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誓词 > 内容

【XX,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循环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26 10:51:45     阅读:

XX 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精神,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高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根据《XX 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农业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文明、五水共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生态农业,美丽 XX”建设,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以“十百千”工程为载体,以“减量、清洁、循环”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主线,构建六大体系,实施十大工程,建立完善“产业布局科学、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可控、产品优质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经济效益明显”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按照科学规划、示范创建、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的要求,注重全区整建制推进和重点工程实施并重,面 上推进和示范创建并举。通 过政策扶持、环境倒逼等手段,落实生产经营主体在农业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中的主体责任,形成社会联动的发展氛围。

——坚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积极开展节料、节能、节水、节地等工作,推广应用清洁化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多级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统筹推进、重点发展。把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农业水环境治理、农业“两区”建设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有机结合,重点推进优化农业产业生态布局、全面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推广清洁化生产、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多级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按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要求,探索农业产业经营的新理念、新制度、新模式,导入高新科技,提升农产品品质、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附加值。

(三)主要目标 从 2017 年起,通过 3 年努力,在全区范围内基本构建“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全区大循环”发展格局,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广泛应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基本实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基本实现环境生态优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融合发展、产品优质安全、效益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到 2019 年,全面完成 XX 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 制推进试点县工作,建成省级现代生态循环示范区 2 个、示范主体 17 个, 化肥、农药使用量逐步减少,养殖排泄物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废弃农药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建立,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基本实现,具有 XX 特色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1.环境生态优美。按照“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机制、生态保护机制基本健全。到 2019 年,规模畜禽养殖场基本实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病死动物全部无害化处理,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大幅减量使用,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完成构建。

2.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按照资源节约、经营节约要求,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节水节地技术广泛应用,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模式广泛应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2%以上。

3.产品优质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成,绿色有机农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19 年,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 80%以上,年推广面积达到 75 万亩次,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 5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达到 85%以上。全区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达到 60%以上,主要农产品“三品”认证面 积比例达到 50%以上。

4.产业融合发展。按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融合、功能多元的要求,在做优一产、做强二产的同时,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一、二、三产互动融合。通过农超(批)对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途径,搞活农产品流通,同时在特色农业中植入“旅游基因”,做好观光农业大文章,借助“四季 XX 之旅”品牌的影响力,拓展农业生态、生活功能,大力推进农业电子商务、休闲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

5.效益显著提升。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1.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根据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特点,优化调整种养业的空间布局及其内部之间的结构,依托农耕文化、田园景观、农业设施等,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生态功能。以“两区”建设为依托,加快农业生态循环产业的培育,加快推进农业各产业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相互连接。鼓励农业生产主体,通过种养配套生产、农作模式创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途径,实现主体小循环。通过农牧对接、沼液利用、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等节点建设,构建种养平衡、产业融合、物质循环的区域中循环。以县域为整 体,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和沼气工程、沼液配送、有机肥加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县域大循环。

2.构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 为目标,严格实行畜禽禁限养制度,按照“三个一律”的要求,加强政策引导和执法监管,落实主体责任,强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关停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在实行生猪养殖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的基础上,分类分步开展年存栏 50 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生态化改造提升,积极推进水禽旱养,建立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畜禽养殖规模与生态环境消纳能力相匹配,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
建设沼液收集、贮存和利用配套设施设备和管网,配置运输车,推进沼液资源化利用;
根据畜禽养殖分布集中建设死亡动物无害化收集点,建立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和长效运行机制,到 2019 年底,基本实现养殖排泄物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

3.构建种植业清洁化生产体系。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控制,严格控制外源污染,减少农业自身污染物排放。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粮经(水旱)轮作、间作套种、种养结合等“千斤粮万元钱”模式和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依法规范、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应用,增加有机肥、专用配方肥和新型肥料应用,大力推广大棚、喷滴灌、水肥一体化 等节地、节水、节肥技术,通过肥效提升和养分替代,减少化肥用量。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高效农药替代,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农药减量。组织开展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建立完善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基本稳定在 97%以上。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全面推进品牌认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定认证工作。

4.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着眼于构建大循环机制和废弃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创新农业废弃物作为下一产业原材料的循环模式,培育农业生态产业。集成推广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模式,推进种养配套、沼液利用等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模式。集成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稳定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能源化利用的基础上,积极补充实施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集成推广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推广农村沼气集中供气、沼气发电等沼气多样化利用。

5.构建生态循环农业品牌培育体系。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促进行业协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合力,做大做强做优“四季 XX”品牌。集聚优势,集中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产业规模基地的知名品牌,提升我区农产品的软实力,增强竞争新优势。积极 探索农产品营销新模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打造淘宝馆、直销门店、直销专柜等高端商务平台,探索建立具有 XX 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现代营销机制,提高生态XX、绿色农业的知名度。

6.构建绿色产品、生态农业保障体系。依法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等农业资源。依法规范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和使用违禁药物行为。加强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建设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探索实行农业生态环境动态评价制度和农业环境标志制度。加大农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规排污造成农业水环境、土壤污染的违法行为。健全区、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严格实施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审查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推行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二)重点工程 1.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工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基本原则,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为主平台,建成 2 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培育 17 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形成点线面加快推进的发展格局。农业“两区”都要达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的标准和要求。

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工程。严格实行畜 禽禁限养制度,组织实施生猪年存栏 50 头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进一步推进水禽旱养、沼液利用等项目,科学规划布局种养对接,落实生态消纳地、建设沼液中转池,建立就地消纳,转运有效的运行机制,整体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2017 年 完成 17 条区级河道两侧 200 米(有堤岸的为河道两侧 100 米)范围的 193 家畜禽养殖场清养转产、拆迁工作,到 2018 年底,全区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拆迁,生猪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和生态化改造全部完成,到 2020年,全面实现百头以上猪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增沼液利用量达到 20 万吨,实现排泄物综合利用率 97%以上。

