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5 06:19:04     阅读:


  摘 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素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总结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在教育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以更好实施德育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研究 回顾 展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1(b)-0106-02
  1 高校体育担有德育之责
  体育是教育的载体,体育教学具有潜力巨大的教育力量。大学体育教育能很好地给学生的德、智、體以及心理品质带来积极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体育中的德育教学具有思想性、行为性、主动性,让理论中的德育转化为实践,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整合学校体育中的德育内容,是学校德育的未来走向[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社会适应目标提出:学生“应具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另外,《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制定也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出发点之一。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在新形势的逼迫下,应将德育理论知识落实到行为道德上,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与合作、探讨与钻研的能力,培养他们责任心、耐心、合作与竞争、顽强拼搏、团结一致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不足之处
  2.1 德育目标较为泛化
  受“社会本位”教育观的影响,体育教学中德育目标的确立往往忽视对作为完整人的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关注,以社会价值导向为本位的德育目的和以此衍生出来的德育目标体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容易成为一种空洞、抽象、难以落实的口号[2]。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目标的确立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个体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以国家意志和社会价值为主导的德育教育目标体系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颇为多见,如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而一些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微观的德育往往被忽视。在我国德育课程中,德育目标被理想化、政治化,较少考虑西方价值的侵蚀、社会主流价值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德育目标尽管很美妙,但过于理想化,高、大、上的姿态使得其很难成为现实,学生对照目标找不到自信,放弃高标准要求成为必然结果[3]。从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可以看到,要大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中国心”,还要求人们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悉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既学到学科知识,又接受德育引领。而实际教学当中,对于学生主体德育需求的忽视,难免造成德育教育目标的虚无。
  2.2 德育内容相对空洞
  在德育教育内容方面学校存在着一种倾向——政治思想教育等于德育教育。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方面,都有具体的措施和目标,而且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去完成,而对德育内容没有完整的实施方案,虽然对体育教学中德育目标有明确要求,但缺乏具体的教学设计来支撑目标的实现[4]。政治思想教育虽然重要,但不能取代德育教育,而且在内容安排上,也混淆了政治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界线,这使德育教育难以实施。目前,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在学校教学中得到提倡,但在体育课程中却没有落到实处,也就很难体现出其中的内涵,达不到一个好的效果。
  2.3 德育方法比较简单
  在德育教育方面,我国一直重视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以单纯说教为主,方法单一、陈旧、枯燥,灌输教学是最为简单、快捷的途径,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建构性。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通常是说服法、榜样法、评比法、奖惩法等一些常用方法,这些方法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不到预期效果。体育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时只强调和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很少关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参与性,设计的德育目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脱节,学生成了教学的被动体,在体育课中缺乏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压抑,德育的任务、目标就难以落到实处[5]。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性体验教育,仅仅传授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运动,将道德教育与体育教学密切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德育效果,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2.4 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体育教学中缺少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确定较为复杂,目标不明确、内容不清晰、难以操作,导致教师轻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平时上课虽有普及道德教育,但也只是讲讲大道理,造成学生“光说不做”,做时也无能为力。体育课的评价呈现粗线条现象,如:“从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学习表现,分析教师在课中是否抓住时机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的教育,能否根据教材内容因素,向学生进行思想、意志品质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美的情操。”这种概括地提出“观察”和“主观意识的分析”,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对德育功能轻描淡写,既没深度,也没量度,缺乏真实感[6]。这不仅对教师的德育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也让学生形成了观念上的偏差。可见,建构学校德育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极其重要。
  3 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实施对策
  3.1 高校体育德育应有的观念
  我国学校体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大家应该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解决难题的基础。首先,要加强学校各部门以及相关教师、管理人员的沟通和联系,建立管理协调组织机构,并成立由学校领导主抓,教务处、团委、德育教学单位相关领导参加的德育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德育实践教学的指导、组织和协调教学。其次,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建设,提高课堂德育教学质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德育实践,以达到完善自我、修养身心、服务和优化社会大环境的目的。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