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经贸招商公文 > 内容

汉语中级阶段综合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编排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0 06:10:18     阅读:


  摘 要: 本文对两套应用广泛的汉语中级阶段综合教材的特点和不足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语言文化教育学及前人的资料进行研究,得出如何在对外汉语中级教材中编排文化因素,以期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对外汉语教学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大纲”的建立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中级教材 文化因素 教材编写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对外汉语教材作为文化教学的载体,但由于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大纲”至今还未建立等原因,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目前学界对于文化教学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探索阶段,其中对于对外汉语教材的文化因素的关注偏重于初级阶段,中级阶段的对外汉语综合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的导入研究基本没有。汉语中级阶段综合教材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理应受到重视。其中的文化因素承载着文化教学的重任,教材中文化因素导入是否科学合理,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优劣。
  本文以《攀登——中级汉语教程》(第一册、第二册)和《汉语中级教程》(第一册、第二册)作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攀登》和《汉语》),对这两部中级汉语综合教材的文化内容安排及其编排导入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总结,以跨文化交际理论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为依据,讨论了这两种教材在文化内容导入方面的特点,并就汉语中级阶段教材的文化内容编排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一、两套教材编排文化因素的优势与不足
  (一)练习中有文化知识的巩固过程
  对外汉语教材如能提高文化因素的“复现率”就能使学习者学习对外汉语更为容易。两套教材不仅直接地介绍了文化项目,而且在练习中渗入了文化因素,两套教材在“文化因素”的巩固上做了努力。
  《攀登》在文化因素的编排形式上以语音(朗读)、综合填空、快乐汉语三种练习形式分布文化因素为主。如第二课的《我等你》这篇课文内容是一个外国学生在登上飞机后,后悔没有向“梅香”求婚,半个月后,故事中的“梅香”给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写着“我等你”。这篇课文在篇幅上对于中级汉语阶段的学习者而言,显得过长,但透过整篇课文,联系课后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编著思路还是极为“微妙”的。课文中的感情学习者经过学习后已经能够体会。再导入另一个中国年轻人“老万”暗恋“马兰”,在喝醉后吐露心声的故事。通过两篇“爱”的故事让学习者很快能够了解“酒后吐真言”这个中国常用的谚语,并能够通过练习与课文对比,相互补充中展现中国特有的价值观,在文化因素的导入上不会显得过于生硬。
  《汉语》中课文与练习的联系更紧密。在全书30课中,每篇课文都有相对应的课文。比如第一课,课文是《给朋友的一封信》,练习中就是《一封回信》,第二课《我登上了长城》,练习中就是“孟姜女的故事”……此类对应在教材中比比皆是。这些例子都体现编著者在编写时能够把文化因素的“复现率”落到实处。
  (二)注重趣味性和“文化双重”的选择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进入中级学习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已具备相当的汉语水平及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能力。此时,如能适当地进行引导,就能使其通过学习而强化“文化交际”能力。《攀登》中有“快乐汉语”的设置,短小精简的汉语短文能使学习者感受到汉语文字背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第一课中的《谁是老外》,通过短文的语境设置,让学习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能明白在交际语境中“老外”一词的文化交际涵义。
  在趣味性的选择上遵循了“文化双重”意识。两套教材中都明显注意到了不能用中国特有的话语体系单向传播中国文化。两套教材的内容呈现让我们感受到编者能够站在自我的立场上也能从他者的角度思考“文化因素”的编排。比如《汉语》中的第五课“筷子”这篇课文的选择就很好地展现了趣味性和文化的双重统一。通过“筷子”和“刀叉”二者的比较,也通过外国学生在生活中用“筷子”的体悟展现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想必能够使学习者在感同身受中领悟中国文化,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三)展现中国人的精神品质
  毕万继认为:“正确了解现代中国人的交际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基础,就不仅有利于学习者正确了解中国,也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攀登》和《汉语》都偏重于中国独特的精神文化因素的编排,无论是成语故事、神话故事还是中国人民的优秀的精神品质。像《攀登》中就出现此类文化因素34次,其中精神品质类的有21次。《汉语》中此类文化因素有20次,其中精神品质类的有9次。
  两套教材在文化因素的选择上侧重于中国人固有的价值观念、优秀的精神品质方面。但对于这种精神品质的形成没有过多注释。这样的价值观念的输入,会使学习者对学习失去兴趣。
  (四)对学习者期望过高
  两套教材的编著者在教材编写上尽管出发点是为了增强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但课文篇幅设置过长,像《攀登》一文,有1200字左右,这样长的篇幅设置,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放弃学习。
  在练习设置中,我们可以发现,《攀登》练习部分选取了大量中国诗歌,尤以中国古代诗歌为主,像《如梦令》、《山行》、《观书有感》这些唐诗宋词对中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可适当接触,但不必每篇课文后面都有此类诗歌设置。这样也加大了教学者教授对外汉语的难度。
  在中国神话传说、成语故事等文化内容的选取上,两套教材与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提高没有直接的效应,也不具有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而且由于学习者汉语水平、篇幅等因素的限制,这些文化知识的介绍不能使学习者对相应的传统文化有深入理解,偏离中国文化的本质及功能较远。
  两套教材可能由于时代年限所限,比较偏重于纯文字式导入。偏重纯文字导入也是其对学习者期望过高的表现,以为学习者已经能够领会文章中的“文化因素”。通过词汇及神话故事、成语故事体现文化因素。教材中文化内容导入具有隐蔽性,纯文字导入方式比例过大,而非文字导入方式略显不足,不利于更直观地向学习者展示文化内容。

《汉语中级阶段综合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编排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汉语中级阶段综合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编排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