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奠基与变革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2 06:13:04     阅读:


  【摘要】钱伯海先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教学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就,为中国经济和统计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先生的创新性成就举其要者有:创建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创立社会劳动价值论,提出国民大核算构想,推进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改革,优化统计学科体系,创立经济新学科,创新经济学理论,绘制经济学发展蓝图。先生献身科学,追求真理,践行了哲学社会科学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和创造财富的使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是我们悉心攀学的楷模。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平衡原则 国民大核算体系 社会劳动价值论
  钱伯海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钱伯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他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50多年,出版专著和全国统编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累计在1200万字以上,其中若干主要成果汇集在五卷本鸿篇钜制《钱伯海文集》①中。先生在经济学和统计学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创新发展,而且有助于中国经济统计核算制度和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创立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消除理论与方法上的误解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20世纪以来经济学领域乃至人类社会最伟大成就之一。迄今,全世界有6位学者因在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有3位学者因应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经济问题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②。没有它,经济学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繁荣;没有它,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就无从谈起。历史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荐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国民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它建立在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上,为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服务。二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Material Product System, MPS),它为计划经济国家经济管理服务。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划经济国家纷纷转向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尤其是前苏联解体和经互会(The Council of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 CMEA)的解散,MPS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逐步走向消亡。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走向单一——国民账户体系(SNA)。当今世界,不论大国还是小国,富国还是穷国,无不重视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和制度建设。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开始改革和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既要按照MPS进行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与分析,又要逐步引进SNA的理论、方法与指标。由于MPS和SNA两大体系在核算范围、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加之我国经济和统计理论与实际部门长期对SNA持批评的态度,人们对SNA了解甚少,许多人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差错与误解。例如,一些学者和政府部门将“积累性支出”当作“积累基金”,将“消费性支出”当作“消费基金”,将生产成本看做C+V;还有一些学者和政府部门提出了国民收入“超分配”的观点。这些差错与误解产生的原因在于学者和政府官员在研究和分析经济问题时,在“生产方”采用MPS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在“使用方”运用SNA体系的理论与方法。这些差错与误解既影响我国经济理论的研究,又影响人才培养,更是误导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其后遗症既重大又深远。面对这种状况,钱伯海先生出于学者的责任感,系统而又严密地研究宏观经济指标核算问题,得出创新性成果,认为从社会再生产的不同环节——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方面核算国民经济活动总量指标,口径必须一致、计算结果必须相等,并提出了著名的“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值指标就算到哪里,中间消耗与最终使用也就算到哪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原始收入和派生收入就在哪里分界。”③这个原则的中心思想就是,在任何经济统计与核算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口径统一、项目对等,即经济核算过程必须遵守“有收有支,收支相等;项目对等,不重不漏”的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不仅对理解和把握MPS和SNA两大核算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在同一核算体系下科学地进行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与分析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澄清我国经济和统计理论与实践中违反平衡原则的诸多差错和误解,先生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重要论文《正确认识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④,深入阐述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使之更好地在经济、统计的理论研究和经济管理、统计工作中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和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其作用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在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中,引入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在“生产范围”条款中指明:“尽管新体系与原体系的生产范围不同,但二者始终严格遵循生产范围划到哪里,生产成果就算到哪里,中间投入和最终使用也就算到哪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也就在哪里分界的整体原则。”⑤
  20世纪90年代后期,针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向SNA体系转轨,过去存在的理论误解逐步得到解决,先生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作了进一步抽象化的处理,作了方法性的拓展和补充,使之适应新的形势。新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表述为:“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经济活动也必须守恒。但要做到守恒,在数量上保持平衡,就必须使形成经济活动的各方,包括收和支、产与销、产与分、产与用、买与卖、投入与产出等等,保持相同的口径范围和相同的计量单位。如果用价值计量,就必须采用相同的价格标准。”⑥显然,通过这样的拓展,它适用于一切经济核算,包括宏观的国民经济核算和微观的企业经济核算。而原来的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在同一核算制度内同样适用。例如,工业总产值计算采用“工厂法”,工业生产中的中间消耗,只限于从本厂外购入的工业品,自产部分不予计算;农业总产值计算采用“产品法”,农业生产的中间消耗,不论是外购农产品和自产农产品,都要作为中间消耗计算。再如家庭自我服务属于非社会劳动,自饮食品、自制衣服等不作为社会生产成果统计,因而在消费这些产品时,就不能列入使用,否则,就违背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奠基与变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奠基与变革.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