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晚会主持词 > 内容

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化现状与对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1 07:24:15     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教育水平随之也有一定提升,但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化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尝试在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化内涵、效应的基础上,探寻教育资源非均衡化的影响因子,分析高校教育资源非均衡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的对策,从而促进高校教育更好地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 非均衡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0-0055-0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不协调性日益明显,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化导致了教育发展的滞后,影响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水平,最终制约了国家整体发展。如何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化的内涵、效应及表现
  1.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化的具体内涵。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把均衡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所有事物都能够平稳、平等地发展,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事物的公平性展现出来。而非均衡也就是均衡的对立面,在这种状态下,事物公平性被打破,难以均等获得资源,失去了发展的平等性。高校教育资源在均衡的情况下,能够合理配备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类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才需要,更好地发挥教育资源效能。但在教育资源非均衡的情况下,高校人力、财力、物力等发展资源的配备不均,不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最终制约高校的持续发展。
  2.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化的效应。高校教育资源非均衡化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高校产生影响,一是公平,二是效率。在教育资源均衡的条件下,所有的资源都得到公正合理的分配,实现总体效率的最大化。因此,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意味着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教育资源都是公平有效地进行配置,全国高校教育都能够平等、均衡获得持续高效发展的资源,最终对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教育资源非均衡化的条件下,有的高校能得到好的教育资源,并且利用其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有的学校则不能得到好的资源配置,制约自身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教育发展不均衡,反过来制约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3.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化的表现。高校教育资源非均衡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不同地区之间的高校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化。由于受经济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东、中、西部之间高校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学校基础设施、教学环境、国家科研基金、学生奖学金、师资队伍以及学生的生源水平等方面。东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在总体上好于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区不同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化。中国的高等院校有“211”和“985”等国家重点建设院校,也有省部共建的高校、地方性一般高校等不同层次的高校,各院校资源配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总体而言,同一地区,层次越高的高校获得的教育资源越多。
  二、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化的影响因素
  高校教育资源非均衡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既有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有政策因素的影响,还有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1.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城市的国家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借助其优良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获得了经济上的腾飞。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东部地区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教育和科研条件,吸引了大批优秀师资和良好生源,同时获得高数额的国家科研基金、社会捐助资金及专项奖、助学金,东部地区高校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大量资源。与此相反,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开发较晚,教育和科研条件不足,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和生源,导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化逐步加深。
  2.政策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并为此出台了大量的政策。以国家优先建设的大学为例,东部地区“211”和“985”高校的数量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这些高校获得来自国家政策的扶持,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高校获得国家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可见,国家政策因素是影响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
  3.历史、文化因素。高等院校是为社会提供人才资源的重要场所。受地区间的文化差异与传统习惯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企业和政府对高校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对高校的支持力度有所不同,造成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历史因素,则指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对高校教育资源产生的影响。例如,北京、西安、南京等曾经作为历代都城的城市,其高校教育资源相对丰富。
  三、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化的现状
  当前,国家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育人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化现象明显,且在某种程度上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1.人力资源配置非均衡化。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我国高等院校在这两个要素上存在着明显的人力资源配置非均衡发展的问题。高校人力资源既包括教学、行政等在各高校工作的人员,也包括学校的生源质量。由于更多的优秀教师选择留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造成地区间的师资力量的非均衡性发展。同时,在同一个高校中,行政人员和教师人员之间也存在配置非均衡化的问题。有的高校行政人员多而教师紧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此外,受就业机会、待遇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学生更想去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上学,导致很多西部高校、一般地方性高校的生源不足、质量欠佳,影响了高校的发展。

《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化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化现状与对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