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表态发言 > 内容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多层次化发展——探究与启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8 06:13:20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jlt/zjlt201112/zjlt20111224-1-l.jpg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多层次化是职业教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德国高职教育层次齐全,其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出现过了两次大的变化:一是高职专科向高职本科的升格,一次是高职本科向更高层次的跨越。这两次变化有着不同的发展动因。德国在高职教育多层次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法律为保障、以质量监控为保证、以原有高职院校升格为基础的发展策略。借鉴德国的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多层次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多层次化
  作者简介:马静(1966-),女,浙江嵊州人,绍兴文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刘辉(1978-),男,山东济南人,浙江工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献标识码:1001-7518(2011)12-0089-05
  
  当前,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因其层次化明显,成效卓著而备受世界其他各国青睐。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紧随德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调整与提高,对战后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回顾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可为我们更清晰呈现其多层次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沿革
  德国高职教育随着德国的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诞生,到目前为止,其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萌芽期:早期的高职教育
  德国从18世纪到19世纪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9世纪德国的大工业已经迅速发展起来,在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工业和运输以及农业和商业等部门中,科技工艺惊人的进步促使参加这些部门工作的人必须具备充实的工艺科学知识。而当时德国传统大学以学术研究为主,培养学者,所以为了满足当时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人们创办了实用性的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这些学校为当时的德国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推动了德国工业化的起步和独立发展。由于当时经济水平发展有限,这些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比较窄,只局限于采矿业、林业和农牧业等领域中,为当地经济服务。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开设学生所要从事的职业及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知识和与技能有关的内容。
  (二)开创期: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chul简称FH)出现
  二战之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职业高职教育有了更高的需求。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更多青年享受高等教育的愿望,1968年10月31日,德联邦各州州长会议讨论通过了《联邦共和国各州统一专科学校协定》。各州纷纷合并原有的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创办了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些学校统一称为高等专科学校[1]。
  高等专科学校被定位为“与综合大学具有同等价值,但是属于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高等专科学校和综合大学的比较见表1)。高等专科学校从招生、培养到毕业生就业均具特色。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制一般为四年,专业设置主要是经济、社会教育、艺术造型和农业等。其专业教学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和实践培训,毕业设计多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课题。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学位考试后,可获得由学校授予注有专科学校名称的硕士学位证书(由于德国实行两级学位制,其硕士学位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学士学位)。高等专科学校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主要在经济界和企业界就业,并且由于他们具有更多的实践知识,能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从而受到用人部门的欢迎。从总体上看,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明显好于其他高校的毕业生,其失业率也低于其他高校毕业生。
  (三)多元发展期:职业学院产生
  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德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以职业学院为标志的多元发展阶段。发展的重点由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逐渐向由企业参与的职业培训转移。
  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与高等专科学校大致相同,主要为企业培养工程师,学制三年,相当于我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其教学模式更具特色,即将中等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引入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通过学院和企业的合作,实施教学任务。学习为两个阶段,前四个半年(至中间考试)为基础学习阶段,后两个半年为加深学习阶段。在基础学习阶段,只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到加深学习阶段才对各专业方向有所侧重。职业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课程由学校与企业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制定,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及实训过程。在职业学院的的双元制培训中,企业起着重要作用。企业不仅参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补充特种的应用性专业知识。虽然职业学院毕业生没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面宽,但因其实践训练较多,具有针对性,更了解企业的具体生产和管理,所以就业机会也较好,大多数毕业生被留在合作培训的企业中。
  (四)多样化发展期:高等专科学校(FH)的升格
  20世纪90年代,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身专业,将学生的就业从针对单一岗位转变为针对职业群和行业,并顾及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不断加强学校的科研实力,鼓励教师积极进行科研活动,并积极争取博士学位授予权;另外还积极拓展学生的升学渠道,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同时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纷纷改名为应用科技大学,1998年1月,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HRK)就FH在国外的名称问题形成议案,并提交德国各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审议同意FH的英文译名为Universityof Applied Sciences,并可以在对外时和FH并列使用[2]。2005年,巴登符腾堡州率先进行了高等专科学校的名称改革,新的《州高校法》规定高等专科学校一律去掉“专科”二字,变成高等学校,在对外交流中采取应用科技大学的称呼。目前,已有7所高等专科学校改名为应用科技大学。德国高职教育的层次在不断提高。
  二、德国高职教育多层次化的动因
  从德国高职发展的阶段特征可以看出德国高职的的多层次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与飞跃:第一次是高等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飞越,第二次是本科教育向更高层次教育的迈进。这两次变化有着不同的原因。
  (一)职业教育系统外部力量诉求
  1.高等专科教育向本科层次的跨越阶段
  (1)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社会需求不仅“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本科高职的产生也不例外。二战后,德国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生产工艺日益复杂,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革,对技术应用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原来仅仅面向某一岗位或某一种技术的专科高职,已难以适应一些技术密集部门和复杂工艺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修业年限更长,对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更高要求的本科高职就应运而生了。
  (2)教育民主化浪潮兴起。随着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人们开始认识到“教育是公民的权利”,要求政府采取积极的教育政策,消除在教育领域存在的社会性和地域性的不平等。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接受高等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各大政党纷纷提出具有民主化倾向的教育改革模式,主张教育机会平等,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尽力消除各阶层青年之间的隔阂,使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3)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个人获取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其中提出了“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预见和呼吁。此后,这一理念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社会发展的共同愿景。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化社会思潮不断推广。为了建构学习化社会,为全体公民提供终身教育,各国和地区都开始反思和改革自己的教育体系,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增加终身受教育的机会,提供开放式而非终结式的教育。与此同时,技术与职业教育不能是封闭的、终结式的,而应当是开放的、终身性的,能够与其他类型教育相互衔接的观点为社会所接受。这些都为德国技术本科教育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从实质上推动了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多层次化发展——探究与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多层次化发展——探究与启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