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安全生产公文 > 内容

论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范式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6 06:07:55     阅读:


  摘要: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革命史”和“内部史”两种研究范式都遇到了学术发展的瓶颈,要摆脱困境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研究范式。现代化理论为近代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为多元化研究范式的创建提供了一个可能路径。在现代化视域下,近代教育史的主要线索从革命斗争走向教育实践,断限分期从外部观察走向内在观照,研究视角从宏观立论走向微观叙事,历史评价从他者立场走向主体关怀。这些探索将成为创建多元化研究范式的借鉴。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范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2)05—0088—05
  收稿日期:2012—08—16
  基金项目:“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基础教育变革中教育家办学的文化反思”(11JJD880011)
  作者简介:谢文庆(1974—),男,山东德州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教育现代化、传统教育与文化等方面研究。
  “范式(paradigm)”是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提出的,指“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1]。目前,许多学科接受了这一概念,纷纷创立本学科的“研究范式”,以形成科学的研究规范,提升本学科的研究水平,促进科研的持续进步。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但也遭遇了制约研究水平提升的“范式”瓶颈,所以开阔思路、创新研究范式成为突出重围的关键。作为交叉学科,这一创新既不能照搬教育学的自然科学(定量)范式、人文科学(定性)范式①,或者哲学思辨范式[2],也不能套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3],而要根据学科特点、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等创建适切的研究范式。虽然现代化理论自20世纪中期兴起以后,因其单一的西化色彩和西方中心论而受到质疑、批评,但是中国近代教育确实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通过现代化视角,不仅能够真实描绘近代教育发展的趋向,纠正“革命”或“政治”视角的研究弊端,而且能够深入“教育”内部研究近代教育的学术特征,突破事实描述和经验分析的浅层研究,走向深层的学理透视,从而形成新的研究范式。
  一、近代教育史研究范式的发展、困境 与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大体经历了两种研究范式:一是建国后至文革结束的“革命史”范式。建国后借鉴苏联的研究范式,依据五种社会发展形态的观点划分教育史发展阶段,运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理论分析教育现象,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去展现教育思想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评判教育历史和教育家,依据教育学理论范畴和框架去构建教育家的教育思想[4]。文革中教育史完全以“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为线索进行政治性的批判。
  二是改革开放以后至20世纪末的“内部史”范式。杜成宪认为:“将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专门的实践活动而进行的历史研究,是为教育的‘内部史’;从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产生及其作用的社会背景上着眼而进行的历史研究,则为教育的‘外部史’。”[5](P59)这一时期,以教育的内部史研究为主,回归教育本身来研究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发展,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逐渐拓展,而教育外部史则研究较少。学术成就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通史,如陈景磐著《中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陈元晖著《中国现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等;二是资料,如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朱有瓛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三是传记,如陈景磐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家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等。另外,在《中国教育通史》(六卷)、《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八卷)、《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八卷)、《中国教育家评传》(三卷)、《中外教育比较史纲》(三卷)等著作中都有对近代教育史的专论。这批论著为近代教育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内部史研究范式,但仍然存在着“革命史”的痕迹,“反映中国近代教育史学科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的突破性进展尚嫌薄弱”[6]。
  世纪之交,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的革命史和内部史范式未能与时俱进,在理论构架、研究思路和表述方式等方面渐趋落伍,从而放大了“史学危机”,使近代教育史研究遭遇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在教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学术交叉点上处境日趋尴尬。如果说不同学术流派和多元化研究范式的形成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那么教育史研究距离成熟还有一段艰难而漫长的道路要走。①于是,世纪之交开始了“多元化”研究范式的“合理重建”。“每一种合理重建都为科学知识的合理增长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模式”[7],新研究范式创立也是近代教育史研究突破瓶颈、自我突围的一次机遇。目前,探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教育史学理论和学术史研究的深化②、研究方法的更新和研究视角的转换③、指导思想的变革(如近代化或现代化④)。当然,这些探索离范式定型还有一定差距。
  新研究范式的创新要突显学术研究自由、多元和创新的特性。现代化(modernization)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指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发生,欧美的“各种体制适应迅速变化的各种功能的过程”,后来“这些变革延伸到所有其他国家,并导致了一场影响各种人际关系的世界性转变”[8]。杨豫将其概括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9]。作为一种“合理重建”的探索,我们应当从教育现代化视角出发,促使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理论(哲学基础和理论框架)、方法(研究方法和观察视角)、程式(研究程式和表述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形成相对稳定、符合学术规范的研究范式。本文从主要线索、断限分期、研究视角和历史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论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范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范式.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