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申请书 > 内容

新时代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与“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3 06:27:49     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新时代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并从组织高度、教研层面、经费投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帮扶策略,以为全面深化新时代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提供可靠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体育教师;困惑;帮扶
  党的十九大后,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纵观农村教师,尤其是贫困山区的体育教师,其专业发展长期得不到重视,专业成长遇到阻力,出现了困惑,普遍表现为情绪低落、状态不佳,迫切希望得到政策扶持和专家引领。
  一、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困惑
  根据中国教育科学院于素梅博士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我们主要采用实地调研、访谈、归纳等方法,对湘南部分贫困山区的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新时代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以下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也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致使农村学生的健康指标多年呈下滑趋势。
  (一)教师自我成长的困惑
  1.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得不到更新与提高
  在农村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所占比例依然不高,有的乡镇不到五成,且学历偏低,有的是通过电大、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的“补丁文凭”,也有通过地方招干、民办转公办、本地进修学校培养的;另有五成以上是兼职体育教师。这些教师同城镇体育教师相比,一般都缺少锻炼,表现为信心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运动技术不全面,对当前新课程所倡导的技能教学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感到力不从心,对体育健康知识课和一些难度较大的器械体操、武术、舞蹈课几乎放弃,能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教学的极为少见。据2017年度郴州、衡阳两市级评优课选拔情况统计,贫困山区体育教师参赛人员稀缺,教材内容大多局限于田径和球类,急需改进。
  2.重课外轻课堂的思想妨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我们通过访谈、观察发现,农村体育教师更偏重课余训练,原因是校长重视竞技体育,有90%以上的学校对体育课放松了管理;另外,教师自身也认为体育课可以随便应付,只要有一技之长,把运动队带好,比赛取得好成绩,就是一个好老师。由于存在这种思想偏见,能在体育课上自觉坚持教学原则、主动贯彻课标精神、努力钻研教学方法的人越来越少。
  3.教师教研热情不高,没有提高专业素养的愿望
  有人认为农村体育教师不懂教研,这严重挫伤了他们的教研热情,即使有人參与,也要遭受别人的嘲笑,于是,多数人对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尽量回避,对一些常规性说课、评课和公开课无丝毫兴趣,就连上级机关布置的教学比赛也无人问津。访谈发现,贫困山区体育教师能主动报名参加上级组织的授课、说课和录像课评比的极少,笔者所在地区还没有农村体育教师参加省、部级组织的“一师一优课”活动。在当地,能做到个人订阅体育教学专业报刊的体育教师不到10%,许多新的教改信息无法即时传递给农村教师。
  (二)外部因素诱发的困惑
  1.组织保障断层,专业发展处于放任状态
  《意见》指出,要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组织保障是关键。但许多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长期处于放任状态,究其根源:一是地方县区级教研部门由于缺少事业编制,一般不设体育教研员,大部分由其他科教研员兼任,他们与体育教师没有任何专业沟通,仅起上传下达的作用,有的县区3~5年不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导致体育教师只教不研,无教研兴趣,专业发展受到限制。二是由于当地应试教育仍很突出,各校教研工作都交由年级组负责安排,教研组形同虚设。为了追求升学率,年级组对必考科目的教研工作常抓不懈,而体、音、美等科目教研几乎都放任自流。体育教师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的愿望,他们的能力提升就会受到一定限制。
  2.经费保障缺失,专业发展固步自封
  体育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且经过多次改版,又积极推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教学改革,但贫困山区体育教师仍有半数以上对新课程的理解跟不上新课标的修改,对它的思想理念和内涵不够了解,仍然在传统式体育教学模式下徘徊不前。究其缘由,主要是没有畅通的交流学习渠道,长期闭关自守,身边连一本像样的课标文本也找不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体育教师交流学习的经费捉襟见肘,外出学习指标稀缺,几乎没有走出校门提高学习的机会,仅有的加分培训就是自愿报名参加本县区组织的大杂烩式的网络研修。调查发现,八成以上贫困山区体育教师的年度继续教育分数不合格,多数人只有校本研修和“线上听课”两项得分,而现场培训和外出学习等得分为零。另外,多数学校为了节约开支,没有给体育组订阅专业的报刊,老师们学习动力不足,闲暇时间都浪费在娱乐活动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体育教学只能处于封闭状态。
  3.同工不同酬,发展激情逐年消退
  体育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仍在许多农村学校持续发酵。同过去相比,问题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使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激情逐年消退。其中首要的问题是职称评审问题。在量化计分过程中,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对各科一视同仁,但到了基层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评分规则一般都偏向文字科教师,体育教师的多项工作不被平等看待,如课外带队不算班主任工作,比赛获奖打折计分,教学效果只计文科的平均数等。其次是对体育教师的价值存在偏见。调查发现,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不受校领导和家长欢迎,一堂体育课只计语、数、外的三分之二课时,甚至更低。课余训练、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不计课时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可见,农村体育教师待遇偏低,专业发展热情得不到激发。
  二、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帮扶策略
  (一)组织帮扶是保障
  《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据调查,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管理机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不能激发教师专业活力,急需深化改革。首先,应对基层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进行改革。长期以来,我国“四育”教育并驾齐驱,但在基层,学校体育大多由“基教”或教务部门兼管,在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发展不可能得到应有重视。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依靠组织帮扶,在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把体育和德育、智育摆在同等位置。其次,在县区教研部门增设教研员编制,选拔专业素质优秀的体育教师担任教研员,从行政和教研两方面保证学校体育政令畅通,避免人浮于事。在这方面,江苏铜山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据多家媒体报道,铜山的学校体育教学构筑了优良合理的行政机制,一是从教育局长到校长,对体育教师的关心时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并做到事必躬亲、率先垂范;二是从区教研室到校教研组,选拔了一批像武云飞、石冰冰这样德才兼备、头脑敏锐、理念先进的学科带头人来领军基层教研工作。这为体育教学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了高效的教研机制[1]。

《新时代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与“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新时代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与“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