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内容

走向常态和有效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8 06:21:20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sya/jsya201118/jsya20111804-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sya/jsya201118/jsya20111804-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sya/jsya201118/jsya20111804-3-l.jpg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课程。
  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能够充分挖掘素质教育理念,根据传统优势和自身条件的定位,重点打造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亮点的特色工程。学校明确了校领导分管引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制度,彰显了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和特色发展并重的办学思路;抓住了2008年三校合并的发展机遇,在新校建设中规划了研究性学习专用活动教室等硬件设备,为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一流的硬件基础;培养了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师资力量;多渠道开发了研究性学习多样性的课程资源,使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走向常态化的有效实施。
  一、学校领导引领发展
  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许昌良校长亲自分管综合实践活动,主抓学校特色发展,指导研究性学习课程教研活动,协调学校各部门参与发掘学校独特文化资源、策划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引领研究性学习课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课程理念。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课程目标。学校的课程目标是: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从而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增强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心。
  (三)课程发展。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学校对学生成果管理和评价的变迁,可以看出学科从诞生走向成熟的轨迹。
  1.课程诞生。无锡地区初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随着2002年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初中必修课程普及实施而诞生的。课程开设之初,学校缺乏可借鉴的模式和方法,只能根据参考教材进行尝试和探索,以学生每人提交的研究作业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2.中考考查。随着省市级培训的推进,学校对课程要求的认识逐渐明朗。从2005年起,为了进一步推进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无锡市中考制度改革方案规定把研究性学习纳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查项目,成为研究性学习课程走向规范管理的一个转折点。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合作学习等要求得到重视。
  3.规范管理。2008年起,凤翔实验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科研工作取得进一步发展。除了用课题研究档案袋管理学生的研究成果,还采用了“初中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手册”记录学生的研究过程,规范教师的过程指导,呈现过程评价、多元评价,重视合作学习、过程体验,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主题案例,体现了鲜明的课程特色。
  二、建设丰富课程资源
  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由学校具体开发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上。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课题研究类和项目设计类,且研究性学习课程不设指定的专用教材。因此学校需要自主开发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1.建设一流硬件基础。学校抓住2008年三校合并的发展机遇,在新校建设中规划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硬件设备,配备了研究性学习专用活动室3个、活动准备室4个、作品展览室1个;购置了研究性学习档案柜22个、作品展览柜10个,为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一流的硬件基础。
  2.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研究性学习课程教育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学校生活,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探讨。对于同一个问题或主题,不同小组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课题研究角度和范围。学校学科教研组通过学习、实践、借鉴和积累,开发了《盲道调查》、《我们的新学校》、《无锡传统文化》、《我身边的植物》等一批优秀的课题研究方案,使用了区域性的“初中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手册”和学生课题研究档案袋,参与了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教材的编写工作。
  3.培养骨干师资力量。学校培养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力量。吴洪明老师2002年起担任学校研究性学习学科组长至今,现为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中心组初中组副组长、无锡市北塘区学科带头人、无锡市研究性学习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北塘区研究性学习学科兼职教研员。黄燕老师自2005年以来积极开展初中各年级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现为学校研究性学习骨干教师,无锡市教研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题组成员,无锡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三、推进课程常态开设
  从新课改以来一些学校的实践操作来看,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往往让研究性学习课程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主要表现在疏于组织建设、师资薄弱、课时得不到保障等,更加别说建立规范的学生记录、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等课程的常态建设。学校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迎难而上,积极参与省市级的学科培训,探索课程管理实施模式,加强学科教科研活动,有效地保障了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使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走向了常态化的有效实施。
  (一)建立常态化的学校管理机制
  1.教学课时保障。学校教务处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学科组活动计划表,保障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有固定的课时(一般每周1课时)开展教学活动,要求任课教师积极开展相关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2.教育科研活动。校长室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科组开展教师的知识技能培训和学习工作,鼓励学科组开展学科课题研究、论文案例撰写等工作,指导学科组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科研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深化教学活动。
  研究性学习学科在常态化的学校管理机制中“以教促研,以研导教”,形成了教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二)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
  根据对《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学习和把握,我们创造性地把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流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八个环节”,如上图所示。
  “三个阶段——八个环节”结构的确立,为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一些活动指导摘要展示如下。
  1.研究课题的生成。课题生成思路一般为:关注对象——发现问题——确立课题。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主题生成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具有一定的规范化、书面化、科学性要求;课题范围大小应合适。例如:学校七年级《我们的新学校》这个主题,生成课题的步骤为:到校园各处进行观察——发现问题或关注某些事物——把相关内容写在笔记本上——全班师生交流——分解归纳确定课题内容方向,组织、提炼形成若干课题名称。
  参考研究课题:
  (1)学校的概况和发展研究。
  (2)校园文化调查研究。
  (3)学校的布局调查。
  (4)学校机构(部门)设置调查。
  (5)××班级行为习惯/学习风气调查及思考。
  (6)学校植物种类调查。
  (7)学校绿地面积调查及绿化改进设计。
  (8)学校节能减排设计应用的学问。
  (9)学校周边交通状况调查。
  (10)学校周边环境调查。

《走向常态和有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走向常态和有效.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