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经贸招商公文 > 内容

通过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0 06:10:44     阅读: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作为文化中心的高校,更是走在了对外交流的最前沿。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已成为高校增强教学科研实力,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对外交流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也越来越国际化。通过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在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借鉴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改革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完善教育体制
  
  世界各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称谓不同,实施的具体步骤与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普遍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重视。一些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非常成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达成共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似乎是一个不需要论证的问题,研究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的文章可谓浩如烟海。遗憾的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所具有的务虚性和不可量化性,往往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学校内的各种资源一边倒地向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倾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人力、物力都非常有限。虽然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一线教师、辅导员的待遇,但直接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政工干部仍然压力很大、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削弱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全面改变。
  在这方面,美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美国近年来相继成立了“品德教育联合会”“重视品德同盟会”等专门组织,以应对国民道德缺失的社会问题。美国上下已真正认识到“美国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是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教育上”。没有全国上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重视,所有的改革措施都是无法贯彻执行的。要达成在这一问题上的共识,既需要党和政府的重视,更离不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2.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道德性
  西方国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公民教育、宗教教育和历史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此外,西方国家的主旋律教育非常突出道德性和人性。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使青年学生对本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大大增强。
  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育、政治说教、典型宣传等都是显性的教育方式,其优点是直接、快速、容易理解,但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会对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持久影响。西方许多国家则采取十分隐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式,通过严密的设计,采用科学化的模式、良好的服务环境、建设专家队伍等方式进行渗透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远比课堂式的教育容易让人接受。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通过谈心或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开设介绍世界政治、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课程,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和国际视野的青年一代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课堂教育始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通过开设介绍世界政治、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课程,可以从知识结构上增强大学生对国际社会的认识,培养他们吸取国外先进思想和理念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眼光和视野的青年一代。
  西方国家在这方面通常从国际化角度出发设立课程培养目标,开设了“国际学科”“国际课程”“跨文化课程”和“跨国课程”等课程。据调查,近年来,美国有75%的四年制学院、大学在普通教育课程中增加了世界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内容;近67%的四年制学院设立了国外学习科目;50%的四年制学院、大学参加了院际之间合作开展国际教育计划,签订了国际研究协议;87.5%的四年制学院、大学设有专职官员负责国际学术交流。
  在开设国际课程方面,外语外事类院校可谓享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外交学院为例,学院不仅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而且对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开设了多门介绍世界历史和文化、国际关系领域的选修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完善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国际意识和大局意识,在看待处理国际重大事件时更加理性,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通过开展国际形势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学生涉外活动,切实发挥对外交流的隐性教育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并对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提出若干要求。经过近年的课程探索与建设,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得到普遍重视与发展,但由于国际形势教育本身具有复杂性、深刻性等特点,以及教育时间过短、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等原因,当前高校国际形势教育存在一些盲点与不足。
  要使国际形势教育发挥作用,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很高的要求。从受教育者方面来说,必须对国际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具备比较全面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知识基础。如笔者在前文中提到的,一些综合性大学和外语外事类院校充分利用自身师资力量,开设了大量介绍世界政治、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课程,加上当今社会通讯发达,学生通过报纸、电台、网络等途径,也能全面了解国际社会。因此,大多数当代大学生都能成为比较合格的受众。
  从教育者方面来看,则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高校进行国际形势教育都采取专家讲座的方式,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教授,为学生介绍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一模式实施起来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容易令学生感觉是国内学者对国际社会的自说自话,缺乏说服力。因此,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多地邀请国外专家和政界、金融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就国际热点问题为学生作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体现真实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
  如果说国际形势教育更多的是采用“请进来”的模式,那么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涉外活动则可以在“走出去”方面大胆尝试。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尤其是“211工程”高校,与世界知名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大批研究生参与了交流合作项目,有机会到国外大学进行半年到一年的访问学习。除较长时间的学习交流以外,还可以组织短期参观活动。如果没有条件到国外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各国驻外使领馆或外国人聚集生活、工作的地方参观交流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教育效果。外交学院等院校发挥自身专业特色,每年都要组织大规模的模拟联合国、模拟新闻发言人和模拟国际法庭等学生活动,加深学生对国际社会的活动模式和运行规则的了解。
  
   在对外交流中提升礼仪修养,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文明礼仪对塑造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礼仪修养,可以培育大学生自尊、自律、自省的个人品质,可以培育尊师重长、热爱科学的品质,有助于形成文明、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有着更为紧迫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下降,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有淡化的趋势。“礼”与“仁”是儒家文化的两个核心概念,礼仪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与中华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通过礼仪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更深刻地学习传统文化,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除了内强素质外,还有外塑形象的作用。首先,在礼仪学习和礼仪实践中,大学生可以逐渐成长为一名彬彬有礼、谈吐高雅、举止优雅,有知识、有文化、讲礼节、有礼貌的青年,在举手投足间彰显中华民族的礼仪风范,向世界展示中国“礼仪之邦”的国际形象。其次,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也包括借鉴、吸收外国礼仪中的精华。学习、遵守国际礼仪规范,是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培养大学生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敏锐洞察力,使其更好地与外国友人交流沟通。
  从对外交流活动这一视角探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相对空白而又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结合实际工作在学校组织的各项对外交流活动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大有裨益。
  本文系2011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常 晶]
  

《通过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通过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