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誓词 > 内容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09 06:08:43     阅读: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Qi Hui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710068,China)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成因分析,提出通过加强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等系列措施,来营造依法治校的法治环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树立正确荣辱观。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of lack legal consciousness, proposed to build legal environment of managing campus affairs according to law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basic course and campus culture activities and other series measures, to mak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own legal consciousness in imperceptible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意识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the legal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67-02
  0引言
  法律意识是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四个基本因素,这四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层及深层、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多层次结构。法律心理是指对法及法律现象反映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的心理状态,是对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理念的向往和勇于接受的基础上和引导下所形成的直观而不片面、具体而不盲目的感性认识,它是法律意识的最低层次,体现了对现代法制的信任和依赖。法律理论是对法及法律现象反应过程中所形成的系统化、整体化的理性思维体系,是现代法律观的理论表现,它对大学生法律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法律信仰是在现代社会中对法及法律现象反映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法律意识中居于最高层次,一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生成相当重要,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性要素,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必须被信仰并内化为心理的一部份,才能使守法、敬法成为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时刻以法律指导约束每时每刻的行为。
  从国家实施“一五”普法规划起,教育部就要求各高等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每一个非法律专业在校大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必修课,成为“两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26个课时的教学工作仅能使学生处在告知的层面上,再加之内容庞杂,大学生对法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的现象严重,更谈不上法律信仰,所以难以将守法、执法内化为自觉、自发的行为。
  1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从他们的生活、学习、感情等诸多方面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家庭教育的失误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化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孩子能够考上了大学,就是“人之骄子”,“国家栋梁”,父母也为其感到骄傲,对子女的管教也随之淡化。很多父母会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事业上面,很少会有精力再对子女进行严格的管教;也有些父母仍然会向中学时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但是对其思想和心理方面欠缺了解,忽视了与子女之前的心灵交谈和沟通;还有的父母将孩子送入学校之后,便从此不管不问,使其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怀;加之有些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给孩子造成了直接的不良影响等。这些原因酿就了部分大学生傲慢清高、孤芳自赏或自卑孤独、迷失方向等心理,这些心理进一步淡化了他们的法律意识,甚至很容易为违法犯罪行为埋下祸患的种子。
  1.2 高校中法律课程的开设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学生虽然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许多学校对该门课程投入不够,教学课时少,而学生学习的内容太多,教学内容涵了所有的法学基本理论和主要法律部门的主要内容,教学量大,教师也只能灌输一些抽象性的概念知识和一般的理论,使学生远离现实而感觉法律索然无味。
  1.3 学校管理存在负面的影响当前很多高校的管理都引入了竞争机制,个别学校把一切工作都纳入量化管理,通过打分测评等办法评优,把一切管理的手段和标准量化,把学生的一切行为与学习或训练成绩挂钩,处处以加分或评优来做向导,这种结果导向式的管理忽视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关怀,甚至造成了部分学生畸形心理,为追求好的结果,甚至不择手段,久而久之,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事的行为规范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进而导致心理上对法律的蔑视。
  1.4 缺乏依法治校的氛围一方面教育工作者本身法律意识不够,对法律知之甚少,在教学工作中起不到带头的作用,甚至自己就有违法行为存在,如有的学校乱立规章,有的教职工侵犯学生的权利等。另一方面,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制度不健全,很多不良现象没有相应的处理依据,甚至仅凭管理人员自身的好恶处理,管理主观性大,此种管理方式,不能发挥规章制度的警示作用,甚至有的管理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能做到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表现为人际导向严重、人情大于法的现象。没有法律意识的环境很难培养出具备强法律意识的学生。
  1.5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有人称大学生是“第二断乳期的孩子”,他们的情绪处于最丰富、最强烈、最复杂、最敏感、最动荡的时期,对事物的判断经常失去客观性,再加之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观念的控制力愈显薄弱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吸收能力极强,判断能力尚待提高的群体,金钱观念、个人主义意识容易占居上风,导致法律意识的薄弱。如何帮助大学生安全平稳的渡过“第二断乳期”应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2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对策和途径
  针对以上情况,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是当前高校德育、教学和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相关资料,对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提出如下建议及措施。
  2.1 领导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意识党中央强调在高校“两课”教学中,《法律基础》作为公共课程专门设置,大学生被列为普法教育的对象。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已成为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首先从解决学校领导干部的认识做起,始终坚持“领导抓、教师带、学生学”的工作思路,坚持依法治校的方针,杜绝腐败、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正本清源,以身作则,把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象培养其的专业能力一样真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己任来落实。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