3.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工程。按照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原则,到 2017 年底,建成一家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逐步完成与之配套的乡镇(区域)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点,建立健全“户报告、乡镇收集、中心处理”的病死动物收集处理机制和长效运行机制。到 2019 年,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4.种植业肥药减量工程。按照种植业清洁化生产要求,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绿肥轮作、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新型肥料应用等项目,组织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高效农药替代等项目,调整肥药施用结构,提高肥药利用率,有效减少肥药用量。到 2019 年,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 80%以上、涉及所有涉农行政村,年推广应用面积 75 万亩次,到 2020 年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 1.8 万吨,比 2015 年减少化肥用量 2318吨,施用强度达到小于 250kg/hm2 要求,氮肥使用量比 2015 年减少 8%;
统防统治达到 21.1 万亩,化学农药使用总量比 2015年减少 10%以上。

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制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全面禁止焚烧为目标,以机械化粉碎还田和能源化利用为重点,构建收贮运体系,组织实施以生物质焚烧发电项目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进秸秆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多途径利用,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到2019 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2%。

6.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程。制定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办法,建立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机制,开展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试点。探索建立废弃农膜回收处置机制,提高农用薄膜回收利用率。到 2019 年,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率和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 95%以上。

7.农业“三品”和名品培育工程。按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条件发展有机农产品的原则,大力开展“三品”基地建设,组织主体申报“三品”认证,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和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着力打造一批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到 2019 年,培育新增无公害农产品 20 个、绿色食品 10 个、有机农产品 3 个(简称“三品”), 新增无公害产 品生产基地面积3万亩,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5个以上。

8.休闲观光农业新产业发展工程。以“四季 XX 之旅”为主线,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精品园为抓手,改造、提升和新建一批水果、花木、特种养殖等特色农业规模基地,建设成为集生产、休闲、观赏、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农业观光示范精品园;
以沿 江水系、湖泊、森林公园等为生长点,利用 XX 文化、民俗古迹、旅游景观,结合发展特色农业、田园景观、生态保护区、植物园等,形成独具一格、高品位的休闲农庄和农家乐;
科学利用森林景观、林地资源和森林空间,推广成熟的新型林下经营模式,培育发展林下种、养业,发展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生态养生等森林旅游产业;
挖掘特色农业产业的文化底蕴,举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事节庆活动,带动农业观光旅游业发展。到 2019 年,新增 8 个省级特色农(林、渔)业精品园、10 个 XX 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 个休闲农业观光园。

9.河道渔业生产规范工程。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开展重点湖库生物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安全评估,按照不同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水体功能和水体承载能力,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严格控制水库、湖泊和滩涂养殖规模,落实运河水系、城区外荡水域禁养区禁养及养殖设施清理工作,加强对电、毒、炸鱼及使用地笼等违法行动的查处力度,促进河道水域生态平衡,到 2020 年完成 25000 亩禁限养区清理和整治。实施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大力推广水产养殖塘生态化改造工程和稻鱼共生轮作 减排工程,到 2020 年推广水产养殖塘生态化改造 20000 亩、稻鱼共生轮作减排 10000 亩。

10.农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加快推进平原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加强 XX 防护林建设,加强 22.07 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完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组织实施森林提质行动,加快推进森林抚育经营、林相改造,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
依法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以及林地、湿地、水域、海岛、滩涂等,加大自然保护区保护建设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严防农业外来生物入侵、生物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按照“一湖一策”的要求,制订实施水环境保护 和水生态系统修复规划,推进重点湖库的生态环境保护、湖滨带生态修复、江河湖库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提高水体自身净化调节功能。

三、工作进度安排 2017 年:编制 XX 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实施方案。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制定下发 XX区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沼液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业清洁化生产、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等政策意见;
以构建大循环框架和试点设施建设为重点,整合资金,编制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库(2017—2019);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组织召开试点工作动员会,全面启动和推进各项试点工作。

2018 年:全面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任务,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肥药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
组织召开研讨交流会和现场推进会,总结试点经验和成果,分析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推广典型经验和模式,初步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机制。

2019 年:深入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全面总结提炼,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提请省农业厅对各项工 作进行验收、总结和评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进一步加强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农林、发改、水利、国土、财政、科技、环保、气象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渔局,负责全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规划、计划和重点链接项目及各项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建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对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各乡镇(街道)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积极组织开 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明确实施主体,细化操作程序与方法,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区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发改部门要积极争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重大项目立项支持;
农林部门要做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
水利部门要加大对节水项目扶持与指导;
财政部门要做好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有关资金的保障;
科技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关键链接技 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利用;
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企业的扶持力度;
气象部门要加强对新型主体农业的气象服务。

(三)完善政策,加大投入 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机制,形成多元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投入机制。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积极争取上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等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联的项目;
在科技发展计划、农业丰收计划、环保、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技推广基金等方面给予优先立项;
对于列入省、市级以上的项目,区、乡镇(街道)财政要给予一定的配套支持。对农业废弃物集中收集运输、应用农户等循环链接节点,给予一定的补助。对采用农牧结合、立体种养、能量循环养殖等新型种养模式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的,给予一定补助。充分利用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和回收经营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与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

(四)广泛宣传,加强培训 各乡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相关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广泛宣传节约资源、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鼓励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充分利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民专业技能培训等形式,积极开展规模大户、专业农民相关技术培训;
营造政府部门积极倡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与、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良好氛围。

《【XX,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循环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XX,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循环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