美国大学提高学生学校归属感的一个措施。美国大学的校友会往往都有求职网络,能帮助本校毕业生通过校友关系找到工作。在这方面十分著名的是耶鲁大学的“骷髅会”。这意味着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学校归属感的培养拓展到了校园之外,从校友离开之日起,一直建立紧密跟踪与联系,而不是毕业生一离开校园就人走茶凉,“人间蒸发”,等到其成功之后学校再与其联系,向其要回报。
  2.国内学校提高研究生学校归属感的建议
  (1)学校教育采取多元化形式,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学校要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品德的培育与人格的塑造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方式。要引导研究生们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对待人生、工作、生活和学习,树立公平礼让、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建立兼容并包、求同存异、团结协作的人际环境和氛围;导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相互坦诚,平等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教师要始终坚持以诚相见,尊重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校、老师对他们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安全、归属、团结、信赖,增强研究生的学校归属感。
  (2)辅导员做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心理辅导功能。除了导师以外,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是沟通研究生和学校的纽带,研究生辅导员在培养研究生学校归属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辅导员,学生可以将自己对学校意见和建议反映给学校,也可以通过辅导员老师获得更多学校的相关信息。辅导员要向研究生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指导研究生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帮助研究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辅导员要结合研究生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研究生处理好学习、成才、职业规划、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政治境界。要根据研究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强、自律、自爱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研究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成才,提高研究生的学校归属感。
  (3)提高校友会的功能。对于国内大学来说,开校友会并不稀奇,但校友会研讨当今科技前沿、研究如何塑造母校的未来,在国内高校的校友会中很罕见。我们要明确校友会的目标,校友会是为大学服务,应就有关大学的教育政策和实践提出建议,支持学校的重大活动,为校友和学校提供彼此交流的渠道,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研究生的学校归属感。
  
  四、结论
  
  研究生的归属感教育对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高等学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评价高等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学校、教师、辅导员都要从自己的岗位职责出发,一点一滴地营造校园良好的人文氛围,努力培养研究生学校归属感,为研究生们的长远发展和规划、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增加学校的凝聚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友平,盛思鑫.对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再认识[J].学术探索,2003,(9):69-72.
  [2]包克冰,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2):51-54.
  [3]田丽丽.青少年学校满意度发展特点及其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J].心理学探新,2007,27(4):48-53.
  [4]Huebner E S,McCullough G.Correlates of school satidacaon among adolescents[J].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0,93(5):331-335.
  [5]彭正霞,蒲伟.校园文化满意度对学生归属感的影响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7,(6).
  [6]李松涛.教育让学生淡漠和功利——当下青年对母校印象变了[N].中国青年报,2006-12-11.
  (责任编辑:王祝萍)

《研究生学校归属感问题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研究生学校归属感问题初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