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妇联公文 > 内容

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0 06:13:30     阅读:


  〔摘要〕学校心理咨询研究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全方位地了解学校心理咨询研究的现状,有助于推动学校心理咨询事业更好的发展。文章从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包括学校心理咨询的内容、模式、价值问题,以及学校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并且综述了目前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最后展望了学校心理咨询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学校心理咨询;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献标识码〕1671-2684(2008)10-0004-03
  
  学校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帮助,并对有关心理障碍或轻微精神疾患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1] 。我国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学校心理健康运动的蓬勃开展,学校心理咨询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研究
  
  (一)学校心理咨询的内容研究
  郑日昌(1991)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将学校心理咨询的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以教育发展为中心的咨询内容,以校园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内容,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内容,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咨询内容。陈传林(1996)研究认为,学校心理咨询虽然内容庞杂,若以咨询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挥的主导功能为指标,有如下三种:障碍性心理咨询、适应性心理咨询、发展性心理咨询,其分别突出了学校心理咨询中的矫治功能、预防功能和增长功能[2] 。李百珍(2000)根据咨询涉及的学生活动领域,将学校心理咨询的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学习咨询、生活咨询、职业咨询,又根据咨询涉及的心理与行为的性质,把学校心理咨询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情绪咨询、智力咨询、人格咨询、自我意识咨询、社会行为咨询、耐挫力咨询、性问题咨询等[3]。
  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将学校心理咨询的内容分为不同方面,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都涉及了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涉及的问题按照不同的层次分有心理健康问题,适应性问题,还有发展问题。如果探讨这些问题的心理根源就涉及到了情绪、智力、人格、社会行为等因素。所以说,学者们关于学校心理咨询内容的观点具有一致性,既涵盖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又反映了在学校开展心理咨询的独特性。
  (二)学校心理咨询模式研究
  学校心理咨询模式是在学校中开展咨询工作的基础,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要求,也是同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密切联系的。郑日昌在《学校心理咨询》一书中曾指出,学校心理咨询有如下四种基本理论模式:指导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社会影响模式。其中发展模式是指学校心理咨询应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促使其心理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心理潜能获得有效发挥,个性品质和谐发展,发展任务得以顺利完成[4]。邹小英(2007)认为,学校心理咨询模式通常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发展性咨询;二是治疗性咨询[5]。学者傅安球(2000)认为,学校心理咨询中咨询类型的侧重点不在于调适性心理咨询,而在于发展性心理咨询[6]。持类似观点还有学者马建青(1997),他认为,发展性咨询模式是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现实、必然和正解的选择。由上可以看出,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发展性咨询模式因其特有的生命力而成为学校心理咨询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即指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圆满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人格的完善。学者们在论述发展性咨询模式时,并未忽视、否认适应性、障碍性心理咨询的相关内容,只是强调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目标导向,因为它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也更能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
  (三)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问题研究
  国内有学者研究认为,心理咨询中价值问题的本质是价值干预问题,并且进一步就心理咨询究竟是否应该涉及到价值干预问题,归纳为三个基本问题:价值干预的合法性、价值干预的必要性、价值干预的必然性[7]。江光荣(2005)和陈家麟(2005)认为,要侧重价值的功能性干预,避免内容上的干预。后者还认为,在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下适合价值干预,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它的效果比不给予价值干预会更好[8]。曹中保,高汉雄(2005)也认为,要以功能性干预为主,但不排除特定情形下内容干预的使用[9]。杨渝川(2001)认为,心理咨询时的价值介入问题特别强调咨询员本身对价值介入的全面认识;要注重技术层面的具体工作的使用[10]。吴薇莉(2004)认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是价值导向与价值尊重的结合,这是因为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理性、抽象的发展过程[11]。张丽丽(2004)则认为,“价值中立”仍然是中小学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原则,这是因为中小学的咨访关系往往是双重身份而造成的角色互扰,存在咨访之间的地位差异[12]。
  综上所述,关于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问题,普遍认为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在学校情境下开展的心理咨询,由于咨询对象的主体是学生,这就涉及到学校心理咨询要服务于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为其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而人的发展原本就是在各种价值体系的交织中呈现出不同层次和需要,学生许多心理问题的背后往往暗示某种价值标准的隐约再现。所以,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对此,心理学家森纳认为:“辅导的目标之一是价值观的改变,这是行为改变过程中的自然历程,故辅导员介入受导者的价值观是无可避免的事,同时也实在有此必要。”[13]
  (四)学校心理咨询与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研究
  总结国内有关学者关于学校心理咨询与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学校心理咨询与德育、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互补性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学校心理咨询与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不同。前者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理论为基础;后者则侧重于以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和规律为指导。其次,内容不同。虽然两者都具有广泛的内容体系,前者更多关注的是人的心理方面,如学习问题、情绪情感、人际关系、人格发展、择业、心理障碍等个人主观心理层面的研究;而后者则注重政治、思想品德、价值观教育等内容,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再次,方法不同。学校心理咨询强调宣泄、疏导、暗示、自由联想等方法,如常见的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人本主义治疗等,并且重视倾听和共情的高度参与;而德育常采用说服教育、集体教育、表扬示范、自我评价等方法。
  谢诗茂(2003)认为,心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的依据,是教育的根基;德育对心育来说,是人格的发展,是精神的升华。他还认为,心理咨询有德育功能,表现为补偿功能、指导功能、调节功能,同时德育也有其心育作用,即定向作用、调节作用、心理保健作用[14]。国内学者马建青(1997)曾两度撰文就学校心理咨询与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作过深入探讨,他认为,学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操作时都要遵循人的心理行为发展规律和教育的规律,都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因此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必然的、本质的。同时他还认为,由于两者的侧重点的差异也为两者的取长补短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15]。仅就目前文献来看,探讨两者关系的文章很多,对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如何更好地使两者实现有效的配合,还有待进一步的整合研究。

《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研究的现状与展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研究的现状与展望.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