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誓词 > 内容

你有多久没去图书馆?有一种旅行叫做阅读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7 06:21:49     阅读:


  平时的生活中,你有多少时间是贡献给阅读的?闲暇的节假日,你有没有想过去图书馆度过?摊开一张由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重庆地理地图书店联合编制的最新《重庆公共图书馆地图》,大重庆范围内的43座公共图书馆均被详细地标注在地图上。当看到很多图书馆竟然就在身边,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惭愧,不禁扪心自问:有多久没去图书馆呢?
  哪里才是阅读的最佳环境?
  每年的4月23日,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设立的世界读书日,就是希望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以及保护知识产权。
  说到阅读的乐趣,合适的环境便是首要因素。在人来人往的书店,缺少一份应有的静谧;在咖啡馆呢,感觉更适合聊天,而不适合静心读书。在家,又容易被锁事打扰分心。既希望如书店一般书籍众多,又寄情于咖啡馆的环境优雅,还不想让自己分心,思来想去,只有图书馆符合条件了。
  确切地说,是不同于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这些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投资建立,对保护地方文献、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更难得的是,公共图书馆完全没有门槛,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向所有居民开放。
  前不久,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重庆地理地图书店发布了《重庆公共图书馆地图》,地图上标注了大重庆范围内的43个公共图书馆的位置。它们历史悠久,馆藏丰富,比如北碚图书馆,可以追溯到创办于1928年的“峡区图书馆”,又比如重庆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多达460多万册(件)……
  两座最知名的公共图书馆
  重庆众多的公共图书馆之中,名气最大、馆藏最丰富的当属重庆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的前身是民国政府为纪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7年设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五个国立图书馆之一。1947年5月1日,“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阅览,当时已有藏书10万余册。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西南文教部指示“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更名为“国立西南人民图书馆”,并指出今后的服务方向应面向工农兵群众。1955年5月,原国立西南人民图书馆、原重庆市人民图书馆、原重庆市北碚区图书馆三馆合并,组成“重庆市图书馆”。
  如今的重庆图书馆新馆伫立在沙坪坝凤天大道之上,2001年开始正式对外开放,全部采用玻璃外墙,显得极具现代感。全馆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南门、北门所在的公共区域和用于馆藏的私密区域。南门是对公众开放的主体,一共分为5层,从一楼的期刊阅览区到五楼的基藏文献和古籍阅览室全部对读者开放。北门区域设有展览厅和多功能室,多用于举办艺术展览和定期讲座。
  重庆图书馆的馆藏也令人赞叹。300余万册的馆藏,并形成了在国内外都颇具影响的三大特色馆藏:民国时期出版物、古籍线装书、联合国资料,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出版物收集最全、保藏最多和最完整的图书馆,我国西南地区古籍线装书收藏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图书馆,也是我国两个最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
  不过重庆图书馆最让人惊艳的还是其现代化的设施。一进南门,就是一排电子报刊阅览器,全触屏,让老年人也可以操作自如。二楼的视障阅览室提供了专业的有声书刊阅读器以及书刊放大器供视听障碍人士使用,甚至还可以为有需求的盲人制作专业的盲文书籍。五楼的缩微阅览室更是配备了专业的胶片浏览器械,为有需求的读者提供珍贵的经过缩微复制的古籍善本、建国前期刊、建国前后报纸、民国书籍。除此之外,重图还配备了手机图书馆、RFID自助借还系统、数字云阅读体验室、人机互动体感阅读设备等现代图书馆设施。
  比起现代感十足的重庆图书馆,北碚图书馆更有历史的韵味。1928年5月27日,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在北碚关庙,本着“创办一个图书馆,供给近的人们到馆里读书,远的人们到馆里借书”的简单想法,利用大家捐赠的四百本书,办起了峡区图书馆——这便是北碚图书馆的前身。
