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内容

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06 06:15:22     阅读:


  摘要:针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迫切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管理人员培训模式。
  关键词: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3-014-03
  2005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班宁波大学教学点正式开班,这是宁波大学为提高工作人员管理素质,主要针对在职行政管理人员进行集体的培训,进行硕士学位课程教育。在对外开放、高校规模日益变大的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显得越来越迫切,如何更好地对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国家对高校管理人员培训的历史沿革
  
  改革开放后,国家教育部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原教育行政学院复办,定名“中央教育行政学院”(1991年改名为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
  1981年2月,受原教育部委托,华东师大和上海市高教局联合举办高校干部研讨班;
  1981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分别开设高等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
  1982年,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开设高等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
  1986年,国家教委人事司下达了《关于加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决定建立国家教委在各大区的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并确定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模式。1987年,专业性培训中心——国家教委委属高等工程教育管理人员培训中心在天津大学成立;1988年培训中心开始招收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生;1989年培训中心开始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班学员和硕士研究生;1990年,侧重与高等教育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在培训中心开始。
  以往的培训模式:
  (1)由行政学院和师范大学主要承担培训
  (2)培训的对象主要是管理领导干部;
  (3)在职人员培训的生源纳入国家与地方培训计划之内;
  (4)在职人员的培训在一段时间内又是培训活动的主要部分。
  (5)课程由培训中心单方面决定。
  1993年,国家教育部对高等教育加强改革力度,从而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1999年,国家要求高校实行职员制以来,众多高校和培训中心对高校管理人员的培训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培训模式开始出现。但是高校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 尚末形成一套严格的体系和制度, 培训的理论体系也有得加强。高校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的学院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
  
  二、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迫切性和改进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一)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迫切性
  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进人大众化阶段,至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2003年中国全国高校的校均人数已经达到7000多,其中本科生校均达9000多,还没有包括成人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培训班。比美国校均3000多,日本校均2000多要多的多了。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党政管理人才队伍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并列为国家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扩大及高校内部结构的日益复杂,高校内部管理的专业化、职员管理的专业化迫在眉睫,而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1、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前些年来,大多数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引入缺乏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调控措施,使得行政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过剩,但素质参差不齐。而高校扩招,学生的大幅度的增加,高校原有的软硬件均一时无法跟上,高校管理更是一个首要问题,在校院两级管理体系下,如何更好地管理好学校和学院成为一大挑战,这对整体行政管理人员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当前的管理队伍的素质远远落后与扩招对管理提出的要求。高校一方面需要精简机构,“减人增效”;另一方面急需高素质管理人员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人才引进虽解燃眉之急,但是在当前聘任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在人员淘汰机制尚未确立之前,引进越多的管理人员表明要另外负担越多的闲置的管理人员。因而高校一方面要完善高校人事聘任制和淘汰制,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在职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的本意在于“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难以满足的目的”,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它蕴涵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称职的管理人员虽然不是学术权威,却熟悉高校管理的运作规范和现代高校管理的新职能,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现代管理学培训、高等教育管理学培训。。
  2、高教对外开放的趋势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的教育服务承诺中,对于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做出了有限开放市场的承诺,允许其他成员国来华开办合作办学性质的教育机构或进行其他形式的合作办学,并允许外方在合作办学机构中控股。高等教育国际化将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最主要趋势。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积极鼓励国内高校与国际著名高校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根据协议,中外合作办学将可能成为今后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中外合作必将对中国的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新时代对高校管理人员培训形式和内容的新要求
  中国的高等教育随着改革,相比与以往的培训模式,管理人员的培训面练了挑战也遇到了自身发展的良好机会。
  1、教育管理被看作一种专业.
  随着改革,高校管理人员的身份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之前,公立高校是国家的附属机构,公立高校管理人员主要由党政干部充任,是国家工作人员,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与公立高校关系的重构,公立高校的法人地位被正式确立,1993年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高校管理人员没有被纳入公务员系列。随着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其的复杂性要求高等教育管理人员具有广阔的知识与熟练的技能,以及分析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等教育多样化。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种类的变化,以及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等新型高等学校的涌现,使得各多的学员被纳入培训考虑范围之内。
  3、改革中新问题的不断涌现。
  在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越来越多新的问题涌现,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对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工作者、培训者和研究人员来说,都是新的需要研究的课题。
  4、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实施。
  高校扩招,随着高校校院(系)两级管理的推行,学校管理中心下移,学校的人事、财务权等逐步下放学院,学院将逐步建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这对基层管理人员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重在领导干部的培训模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入培训行列。
  
  三、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和组织形式
  
  目前,各个高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学历与非学历、短期与长期、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培训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模式。但目前对于在高校工作的管理人员,有一点可以肯定,对学历有着更迫切的需要,学历学习还是应该作为主要的形式;而且学校基层管理人员在人数还是在培训的需要上更显得突出。立足于此,作者对高校管理人员培训模式进行了探索 。
  (一)立足本国文化办培训
  在面对还有许多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远程网络教育的推行、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还需要多年的努力。而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已经走在中国前面,面对开放,中国如何把握住自己的教育领域?在这信息纵横的时代,中国的教育培训也必须坚持攘外必须安内,立足中国的文化根基。美国成熟的远程教育体系对中国职业教育培训莫大的市场是虎视眈眈,目前尚未进来一则是中国的政策,二者便是中国的国情,独特的大国文化。如凤凰城大学选择了非常实用的学科作为教学重点作为商业模型,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其它人文学科造成的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和不可衡量的结果。

《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