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乡镇街道公文 > 内容

“愤青”校长郑强藏着一颗报恩的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3 06:04:22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qrw/hqrw201714/hqrw20171416-1-l.jpg
  他曾因在贵大搞改革引争议,一些极具
  个人色彩的演讲受学生欢迎
  雷雨天气让从北京飞往杭州的班机延误了5个小时,长时间的等待让机上的乘客焦躁难耐,但对郑强来说,也许这是个难得的休息时间。
  现在的郑强,已不再是网上所评价的“网红校长”“贵大强哥”“最有争议教授”了,数月前,他已经调离贵州大学校长的岗位,回到浙江大学,担任起党委副书记的职务。卸下一把手的重担,似乎可以轻松一些,但从他目前的日程安排上来看,并非如此。
  在记者跟访郑强的两天里,他一刻也没闲过:7月6日参加浙大党委常委会直到傍晚;原以为可以稍作歇息,殊不知第二天一大早又有新生军训动员大会的任务落在他身上。午饭时的郑强已略显疲态,嗓子也发了炎,他的助理告诉记者,下午他还要接待来浙大访问的贵阳理工学院一行人。尽管如此忙碌,他凡事依旧亲力亲为:制作487张会议用的PPT、担任访问团参观浙大校史馆时的解说员……“这算什么,我在贵大时一天才睡4个小时,现在好多了。”郑强大咧咧一笑,并不在意。
  他是典型的“劳碌命”,但劳碌带给他的,似乎不只是荣誉。
  “我身上没有非议”
  郑强是教育界的红人,他身上没有人们对教师固有的印象:谦和温厚、翩翩君子,而是贴着“言辞大胆”“雷厉风行”的标签。关于郑强的报道铺天盖地,最先让他进入大众视野的事情是2013年两会,他在贵州团审议报告时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直言不讳:“我们的那些好大学‘营养过剩’,一些穷的地方严重‘营养不足’。”
  此后,每年的两会都能看到郑强为中西部高等教育建言献策的身影,伴随而来的,还有频发的犀利言论。“贵大60多年从中央财政得到的钱,抵不过顶级大学3个月的钱。”“贵州的孩子都跑到外省读书去了,不回来了,这等于是穷人家好不容易把母鸡养肥,准备在家里下个蛋卖点钱,结果鸡都不在自己家下蛋,跑到别人家下去了。”“中央四大银行哪个不在贵州开分行?电信运营商哪个不到贵州开分店?两大石油巨头哪个不在贵州开加油站?为啥不办大学?”“我们国家的重点高校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份居然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这些率真大胆的言论,为他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但“人红是非多”,这个道理郑强比谁都懂,当他在贵大尽心尽力推进教育改革时,关于他的负面报道也时有出现。
  “3年前,在贵州大学召开的一次民主选举会上,西装革履的郑强主持会议并宣布选举结果——郑强票数垫底。”“郑强首先对学校的树林下了手,砍掉了一些树。有人根据他的名字联想到了动画片《熊出没》里爱砍树的光头强,郑强也落下一个‘光头强’的绰号。”“这些年,批评和赞扬始终伴随着郑强的校长生涯。一名学生评价说:毁誉参半。”……
  对此,贵大专门做了一个辟谣短文——《关于近期新闻媒体对我校郑强校长报道的几点说明》,指出上述内容并不属实。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郑强同样不忘辟谣。
  在贵大近年来的无记名投票测评中,郑强都是第一名,年终测评也是优秀。“在校园绿化上,有媒体把我描述得很专制,事实是现在被改造的地方成了师生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毁誉参半’是我最难理解的地方。”说到这里,郑强拿出手机点进信息页展示给记者,里面的内容多半是贵州大学师生对他的感激和不舍,“我连续被评为‘中国好校长’和‘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这些都是学生投的票,如果是毁誉参半,怎么可能当选?”
  一年多以前,郑强的一段提到空姐的演讲视频在网上传播开来,视频中他说:“为什么中国空姐要有研究生专业?不就是推个车倒个水吗?”“为什么在天上倒水的女孩要比地上倒水的长得漂亮?”坐在《环球人物》记者面前的郑强愁眉不展:“这是我多年前的视频,整个视频有3个多小时,如果你看完,就知道我讲的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问题,没有任何诋毁空姐的意思。现在被人截取3分钟,完全是断章取义!”
  “您怎么看待这些非议?”
  “没有非议这一说,如果不是媒体报道,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和非议挂钩。就算有,我也不会在乎,一切由贵大师生评说。”
  “贵大4年,头发全白了”
  今年1月22日,浙大官方发布文件,教育部任命郑强为浙大党委副书记,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4年后,郑强调回浙大了。郑强往椅子靠背上一仰,摇头笑道:“2012年,我从浙大调去贵大任校长,那时我已是浙大党委副书记。浙大条件这么好,贵大条件那么差,杭州发达,贵州偏远,我为什么要去?很多人揣测我是先去挂职,回来好升官的。现在我调回来了,升官了吗?”
  “那您为什么要去贵大?”
  “我给你讲个故事。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了给国家保留知识精英,时任浙大校长竺可桢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率领全体师生踏上西迁贵州、流亡办学的艰苦历程。1940年1月9日,浙大第四次打起行装迁往贵州,在那里留下了7年的办学史,被称为‘文军长征’。”
  “因此,贵州是浙大的第二故乡。浙大最牛的科学家没有一个是在杭州培养出来的。李政道、苏步青、王淦昌等人都出自那7年,我的两位恩师徐僖、冯新德教授也曾在贵州念书。”郑强略微激动道,“我是对口支援贵州的,完全出于自愿,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去?为了报恩。”
  于是,在2012年6月1日,郑强前往贵大。4年过去,当初的大一新生转眼毕业,在他们提交毕业论文的同时,郑强也呈上了自己的“答卷”:在旁人不敢行动时,他追上贵州省委書记的车,争取到改善贵大基础设施的40多亿元专项建设资金;贵大博士毕业的师资,从4年前的17%提高到现在的33%;贵大教师申请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他去之前的每年40多项,提高到2016年的107项;为推动民主治校,他制定《贵州大学章程》,设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
  “你能想象吗,我刚到贵大时,那里没有校车,堂堂211大学,竟然没有自己的校车!那里是山区,师生上下课要步行半个多小时。我去学生宿舍检查,发现女生宿舍的窗户没有窗帘,她们怎么更衣睡觉?更让我生气的是,学生考试作弊都是堂而皇之的!”说到这里,郑强连连叹气。在他的改革下,校车有了、窗帘装了、考绩抓了。后来,问题少了,郑强吃的药却多了。在贵大,他曾在办公室住过近半年。那时,他经常来不及吃早饭,导致肠胃不好,不停拉肚子,吃的药比吃的饭还多,给教职工订的体检套餐,他也一次没去过,“真的没时间去”。他的办公桌上,也曾散落着消炎药,收纳柜里,是一塑料箱瓶瓶罐罐的各式药丸。

《“愤青”校长郑强藏着一颗报恩的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愤青”校长郑强藏着一颗报恩的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