  抗战结束后,峡区图书馆与西部科学院图书馆、民生公司图书馆以及北泉图书馆合并,于1945年正式定名为北碚图书馆。建馆之初即选出晏阳初、卢作孚等15人组成理事会,张从吾为首任馆长,馆址选在红楼。如今的红楼依旧是北碚图书馆的一部分。自1932年建成以后,这栋建筑便是北碚公园的标志性一景。
  进入北碚公园,眺望红楼,只见红墙绿瓦,飞檐翘角,掩映于苍翠郁绿之中,大气非凡。有人作诗称赞红楼:“更倩红楼添一角,江山顿觉太玲珑”。红楼当初为兼善中学校舍,抗战伊始,学校迁至鸡公山,中央银行在此设立办公处,蒋介石每次来北碚均下榻其间,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红楼中曾经珍藏的各类珍贵历史古籍达30万册,馆藏之丰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的。
  不过如此珍贵的“藏书阁”曾经也让人惊出过一身冷汗,2012年8月14日,正在修葺中的红楼突发火灾,所幸当时所有文献都移往新馆,只是一场虚惊。如今的红楼不再储藏珍贵文献,修葺完毕之后,改成了北碚艺术院,定期举办艺术书画展览。唯一可惜的是,当年红楼周边并无高楼,视野开阔,可远眺嘉陵江水,别有一番“大江东去”的豪情,这般胜景如今被周边高楼所阻,再也看不到了。
  新馆则修建于2000年,除了对公众免费开放,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之外,珍贵文献也转移到了新馆的古籍特藏书库。书库配备精密空调和樟木书柜,按文献分类设立了善本书库、普通古籍库、方志书库、抗战报刊库、民国文献库,总面积超过了1000平方米。这些珍贵文献中有21部,6840册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6部近万册入选《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遗憾的是,因为保护的需要,这些古籍珍本普通人是无缘的见到的,查阅古籍只能看到原本的复制影印本。不过在如此有人文底蕴的图书馆呆上片刻,也让人自然而然地沾染上了一丝民国大贤的文气。
  公共图书馆的被遗忘与被需要
  来头不小的公共图书馆人气却一直不高,这也无可厚非,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本身似乎已经变成了奢侈品。2013年世界读书日之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结果来看不容乐观,中国人年阅读量不足5本,而抛开教科书来看,这个数据下降到不足一本。
  这和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掀起过的读书狂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个年代全民对于阅读都深处于一种饥渴之中,无论是学者、工人,读书都是最为时尚的事。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如今的娱乐生活太过于丰富导致的,就连莫言也曾说过:“现在的选择太多了,书越来越多,但书读得却越来越少。”
  而哪怕就是在依旧喜欢读书人群中,“电子书”也抢了公共图书馆不少风头。据美国出版商协会和尼尔森的研究数据表明,2011年电子书占美国图书市场的17.5%,2012年上升到23.5%;到2013年年中,电子书已占整个市场的30%。我国电子书虽然没有美国普及,但也在逐年扩张。电子书以及相应的信息终端和公共图书馆的“过节”在一些小细节上也能体现——在公共图书馆使用电子阅览室的年轻人,比站在书架旁边的多了不少,甚至还能看到闲坐在图书馆中用手机看书的人。
  不过这些不代表公共图书馆的没落。实际上本刊记者在图书馆中随机寻访的读书人,基本上是公共图书馆的忠实簇拥,不乏一周连续来上4~6天的人。在他们看来,公共图书馆有几点目前是无法取代的。
  首先这里的资料的具有深度和广度。以重庆图书馆为例,馆藏的各类文献资料许多是在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的,这对需要第一手文献资料的人来说,是无法取代的存在。其次是阅读的环境,正如文章一开始所提及,公共图书馆提供了完美的阅读氛围,让读书人可以真正静下心来享受阅读。还有一个吸引人的是,在公共图书馆,会不定期地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和展览,而这些都是完全免费的!
  探访过程中,本刊记者偶遇的一位退休教师,他的一番话或许就代表许多依然热爱图书馆的人们的心声:“公共图书馆代表的、并且将一直代表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种公共生活的理想: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权利接触他所需要的信息,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此。”

《你有多久没去图书馆?有一种旅行叫做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你有多久没去图书馆?有一种旅行叫做阅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