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内容

论教师在人性教育中的作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05 06:10:58     阅读:


  摘 要: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由人来实施教育,教育的对象也是人,因此不得不考虑人的因素。其中人性问题历来是教育家们争论的话题,人性的养成离不开教育,尤其是教师在人性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人性的基本概念,人性教育的特征和功能,重点探讨教师在人性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人性;人性教育;教师
  一、人性的基本概念
  何谓人性?对于这个话题,众多思想家,教育家们争论不休,但最终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在目前的大部分研究文献当中发现,多数学者就人性善或恶阐述自己的观点。但他们很少探讨人性基本概念的话题。事实证明在没有明确概念的前提下进行的争论缺乏实际意义,因此明确人性概念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往今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在人性概念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历史上关于人性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人性的本质特征和构成要素上。第一,性善论。比如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在欧洲,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柏拉图。第二,性恶论。我国的荀子和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关于人性的认识都属于性恶论。第三,中性论。中国的告子认为人性是无善无不善的。启蒙学派思想家卢梭、爱尔维修等人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人永恒不变的东西,无所谓善恶。
  在人性内在要素构成上,孟子认为善由“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构成,他们分别是仁、义、礼、智四德的起端。荀子认为恶是由声、色、味、利和愉悦构成。告子认为人性是由“食”和“色”二要素构成。董仲舒、王充等人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韩愈在此基础上提出“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是由性和情两大要素构成,性包括仁、义、礼、智、信,情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
  尽管关于人性概念的看法多种多样,但是不难发现,他们都承认教育的作用。性善论者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张扬人的善性,使人的善性从潜在状态转变为现实状态。性恶论者认为只有教育才能扬善抑恶,把人的恶性矫正到理想的善性上来。中性论者更是为人性教育提供了认识基础,或善或恶,只有教育才是决定因素。
  二、人性教育的特征和功能
  人性是人的最一般,最普遍的本质特性。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发展工具,它必须而且应当把塑造人性作为天职,来唤起人性、培养人性、并促进人性的成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衡量教育的最根本的标准,应当是它在传播促进人性成长方面的贡献。因此,教育本身必须成为人性的教育。
  作为人性的教育,它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从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掘人的内在潜能,促进人的最大发展。同时,人性的教育必须对人予以尊重和爱护。人性教育应该允许人自由发展,注重培养人的尊严,重视发展人的潜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一,人性教育使人区别于动物。人和其他动物一样,拥有最基本的自然属性。但是人性并非指简单的自然属性,还包含社会属性。通过教育的作用,人不断发展其特有的社会属性。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人性作用。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违背人性的教育只能培养机械的工具,而人性教育能充分塑造人的主体性,即作为活动主体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教育水平越高,越合理,则人的主体性就越充分。
  第二,人性教育培养人的德性。人性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主体化,而德性作为人的稳定的道德品性,是人性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主体性的最基本条件。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德性,才能形成改造世界的能力。教育以人类经验为先导,使活动主体从他律到自律,形成相应的德性,塑造健全的主体性。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和修养,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抉择。
  三、教师在人性教育中的作用
  人性教育离不开教育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得通过教师的行为来实现。因此,要使教育成为真正的人性教育,就必须使教师的职责和行为符合人性教育的规范。教师的核心职责是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来达到,所以我们就应该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行为。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他们有自身的想法,教育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一生甚至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培养高度的责任感。教师需要明确,他们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环节负责,对学生的社会活动和交往负责,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负责,对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等各项事业负责,最根本的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负责。
  其次,教师应该爱护并尊重学生。教育过程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爱,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教师的责任感。同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尊重,才能得到其他同学的尊重,才能形成个人的自尊、自重意识,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并不是一种无原则的感情给予,最主要的是关心、了解、信任并严格要求学生。
  再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和教育性特征决定了教师在树人育人的过程中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命不从。”教师只有首先完善自己的人格才能去影响教育学生,才能有坚实的教育基础。
  最后,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与学生之间本质上是民主、和谐的关系,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往往形成一种偏颇的观念,认为教者为尊,将教师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将教师同天、地、君、亲列在一起。另一方面,教师事必躬亲,或视学生如路人,非常冷漠,也会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只有充分认清自己的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并格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才可能真正履行好自己树人育人的职责。
  总之,人性教育以培养完善完美人性为根本目的,教师以树人育人为基本职责,应该以自己的职业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充分认识自己在人性教育中的重要性,真正演绎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扈中平.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黄志成.西方教育思想的轨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8.
  [4]黄欣祥.从他人教育到自我教育[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1.
  [5]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涂艳国.科学教育与自由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7]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9]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王海民.伦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潘妍(1988-),女,山西阳泉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论教师在人性教育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教师在人性教育中的作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