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自传 > 内容

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刍议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0 06:10:06     阅读: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是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和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拓展中外合作办学渠道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重要路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对外开放事业的日益深化,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逐步扩大,作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重要形式和途径之一的中外合作办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统计,截至2011年9月,中部地区六省已有42所高校与国外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办学关系,共有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6个和合作办学项目70个。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在构建中部地区全方位的教育对外开放、促进各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初步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研究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问题,有利于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中部地区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情况分析
  1、合作资源的国别
  目前中部地区合作外方院校主要来自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的国家或地区。根据2011年9月教育部涉外监管网上的数据,其合作办学的外方教育机构国别情况如图一:
  从表中可以发现在中部六省,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教育机构合作机构和项目最多,约占总量的74%。其原因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均属于教育输出大国,且都是英语国家,这也与我国外语教学有关,越来越多学生能够接受双语教学。另值得注意是,与德国教育机构合作的项目有5个,排在第四位,与德国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德国的职业教育水平较高,相对费用较低。
  2、合作办学专业分布
  中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专业主要集中在管理类、经济类、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专业,理工类专业偏少,合作专业缺乏农业、新能源技术等专业。其专业分布可以按照大类分布如表一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合作办学专业主要体现在三大类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约占总的合作专业的55%。经济类专业包括会计、金融、商务、市场营销等,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商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技术类包括计算机、电子信息、软件技术等。
  3、合作办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三种主要模式:融合式、嫁接式、松散式。融合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合作模式,是将中外合作双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以及资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包括引进外方院校的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评估办法,中外双方根据资源特点制定出最佳教学计划、大纲、教材、教法和教学评价,聘请国外合作院校的教师来中国合作方授课或派遣中国教师去国外进修后回国进行双语授课等形式。嫁接式就是充分保留双方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互评对方学校开设课程,彼此承认对方学校的学分,学生修满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松散型模式就是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中方讲学,中方教师去国外进修、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学生到国外短期学习或实习等手段,促进教学方法的国际化。
  目前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融合式为主,应该允许院校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选择合作模式,拓宽合作渠道。在不同的省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模式,通过不同渠道吸取、利用社会、企业教育资源。通过聘请校外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开设讲座,使学术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得以调整变革,通过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协调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把社会生产实践作为大学教学和课程的补充与延伸,以至使其具有独立的地位,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快的与实际结合,培养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4、中外合作办学层次及项目地域分布
  中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本科层次,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本科专业合作教学机构,有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0个,其中硕士研究生层次合作办学项目仅2个,无博士研究生层次合作办学项目。在吸引国外优质资源上,一方面中部地区高校需要自练内功,加强自身发展,走上省内名校、国家名校的道路,才能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结合各省省情实际,各高校的实际,加强与相对高等教育的有着一定专业优势的院校进行合作办学 ,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可以举办一批示范性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带动其他高校的项目发展。
  中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拥有4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合作办学机构,具体分布如图二所示:
  如图二所展现的,中外合作办学上各地区之间还存在着差距。但从引进优质资源的辐射上,促进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上,还是需要引导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区域间的相对均衡发展,尤其是需要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引导。
  二、发展探索
  目前中部地区高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主要以管理类、经济类、信息技术学科为主,而社会急需的新能源、新材料的高新技术、农业及工科专业合作较少。在本科阶段合作办学专业特色还不够鲜明、专业不够全面,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的2个专业都是英语教育专业,因此需建立高层次的发展战略,加强相应的推进措施,提高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必须提出更高层次的、实质性的发展战略,实现整体规划。
  1、优化合作项目的布局,突出发展重点
  中外合作办学应当围绕国家人才、科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项目实施,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培养以及对外开放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优先考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医师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以及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业。
  就现阶段而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设置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合作专业应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实现强强合作,以便在学校内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促进专业及课程设置。二是适当控制各专业合作项目的数量,避免重复项目可能带来的毕业生过剩。
  从长远规划来看,中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应从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需要出发,积极配合国家发展对高尖端人才的需求,教育主管部门应优先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应结合安徽高校实际,应鼓励在汽车制造、人工智能 、生态环境保护、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战略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
  2、结合地区实际,科学选择国外优质资源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界定问题实质上就是什么样的国外院校才是优质合作对象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外院校办学资质、办学条件等方面缺乏全面的要求和指导,部分院校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存在过分看重国外院校的办学层次、校舍建造面积、办学规模、全职教师数量等误区,因此对如何界定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一直困扰省内院校选择合作对象的问题。
  不可否认,中外合作办学需引进外国教育机构在国际上或者所属国同类高等学校中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具有先进水平的课程、教材、师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中部省份的教育水平发展仍处于提升阶段,可以引进相对于高校实际的优质国外教育资源。各地高等院校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可以兼顾所在地友好省州、姐妹城市的背景展开合作办学,还可以与各自院校有着长期交流关系的国外高校有选择的进行合作办学,这样既能整合对外交流合作的资源,且合作办学基础较为牢靠。

《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刍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刍议.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