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内容

笔谈: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二)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2 06:08:06     阅读:


   编者按:研究方法进步是一门学科进展的最直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获得了重大突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研究方法由单一走向多元,这为高等教育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就整体而言,人们的方法意识并不强,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深度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加强对研究方法的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本刊特约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七位专家、学者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从多个角度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并于上一期刊发了这组笔谈的第(一)部分,本期刊出第(二)部分,以飨读者。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1)06-0082-11
  
  论质性研究方法的特殊价值
  一、 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与地位
   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一般将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大类[1](p41)。定量研究方法的特征是进行精确的量化描述,而定性研究方法是通过抽象概念等来解释事物内在属性。其中定性研究方法又细分为思辨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1](p210)。
   质性研究,又被称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它的重点在于探讨事物之间的差异性特征而非事物的一般特征,旨在揭示事物存在的独特价值,进而丰富人们关于世界的多样性的理解[1](p242)。有学者归纳出质性研究的五项特征:(1)以“自然情境”为资料的直接来源,研究者是主要的研究工具;(2)重视“描述”;(3)关切过程,而不是结果或产品;(4)倾向于归纳地分析资料;(5)将“意义”作为基本关切之所在[2](p47)。
   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方法论层次、研究方式层次和研究方法层次。方法论层次代表的是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取决于研究者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视角;研究方式层次代表了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研究方法层次代表的是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手段和技术,属于具体操作层面[3]。
   在方法论层次,质性研究方法基于一种独特的本体论假设,即认为社会现象的构建受到人类心智的影响,研究者的主观兴趣、情绪和价值无可避免地将影响研究过程,从而会影响理论的构建和对社会实在的把握。这种本体论假设使之对社会现实采取解释主义的视角,即认为社会现实是由参与者构建的一系列意义组成的,任何社会现象都不能孤立于它的参与者而存在[4]。所以,社会现象对于不同的参与者而言就有不同的意义,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这些意义的本质。
   在研究方式层次,质性研究方法以对特定现象的内在特质的揭示作为目的,因此,质性研究方法并非特指某一种研究方法,而是一个涵盖了民族志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扎根理论研究、个案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式的方法群。一般我们所说的质性研究方法即是这一层次的概念。
   在具体的方法层次,使用质性研究方法意味着将采用实地考察、参与性观察、深度访谈等资料收集手段,以及文本分析等资料分析的技术。
   二、质性研究方法的特殊价值与局限
   论及质性研究方法,就很难避开其与定量研究方法之间的争论。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层次体系中,越是高位,其划分越清晰;越是低位,其界限越模糊。在方法论层次,质、量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哲学渊源和理论基础,两者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是对立的;在研究方式层次,两者采用不同的视角,关注事物或现象的不同层面,对帮助研究者认识事物所产生的作用上是互补的;在具体方法层次,质、量两派研究方法在资料收集、分析的手段和技术上是共享的,他们可以使用所有必要的手段和技术,但对同一种具体方法的使用是有区别的。本文着重讨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质、量两派研究方法之间的互补。
   自从实验科学兴起之后,定量研究方法成为自然科学研究的主流,同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但随着高等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研究者逐渐意识到,在复杂的教育现象中,某些形式的知识无法通过实验或准实验设计加以表达、获得和运用。尤其在一些针对人的研究上,即使研究者们提供出了诸多的事实和图表,但仍然发现人们的行为与研究的精确信度估计背道而驰,或是违背了研究内外部效度的假设。明智的研究者察觉到,确实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在研究中发挥着作用[5]。显然,这些东西是定量研究方法所不能兼顾到的。因为在将复杂的教育现象归结为量的过程中,人们必须对其进行控制和简化,以便按量化的标准去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被舍弃的是教育现象中一些无法用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的因素和信息[6](p59-62)。这说明定量研究方法在认识事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一些研究者开始运用人本主义的现象学、解释学和批判理论代替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借鉴社会学研究中的民族志等研究方法,采取自然主义的方式来探索教育规律[6](p59-62)。这种转变既是对定量研究的反抗,也是对定量研究方法的补充,但更多的是与教育现象的特点密切相关的。
   那么质性研究方法又带给高等教育研究何种新的东西?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质性研究方法为高等教育研究开辟了新的视域。与定量研究方法适合于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调查不同,质性研究方法为高等教育研究开辟微观视域提供了可能。在传统定量研究当中,人通常被作为一个整体或某个群体看待,掩盖了人作为个体的意义。而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不再将人看作是抽象的事物,而将每个个体都看作是人类存在的独特形式,独自成为一个复杂的生命结构,并且拥有一个与他同生共死的完整世界。微观视域的开辟意味着教育研究对“个体”和“差异”的重视。当研究者将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并视其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时,教育研究将更有利于展现研究对象的全貌,而不是仅仅考量某一方面。这避免了高等教育研究中“人”的缺席,对高等教育研究展现其人文意蕴具有极大意义。同时,研究视域从宏观走向微观的过程也是高等教育研究自我反省的一个过程。质性研究方法的特殊价值正是在于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关注人们真实的体验和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理解现象和这个世界的。因此,质性研究方法更适合深入地、细致地研究具体的教育问题。
   第二,质性研究方法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当高等教育研究开始关注的是个体的真实生活、亲身经验及情感情绪时,定量研究中研究者传统的“局外人”视角显然就不再适用了。质性研究方法要求研究必须在教育实践的内部展开,要求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处的真实环境中,摒弃外部的、客观的身份,尽可能地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以“局内人”的视角来看待并理解教育现象。“局内人”的视角是质性研究方法对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贡献,这标志着高等教育研究的立足点开始由外在转向内在。高等教育研究不再是上位的领导和专家的自说自话,而是让真正的教育实践者和参与者发出自己的声音,分享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与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最为密切相关的群体,高等教育的实践者和参与者眼中的高等教育才是最真实可信的。只有研究他们眼中的教育,让他们反思其教育经验,然后根据经验发现真实的教育是什么,并由此寻找教育改革路径并概括相应理论,才可能使最终研究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实践主体的检验[7]。

《笔谈: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笔谈: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二).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