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会议主持词 > 内容

德日两国职业认同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6 06:05:08     阅读:


  摘 要 德国与日本都是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制造业强国,他们强大的制造业背后是一只具有高度职业认同感的产业工人队伍。而两国职业教育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建立职业认同的路径却有着本质的差异,即德国采用中心路径,日本则是外周路径。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笔者试图找到在我国职业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确立职业认同的方法,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职业认同 德国 日本 中心路径 外周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导语
  在比较两国受教育者职业认同感建立途径之前,我们需要对职业认同的概念做一个界定。职业认同有两种角度的理解和解释方式:其一,是个人职业认同,就是一种自我认识的知识,是一种自我认识的产生和反馈,而这种自我认识是与个人职业经历联系起来的;其二,社会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它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性,是个人对某个由职业特征所确定的社会群体的归属感。职业认同感虽然带“感”字,但从定义就可以看出它是以认知、情感与倾向构成的稳定的社会态度体系,其意义要大于情感的范畴。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
  德国制造与日本制造在二战之后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产品与服务质量早已享誉全球。国内媒体对于两国企业的报道也多有溢美之词,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个国家的职业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高度认同感。而国内关于各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态度消极和职业素质差的报道却屡屡见诸报端。这提醒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及时建立职业认同感,提高未来劳动市场中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质。
  本文的基本假设是将职业认同的建立过程视为一个针对职业的态度的形成过程,不可否认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两国职业教育在专业教学之外是如何使学生获得职业认同的。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本文将借用社会心理学中关于态度形成和改变理论中的两个经典概念(中心-外周路径)来解释德日职教工作者各自是如何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认同感的。
  2 两国职业教育采用不同职业认同途径
  2.1德国——中心路径
  所谓中心路径,就是以围绕问题中心的认知因素达到影响接受者观点和态度的说服模式。这种模式奏效的前提是说服对象需要积极地加工外界的信息,说服者需要以理性的力量和充实的观点来达到形成或改变接受者态度的目的。这一原理体现在德国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认同的过程中,表现为完善的职业预备教育。
  在德国,职业预备教育不是职业教育本身,而是学徒在从事某一项训练职业之前需要接受的一种教育。这种预备教育包括劳动学教育和职业定向教育两个过程。
  2.1.1劳动学
  劳动学教育课程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逻辑起点上的:现代科技使得劳动和生产的过程日益复杂和多变,学生在选择进入某一职业领域之前仅凭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很难对劳动和职业活动的规律形成理性的认识。这就规定了劳动学所要完成的任务:第一,实施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技术、经济的初步教育;第二,普及劳动世界和经济世界的基本知识;第三,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劳动、经济之间的社会政治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职业的能力。
  在学生进入职业教育阶段之前的7-9年级中,劳动学课程被列为必修课,每周规定至少安排3课时。具体安排有三门子课程:技术课、经济理论课、家政课。技术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形成从文化角度和社会角度对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看法。经济理论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参与经济领域活动的能力,处理生活中的经济事件;使学生了解经济、政治和社会事件之间的矛盾依存关系。家政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家政管理、家政的劳动组织及协调共同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虽然此时学生仍不清楚自己将来要从事的事业领域是什么,但是经过劳动课程的教育,学生在进入职业训练的专业化过程之前就对职业与劳动的社会性质有了了解,这对他们将来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打下了认知基础。接下来对职业定向阶段的训练职业领域的侦查过程是离不开劳动学课程的理论和逻辑支持的。
  2.1.2职业定向阶段
  职业定向阶段这部分教育由联邦劳动局和职业学校共同承担。劳动局负责提供职业信息,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个别咨询、训练位置或工作位置的介绍等方面的工作。学校中则开设职业选择课和企业侦查课。这两门课既与劳动学课程紧密相关,又是职业定向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企业侦查与学生未来选择的职业领域直接相关,是为学生初步接触和观察劳动世界或企业现实而特别安排的一项教学活动。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活动不同,企业侦查需要有一系列的准备活动支持,提出经过周密思考的问题,在活动中找到答案。企业侦查实现职业预备教育职能的程度,正取决于之前一系列的准备活动的支持和问题提出的好坏。
  从劳动学课程到职业定向再到训练职业的选择,职业预备教育的整个流程都是前后关联相互承接的,过程中充实着大量关于劳动和职业的理性材料并贯之以严谨的逻辑结构,使得受教育者选择的训练职业最大限度地符合自身的条件和需求。受教育者在这种理性过程基础上所选择的职业本身是具有职业认同感的,在今后的职业训练和实际工作中受教育者会对职业世界抱着现实的期望,自身的种种特质也会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互验证,从中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职业素质的提高往往会事半功倍。
  2.2日本——外周途径
  外周路径,即是接受者依据非理性的线索采取的态度和观点,这是一种与中心路径相对的说服模型,说服者提供的说服内容不以真实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为基础,而是以情感、偏好等非中心线索来影响对象的态度和立场。众所周知,日本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以企业内培训为主,企业内部的培训制度以人性化著称,日本企业正是以加强员工与企业的情感联系的方式来促使员工建立职业认同的。这属于典型的外周路径模式。

《德日两国职业认同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德日两国职业认同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