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表态发言 > 内容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5 06:07:48     阅读:


  摘要:《爱弥儿》是法国作家卢梭在教育领域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述成一位理想的教师,把爱弥儿描述成一名理想的学生,讲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的成长和教育历程。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本文试图选取一种比较开阔的视角,就爱弥儿的成长历程进行分阶段阐释,并对其未婚妻苏菲的教育以不同的角度加以描述,同时借助类似教育方法的平行比较,深入发掘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Emile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French writer Rousseau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this work, Rousseau describes himself as an ideal teacher and Emile as an ideal student, which tells the growth and education process of Emile from birth to the age of 20.Rousseau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educating children at different ages according to their ages.This paper attempts to select a relatively broad perspective, interpret Emile"s growth process in stages, and describe the education of his fiancee Sophi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help of parallel comparison of similar education methods, it explores the enlightenment of Emile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關键词:爱弥儿;卢梭;儿童;教育
  Emile;Rousseau;Children;education
  《爱弥儿》,这部被称为“教育的自然福音”的著作,全书共分5卷。作者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在当时,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占据统治地位,学校教育与世隔绝,法国的天主教会统治着学校教育,儿童的个性发展受到极大的压抑。具体表现在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价值观是“原罪说”,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儿童的种种约束、限制和惩罚而改变儿童的本性,根除儿童的恶源。这种教育引起了启蒙学者的批评,卢梭从“天赋人权”出发,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阐述了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和教育,贯穿其中的鲜明线索就是“归于自然”和发展天性。“归于自然”不仅是他政治哲学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美国教育家柯蒂斯(S·J·Gurus)指出:“卢梭的教育思想跟他的政治哲学是结为一体的,不理解他的教育理论,就不能正确了解他的政治哲学。”由此可见卢梭教育理论的重要性。这部著作由于极力抨击了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的观点,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主张教育要合乎儿童发展的天性,因而便犹如天文学上的“哥白尼革命”一般,在世界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震动。
  《爱弥儿》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世界性的,本文试图选取一种比较开阔的视角,就爱弥儿的成长历程进行分阶段阐释,并对其未婚妻苏菲的教育以不同的角度加以描述,同时借助类似教育方法的平行比较,深入发掘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自然教育——明确教育目的
  卢梭在《爱弥儿》中开明宗义地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主张人的生活要“回归自然”,当然,教育作为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回归自然。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这便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
  (一).“把儿童看作儿童”
  卢梭指出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就是自然的教育,而人的教育即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事物的教育则是指人们对受了影响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在卢梭看来,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只有人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是完全不能或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当我们把三种教育配合一致时教育才能获得成功。环境在不断变化,人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所能控制的“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能配合人所不能控制的“自然的教育”的话,三种教育才能更好地达到某种一致性,进而使儿童对这配合圆满的三种教育保持习惯——“教育确实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这样,教育便归于自然了。
  在儿童身上施以自然教育也就是让儿童成为“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在生命的开始的时候,教育就开始了,一个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作为一个学生而存在的,只是他不是任何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如此看来,顺应自然,是教育的必然。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当儿童的心灵尚处于蒙昧的状态时,是不应该被过早地灌输各种教育理念的,否则这就等同于在儿童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一个罪恶的根。因此教育者不要企图用理性来教育此时的儿童,而要以感觉教育为主。用理性去教孩子其实是本末倒置,因为在人的一切官能中,首先发育的是感官,是各种生理感觉,理智是最难于发展而且也是发展得迟的,所以我们不应该用理智去发展其他的官能,而且小孩子本身就是不懂得道理的,反之他们就没有必要受什么教育了。孩子的天职并不是辨别善恶,也不是要拥有什么判断能力,“按照儿童身心的自然进程进行教育,教育的一切方法都是应该从此原理中产生的” ,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就只是“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把儿童看作儿童,让孩子做孩子,这是大自然的安排。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