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会议主持词 > 内容

核心素养的召唤与校长的积极应答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2 06:15:46     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必将引领课程改革,以至整个教育改革。这样的引领首先是对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召唤,是对校长和教师的召唤,召唤我们关注、研究并积极行动,实施这一主题。面对核心素养,我们应有的态度就是对召唤和挑战作出积极的应答。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改革;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2-0027-02
  【作者简介】成尚荣,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13)所长,国家督学。
  毋庸置疑,核心素养必将引领课程改革,以至整个教育改革。不过,我又认为,这样的引领首先是对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召唤,是对校长和教师的召唤,召唤我们关注、研究并积极行动,实施这一主题。核心素养是个科学的结构,充满着召唤性,它是个召唤性结构;又充满着挑战性,它又是个挑战性结构。面对核心素养,我们应有的态度就是对召唤和挑战作出积极的应答。
  显然,长三角地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长调研以及校长们的实践是一种积极的应答,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思考和清晰的回答,对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
  启发之一:核心素养这一命题既熟悉又陌生,显现着研究和落实的张力,我们应亲近它、研究它。
  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概念,无疑是新的,不过,它并不神秘。核心素养原本就存活在人的心理、文化结构中,原本就存活于学生的生活和发展中,原本就存活于教育教学的活动和过程中。试想,人之所以生活到今天,学生之所以一步步走来,学习、生活,成人、成才,不都是核心素养在起作用吗?过去,对它没认识到,没有发现它,并不意味着它就不存在。所以,核心素养不神秘,我们应当认可它,亲近它,与它为伴,让自己成长得更好。但是,这一概念又是新的,我们又颇有陌生感。它存在着,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认识它了、发现它了。对核心素养的陌生感,让我们充满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冲动。正是因为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才使得核心素养这一命题既有张力,又充溢着魅力。
  我們还应进一步认识到,大凡一个概念的提出,必然就会引起大家的关注。虽然,核心素养原本就存活着,但它的提出,让我们的意识更强烈,培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行动更自觉、更坚定,也更科学更有计划。这样应答的意义不可小视。启发之二:对核心素养,学校应当有校本化的理解和表达,努力形成学校实施的特色。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当然是关于学生的,其核心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主要发生在学校里,学校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孕育地、孵化器、加油站,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重任在学校。学校该作出什么样的应答?长三角地区校长的应答是积极的、鲜明的,归结起来就是:对于核心素养要有校本化的理解和校本化的表达,只有从学校实际出发,才能寻找到落地的力量、途径、方式等,也才能形成学校实施的特色,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具有校本特点的模式,避免教育同质化现象的发生。
  首先,大家认为学校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安徽省合肥六中的校长封安保说:“雾里看花不如稳定前行”,要“卷起裤腿趟水过河”。“雾里看花”只是一种心理描述。核心素养并不是一片雾,它很清晰,但真正了解、准确把握仍然是个过程,现实中“雾里看花”的现象是存在的。“稳定前行”“趟水过河”则是一种决心、信心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核心素养的实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经历这一过程才能深刻认知和把握核心素养。当下,我们重要的是行动起来。
  其次,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是一个对学校办学与教育核心理念再梳理、再提升的过程。上海大同中学校长盛雅萍说得特别好,“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以国家意志、学校传统和时代使命等角度思考如何奠定学生健全人格和基本公民素养的基础,如何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做准备。我们以文化为引领,对学校目标进行再提炼;以核心素养的培育引领学校课程变革,突出多样化和选择性,对学校课程进行再设计;支持学生个性化成长,对学校现有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再提炼”“再设计”“有效整合”“深度开发”,正是校本化表达和校本化的实施任务。因此,学校完全没有必要再搞一套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确的做法是,在核心素养“国家标准”下,彰显学校的个性特点,形成学校实施特色。
  再次,以核心素养引领,重要的是进一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换个角度看,实施、落实核心素养本身就是学校文化建设,意味着要在文化上进步,培育学生的文化人格、精神品格。大同中学的“以有形文化为基,志存高远铸品格”,是一种文化情境下学生人格长城的筑成。这是大同中学文化自觉的生动体现,深刻启示我们,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丰富的、生动的文化氛围。
  启发之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要着力培养,让中国学生在创新实践中走得更远。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是: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关键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一重点既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走向,又是我们国家特别关注、尤要提倡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对此,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的“长三角地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长调研报告”中也有明确的结论:“社会责任、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是校长认为最为缺乏的”。调查研究支撑了核心素养的表述,也表现了校长对核心素养表述的高度认同。基于这样的基础,学校实施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向才更明确,重点才更突出。
  对这一核心价值的追求,校长和专家们也作出了积极应答。其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要创新师生关系。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的陈镇虎提出了这一重要观点。他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班级教育,其中师生关系是影响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条件。因此培育核心素养亟须改革和创新当下的师生关系。”他从“把握师生关系的科学定义”切入,对“转变观念,回归班级教育的本质”“摆正位置,塑造教师的理想形象”“了解特点,对接学生的话语系统”等方面进行阐释,并认为教师应有“七个改变”和“七个学会”。这些措施具体可操作。其二,要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实在课程中和课堂教学中,形成学校课程、教育的大格局。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在学校的“历史回应”中说明核心素养一直在引导着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整体优化”实验、“差异教育”实验、“选择与交往”学校课程体系重构实验,直至近几年围绕学生“素养格局”规划,一路走来步步深入。“素养格局”是以课程格局、课堂教学格局为基础为重点的,其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样,合肥六中的“跨学段课程”“拓展课程”都旨在推进学生个性发展。其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应当有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这就是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的培育,把个人终身发展的价值与社会发展价值统一在一起、融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育人、教学育人的理念和目的。<\\Ysc01\d\江苏教育\2017年\2017管理\01\KT1.TIF>

《核心素养的召唤与校长的积极应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核心素养的召唤与校长的积极应答.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