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领导讲话稿 > 内容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09 06:09:01     阅读: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文章浅析了案例教学的内涵与作用,就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基础”课;应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一课。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基础”课教学的全过程,并指导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这已经取得了人们的共识。但是,教学过程中究竟怎样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却值得探索。笔者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基础”课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学过程中值得尝试。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与作用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案例教学法,又称情景教学法,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基础”课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就是要以课程培养目标为指向,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把真实事例或虚拟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研究、解析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生活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生活实际中选择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其次,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因为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采用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再次,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则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这种教学法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方面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
  二、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对于整个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与布置、课前的准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总结等环环相扣,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笔者认为:以下几个环节对于教学的成败起了关键的作用。
  1.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作为教学的起点,因此精心选择符合“基础”课教学要求的案例,是成功地组织好案例教学的关键。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四个特点,即真实性、新颖性、关联性和正面性。一是案例的真实性。案例的真实性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只有真实性才会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说服力,才会具有教育性。所谓真实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应当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例,而不是道听途说或随意杜撰的。案例最好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人真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真实事例。二是案例的新颖性。改革开放给人们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带来了很大变化,社会上、校园里的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如果教学案例多年不变,不能根据新形势、新问题、新法规及时补充和调整,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贻误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不仅理论部分要即时删改、增添新内容,而且使用的案例也要根据新情况予以补充。三是案例的关联性。所谓关联性,是指选择的案例能够与所教授知识的内容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案例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其难易程度,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理解视角来甄选案例题材,再结合课程与教材的特点去设计案例,这样就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是案例的正面性。所谓案例的正面性,就是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尽量选取正面的、积极的、客观的题材作为案例教学的基础。高校的“基础”课一般都是大学一年级开设,这个时候的大学生可以说还没有完全实现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过渡,认识问题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与狭隘性,反面的案例可能会起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造成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困扰。
   2.课前的准备
  案例的选择、观点的辩析、时间的分配等都需要“基础”课教师事先心中有数。而学生的准备则是难点,很多同学本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就缺乏兴趣,再要求他们事先准备案例是否现实可行呢?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社会关注、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事例,通过课前布置,使学生事先了解要讨论案例的基本情况。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真诚地准备和参与。为了组织好讨论,使学生有话可说,教师既要做好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好有价值的,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以便随时回答来自学生的各种提问,并引导学生将讨论推向更高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阅读基础材料的习惯,讲授则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为积极地思考。
  3.学生的讨论
  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等,在其中,教师担负着组织、引导、调控的作用。教师组织好案例材料以要让学生围绕案例的主要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讨论过程中,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分歧是正常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家所争论的只是针对问题而发表的不同观点,是对事而不是对人,因此,不能对任何同学的人格和尊严有丝毫的侮辱或不尊重。同样,在讨论中,即使同学们的分析过程或分析结果发生了错误,教师也应当尊重他们的发言权,并给予应有的鼓励,然后再帮助其纠正错误观点,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探讨、辨析案例中的思想道德问题和有关的法学概念、法学理论,协助学生以案例说明理论,用理论处理相似的新案例,提高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将同学们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考核范围,使同学们重视课前的准备、课中的讨论和课后的复习。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